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第十一中学 赖正平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工作也不是一味地传授知识,教师也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只有“身心”的共同发展,才能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堂。为引导学生提升整体素质及加强内心素质和能力,以及培养好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学校和家长应形成家校合作模式。笔者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以下建议与策略。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教师和家长更看重学生成绩已然成为常态。近年来,不少学生由于心理问题而导致的悲剧,需要引起教师和家长的极大反思。在当今社会的发展下,面试岗位虽然减少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的要求却越来越高。目前学生接受校内教育是主要方面,但对学生身心素质上下限如何把握,也成为教师迫切需思考的问题。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形成良好心理素质,便成为本文论述的主题方向,教育工作者也要因学生目前的状态得以反思。
校园的主体不是教师,而是学生与教师“一”+“一”起到大于“二”的核心观念。在这一观念中,学生就是主体。教师应以学生为根基,制定与之关联的教学方案。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大量的压力充斥着学生的生活。陈旧的教育观念让成绩仿佛成为学生衡量自身价值的唯一准则。近年来出现的学生反常态案例,应引起教师和家长的高度重视。由于个人长期在心中囚禁负面情绪,心中巨兽一旦脱离枷锁,就会引发非常严重的后果。学生的学习成绩好固然只是一方面,但另一方面更应严格要求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做到学会排解不良情绪。“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在这一理念中,学生无疑是未来祖国建设的国之栋梁。如何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乃重中之重。学生个人素质的涵养离不开心理健康教育的熏陶。未来教育的必然趋势即校内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应用能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身心素质、健全人格、道德文化涵养;校内校外应形成合力,即家校合作,一起推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全面发展。
校园文化的建设就是以学生为根基,通过课外文化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让学生变成主体。学校可以通过校园文化积极建设学生的道德素养。“学生+教师”的发展的结果,组合起来就是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的总和。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的心智启迪方面也具有重大影响,在校园文化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也成了学校教育应随时代进步而创新的需要。大数据表明,目前大部分学生中存在着一定的心理问题,包括心理障碍、心理异常、心里缺陷。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是学生身心情绪积极向上;人际关系中谦逊懂得忍让;在家庭中有归属与幸福感等。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能帮助学生满足自身成长的需要,能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生活,帮助学生在学习中累积良好的基础,使综合素质能力形成发展的基础。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校内校外应能充分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培养训练。心理健康教育的培养,能帮助学生养成优秀的人格修养,形成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直的价值观,帮助学生提高适应能力。
从整体来看,校园心理健康教育走向并不平衡。在农村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程度远远不及城镇的普及程度,教学资源与教学理念相较于城镇,很难做到高效教学,基本上没有心理课程的开设,缺乏固定教室与师资。从认知领域来看,部分学校对教育内容的开展并不重视。开展的教育知识注重形式,为应付任务而开展教学活动。部分教师对其教学态度多为“不重要”,这就导致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变成了空话、口号,甚至一些学校资金支持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投入不足。
很多学校在教育展开的过程中并没有摆脱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生的能力培养,对学生的思想状况给予的关注和重视是相对较低的。事实上,在素质教育普及和应用的过程中,人们往往忽视了素质教育不仅仅局限于学生的能力培养,更要落实对学生的价值观念培养,培养好的学习态度才能带动好的学习成绩。但是就现阶段来看,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上给予的关注和重视程度是相对较低的,也就导致了很多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过于表面,甚至还会有很多心理健康教育被大多数所谓的主科教育所替代,名存实亡。
从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内涵来说,教师没有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区分,将心理问题与德育相混淆。伴随我国教育工作的不断创新改革,心理健康教育所涉及的教学领域不断扩大,其教学的开展并不只局限于一种教学方式,更代表了新时代教学模式的重要革新。目前,心理健康教育没有高效地渗透与校园文化建设中,因此,教师应及时改变观念,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式,将心理健康教育视为心理辅导。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具有着一定的共通性,两者相互联系却也相互区分,德育更加倾向于道德品行的教育,而心理健康教育更加关注于学生的观点和生活态度,两者有重合,但是本质上是存在区别的。就现阶段校园的心理健康教育来看,很多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相混淆,导致两者区分得并不是十分明显。术业有专攻,如果两者混杂在一起,则会导致两者所达成的教育效率都不高。
在新时代的快速发展下,新型信息技术全面普及,这也从侧面反映了目前心理健康教育缺乏网络咨询等方式的开设。在实际研究中,受统计的学校中,超过半数在学校主页中没有心理健康教育的网络点击入口,而网上在线咨询是帮助学生实施心理危机预警的必要平台,能帮助学生在紧急状态得到合理的帮助。
目前,很多中小学都没有专业的心理学专业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有很多心理教师从事其他学科,没有专注于本专业内容。部分学校没有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融入校园文化,也没有明确的规章制度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将康教育具体事项。
静态方面观察教师的渗透方向,应通过学生性格特点入手。渗透过程中教师应通过展现以身作则的核心理念,让学生通过观察、熏陶,由衷地想要改变。如自强不息、待人宽厚,心理承受能力强等优点特质,为学生树立积极的形象。动态方面观察教师渗透方向,应通过建立与学生良好的交流沟通为大体方针。在教育开展过程中,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状态,在交流中处处表现和谐友善、积极向上等形象。在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下,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也为师生情感增温提供有效助力。
在校内教学环节中,积极运用心理教育课程教学也成为主要渠道之一。教师应积极利用丰富的学习资源,从中挑选、运用与心理教育相关的学习契机,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心理健康有关知识,在学生汲取知识的同时,减少应试教育对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所以教师准备的教案也应贴近生活。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提升相关的学习能力和培养实践的能力,通过激励,让学生主动培养自信心与荣誉感,在实践中不仅能加深学习印象,还能学会文化课堂中可遇不求的挫败感、成就感、荣誉感等,更为在求学路上提高心理承受力。
人际关系是学生沟通交往的重要途径,其具有个体性、直接性和情感性的特点。为了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就需要教师在疏导过程中达到两点要求,即“相互性”“交换性”。学生的健康身心发展发展是心理将康教育的教学目标,也是社会变革和发展对教育者提出的新要求。为能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就需要教师在各个方面层层把关:了解学生个性差异化、创新教学方法、通过家长配合等方面把这项工作做好、做细致。
活动的举办方面,应时刻注意主体结构与单一层面之间的联系。传统文化建设还是以玩为主,过于着重过程与形式。求学者的情绪、情感体验在活动中得不到重视。不仅忽视了学生心理需求,还影响了其人格发展。文化建设应注意学生行为与情感的体验、情感观念和价值观念,达到情感、行为目标的结合,促进学生人格与学习能力的全面发展。
校园文化建设涉及到诸多方面内容,有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在校园课余文化建设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克服文化方面的差异。根据课余文化建设的需要,注重挖掘其他学科中所蕴涵的教育资源,重点对资源加以整合,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例如,在竞技类活动过程中,由于受到学生年龄所制约,他们有着较强的求胜心理,导致学生过于追求最终的比赛成绩,往往忽略了其他方面。鉴于此,教师要根据活动内容,掌握和了解学生的特点,通过活动内容对学生强化“凡事勿求十全十美”的教育,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在随着社会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各个岗位对人才要求愈加严格,过分追求完美成为学生的“心病”,导致学生心理压力较大,在学习上更加精益求精,甚至部分学生心理长期得不到缓解,产生了自卑的心理。教师要针对该问题作出妥善的处理,设置相关的教学活动,针对学生所存在的问题加以解决,帮助学生疏导心理,使其塑造良好的心理。
文化建设方法和手段运用得当,就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让学生更迅速地加入课堂。为此,教师在引导学生时,应运用“一张一弛的活动方式”,替代原来单一、缺乏兴致、毫无兴趣的传统课堂模式。在这个过程中,双方可以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凸显,在人格方面得到完善。
校园的各种风气也决定了学生的心理状态。校园风气、班级风气和人际关系都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其中校园内班级风气的影响最大,带来的后果也更加明显。学生的发展会受班级的氛围影响,所以在班级中班主任尤为重要,除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也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的同时,让学生积极参与各项活动,也能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体系。正能量的传递可以通过丰富校园文化的方式进行,不但可以让学生的身心得到积极发展,也让学生的情操得到陶冶。
在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设定、实施步骤、最后评估中都需要根据学生的确切需求进行考虑。教师的角色应在指导者、组织者、领导者三个角度进行切换,教师的行为模式可在学生的心目中起到模范作用。教师在建设校园文化中要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这样才有助于升华的学生的人格,这对学生人格的养成、思维方式、价值观等方面都有巨大的影响。教师在心理健康的渗透下,应多注意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处理学生出现的不良情绪,为学生营造一个更加轻松的集体氛围。
文化课教学在课堂中是学生每天必须面对的事,教师实施课堂教学时,要时刻观察学生的言行举止,友善地对待学生,对学生进行高效的沟通交流,在发现学生的不良情绪时,及时引导学生调整负面情绪,摆正学习心态。同时教师要学会易化教案中的学习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轻松学习,这有助于学生树立良好的心态。
总而言之,若能将文化建设的成果有效利用,可以让学生更快参与课堂,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全方位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校园文化的应用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成为学生进步的重要推手,积极健康的正能量就会使学生绽放人格光彩,在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也达到了校内校外积极建设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方针,在学生积极成长的过程中,既学会了知识,又促进了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在校园文化发展的过程中,若教师能主动地观察、运用并加以渗透,将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可以让教师日后的教学效率得到更好的提升。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将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与传统文化教育相融汇,能为祖国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国家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