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法制意识的培养策略

2022-03-17 15:58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房山中心小学李应刚
天津教育 2022年11期
关键词:法制法治道德

■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房山中心小学 李应刚

法律规则的基本认知,要从娃娃抓起。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应肩负起培养小学生法制意识的重要责任。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中,笔者展开生活化教育、反思性教育、互动性教育、故事性教育等,有效地培养了小学生的法制意识。法制意识具体来说是指人们发自内心对法律制定的服从、遵守、崇尚和认可。在小学阶段培养小学生法制意识具有先见性,可以对小学生未来学习和成长产生直接性影响。因此,教师应该准确把握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特点和优势,侧重于学生法制意识培养,促进学生正确观念的形成。

一、实现课堂教学生活化,激发学生法制意识

五千年的道德文化流传至今,教材知识来源于社会生活,小学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同样与生活同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当巧妙借助学生社会生活中真实案例,设立一个生活化场景,让学生深入进入场景进行感受和体会,以主人翁的态度提出自己的道德看法以及处理方法,帮助小学生深刻理解晦涩难懂的法治知识,促进正确法治观念和意识的内化,进而达到提高学生法制意识的目的。每个人对法律都应该有敬畏之心,从小培养法治意识,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有使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意识,同时也从小做一名遵纪守法的合格公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无论是谁触碰了法律的底线都将被公平对待,没有区别。课堂教学生活化,教师应善于从学生的思维出发考虑问题,并善于将学生的生活环境考虑在内。

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大家的“朋友”》时,在小学生充分认识到公共设施设备的重要作用、了解到其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朋友”后,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举办“倾听朋友的委屈”教学实践活动。首先要求班级学生团结起来,以小组的模式进行学校和家庭附近公共设施设备具体情况的调查研究,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公共设施破坏现状的认知。从小学生最为熟悉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着手,让小学生结合调查研究结果提出关于公共设施设备保护方面的几点见解,引发小学生“公物”保护意识。随后,教师可以组织和带领小学生研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具体条文,为学生科普破坏公共设施的行为究竟会受到怎样的法律处罚,可以达到一定的警示性效果,从根本上合理规避小学生对公共设施设备破坏行为。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根据相关法律条文进行保护措施的改进和完善,进一步激发学生法制意识。

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信息万花筒》第9课《正确认识广告》时,本节课涉及的“广告”主题是小学生感兴趣的课题。教学重点是通过正确理解生活中无孔不入、无处不在的广告让学生认识到广告也具有欺骗性,通过为学生科普《广告法》中常识性的法律法规,传授学生识别虚假广告中虚假的技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在实际的道德与法制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可口可乐的广告短片,趁机引进“广告”这一教学主题,同时也能给予学生带来视觉、听觉上的刺激,吸引学生对“广告”这一主题的兴趣,调动学生身体多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随后,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一个场景:“临近小红生日,小红的父母准备为其购置一个新手机作为生日赠礼,一家人准备到附近的大商场进行购物。走进商场,小红看见了一款手机的广告,是小红喜欢的明星代言的,于是……”这一真实的生活场景,让学生猜测小红接下来的动作,发表小红购买或不购买的建议和看法,引出广告设计中利用“流量明星”代言的技巧。同时,教师也可以模仿如上模式为学生介绍从众心理、贪便宜心理、简单重复等广告设计技巧,引导学生思考面对市场上五花八门的广告应如何提升自己辨析虚假广告的能力,为后续道德与法制教学埋下伏笔。最后,教师可以引进《广告法》帮助学生形成广告法的初步认识,让学生结合《广告法》进行广告信息分析,不仅能够发展学生的法制意识,而且能够帮助学生学会做理性的消费者,充分发挥道德与法制学科的生活实际应用效果。

二、创设反思性教学环节,促进学生法制意识形成

人的观念和意识形成往往需要经过自身大脑的判断,当小学生大脑意识到这个观念是有用的、正确的,大脑才会主动地接受;反之,则会将这一个观念自动过滤。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小学生进行深刻的自我反思教育,让学生结合教材知识和生活常识主动积极地吸收和接受正确的法制意识和观念,促进小学生遵纪守法良好习惯的形成,反思自我的行为,反思自我对法律的认识,反思自我的思想。学生的深刻反思需要教师的引导,需要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引发学生思考。教师可将一些反面案例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引以为戒,并回想自己是否有类似的错误思想或行为,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可爱的动物》时,教师可以组织和引导班级学生分享自己与动物相关的真实事件,激发小学生进行相关案例思考的积极主动性。随后,教师可以从选择人与动物相处的经典故事在班级中进行分享,如《忠犬八公的故事》《一条狗的使命》和《流浪猫鲍勃》等,让学生了解到动物给人们带来的乐趣和快乐,明白动物同样也可以成为人类好朋友的道理。在这些故事的铺垫下,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如下问题:①是否养过小动物?②与小动物相处时应该注意什么?③是否做到平等对待其他动物?④是否存在过伤害小动物的行为?引导小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性教育,帮助小学生不断规范、巩固和纠正自己的言行举止,在必要时,可以借助《野生动物保护法》这一法律武器来进行正当的动物保护,促进小学生法制意识的形成。

再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美好生活哪里来》第7课《我们的衣食之源》时,旨在让学生通过了解农作物种植的艰辛认识到食品制作的不容易,进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粮食保护观念。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从“食”这一个方面着手,为学生展示香喷喷的米饭相关图片,引进“我们的衣食之源”的教学主题。随后,教师可以继续为学生播放“育秧——插秧——杀虫——管理——收割——碾米”的大米生产全过程,通过让学生初步了解水稻种植的全过程认识到食品制作过程的不易与艰辛。为了促进学生良好用餐习惯的养成,教师还可以为播放一些人为了自己的“面子工程”造成食品浪费的视频片段,由于这一现象学生较为熟悉,更容易引发学生的社会生活共鸣,进而引导学生开展食物浪费行为的自主反思活动。同时,教师可以趁机为学生科普《反视频消费法》,让学生认识到用餐、就餐方面的法律限制,改变部分学生认为“花自己的钱、吃自己的东西不犯法”的错误认知,提醒学生作为消费者应该承担起避免、减少食物浪费的义务。通过上述反思活动,能够让学生正确认识平时用餐的规范,借助现实案例促进学生法制意识的养成。

三、开展互动式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正确法制意识

互动式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有效改进学生法制意识的培养模式。教师结合班级教学实情、时事政治和学生认知特点慎重选取合适的主题,构建一个互动型道德与法治教学场景,帮助小学生从互动讨论中内化知识,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强化法律观念,同时培养小学生正确法制意识,有助于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益的提升。开展互动式教学,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相互交流思想的欲望,让学生能够畅所欲言。可准备一些趣味性强的绘本内容、漫画内容,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并发表自己的一些看法和意见。

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安全记心上》时,主要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通过这一节课学习、认识和了解外出游泳的注意事项,以及我国交通出行的安全规则的具体内容,从而让学生养成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的法制意识和行为习惯。为了加深学生对交通规则等生活规则的印象,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为小学生展示不同交通标志,引导学生结合法律知识、教材内容和生活经验叙述各个交通规则的代表含义和作用,提升小学生对交通法律法规的认识,进而达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规则遵守意识的目的。为了升华“安全记心上”的教学主题,教师可以组织安排交通法规探讨环节,讨论小学生在上学途中、放学路上和生活道路上应该怎么遵守交通法规。随后,教师可以提供各式各样、好坏参杂的行为,引导班级学生借助刚才所学的法律知识、结合自身的生活常识,进一步讨论该行为的正确性。教师则可以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道路安全法》,在多媒体信息技术上展示相应的法律知识科普性动画视频,帮助小学生从直观层面认识到这些法律法规将如何惩罚不良行为以及法律对人们行为举止的约束,强化小学生对遵守规则于人身安全重要性的认识。这样的探讨活动不仅是学生之间的互动,也是与教师互动、与教材互动,有助于小学生全方面、深层次地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有效促进小学生法制意识发展。

再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面对成长中的新问题》第3课《主动拒绝烟酒与毒品》时,旨在让学生通过查阅相关法律文献认识到吸取毒品属于违法行为的事实。在实际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吸毒之后可能产生的负面后果,给予学生听觉、视觉神经上的冲击,利用外界力量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这时,教师可以组织班级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展开探讨,让学生正确认识毒品的危害性,对人的身体造成无法修补的损害;导致个人情绪不稳定,出现冲动行为,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不归路;破坏人的家庭,导致家庭不和,甚至可能会让一个正常家庭支离破碎,危害社会健康,形成不良社会形态等。最后,教师可以为学生科普《禁毒法》,让学生认识到吸毒行为是违法的,是一种自毁前程的行为;而容留他人吸毒行为则更加严重,涉嫌刑事犯罪。通过学生互动探究,加上相关法律法规的科普,学生能够肃然起敬,有助于学生正确的法制意识的形成。

四、创新引进故事教学法,提高学生法制意识感知

故事教学法指以某一个小故事为主要素材,以故事的整合、筛选、讲述、理解、评价为主要教学环节,设计、组织、开展的新型教学模式。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可以科学合理地穿插一些小故事,或者直接采用故事内容来进行教材知识的讲解,引导小学生深入故事情节,从中提升法制意识,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们的守护者》第2课《宪法是根本法》相关内容时,旨在让学生通过了解宪法的设立意义、内容、时间、作用等基本知识,树立正确的宪法遵守观念。由于这一部分的内容较为专业,学生学起来较为枯燥、乏味。为了降低学生进行宪法知识理解的难度,教师可以以“宪法小故事”形式为学生进行宪法知识科普。如为学生播放《打架的狐狸》中狐狸想要抬高自己的地位而差点与森林中的其他动物大打出手的片段,并为学生科普整个故事桥段,让学生认识到“打人”这一行为是不正确的,若出现严重后果,不小心触碰了法律的底线,可能还需要承担相应的刑事和赔偿责任。如此,通过为学生讲解一个又一个的小故事,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发展学生法制意识。

再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小水滴的诉说》时,教师可以创设“漫游水滴王国”的故事性教学活动,以故事讲解为契机,引发水资源保护的教育性话题,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保护意识。教师可以事先为班级各个小学生准备一个“小水滴”的头饰,让学生扮演“小水滴”,并以“小水滴”的身份寻找生活中的“水朋友”,如家庭、人体、稻田、草原、河流、山川等地方。同时,要求小学生描述这些“水朋友”在生活中的具体用处,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小学生对水资源广泛性使用的理解。最后,为了引出本节课的教学核心,教师宣布王国出现了“黑魔法”,王国中再也看不到水,引导小学生走出“小水滴”的故事角色,发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思考如果地球上再也没有水人类将何去何从。这既是对小学生道德法治思维的延伸和拓展,同时也是对本节课“水资源保护主题”的升华,能够让小学生切身处地感受到水资源对人类的重要作用,让小学生发自内心认可水资源保护的必要性。这时,教师就可以引进《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为小学生宣读相关的法律条文,以强化小学生对水资源保护法律法规的认识,让小学生认识到水资源保护不仅仅是思想品德上的责任,同时也是法律法规强调的责任。

五、结语

综上所述,道德与法治课堂是培养小学生法制意识的重要载体,教师应把握道德与法治学科的优越性,积极引进各个领域的教育资源,引导小学生从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归纳整理出富有概括性的案例,发挥小学生进行自我管理、教育和反思的特殊效果,促进小学生法制意识的形成,为培养品学兼优的小学生奠定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法制法治道德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法制报道“负效应”的规避与防范
关于法制新闻的几点认识
医养结合亟须法制规范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