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城厢区教师进修学校 郑超青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已经进入了“互联网+”的时代,在这样的环境下,初中信息技术教师以往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教学需求,也无法培养学生的学科综合能力。对此,教师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创新授课的模式,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增强初中生的学习体验感,并借此激发他们主动探索知识的积极性,从而有效提高初中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本文结合“互联网+”的特点,探究在这样的环境下,改进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有效策略。
对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师而言,他们要把自身所掌握的技能知识以及多年来积累的实践经验合理的传授给初中生,并且,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与交流,从而更清晰地了解到每名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和内心最迫切的求知需求,然后再根据这些信息设计出更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这样的教学思路不仅可以更好地落实因材施教,还能降低初中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排斥感。另外,因为互联网技术具有较强的交互性、开放性、丰富性、自主性等特点,所以,教师利用这些优势可以更好地弥补教学活动中的不足之处,并且,能与学生实现更便捷的沟通,与此同时,教师把互联网技术应用到教学活动中,还能拓展课堂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到更多的课外知识,从而真正开阔他们的视野,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质量。
在“互联网+”环境下,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思路和教学内容已经无法跟上当前快速发展的科学技术,这就导致初中生所学习到的学科知识大部分都落后于现实社会中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水平,也使他们难以把教材知识更好地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进而造成了学科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脱节。而改进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式与教学内容则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教师通过思考如何把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相关联,能合理地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需求的教学活动,同时,也能有效地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同步发展。
在以往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学校通常都是采用一对多的集体教学模式,教师一个人要对全班学生进行集体授课,这就导致他们难以有更多的时间对初中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一对一教学。而且,在集体教学模式中,教师采用的也是统一的教学手段和授课内容,并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进行分层式教学,这就很容易使一些学困生无法跟上教师的教学思路,久而久之就使他们降低了学习的兴趣,失去了学习的信心,甚至还会产生抵触情绪。而教师对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优化则可以有效改善这一问题,教师可以根据初中生的实际能力创设层次化的授课内容,并将其制作成微课视频,这样既可以满足不同层级学生的求知需求,还便于学生对视频进行反复观看,从而有效加深他们对知识点的记忆,提高信息技术学科综合能力。
在“互联网+”环境下,其最大的教育优势就是能促使教师把更多的教学资源和学科资料实现科学的整合,并且,能通过互联网技术进行无偿的分享。对此,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在互联网中找寻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并且将其与自己多年积累的教学资料融合在一起,设计出更符合当前初中生学习需求的教学内容,从而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指导教学,并借此开阔他们的学科视野,提高对信息技术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另外,教师为了调动初中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在互联网中查找一些与学科知识相关的趣味性信息,并将其带入到教学活动中,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兴趣,同时,教师也借此开阔学生的眼界,让他们掌握更多课外的知识。
以闽教版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信息特征与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课程为例,教师为了让学生理解“信息”的概念,了解信息技术在未来社会中的发展趋势,可以给学生列举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案例。比如,在信息化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物联网技术装修房子,这其中就包括了感应灯、感应式窗帘、智能家具等。而在娱乐和工作领域,很多人都把VR、AR、AI 等科学技术加入到了工作中,并创造出了更具有科技感的新鲜事物,如扫地机器人、无人机、刷脸设备、电子白板等。另外,在很多领域人们都运用到了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如扫码检测、智能推送等。这些真实案例不仅能拓宽初中生的视野,让他们加深对信息技术的了解,还能有效调动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在当前核心素养教育背景下,初中信息技术教师更应立足于科技感十足的互联网环境对学生展开学科综合能力的培养,并为此创设出更加多元化、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另外,教师还应当联系实际,根据初中生真实的学习能力和现实情况打造一个符合他们求知需求的探究性网络学习平台,以此来引导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进行更深入、更细致的探索与分析,从而真正提升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知识探究能力。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可知,创设思维问题能有效激起初中生的好奇心,同时,也能促使他们对学科知识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因此,信息技术教师要围绕教材内容,并根据当前学生的实际认知情况提出不同层次的探究性问题,然后再引导他们借助互联网技术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究和分析,从而使其能更快地找到答案,而教师也可以借此激发出学生主动探索的意识。
在学习“路径动画和遮罩动画”这节课之前,教师可以先给初中生发布一段动画视频,并在视频结尾处布置几道思考问题,然后让他们通过自行探索的方式找出问题的答案。比如,在动画视频中,学生可以看到围着地球旋转的月球、在水里游动的小鱼、随风飘落的树叶、在花丛中飞舞的蝴蝶、在天空自由翱翔的海东青等等,然后教师再根据这些动画提出问题,如“动画视频中各个物体的运动轨迹有哪些特点?这样的动画能用已掌握的信息技术知识来完成吗?什么是路径动画?制作路径动画的要点又是什么呢?”教师通过设置这类问题能有效激起初中生的自主探究意识,而学生也能利用互联网技术快速找到问题的答案,从而为课堂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对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师来说,因为以往的授课方式并不能引导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多角度、全面化的知识探索,所以教师应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并且根据不同阶段初中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水平创设多元化的教学活动,以此来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兴趣,并借此培养他们自主探索的能力。在“互联网+”环境下,初中教师可以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创新教学的模式,根据教材知识点创设学习情境,利用音频、视频、图片、PPT、智能化设备等方式为学生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体验感,从而更好地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初中生自主探究学科知识的兴趣。
以“应用广泛的物联网”课程为例,教师为了调动初中生主动探索学科知识的积极性,可以借助互联网资源和多媒体设备创建教学情境。比如,教师可以利用物联网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学生制作一个温度警报器门禁系统,然后安装在班级门口,让所有学生在上课之前都需要亲自体验一遍,并且引导他们分析“教师是如何将温度报警器与智能化门禁系统进行关联的,又是通过哪种方式把信息反馈给主系统的,而这其中包含了哪些物联网知识?”等。初中生通过这种亲身体验的学习方式不仅感受到了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强大和智能,还能有效激发他们主动探索知识的兴趣,激发他们主动寻求知识的动力。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越来越多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开始使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完全符合当前最新的教育教学要求,它能促使教师巧妙地把课程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同时,能从初中生的视角出发来设计教学内容。另外,在翻转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要职责就是解答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困惑,并且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思维和错误的思考方向,进而提升学生理解学科知识的质量,帮助他们更扎实地掌握知识。初中生通过翻转课堂学习模式能更好地发展出自身的各项优势,还能对信息技术知识有一个更深入的分析和理解。除此之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还能有效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更信任教师,并主动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在学习“调节平面设计素材色彩”这节课时,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创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先根据教学材料中的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设计微课视频,然后再将视频上传到网络学习平台之中,并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观看,找出视频中难以理解的问题,之后再在下线课堂上向教师提出这些问题,而教师要做的就是回答学生的问题,并纠正他们错误的学习思路。比如,教师可以在微课视频中讲解如何调节“亮度、对比度”,如何将图层进行混合,什么是色阶命令,怎样使用画笔工具等。初中生在观看视频的时候可能会对色阶的原理产生疑惑,对此,教师就可以在线下课堂中为他们进行更细致的讲解和演示,从而真正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并帮助他们进一步巩固知识。
初中信息技术教师为了提高课程教学的效率,提升学生知识运用的能力,还可以借助互联网的优势创建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让初中生根据教师所给的任务进行实践探索,在加深知识记忆的同时提高计算机实操能力。教师在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时,可以把班级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然后让他们通过组内研究、组外交流的方式更加快速地完成任务。对任务驱动式教学来说,其主要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对信息技术教材知识进行自主性的探索,并对某一案例或某个原理提出假设,然后再通过实际操作的方式对这些假设进行验证,并得出最终的结论。
以闽教版八年级下册“搭建救援机器人”课程为例,教师在开展任务驱动式教学之前,要把学生先分成多个学校小组,然后再给每组分配不同的实践探究任务。比如,第一组要通过查找资料找出不同超声波传感器有哪些异同点;第二组要通过实际操作的方式总结出调式超声波传感器要注意的事项;第三组要根据超声波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探索出测量超声波传感器的距离的方法。这样的学习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初中生的内在动力,提高他们实践操作的能力,还能有效提高信息技术教师课堂教学的效率。
在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通常采用的都是统一的教学模式,而没能对学生进行分层化管理、分层化教学,统一教学就是让不同认知能力的学生学习相同的知识,让他们参与同一种学习活动,这种教育模式对所有学生都是不公平的,因为,教师如果只照顾到学习能力强的学生,那么设计的教学内容就会偏难,如果教师考虑的是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那么就会让认知水平高的学生觉得课程内容太过简单,从而降低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也阻碍了其综合能力的发展。对此,教师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利用互联网技术创建微课视频,从而更好地实现分层教学,以此来满足全班学生不同的求知需求。
教师在创建分层教学视频时,要先对班级学生进行深入的了解与分析,知道每个学生的真实学习能力,以及他们当前的认知水平,然后再结合教材内容创设层次化的微课视频,之后再引导初中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取与之相符的微课进行观看,以此来提升信息技术教学的质量。
以初中信息技术八年级上册“制作三维立体纸模”这节课为例,教师在制作分层教学视频之前,要先了解班级每名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然后再结合本节课的知识点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层次性特点的微课视频。比如,教师把视频分为A、B、C三个层级,C层级的视频内容主要包括了三视图的概念和原理,平面展开图的概念;B层级是视频既要包含C 视频的内容,还要加入如何识别简单几何体中的三视图;A 层级在B、C 层级知识点的基础上再增加三视图、平面图、三维几何体三者之间的转换方法。而初中生则要根据自身的实际学习能力选择与之相符的微课视频进行学习。这样的分层教学模式既可以激发初中生的内在学习动力,还能帮助教师落实因材施教,从而提高信息技术分层教学的实用性和实效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环境下,初中信息技术教学面临着更多的机遇与挑战,对此,教师为了提升课程教学的质量,要真正认识到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对学科教育所产生的影响,然后再结合最新的教学目标对授课模式和授课内容进行创新与完善,并根据当前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创设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从而有效提高教学的效率,提升学生的学科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