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语文思辨读写的策略

2022-03-17 15:58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实验小学郑淑花
天津教育 2022年11期
关键词:小学生思维语文

■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实验小学 郑淑花

为有效培养小学生语文思辨读写能力,在实际教学工作开展时,应当契合素质育人要求,为小学生建构全新的语文学习环境,激发出小学生语文学习潜能,实现预期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育人目标。本文就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语文思辨读写策略进行分析探讨。小学语文教师开展教学改革创新时,应当在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合理渗透思辨读写教学方案,对小学生的思辨读写能力进行渐进式培养。

一、小学语文课堂与思辨读写的融合分析

开展新时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工作时,为保证小学生语文学习的质量与效果,教师应将小学语文课堂与思辨读写进行有效融合,保证学生主动融入语文教学活动中,突出小学生的语文学习主体性,发挥出小学生的语文学习主观意识,营造活跃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氛围。笔者认为,小学语文课堂与思辨读写深入融合,将改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模式,为小学生建构全新的读写学习环境,促使学生在读写学习过程中,主动思考、批判反思、质疑猜想,有效挖掘出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潜力,对小学生的语文思辨读写能力、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进行有效培育,促使小学生语文综合学习实力得到提升。

二、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语文思辨读写教学策略探究

(一)思辨性阅读教学路径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思辨读写,即在教学过程中,将批判性思维培育有效融入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并在教学方案设计中合理体现,启发学生进行多视角思考辨析,很好地发散小学生的思维想象力。通过思辨读写教学,对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进行有效培养,提高学生的语文内容学习深度与高度。

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在实际思辨读写教学过程中,为实现预期核心素养育人目标,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突出学生的语文学习主体性,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空间与机会。教师在课堂教学引导过程中,主动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探究,促使学生快速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进而挖掘出师生互动过程中的创造潜能,提升教师的教学实力,以及学生的语文综合学习能力。教师在实践教学展开的过程当中要充分认可并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具体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探索空间和思考时间,让学生的能力在探索、思考、分析的过程中得到相应的成长和发展;其次,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观点和看法,让学生感受到被期望、被认可,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学生的学习自信;再次,教师在实践教学展开的过程中要充分考量学生的认知规律、学习特点、学习能力,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分析和优化;最后,教师在实践教学展开的过程中要立足于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分析教学落实的路径和方案,优化教学目标,调整教学目标,让教学工作在实践开展的过程当中始终围绕着学生展开,将学生当作是一切教学工作开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提高教学的效益和影响。

2.朗读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

在思辨性阅读教学引导时,为促使学生进行深度阅读思考,教师应当引导小学生进行朗读学习。通过对原文的朗读,进而快速融入文章描写的意境当中,促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挖掘出学生的语文学习潜能。为此,教师应当为学生建构民主、自由、开放、平等的语文阅读学习环境,形成对阅读文章的观点与见解,有效提升学生语文阅读水平。例如,对小学语文课文《开国大典》教学时,为有效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思辨读写意识,教师应当引导小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原文,在文章朗读过程中,尝试找到文章解读的切入口,进而找到文章的情感共鸣区,促使小学生完成深度学习思考。笔者认为,《开国大典》文章教学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为有效挖掘出文章的教育价值,启蒙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小学生的家国意识,促使小学生在文章朗读学习过程中,感受毛泽东主席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全国人民幸福喜悦的情绪,使小学生产生精神共鸣,并树立远大的报国之志,不断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综合学习实力与核心素养。

3.感受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小学生进行语文课文学习时,为培养学生形成思辨读写能力,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对文章情感进行解析感悟,对文章中的重点语句、词汇、段落进行重点阅读。在不断揣摩、思索、辨析过程中,完成对文章的深度思辨阅读吸收,有效夯实小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巩固学生的思辨阅读思维结构,为小学生今后的语文阅读学习铺垫基石。例如,教师教学《七律·长征》诗歌时,为促使学生完成综合性阅读学习,开展思辨解析,感受课文所表达的情感内涵,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学习水平,教师可预先设定综合性学习方案,驱动学生进行预先学习思考。其一,有感情地朗诵全诗,体会诗中的“红色革命精神”;其二,通过对《七律·长征》诗歌的赏析,体会出共产党人渴望中华民族统一的期望,以及不畏任何艰难险阻的决心;其三,主动收集诗人的其他文学作品,并进行相互对比,解析诗人诗歌的意象相似点与情感共鸣区域;其四,基于诗歌《七律·长征》的学习思考,学生尝试完成一首现代诗歌的创作,表达出小学生内心的爱国主义情感与民族文化认同感。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开展任务驱动教学。为保证学生综合性学习的效果,教师应当合理应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建构关于《七律·长征》的诗歌意象,并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促使学生在解答相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深度学习思考,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学习效果。在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可完成思想意识的碰撞,进而对《七律·长征》诗歌产生情感共鸣与思想共鸣,意识到当下幸福生活的珍贵。在小学生思辨解析过程中,启蒙小学生形成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引领小学生的文化意识形态,实现小学语文思辨教育引导工作开展的预期目标。

(二)批判思维意识培养路径

1.注重教师在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中的作用

笔者认为,在实际思辨读写教学时,为实现批判思维的有效渗透,教师应当为学生演示如何进行批判性的思考问题,对语文内容进行批判反思。教师通过进行批判教学的演示,可有效启蒙小学生的批判思维意识,使学生形成独立思辨意识,敢于挑战权威、敢于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样,学生的语文学习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在学习创新过程中,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学习实力。例如,在教学《为人民服务》时,教师应当找到教学切入口,引导学生对《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进行深度解析,促使小学生对文章深度阅读思考,引领学生正确认知社会中的不同事物,并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意识形态,促使学生形成高贵品德与完善人格。在实际教学引导时,教师基于教学内容与实际学情,为学生创设综合性学习模式,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对文中不同人物角色进行赏析与评判。如对语言描写方式的变化、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人物角色变化等进行赏析,从简单的文章叙述中,学习感知社会中不同人物性格的变化,以及社会事物的复杂性与多变性。在小学生对文章《为人民服务》进行批判思考学习时,教师应当引导小学生思考利己主义者与利他主义者的性格差异,以及“为人民服务”的核心思想,新时期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

在小学生辨析思考过程中,可以有效挖掘出小学生的思维想象力与创造力,促使小学生对文章《为人民服务》进行辩证思考,理解文章表达的思想内涵与精神内核。“为人民服务”绝不是口号,而是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原则与信仰,体现出中国社会体系的民主性。在文章的辩证思考下,有效提高了小学生解读的高度,培养了小学生正确的核心价值观,促使学生形成健全人格与高尚品德。

2.创造问题情境,使学生从被动思维演变成主动思维

通过对小学生的语文学习现状进行解析可知,由于很多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下,学生形成了固化的被动思维模式,即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的语文内容,并对其进行消化吸收,并没有主动参与到语文教学活动当中完成主动思考。由此可见,小学生缺少问题意识,不敢挑战教师的权威、不愿主动发起质疑提问,使小学生难以形成良好的批评思维。

为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批评意识,教师应当在实际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创新时,契合核心素养教育要求,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促使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思维,逐渐由被动思维演变为主动思维,并在主动思考探索过程中,逐渐形成语文批判意识,敢于挑战权威、主动反思探索,学习了解语文相关内容,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学习实力。

小学生本身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相对较强的,而通过较具有趣味性的问题情境设置可以有效地发挥小学生这一学龄特点,让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进而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在课堂教学展开的过程当中会更加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并且在问题思考分析探究的过程当中,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能力得到成长,进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要立足于教学内容,设置相应的问题情境,保证问题情境的趣味性。同时,也要考量问题情境创设的难度,一方面注意问题情境构建的可操作性,即教师通过提问视频引入图片和图片引入音频可以有效地营造相应的情境,另外一方面保障问题情境的难度,即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探究得出相应的答案,防止问题情境设置过难导致学生难以有效解决,进而学生丧失学科自信,也防止问题情境设置过于简单让学生产生骄傲自满的心态,教师可以秉承着跳一跳摘桃子的原则,对问题进行有效的构建和创设。

(三)思辨性写作教学引导

1.思辨写作主题,架构写作框架

为保证小学生语文学习的质量与效果,教师在写作教学引导时,应当采取思辨写作教学指导,有效挖掘出小学生语文写作潜能。在实际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对写作主题进行思辨,在进行多视角思辨后,进而架构写作框架,明确写作内容与方向,保证小学生语文写作学习的综合效果。例如,对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围绕中心意思写”教学时,为保证小学生语文写作学习的质量与效果,教师主动创新写作教学模式,为学生建构思辨写作学习模式,促使小学生对写作主题进行深入地解析,并架构相关写作框架,保证写作内容的可读性。通过对“围绕中心意思写”写作主题进行解析可知,该板块的写作教学,旨在要求学生进行明确的主题写作,逐渐纠正跑题、题文不符等写作缺点。小学生进行写作时,可自由界定对应的主题,如讲故事、写心得、聊阅历等,都可以成为小学生写作素材。在学生界定写作主题后,则对相关素材进行整理,架构写作框架与中心思想,保证后续写作的质量。

2.对写作内容进行批判反思,交流写作心得

在实际写作教学引导过程中,教师应当对小学生的写作批判思维进行启蒙,进而逐渐培养小学生写作思辨能力,为小学生今后的语文写作学习铺垫基石,有效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学习实力。为实现预期教学目标,教师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时,应当引导小学生对写作内容进行批判反思,找到自我写作中的不足,并主动与其他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不断总结写作心得与经验,拓宽学生的写作视野,提升小学生语文写作水平。笔者认为,交流写作心得时,应当突出学生写作主体性,促使学生自评、互评、家长评价、教师评价,保证学生听取到更多客观的反馈信息,便于学生及时纠正不足。例如,在对小学语文习作“学写倡议书”教学引导时,为挖掘出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潜能,教师应当引导小学生交流写作心得,并对写作内容进行批判性反思,认识到自己写作方式的不同,并主动学习其他同学的写作方式,逐渐形成具有自己风格的写作风格。

3.契合实际生活,调动学生的主观写作意识

为调动学生的主观写作意识,教师可契合实际生活,指导学生进行写作实践。例如,在教授小学部编版四年级下册习作《我的动物朋友》这一课时,仅仅通过图片或视频无法向学生传递小动物的精气神,因此,教师可以组织一场春游活动,带领学生深入动物园,近距离地观察动物,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体会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不禁感叹:我们居然能够和这么多生物生活在同一个世界。在游园的过程中,学生对各种动物展现出了浓烈的兴趣,如猴子、长颈鹿、大象、白鹤等,更有学生拿出随身携带的速记本记录下心中的感受,在引导学生游园时,教师一边向学生介绍各式各样的动物,一边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静静感受,在活动结束之后,教师布置写作任务,随后让学生针对这次春游写出一篇游记,让学生记录在动物园的所见所感,学生感觉到快乐的同时,也锻炼了写作能力,增强了主观写作意识。教师应当丰富和优化写作评价途径,通过多元化写作评价途径的落实,培养学生发现美的眼睛,也培养学生自我审视的眼睛,让学生在观察他人作品的时候学习他人的优点和特长,在自我审视的过程中学会了解自身的缺陷和不足,进而用他人的特长来弥补自身的缺陷和不足,扬长补短,促进学生的不断成长和不断发展。

综上,笔者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阐述了思辨读写教学策略的具体实施路径,旨在说明小学生语文思辨读写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为有效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综合学习实力,教师应当主动创新,为学生建构高效学习课堂,促使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高。

猜你喜欢
小学生思维语文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我是小学生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