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精神涵育新时代大学生的逻辑机理、价值旨归与实践路向

2022-03-17 16:17周明鹏
喀什大学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建党中国共产党精神

周明鹏

(滁州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滁州 239099)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发表的重要讲话中第一次提出并全面阐释了伟大建党精神的本真蕴涵,即“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1]。伟大的建党精神形成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史,蕴蓄着对于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坚持,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承继,彰显了对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坚守和发展,凝结与造就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伟大建党精神以其内在葆有的精神禀赋、红色文化基因及其思想性、先进性、旗帜性和引领性等特质,成为涵育新时代大学生的宝贵教育资源,能够对大学生理想信念、奋斗目标、意志品质以及精神境界等产生积极有效的规制与教育作用。与此同时,建党精神涵育新时代大学生也是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发展与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现实需求。

一、建党精神涵育新时代大学生的逻辑机理

伟大建党精神涵育新时代大学生内蕴着严密科学的逻辑机理,考量与厘定建党精神涵育的现实逻辑、科学逻辑和理论逻辑对建党精神研究具有基础性意义。立足于现实逻辑维度,现阶段大学生思想行为表征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固本澄源和守正创新迫切需要建党精神;立足于科学逻辑维度,建党精神不仅耦合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需要,还契合了新时代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立足于理论逻辑维度,建党精神涵育新时代大学生是对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贯彻与依循。

(一)现实逻辑:聚焦建党精神涵育新时代大学生的现实需要

伟大建党精神孕育、凝练并铸就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实践之中,具有首创性、先进性、旗帜性、实践性等基本特征。现阶段,我国发展已经进入新时代,无论是基于个人层次的发展需要、社会层次的建设需要,还是国家层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建党精神以其涵括的精神品质优势,足以满足各个层次发展的精神需要,感召全党全社会以坚强的意志品质奋发向上,积极战胜各种困难,实现党和国家发展的既定目标。因此,对于新时代大学生教育而言,无论是思想引领、价值牵引,亦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固本澄源、守正创新,都呼唤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其中。

首先,大学生思想观念迫切需要建党精神实现引领。伴随着我国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经济展现出高质量发展的新样态,互联网、大数据等科学技术发展迅猛,新时代大学生对于接触此类新兴事物充满热情并积极作为。但同时,互联网、新媒体等成为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以及后现代主义等多种错误思潮在大学生群体中快速传播的渠道,冲击与束缚着大学生对于文化的认同、社会与国家的认知以及对于先进思想的认可。因此,正确引领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成为迫切任务,当前高校也正通过显性的教学课程、实践活动等进行教育,凭借隐性的校园文化建设进行熏染,力求对于新时代大学生思想加以科学引领。建党精神因其层次明确、逻辑清晰且科学丰富的意涵,有力祛除错误思潮的消极影响,有效满足引领新时代大学生思想的需要。

其次,大学生行为表现需要建党精神进行规约。由于受到社会、社区、家庭等不同层次环境的影响,新时代大学生在道德行为、消费行为、恋爱行为、政治行为等方面表现差异较大,行为失准现象层出不穷,亟待先进精神品质的教育和引导。建党精神能够引领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有效纠正新时代大学生的价值判断,从而使他们在行为表现层次上做出正确选择。

最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固本澄源、守正创新需要建党精神的融入。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任务要求在不断创新和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也必须固本澄源和守正创新,才能够符合时代的发展要求,从而具有强大的涵育新时代大学生的生命力。建党精神“这种概括和提炼在党的百年历史上是第一次,也是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中的新观点新论断,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2]因此,建党精神作为教育资源在涵育新时代大学生的过程中,对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固本澄源、守正创新具有极强的促进作用。

(二)科学逻辑:澄明建党精神涵育新时代大学生的科学意涵

伟大建党精神涵育大学生不仅具有严谨性和权威性,而且具有科学性。伟大建党精神涵育新时代大学生的科学逻辑要通过建党精神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和契合大学生发展的致思理路进行演绎证明。

一方面,建党精神涵育新时代大学生耦合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有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走自己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3]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具体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产生的,并通过几代中国共产党人整合和凝练形成的精神谱系,内在葆有中国共产党人崇高的精神品格和中华民族的红色文化基因,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伟大建党精神能够生动的映照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文化、具体国情,为现阶段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融入独特且宝贵的红色文化基因和牢固的价值根基。因此,建党精神涵育新时代大学生符合新时代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客观需要,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建设注入了强大精神动力。

另一方面,建党精神涵育新时代大学生契合新时代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致思理路。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注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并且要求大学生要从理想信念、精神品格、道德素养、知识本领等多方进行自我提升与完善。伟大建党精神蕴蓄着真理力量与多重维度的教育资源,可为新时代大学生实现自我发展提供价值牵引。“坚守真理、坚守理想”契合当前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真理教育和理想信念塑造,“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符合对于当前大学生展开的初心使命、人生观以及奋斗观等教育的需要,“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涵括的精神内核是对当前大学生发扬斗争精神、磨砺意志品质教育的最好资源,“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所展现的价值立场可以培养新时代大学生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发扬奉献精神。

(三)理论逻辑:夯实建党精神涵育新时代大学生的理论根基

伟大建党精神内具马克思主义真理、崇高的理想信念、使命担当以及坚持人民群众主体地位等丰厚的精神禀赋和价值意蕴,是对新时代大学生进行道德理性、思想观念和价值选择等教育的重要凭借。新时代运用建党精神对大学生展开教育和引导,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

首先,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是建党精神涵育新时代大学生的理论渊源。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摒弃了世俗社会关于教育是为了培养贵族或精英的陈腐观念,超越了古典主义关于教育是为了满足个体完善的狭隘观念,是在实践基础之上对教育进行的考辩与重塑。马克思认为教育具有明确的阶级性和社会性特质,教育的价值也不仅在于满足个体完善,还具有通过教育实践活动培养无产阶级群体社会主体责任的价值。伟大建党精神涵育新时代大学生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完美承继,在锤炼大学生意志品质等个体状态同时还十分注重引导其树立社会责任感,从而为社会发展贡献自身力量。

其次,毛泽东、邓小平等党的领导人对于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为建党精神涵育新时代大学生提供了理论观照。毛泽东和邓小平立足于不同时期中国教育的价值诉求和实践样态,不断丰富和发展了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思想。毛泽东指出教育既要助力人的全面发展,也要同生产劳动相结合,还要服务于无产阶级政治。[4]邓小平结合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认为教育既要立足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世界教育发展新态势相适应,还要放眼未来注重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建党精神以其意涵丰富、层级明确的教育资源涵育新时代大学生,是对毛泽东和邓小平教育思想的遵循,既结合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新时空场域,又放眼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

最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建党精神涵育新时代大学生提供理论指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教育事业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这一根本原则,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因此,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生动反映的伟大建党精神,能有效实现对新时代大学生的品质塑造和价值引领,为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注入强大精神动力;同时,还能为推动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制度建设以及文化建设等擦亮高等学校的社会主义底色。

二、建党精神涵育新时代大学生的价值旨归

伟大建党精神并非是单一的理论推演和纯粹的精神现象,其内在葆有的精神品质与思想基因有利于对于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展开全面且深入的涵育。建党精神之中不同向度的具体意涵形塑着大学生的不同层次的思想品质和行为表现,“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有利于塑造大学生的灵魂,“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砥砺奋斗,“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有利于磨砺大学生的意志品质,“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有利于筑牢大学生的发展根基。

(一)“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塑造灵魂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重心体现在“真理”与“理想”两个关键词,“真理”即马克思主义真理,“理想”即理想信念,包括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等崇高理想信念。

一方面,用马克思主义真理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真理涵育新时代大学生,有利于新时代大学生通过追溯马克思主义发展历程,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对于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坚持与弘扬,科学认知马克思主义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的理论指南。对于新时代大学生自身发展而言,“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精神内涵有利于其感悟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强大力量,在学习生活中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和观点认识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

另一方面,“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内在葆有的理想信念教育资源有利于推进新时代大学生从理论考辨和自觉实践两个逻辑维度展开思考。一是,可推动新时代大学生科学审视崇高理想信念的本质意蕴和内涵价值,从而有利于其主动坚定理想信念,主动担承时代赋予的艰巨使命与重大责任。二是,有利于防止大学生对理想信念的认知仅仅停留在纯粹的理论澄明与辨析层次,可有效避免认知与实践的脱离,从而使大学生不仅能够在自己的“灵魂”中注入崇高理想信念的精神禀赋,还能够勇于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履践自己的理想信念。

(二)“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砥砺奋斗

高校历来重视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重要支撑、以中华民族优秀精神品质为取资参照、以党和国家的现时部署与要求为根本导向,汇聚教育合力,不断在思想引导和实践淬炼中探索培养大学生奋斗精神的新路子和新范式。“奋斗精神是一个人向上、向善、积极进取的原动力”[5],新时代要有新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强化培养大学生奋斗精神的力度,还要引领大学生的奋斗方向。“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和“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使命,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在践行初心与担负使命时的砥砺探索与艰苦奋斗。由此可见,建党精神涵育新时代大学生,拓展与建构了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新路径,更加明确了培育方向与目标。

首先,有利于大学生将个人奋斗与为人民服务相结合。大学生能够从建党精神中深刻体悟到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根本的情怀,从而认识到自身在奋斗之中也要做到不负集体与人民,不能以个人在奋斗中的名与利、得与失来消解集体的利益需求,更不能以此脱离甚至违背人民群众的利益需要。

其次,有利于大学生将个人奋斗深度融入新时代社会发展需要之中。新时代大学生能够在建党精神中全面领悟实现伟大复兴对于中华民族的本质意蕴,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做出的艰辛努力,从而以党和国家的号召为导向、以新时代赋予的任务为驱动,将个人奋斗的价值诉求贯穿于民族复兴伟大征程的逻辑架构之中,强化社会责任感,发扬进取和实干精神,为自身发展、社会进步以及民族复兴而奋斗。

(三)“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磨炼意志

“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是一百年来久经考验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标识,展现了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为了实现民族独立不惧生死、英勇抗争的精神;展现了新中国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在极端艰苦条件之下,为了实现国家各项事业发展而攻坚克难、勇于胜利的风范;展现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为了实现国家富强而敢于斗争的风骨。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人以顽强的意志品质和蓬勃向上的精神气质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因此,“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具体意涵与精神特质对规约和磨砺新时代大学生的意志品质具有积极的引导价值。

首先,“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精神有利于大学生厚植勇于挑战、敢于斗争的精神品质。新时代大学生能从建党精神中汲取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亡、国家蒙难时展现出的毫不退缩、英勇斗争的精神气概,从而在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敢于挑战自我,不断奋进,在面临困难时敢于斗争。其次,“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精神有利于培养大学生锲而不舍的恒心。中国共产党人为达成既定目标展现出来的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精神禀赋,可以潜移默化的影响新时代大学生在为实现理想和目标而坚持不懈的努力风斗。最后,“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精神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矢志不渝的干劲。中国共产党人一百年来沉淀凝结的革命精神能够有效鼓舞新时代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饱满的热情和十足的干劲,遏制与消释安于现状、贪图享乐等错误思潮给他们带来的不良影响。

(四)“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筑牢根基

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忠诚于党、严格遵守党的纪律与规定的自觉,同时在信仰维度上既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又牢牢依循党的性质和宗旨,自觉领悟与践行党的理论,贯彻和落实党的方针与政策。人民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不负人民就是要做到紧密联系人民群众,“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6].,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以实际行动诠释和践行着群众路线,始终将人民群众的利益与需求摆在首要位置。新时代大学生深入学习和领会“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内在葆有的党性修养和人民立场,有利于其正确认识个人价值,筑牢发展根基。

一方面,“对党忠诚、不负人民”要求新时代大学生在思想和行动上要忠诚于党。新时代大学生要在思想上认同马克思主义理论价值,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理论、路线与方针等的科学性、旗帜性与引领性,思想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为自身全面发展打下坚实思想根基。与此同时,“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也要求大学生在行动上紧紧跟党走,自觉深入学习党的理论,践行党的路线与方针,忠诚于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擘画的宏伟蓝图。另一方面,“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也要求大学生饱含人民情感,树立正确的人民观。以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中形成的人民立场涵育新时代大学生,有利于他们清醒认识到人民群众的地位与磅礴力量,正确认识到个人奋斗发展也应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自己只有站在人民的立场才能够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三、建党精神涵育新时代大学生的实践路向

建党精神涵育新时代大学生是发展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和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应有之义。用建党精神涵育新时代大学生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作为教育者要主动发力,只有加强对建党精神的学理性及实践性研究,才能够将建党精神的本质内蕴传递给大学生。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教学中要重视建党精神这一教育资源的利用,将建党精神资源充分融入课程教学;建党精也要神融入大学文化建设之中,构筑隐性与显性相结合教育环境,从多方面以建党精神涵育新时代大学生。学生党团组织因其具有较强的组织力、引导力和号召力等优势,也应成为建党精神涵育新时代大学生的有效实践载体。

(一)多渠道融通于高校课程教学中

伟大建党精神涵育新时代大学生,要促进其内具的价值立场、精神禀赋与红色文化基因在大学生中入脑、入心及化行并产生积极的教育实效,仅依靠纯粹的隐性教育对学生思想和行为加以熏染很难达到显著的效果,必须通过系统的课程教学将建党精神灌注于学生的头脑之中,促进学生全面深刻地理解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

一方面,教师要加强对建党精神的研究、理解与贯彻。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教师需要做好知识和理论储备,保证教育教学中的准确性与科学性。教师要深入学习党中央的各项方针和政策内容,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利用权威文献资料对伟大建党精神展开学理性研究。其一,要明晰伟大建党精神不同维度的本质意蕴;其二,要深入研究伟大建党精神形成的内在逻辑机理,从理论逻辑上解析建党精神建基于马克思主义之上,剖析建党精神根植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沃腴土壤之中;从历史逻辑上厘清伟大建党精神形成的具体背景;从实践逻辑上探寻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为伟大建党精神形成铸就的实践基础。其三,要深刻地体认到伟大建党精神的价值构成与重大价值意蕴。

另一方面,要把建党精神融入课程教学之中。课程教学可从教学性质维度分为两大类,即思政课程教学和非思政课程教学。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程既是党和国家新时代育人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思政课守正创新的内在要求。思政课教师要立足于课程实际,将伟大建党精神合理融入教学之中,例如:思政课教师在讲授《思想道德与法治》第三章“继承优良传统,弘扬中国精神”的知识点时,既要立足于教材,也要注重结合党和国家对于建党精神的弘扬要求,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对于伟大建党精神的内蕴澄明和价值解读,清晰透彻地讲清楚建党精神对于新时代大学生的作用与价值。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融入建党精神要着重处理好两大问题,一是正确考量建党精神与教学内容之间存在的逻辑关系,二是准确研判建党精神融入某个教学知识点的精当性。教师要防止教学过程中生搬硬套建党精神,要将建党精神有机合理地嵌套于教学内容之中,既为课程思政教学内容提供合理关照,又能够对新时代大学生思想和精神品质产生积极教育效果。

(二)全方位贯穿于大学文化建设中

大学文化能够理性建构新时代高校育人环境,凝聚提升高校育人实效的合力,形成涵育新时代大学生的隐性力量。与此同时,大学文化通过育人功能和使命的发挥也能够转化为直接的育人手段,形成涵育学生的显性力量。先进的大学文化能够满足大学生精神需求,激励大学生积极有为、奋发向上,并以其蕴蓄的文化基因规约、调适和引导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规范化、体系化和科学化的大学文化育人手段能够直接助推新时代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学术修养、健全的人格以及高尚的道德情操。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学文化建设之中,是涵育新时代大学生取得成效的必然要求。

首先,要在大学精神文化建设中彰显建党精神。“大学精神文化是大学文化的核心,昭示着大学的理念与精神,赋予大学灵魂。”[6]因此,大学精神文化建设既要继承传统文化基因,夯实文化基础,同时也要与国家发展同步,找准精神文化定位,突出大学精神文化建设的中国特色和时代性。在新时代大学精神文化建设之中,要用建党精神巩固和创新大学精神,以建党精神的多重意涵丰富大学理念,滋养大学教风,浸润大学学风,打造中国特色大学精神和文化脉络。

其次,要在大学物质文化建设中凸显建党精神。大学物质文化是能够被新时代大学生直接感受到的客观实在的文化类别,既可以展现一所大学的整体风貌,也可以成为大学精神的物质载体。高校在大学物质文化建设过程中着力凸显建党精神,既可以通过雕塑、展架等标识性物质载体宣扬伟大建党精神,也可以通过建设特色鲜明的教育基地搭设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平台。总之,大学物质文化建设的统筹规划、内涵补充以及品质提升等都应着重突出伟大建党精神。

最后,要在大学行为文化建设中贯彻建党精神。高校在大学行为文化建设过程中,通过对建党精神的深刻把握,将中国共产党对于真理和理想的不懈追求、初心与使命的自觉、伟大斗争精神的弘扬等资源转化为大学行为文化建设的重要支撑,以教育、引导和塑造新时代的大学生。

(三)深层次落实于学生党团建设中

学生党组织是由大学生党员组成的基层组织,能够有效地将大学生组织起来,拥护党的领导,学习党的理论,践履党的要求,并具有极强的组织力、引领力和号召力,是落实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任务的重要依托。学生团组织是凝聚青年力量、服务于青年发展以及实现对于青年群体政治引领的重要组织,一直以来被确定为是中国共产党的后备军。学生党、团组织承担着助推新时代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政治观念、坚定的政治立场、科学的政治认知和理想信念建设等诸多方面思想政治功能,为大学生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因此,将建党精神融通于大学生党团组织建设中,是提升建党精神涵育新时代大学生实效的可靠途径。

一方面,要在学生党团组织中扎实开展建党精神研讨学习会。首先,将大学生党团组织组织起来,定期、系统地开展研讨,加深党团组织成员对伟大建党精神的历史背景、逻辑机理以及本真蕴涵的认识,并使他们能够结合自身实际提出具体的学习计划和践行路径。其次,通过同学们自主搜集的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先进事迹和精神品质的讲解,解读中国共产党人对伟大建党精神的践行,从具体事迹之中体悟伟大的建党精神。最后,要充分挖掘利用身边的教育资源,邀请为国家各项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模范党员作报告,通过现场学习模范党员的光荣事迹,感悟模范党员为国家和人民做出的突出贡献和从他们身上体现的伟大建党精神,以此来让学生开展自我教育。也可以通过实地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红色革命遗址和学习详实的红色革命资料,以对新时代大学生的心灵和思想给予洗涤,从而助推大学生对建党精神葆有的精神禀赋和重大价值形成正确认知,并能够在行动上坚定不移地践行伟大建党精神。

另一方面,学生党团组织要常态化开展践行建党精神的实践活动。伟大建党精神要真正的被新时代大学生所理解和掌握,在思想以及行为等维度上涵育新时代大学生,仅仅依靠片面的理论研讨和单一的口头说教难以取得应有的教育成效,必须精心组织主题鲜明和任务具体的实践教育活动,助推大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积极主动践行伟大建党精神。学生党团组织通过前期调研所在组织同学的思想及行为表现、挖掘其存在的思想问题以及行为困境,准确选择主题,精心策划,组织主题特色鲜明的实践活动,将建党精神贯穿其中,化解所在组织同学的思想矛盾,提升其精神境界,以达到育人实效。

猜你喜欢
建党中国共产党精神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建党百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建党百年
庆祝建党百年(五阙)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