张银玲,马明坤
(玉林师范学院,广西 玉林 537000)
2019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要求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2020 年5 月,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科学设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建设全过程;结合专业特点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提升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建立健全课程思政建设质量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组织实施和条件保障[1]。
玉林师范学院模拟导游实训室是旅游管理专业的重要实训室之一,主要承担了“导游业务”理论课的实践内容及“广西景点模拟讲解”实训课的教学任务。本文主要以“广西景点模拟讲解”实训课为例来探讨课程思政理念下模拟导游实训室的思政育人建设。
“广西景点模拟讲解”课程是一门涉及地理、历史、宗教、民俗、文学、艺术、美学等广阔领域的综合课程。游客需求的高品位和个性化,决定了对导游词创作的高要求。作为旅游专业学生,他们是未来旅游从业人员的中坚力量,其知识更应广博,应该具有较高的导游词创作、鉴赏、讲解素养,为将来的导游服务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通过本课程教学,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思维能力、科学的工作方法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为其职业能力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课程教学上注重理论与应用,知识与技能,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着力造就热爱中国文化、具备良好职业道德修养和崇高品质的高素质旅游人才。
导游是“民间外交大使”,导游的思想政治水平和业务素质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世界对于中国的印象和看法。“广西景点模拟讲解”思政育人建设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导游人员思想道德素质的要求、导游人员职业道德的要求、导游人员的行为规范要求。
导游人员的思想素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崇高的爱国热情、优秀的道德品质、可贵的敬业精神、坚强的意志和强烈的责任感。
1.崇高的爱国热情
热爱祖国是作为一名合格的导游人员的首要条件。导游人员热爱祖国和家乡,是民族感情和自信心的表现;热爱社会主义制度是对历史和现实的正确认识。在海外游客的心目中,导游人员是国家形象的代表,他们的一言一行直接与国家或者家乡的荣辱联系在一起。所以,导游人员应自觉地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尊严。
2.优秀的道德品质
导游人员要发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并把这一精神与“宾客至上”的旅游服务宗旨紧密结合起来,热情地为国内外游客服务。要求导游人员必须具备与之相适应的职业道德素质,即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扎实肯干的工作作风以及高度自觉的服务意识。同时,导游人员还应该遵纪守法,熟悉旅游政策与法规,遵守行业规章制度,保守国家机密和商业秘密,维护国家和旅行社的利益。
3.可贵的敬业精神
热爱本职工作、尽职敬业是导游人员必备的基本素质。导游人员只有具有强烈的敬业精神,才能热爱导游工作,真诚热情地为游客服务。因此,导游人员应该积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主观能动性,热爱本职工作,刻苦钻研业务,不怕吃苦、任劳任怨。同时应培养自我控制的能力,调整工作中的不良情绪,始终保持较高的服务意识,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和游客的体验度。
4.坚强的意志
坚强的意志对于导游人员能否顺利地完成带团任务有着重大影响。导游服务面临复杂的社会环境,如何抵制外部因素的影响而顺利地完成导游工作,完全依赖于导游人员坚强的意志。作为导游人员应具备很强的自制力,自觉抵制各种诱惑,展示自己良好的心理素质。
5.强烈的责任感
在导游活动中,导游人员担负着为游客服务,陪同游客顺利完成旅游活动的角色。在服务过程中,面对任何问题,导游人员都应该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遇事沉着冷静,处理事情有条不紊。导游人员应具备很强的角色意识和责任感,当机立断地为游客排忧解难,并敢于承担责任,给游客以踏实、安全的感觉。
导游职业道德是指在从事导游活动过程中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简而言之,就是指导游人员在导游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行为准则。职业道德也是人们衡量导游人员的职业道德行为和服务质量的标准。具体如下:自尊自强,敬业爱岗;热情友好,宾客至上;不卑不亢,光明磊落;真诚公道,信誉第一;意志坚定,沉着冷静;遵纪守法,廉洁奉公;团结协作,顾全大局;身心健康,积极向上;耐心细致,优质服务;文明礼貌,仪容端庄。
行为规范,是社会群体或个人在参与社会活动中所遵循的规则、准则的总称,是社会认可和人们普遍接受的具有一般约束力的行为标准。行为规范是社会和谐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社会价值观的具体体现和延伸。导游人员应忠于祖国和人民,坚持“内外有别”原则;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执行请示汇报制度;自觉遵守纪律和法律,抵制各种不良行为;始终做到自尊自爱,坚持不失人格国格;时时刻刻注意小节,努力保持良好修养[2]。
广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世代居住着12个民族。其中壮族是广西的主体民族,也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仫佬族、毛南族和京族是广西独有的少数民族;广西历史源远流长,是我国近现代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如金田起义、黑旗军抗法、镇南关战役等)的策源地和发生地,涌现了一批杰出人物如洪秀全、刘永福、冯子材等。一代伟人邓小平在广西领导了百色起义并创建了红七军和右江革命根据地;广西少数民族众多,形成了广西绚丽多彩、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通过深入了解广西的历史和文化,增强爱国爱家的责任感和自豪感。作为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之一,增强各民族一家亲的认同感。
独秀峰·王城景区是桂林市集历史文化、自然景观合二为一的景区,也是桂林市唯一的一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景区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如南北朝读书文化、唐代府学文化,明代藩王文化和清代贡院文化等,是桂林历史文化的代表,曾经是广西师范大学王城校区。独秀峰·王城景区如同一座历史博物馆,有着“桂林山水甲天下,阅尽王城知桂林”的美誉。
程阳侗族八寨景区由八个侗族自然村寨组成,俗称“程阳八寨”。景区先后荣获了“中国首批景观村落”“广西十大魅力乡村”“国家4A级旅游景区”等称号。景区核心景点是程阳风雨桥,此桥1982年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曾被评为“世界十大最壮观桥梁”之一、“世界四大历史名桥”之一。程阳八寨景区以“侗族生活全体验”为主题,是大家了解侗族民族文化的窗口。
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前身为合浦县博物馆,是迄今为止我国规模最大的汉墓博物馆。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是由以合浦县博物馆为核心组成的以汉文化主题旅游为主线,串联汉文化公园的各大景观所形成的具有合浦历史古城文化、传统地方民俗特色、生态环境优美的特色公园,也是自治区内唯一的以汉文化展示为主题的遗址类博物馆,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见证。
桂平西山是我国著名的七大西山之一,素有“桂林山水甲天下,西山风景秀南天”的美誉。桂平西山1988年被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03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以“林秀、石奇、泉甘、茶香”闻名于世,人称“西山四绝”。同时,西山又以“佛圣”著称,可称为“五绝”。作为佛教圣地和广西佛教协会所在地,也是岭南佛教丛林圣地。对宗教文化及宗教政策的深入了解也是思政育人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百色起义纪念馆是百色城的一座标志性建筑,原名为“右江革命文物馆”,1999年12月被中宣部列为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百色起义纪念馆收藏了百色起义和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大量的革命文物史料。纪念馆陈列内容分为“百色风雷”“革命英杰”“邓小平与百色”“建设新百色”四个部分,共七个展厅,全方位地展现了百色起义的情景。百色红色旅游资源丰富,讲好红色故事,才能传承红色基因,激发红色斗志。
花山岩画是目前为止中国发现的单体最大、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好的一处岩画,是左江流域岩画群的代表,是战国至东汉时期岭南左江流域壮族先民骆越人巫术活动遗留下来的遗迹、国内外著名的古代涂绘类岩画点。花山岩画至今已有1 800—2 500年的历史,因为其规模宏大、场面壮观、图像众多而成为广西左江流域岩画的典型代表并闻名于世。2016年7月15日,“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在现代信息社会,科技的运用推动着社会的发展。模拟导游实训室科利用景点讲解软件库和网络视频资料进行翻转课堂学习,让学生分小组了解广西悠久的历史文化、美丽的山水风景和丰富的民族风情,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爱国爱家的自豪感,激发学生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奋斗热情,从而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根据全国导游资格证现场考试范围界定,广西共15个考点,其中三江程阳侗族八寨景区、百色起义纪念馆、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等景点可融入思政育人建设。学生在对景点进行模拟讲解的过程中,通过搜集资料撰写导游词,了解景区文化,增强文化体验感和历史使命感。同时,通过与“游客”的互动,提高讲解技巧,提升讲解效果,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玉林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拥有“一山三林三湖三广场”等校园十大文化景观。在“广西景点模拟讲解”课程教学中,通过现场教学,设计校园景观游览线路,引导学生独立撰写校园导游词并通过现场踩线,做好讲解计划。在分组实地讲解过程中,学生团结合作,各景点讲解上下衔接,学习效果明显,受到了学校师生的一致好评,加深了学生对学校的情感,利于培养其母校情结。
教师团队配合学院组织校园导游大赛,同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红色旅游策划大赛等比赛并取得优异的成绩。通过比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为全国旅游院校导游服务大赛和校园导游服务队储备人才,学生通过参加校内外比赛,增加了对导游讲解和线路设计工作的认同感和责任感,同时通过参加比赛进行理论知识的整合与学习,提升了综合素质和修养。
课堂外,学生通过创业项目逐路者旅游信息服务中心为在校师生提供相关的旅游咨询及讲解服务,校园导游服务队通过服务于每一届新生,获得了较高的赞誉;校外,学生利用公共节假日和寒暑假时间到各旅行社和景区等实践基地见习、实习,通过跟团、带团及景区讲解等,提高了服务社会的能力,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导游讲解的认识,提高了学生的带团及讲解能力,为以后的就业和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高校实验室思政育人建设离不开师资团队的教学,所以,承担思政育人重要任务的师资团队应有较好的思想政治意识和较高的思想政治敏锐度,能及时了解到最新的时事政治并应用于思政教学中[3]。为此,师资团队需进行深入的思想政治学习,如通过“学习强国”软件时刻关注国家政策及景区热点问题并及时融入教学,增加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4]。
实验室设备是实验室的灵魂,设备质量的高低往往影响着实训教学水平的高低。现模拟导游实训室拥有较为先进的3D模拟导游讲解系统,包括投影、幕布及数量众多的景区教学软件等。但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如3D眼镜体验效果较差;另景区教学软件质量参差不齐,有些软件无配音或配音效果较差,无法达到教学效果,需要加大资金投入,增强相应的新设备,提高思政育人的教学效果[5]。
高校实验室思政育人建设的主体是学生。思政育人建设应把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6]。学生第二课堂学习内容丰富,学习方式多样,可通过相关软件如“学习强国”、“青年大学习”及“玉师青年说”等了解国家的最新政策及学校的热点问题,同时把相关的政策和热点问题融入到导游讲解中,增加广西优秀文化的宣传力度和深度,达到良好的讲解效果。
高校实验室是高校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生提高实训技能的重要场所。课程思政建设理念下,高校实验室思政育人功能至关重要,肩负着提高高校学生思想认知的重要功能。模拟导游实训室是旅游管理专业的重要实训室之一,主要承载着“广西景点模拟讲解”等课程的教学任务,采用软件教学、模拟讲解、实地讲解、比赛实战及基地实践等方法,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认识,培养学生崇高的爱国热情、优良的道德品质和可贵的敬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