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性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2022-03-17 16:26:55甘肃省山丹县陈户镇范营小学
天津教育 2022年6期
关键词:趣味趣味性教学内容

■甘肃省山丹县陈户镇范营小学 郭 华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要传递数学知识,更要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因此,趣味性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基于此,本文从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出发,分析趣味性教学的应用价值,并探究教学策略,即把握学生的兴趣点,设计趣味性教学情境;挖掘教学内容中的趣味点,引导学生体验趣味;组织课堂互动交流,巩固学生的数学兴趣;设计趣味数学活动,引导学生拓展学习。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充分把握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性格特征,采取符合学生好动、好奇心较强心理的趣味性教学,学生在趣味性教学模式下有助于提高数学感知力,提升数学应用能力,转变学生对学习数学的态度。但是,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趣味性教学的应用缺乏效果。针对此,教师应加强教学设计,促使学生在趣味情境中学习数学。

一、小学数学趣味性教学的应用价值

趣味性教学是指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学情、教学内容和学习目标的不同,将教学内容或教学形式趣味化,并采用多种方法完成教学的一种实践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趣味性教学法的应用十分普遍,如探究法、游戏法、任务法等都能构建趣味化的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目前,关于小学数学趣味性教学的应用研究也十分丰富,而通过教学实践效果来看,趣味性教学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例如,教师对学生学习兴趣点的准确把握,可以为学生创造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参与数学知识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乐趣;教师对数学知识内容的深入挖掘,并利用趣味化方式降低学生接受数学知识的难度,可以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在趣味课堂上,教学互动进一步增强,学生在趣味沟通中找到了交流经验的乐趣,能更加深入地实现数学教学目的;数学课外活动设计更加丰富,学生能在更加自由的氛围中参与活动,探索数学。

二、趣味性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把握学生的兴趣点,设计趣味性教学情境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知识讲解是落实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但是对学生而言,如果知识内容缺乏趣味性不仅会影响他们学习的兴趣,更会造成理解困难。一部分教师依旧采取传统的教学策略,在课堂教学中以讲述式教学为主。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数学思维快速发展的时期,如果学生长期处于低效率的数学课堂情境下,那么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势必会受到影响。针对此,教师应准确把握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为学生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情境,让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更具趣味。

情境化教学是小学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手段,尤其是数学教学这种对小学生而言抽象性、概念性和逻辑性相对较强的学科,情境化教学可以有效地扫清学生在知识学习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和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将抽象化、概念化、逻辑性相对较强的数学知识变成具象化、形象化的视觉呈现,学生有了一定的情境氛围,在问题分析、概念理解上更具有优势,同时从小学学生的学习兴趣角度来看,相较于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一味地理论知识传输,情境化教学在实践开展的过程中方式更加灵活,对小学生而言更具有吸引力,小学生更愿意参与其中。现阶段的教育研究对学生的兴趣培养给予的关注和重视是相对较高的,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才会化被动为主动,进而积极地思考,主动地探究和分析,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而情境化教学无疑可以有效地达成这一效果和目的。

例如,在“分数”相关知识的学习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设计了动画情境:熊大、熊二在森林里觅食的时候,得到一个大苹果,为了保证公平,两个人决定平分这个苹果,每个人得到一半。“同学们,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如何将苹果平均分,如果用数学方法来表示,“一半”又是什么意思呢?”动画情境激起了学生的兴趣,也激发了学生问题意识,让学生在趣味性的教学情境中,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教师趁此机会引入分数,说明“一半”就是“二分之一”,从而有效完成教学导入。再如,在“小数”相关知识的学习中为了让学生了解小数存在的意义,教师围绕小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设计了趣味化的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的思考。教学片段如下:

教师: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大家猜猜它是谁?(边说边在黑板上画出一幅简笔画,并在简笔画下给出量尺,显示4cm长度。)

学生:毛毛虫!

教师:毛毛虫在清晨起床后伸了个懒腰,大家看一看它现在有多长呢?(量尺显示毛毛虫的长度在刻度4和5之间。)

学生1:比4厘米长,但是还不到5厘米。

学生2:那这到底是多长呢?

学生3:我们刚学了小数的知识,可以用小数表示。

教师:同学们的想法非常棒,毛毛虫的长度的确可以用小数表示。那么像这样的例子,你在生活中还知道有哪些?你能举例子说一说吗?

学生4:妈妈昨天给我量身高,说我140.3cm。

学生5:爸爸昨天称体重说自己74.6公斤。

……

通过教师的启发和学生的发言,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逐渐显现,而这对小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是十分有益的。

上述两个例子一个是利用故事构建情境,一个是利用生活素材构建情境,教师在这两节教学设计中都抓住了学生的兴趣点,构建了具有一定趣味的学习情境,有效吸引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当然,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能契合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情境还有很多,如游戏情境、多媒体情境,等等,教师在教学研究中应不断探索、创新,结合实际需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情境。

(二)挖掘教学内容中的趣味点,引导学生体验趣味

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知识点的集中体现,合理展现内容,实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是保证趣味教学效果的关键。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效整合教学内容,根据教学实践进行合理设计,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也能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知识的动机。同时教师也要注重挖掘教材中的知识点,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整合教材中趣味性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能通过教师的引导找到学习的乐趣。

例如在“小数加减法”相关知识的学习中,师:列小数加减法算式时应注意什么?学生:“注意小数点对齐。”教师:“为什么小数点要对齐?”学生:“保证相同数位的计算。”教师:“相同数位对齐是为了什么?”学生:“计数单位相同的数字相加减。”教师在教学课堂中,通过问题驱动式的教学方法,能不断引导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跟上教师的教学节奏,并且在教师的带领下,对数学知识点产生更加深刻清晰的认识。在这样连续的问答中,学生感受到了紧张的气氛,也体会到了迅速回答的乐趣,同时学生在问题启发下逐渐夯实了知识的地基,对相应的知识形成了清晰的知识结构,并在思维活动中强化了知识印象,提高了对数学知识的把握效果。

再如,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在教学导入阶段为学生出示点子图,引导学生在点子图中表示出4×5。有的学生说:“可以在点子图中画一个4,再画一个乘号,再画5,就是4×5。”有的学生说:“每行4个,有这样的5行,就是4×5。”有的学生说:“可以每行5个,有这样的4行,就是5个4,即4×5。”教师利用点子图开头,引导学生理解乘法算式的意义,为学生迁移知识,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奠定基础。接下来,教师为学生设计问题:14×12,然后启发学生利用点子图进行计算。教师提示学生可以在点子图中把两位数乘两位数转化成两位数乘一位数或两位数乘整十数,降低计算和理解难度。这样的教学设计为学生的动手操作提供了机会,将抽象的计算转化为具体的操作,同时引导学生将旧知转化为新知,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了数学学习的趣味性,也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利用不同的方法将原本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具有一定趣味性的内容,在保证知识本质的前提下,凸显了数学知识的趣味性,因而有效吸引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知识理解的效果。教学内容是教师实践教学展开过程中的重要基础和重要依托,教师的一切教学方法选择、教学目标确定都要依赖于教学内容,根据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分析和优化。一直以来很多教师都忽略了对教育内容的深层挖掘,事实上想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兴趣化教学,教师就要从教学出发进行深入的挖掘和分析,这样才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本质是极具有趣味性的,从根本上转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态度和观念,进而提高数学教学所能达成的效益和影响。教师在实践教学展开前要对教材进行深入的剖析和研究,寻找其中的趣味性内容,在课堂上以更加活灵活现的方式或更好的引导方法将这种趣味性最大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组织课堂互动交流,巩固学生的数学兴趣

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习惯于与优等生进行互动交流,引导其进行交流,一些学困生常常处于静止状态,听别人讨论、交流。这样的课堂教学不能面向全体学生,无法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无法得到充分的调动。基于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应改进传统课堂模式,坚持平等、公平的教育理念,利用趣味化的方式,吸引每一个学生都加入自我表达中。例如,在“有趣的图形”教学设计中,教师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并设计趣味活动:①对简单的图形进行分解,回答问题:把一张正方形的纸折成一样的两部分,可以怎么折?将长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状的卡纸分别折成完全对称的图形,那么怎么折呢?②利用分好的图形拼图,回答问题:利用剪出的图形试着拼一拼教师所给出的图形,所以说这些图形都是由什么小图形拼出来的,然后再向学生提问,你还能通过这些长方形和三角形拼出什么别的图形?在趣味活动中每一个学生都获得了操作和表达的机会,并重点引导学困生进行表达,让学生在趣味实践中提高认知。再如,在指导学生学习“估算”相关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借助“曹冲称象”的故事引入话题,即经过多次向船上装石头,石头的重量之和就是大象的重量,教师请学生估算一下大象到底有多重。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分组合作,各组成员提出估算的建议,最后形成方法、展示结果,各组学生对估算结果进行评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没有直接讲述估算的方法,而是在恰当的时机给予学生点拨,然后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各组学生,促使学生主动使用估算方法,并根据过程阐述和结果呈现分析学生的学习效果。

由此可见,在小学数学趣味教学中,课堂互动是增加学生课堂学习趣味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师应围绕数学课程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互动交流的机会,为学生营造开放、活跃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在彼此的碰撞、交流中进行学习、探索,从而强化学生的学习体验,增加数学学习的趣味性。交流和互动是认可学生主体地位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在交流和互动的过程中也可以对教学结构做出相应的优化和改良。首先,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可以及时对学生引导和帮助,让学生了解自身的知识缺陷和不足,同时也帮助学生建立学科自信,而教师也可以在交流和沟通的过程当中了解学生的知识欠缺,根据学生的共性问题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进行相应的调整,提高教育工作开展的针对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其次,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则可以有效地构建学习伙伴关系,教师的时间和精力终究是有限的,在大班授课的背景下教师无法兼顾每个学生、了解每个学生的问题缺陷和不足进而做出相应的引导,而生生之间的互动则可以让学生通过相互交流、相互沟通进行思想碰撞、观点交流,进而相互协调、共同扶持、共同成长、共同进步。教师在实践教学展开的过程中要关注交流和互动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和影响,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四)设计趣味数学活动,引导学生拓展学习

在课程改革背景下,加强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成为课程实践的重要内容。趣味性教学方法的应用不仅存在于课堂上,也存在于课外。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渗透“寓教于乐”的理念,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真正走进数学、感受数学、在数学学习中得到快乐。例如,教师将数学与体育相融合,为学生设计趣味活动方案:①跳绳接力,分组进行,每一组5名选手排成一列,选手从起点出发,跑跳绳至定点位置,完成5道口算题,绕过障碍返回,将绳子交给下一名选手,最快到达终点一组获胜;②两人三足,两人一组排成一列,到指定位置并完成相应数学题,则完成任务,最快到达终点的一组获胜。这样在趣味化的活动中,学生通过参与比赛完成数学任务,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能达到拓展学习的目的。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趣味性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感受、品味学习数学的无穷乐趣,进而发展他们的智慧,启发他们的数学思维,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猜你喜欢
趣味趣味性教学内容
“揪”出音乐教学的趣味性
井冈教育(2022年2期)2022-10-14 03:11:30
提高化学实验教学趣味性的实践探索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10:20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午睡的趣味
特别文摘(2016年24期)2016-12-29 21:03:08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妙趣横生的趣味创意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趣味型男
让你HOLD不住的趣味创意
把握民生新闻趣味性的几点思考
新闻传播(2015年8期)2015-07-18 11: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