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步”迁移走出写话困境
——以统编小学语文二年级科普文《植物妈妈有办法》为例

2022-03-17 16:02福州教育学院附属第四小学
天津教育 2022年24期
关键词:形式语言教师

■福州教育学院附属第四小学 刘 颖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增加了写话的教学内容,也提出一定的要求与说明,但课程标准还未进一步修订,低段写话要求笼统,教师与学生仍深陷“写话”困境中。本文结合具体课例探讨如何在写话中运用迁移走出写话困境,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三部分“实施建议”对“写作”作了这样的解释:“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第一学段是整个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写作的起点,课标将这一学段的“写作”教学定位为“写话”,是为了降低学生写作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与自信心。但是,笔者发现,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目前仍处深陷“写话”困境之中。“双减”背景下,师生该如何走出困境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教师写话教学的困境

写话作为写作教学的启蒙阶段,其书面话语表达的规范性和兴趣直接影响着学生以后的习作表达。尽管统编版教材的编者在安排写话内容时,注重激活学生“写话的兴趣”,让儿童“写自己想说的话”和“写想象中的事物”,可是大部分一线教师还是无从下手,觉得不知道该如何教。究其根源,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目标与内容选择不当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虽有各学段的阶段目标与内容,但阶段目标依然不够清晰确,在“语言表达”“书写格式”“文本形式”等方面也没有明确要求。因缺少清晰的、可操作性的指导意见,以致诸多教师出现写话的教学目标理解与教学内容选择不当。有的盲目拔高要求,给学生带来沉重的学习负担,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有的放任自流,要求不明确,学生书面表达能力没有得到系统训练。

(二)课程设计无体系

低年级部编版教材虽有安排写话,但次数较少,主要集中在二年级学习园地。上册安排三次,分别是纪实、应用和想象型的写话。下册共安排四次,分别是写人、看图写话、写心中的问号和写养小动物的理由。虽然都是写话练习,但是每一次写话的主题之间联系并不紧密,呈现零散状态,没有建立起科学的写话训练体系。

(三)理念与认识待提高

由于写作难教,有的教师不会教,有的教不会,有的干脆不教。根据长期的课堂教学观察,发现大多数教师采用单一的“看图写话”,按照“分析题目-讲解要求-范文引路”这样的流程教学,实效性比较差。这与教师的教学理念与对写话教学的认识滞后不不无关系,主要表现为:重视语言积累,忽视表达训练;重视技能训练,忽视兴趣培养;重视模仿,忽视创新能力。

二、学生写话的现状分析

教师的“教”影响着学生的“学”。著名特级教师贾志敏先生说:“教师教作文无法;学生写作文无奈。”通过问卷、谈话、观察、测试等方法对低年级学生写话情况进行剖析,发现学生写话在兴趣、能力、标点运用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一)对写话素材缺乏兴趣

在低年级平时的练习与测试中,写话形式多以看图写话为主。它以图画或照片为写话素材,要求学生对图画进行观察并根据图画展开合理想象,最后,把观察与想象到的内容写下来。由于低年级学生处于直觉思维、形象思维占主导的阶段,观察对他们而言是件不擅长的事情。依托图片再现生活场景或故事情景,虽然能为学生提供写话素材,但不少图画素材脱离学生生活和认知水平,导致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失去写话兴趣。

(二)言语表达能力待提高

小学阶段是学生掌握书面言语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的初步阶段,学生入学前主要是发展口头语言,入学后才正式开始学习书面语言。课堂上,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不少学生能说得具体、形象,但一落笔就遇到困难。部分低年级学生从口头语转化为书面语时思路混乱,不知道怎么清楚、连贯地写出几句话,写话频频出现句子不通顺、重复啰唆、句子不完整、用词不当等问题。书写时遇到不会写的汉字,拼音替代汉字书写错误多。

(三)标点符号运用不熟练

“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用来表示语句的停顿、语气以及标示某些成分(主要是词语)的特定性质和作用。恰当地使用各种标点,书面语言的意思就会表达得清楚正确。”小学语文第一学段“写话”阶段目标中明确指出:学习使用逗号、句话、问号、感叹号。这四种标点符号,学生在写话时都会用到,“问号”与“感叹号”学生最容易理解,“逗号”和“句号”比较难理解,总是无法很好地区分逗号和句号的用法。学生到二年级后,从写话教材的内容来看已经涉及人物语言的描写,这四种常用标点符号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表达需求,要拓展认识并尝试运用冒号和双引号。

三、运用迁移走出教与学的困境

“迁移处于教育系统核心位置。它是指将知识和技能以新的方式和新的内容在不同情境中加以运用。如果没有迁移,所有的学习都只能应用于特定的情境中。”迁移同样适应于写话教学。在实践中,笔者发现运用“阅读”“思考”“表达”教学策略能将“迁移”运用于课堂,让师生走出写话的困境。下面,以二年级科普文形式迁移写话《小小种子去旅行》为例,谈谈我的具体做法。

(一)阅读中提取形式,为运用语言文字作铺垫

生活中,人们时常惊叹学生的表达能力。他们没有系统地学习语法,也不懂句子结构,却可以把自己积累的词语组织成明白、通顺、生动的句子。研究结果表明,这与最初阶段的人类语言学习和运用需要整体感知有关。低年级学生正处于语言学习和运用的敏感期,同样需要整体感知。《植物妈妈有办法》一课是学生学习语言表达不可或缺的好范本。文中有趣的科学知识,富有韵律感的语言,生动形象的介绍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这首关于种子传播方式的儿童诗,学生不仅在课内读过还能背诵。

教学形式迁移写话《小小种子去旅行》时,教师先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唤醒学生对学过的课文《植物妈妈有办法》这首儿童诗内容的回忆。重温方式分三个梯度。第一次出示“蒲公英妈妈的办法”,男生读女生听。第二次出示“苍耳妈妈的办法”,女生读男生听。这一次文本的呈现,教师设计两种颜色的字体,通过色彩的变化引发儿童对“苍耳妈妈”“她”“只要”“孩子们就能”等文字的关注。第三次出示“豌豆妈妈的办法”时,仅留下“豌豆妈妈”“她”“孩子就”等关键词。因为学生背过这首儿童诗,准确无误地读出“空白”处的词句对低年级学生而言是他们特别乐于完成的事情。三次阅读,目的在于避开机械的分析与讲解,通过“自然”的方式开启儿童的词汇库,借助隐性学习提取创作《小小种子去旅行》的语言形式,为学生运用语言文字作铺垫。

(二)思考中聚焦内容,为运用语言文字搭支架

写作即思考,写话也是如此。本课形式迁移写话是课文学习的延伸。虽然儿童诗写的也是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但选择的植物与《植物妈妈有办法》一课完全不同,是属于相同主题下的不同内容。从实际教学中发现,学生对种子传播的方式特别感兴趣,但了解有限。在完成教材课后选做题仿照课文介绍其他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时,学生语言表达不够规范、不太准确、过于单一、缺少植物种子传播方式的相关知识等问题显而易见。因此,在教学《小小种子去旅行》时,教师除了引导学生找到“语言形式支架”,还要搭建“写什么”这一内容的支架。

1.边看边思考,在情境中了解传播的方式

在低年级的课堂上适当与适时地运用视频资料可以提升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的兴趣,将知识化难为易。课堂伊始,播放关于植物种子弹射传播、风力传播、水力传播、黏附传播、动物传播的视频,同时提出观看要求:“边看边思考,视频介绍了几种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高清的画面配上充满趣味的解说,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到了植物王国。学生了解并记住植物种子的五种传播方式成了轻而易举的事。

2.边读边思考,在文本对话中丰富表达的内容

班级学生虽年龄相仿,但接受的教育不同,成长环境不同,个人认知结构是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而一个人的认知能力与个体认识过程密切相关,可以说认知是人的认识过程的一种产物。根据小学生认知的特点,在教学《小小种子去旅行》这节写话课时,除了让学生观看视频了解常见的植物传播方式,还设计了一处与课外书籍对话的语言实践活动,力求通过与多种文本的对话,进一步引发学生旧的认知结构进入不平衡状态,突破“写什么”这一难点。

(三)表达中发展思维,为运用语言文字夯基础

语言表达是建立在阅读和思考为基础上的一种认知输出,是对之前阅读和思考的检验,是培养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的落脚点。语言同思维有着特别密切的关系。学生可以通过语言运用表达获得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因此,第三步“表达”是形式迁移运用《小小种子去旅行》的实质性环节。遵循写作教学的基本原则和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再次创设情境,让学生变身“语言魔法师”,通过口头和书面两种不同的表达,不断内化形式达到迁移。

1.运用形式,练习口头语言表达

口头表达是加深体验,促学生内化阅读与思考成果的必经之路。在学生认识语言形式之后,教师出示《一粒种子的旅行》这本书中关于老鹤草传播方法的描写。句子不长,仅有一句话,但介绍得特别有趣,能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待学生熟读语言材料,教师便可趁热打铁,鼓励学生参与“施魔法”的语言活动。根据教师提供的语言形式“老鹤草妈妈_______,她_________,只要__________,孩子们就 ________。”把“一句话”变成“一节儿童诗”,同时提醒学生,在变的过程中可以充分运用“魔法道具”,如教师分享的材料语言,《植物妈妈有办法》课文里的语言,还可以自己通过观察想到的语言。学生的学习热情一旦点燃,惊喜总会不断呈现。“老鹤草妈妈真有办法,她让孩子躺在勺子里,只要用力一抛,孩子们就能出发去旅行”“老鹤草妈妈准备了勺子,她让孩子舒舒服服地躺着,只要轻轻一抛,孩子们就能向四面八方出发”“老鹤草妈妈准备了带勺的架子,她让孩子静静地躺着,只要轻轻一抛,孩子们就能纷纷出发”……通过生生之间的协作与分享以及教师适当地点拨指导,班级中不同能力层级的学生在口头表达中都能收获思考的成就感。

2.内化形式,练习书面语言表达

口头语言表达与书面语言表达分别指向学生“说”与“写”两种能力。相对于“说”,“写”的要求和难度更高。学理上,书面语言比口头语言要更规范、准确、严密。学生为表达要不断打磨自己的思维和语言。“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根据表达的需求,学习使用逗号、句话、问号、感叹号”,这是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写话提出的具体目标。结合语文课程标准的具体目标、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及不同程度学生的发展需求,教师可设计不同难度的写话学习单。一是有语言形式支架,有标点符号,适用于大部分学生表达;二是不提供任何语言,也没有标点符号,适用于书面表达能力特别强的学生。同时,通过“我是五星魔法师”的活动,把本课的写话目标转化为明晰的评价标准:说清楚什么种子怎么旅行,加两颗星;写的时候借助句式,运用课内外积累的语言或加上自己的想象,加两颗星;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加一颗星。在学习活动的驱动下,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最想介绍的一种种子,表达时能做到内化语言形式,灵活运用积累的词汇,正确运用表达符号。所呈现的写话内容丰富多样,充满童真、童趣,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真实可见。

3.分层表达,巩固运用语言成果

教育部规定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作业,可在校内适当安排巩固练习。巩固的实质就是记忆。为保持记忆,一般在学生记住之后5分钟后即可复习。基于以上认识,为巩固本课学生运用语言的成果,笔者设计了两道挑战练习供学生选择。挑战一:重新挑选一种植物介绍;挑战二:挑选三种不同传播方式的植物,加上教师提供的头尾两个小节,完成一首儿童诗。学生经过之前的学习已获得如何用一节儿童诗介绍种子传播方式的经验,在学习成就感和挑战心理的驱动下,班级中的学生均乐于参与语言实践活动。通过“过度学习”,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巩固练习中再一次扩充了词汇量,学会更精确地表述词汇,养成连贯表达的习惯。

综上所述,学习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任何学习都是在学生已经习得的态度等基础上进行的。形式迁移写话是学生易于动笔的一种写话练习,其支点和着力点是对语言形式的模仿。因为读与写之间保持主题的一致性,所以更易于激发学生内在情感,激发其表达的欲望与热情。课堂上,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表达”三个步骤的学习,“阅读力、思考力、表达力”得到锻炼,充分释放了思维、想象、语言等潜能,写话从“知”到“行”水到渠成。

猜你喜欢
形式语言教师
最美教师
语言是刀
教师如何说课
小议过去进行时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发现“形式” 践行“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