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家校共育模式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实践

2022-03-17 14:51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中心小学白天跃
天津教育 2022年8期
关键词:共育家校心理健康

■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中心小学 白天跃

新课程改革提出,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使其得到全面发展,要求教育能走向多元化的方向。相关研究调查表明,受到主观或者客观各种因素的影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率正在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针对这一情况,学校和家长都要对其给予充分的重视,能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家校合作教育,以此有效帮助其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保持健康积极向上的心理。

一、家校共育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性

根据调查和资料显示,当下我国学生患心理方面疾病的概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且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严重,可见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已经成为当下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家庭教育对孩子的个人心理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其作为孩子成长的第二大阵地,孩子的大多数生活始终与家庭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也说明,家庭教育也有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不可代替的作用。小学生正处于三观思想意识初步形成的时期,这一时期,展开家校共育,能对其进行更加全面的指导,学校和家庭也能及时地发现各种问题,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解决。只有学校和家庭合作,教师和家长的步骤一致,才能更好地形成教育的合力,才能让孩子变得更加地优秀。这也说明心理健康教育对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家庭要能配合好学校和教师,只有这样才能为孩子打造更好的学习和成长的环境。

二、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家校共育的现状问题

目前,虽然家校合作共育的重要性已经越来越受到关注,但是其在实施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首先,就是部分农村学校和家长还没有充分意识到合作共育的重要性,在对学生的教育上往往是学校单向对家长进行灌输,家长在教育中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模式,家长只能在教师的指导下配合开展相关教育工作,这并不是真正的家校共育。久而久之就会潜意识认为教育只是学校和教师的工作,家长对孩子基本上缺少管教。其次,部分家长更多的是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忽略了其心理层面的变化,教师在找到家长进行交流时,多半都是孩子已经犯错误的情况下,对家长一味地进行批评,没有去寻找孩子犯错的根本原因。这种情况下,虽然家长确实与学校进行了沟通,也在配合下完成了对学生的教育,却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对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没有好处,反而会给学生带去更大的心理负担。最后,则是教师在开展家校合作共育的过程中,忽略了不同学生以及不同家长的性格不同,没有对其展开针对性的指导教学,往往是采用“一刀切”的教育方式,与素质教育强调的理念相悖,导致整体的教育效果并不理想。

此外,仍然存在着一些特殊的问题,如社会环境问题,学生生活在社会中,社会环境问题必然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处在农村的学生,他们所接触的消极事件相对较多,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不良的影响。由此可见,我们更应该重视农村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促使他们具备良好的心理状态。一些特殊的问题仍然包括师资培训的问题,教师是实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主体,但是农村的教师在这方面上存在着一些问题,缺乏对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知识的储备量以及缺少一些实践经验,缺少心理健康方面的专业培训以及专家的指导,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大,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准备有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备课工作。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往往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展开教学,这样难以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同时也难以达到真实的效果,这样的状态令人忧虑。

三、家校共育模式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教师需要与家长进行良好的互动交流

1.在尊重的前提下展开交流

要想实现良好的家校合作,教师就要在尊重家长的前提下与其进行互动交流。对每个学生给予同样的关心,无论是对学困生家长还是学优生的家长,都应采取一视同仁的态度,避免出现差别对待的情况。尤其是在交谈时,要遵循“就事论事”的原则,不要总是围绕成绩这一话题,而是要以学生本身为核心。同时,教师要正确看待自己的职业,自身作为教育工作者,无论是与家长交流还是关注学生都处于职责的范围内。不要因为自己是教师,认为自己在教育方面上更具专业性,就在和家长互动的时候应用不尊重的态度。此外,教师要避免过度占据主导地位,在与家长交谈时,要减少自己倾诉的时间,多多倾听家长的想法和意见,应用认真的尊重的态度与其进行沟通,这样才能提高家长参与教育的积极性,并保证家校共育模式的顺利开展。

2.针对不同家长应用不同的方式交流

每个学生的性格不同,并且每个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不同,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在和孩子监护人交流时,要能结合孩子的基本实际情况以及监护人的基本情况进行针对性的交流,而不是对所有的学生和家长都采取相同的态度,这会影响心理教育工作的开展效率。比如,有的学生认真学习但是怎么都学不会,十分沮丧,针对这样学生的家长,教师要说明学生的情况,让家长意识到孩子并不是不努力,而是努力后仍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再和家长一起商议对策去帮助孩子。而有的犯错误比较严重,如打架或者破坏他人东西,就要非常严肃地和家长进行沟通,及时纠正和解决相关的问题。当面对不同类型的监护人时,也要灵活转变沟通方式,如针对过分宠溺孩子的这一类型的家长,就要在理解其教育角度的前提下纠正其错误的教育思想,能使其意识到错误的教育对孩子造成的不良影响。针对文化水平较高的思想观念正确的监护人,就多多倾听其意见,一起想一想解决问题的方案,在教育上达成共识。而针对文化水平较低,在日常生活中不重视学生教育的家长,教师在与其交流时态度要尊重,并指导其正确开展相关家庭教育活动,发挥家庭教育的效果。

3.提高家长的教育重视程度

很多家长都不够重视家校合作的过程,并且错误地认为将孩子送到学校,教育孩子就应该是教师和学校的责任,这也为家校共育模式的开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因此,教师需要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使其意识到家庭对孩子带来的重要影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对孩子的教育。并更好地配合教师的教学教育工作的开展。教师要获取各位家长的信任,之后,利用交流互动的平台,经常分享学生在校内的日常,让各位监护人能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孩子。例如,学校可以利用自身的教育资源优势,定期举办心理健康讲座,要求家长与学生共同参与,并在讲座结束后由教师出面对家长进行培训,多沟通心理教育、家庭教育、亲子关系等问题,以提升家长的自身素质和道德修养。由于农村经常还有一些留守儿童,所以,教师不仅要和学生的父母沟通,和学生的其他家长也要积极联系。在家校共育的过程中,积极鼓励家长,提高其教育的参与度,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

(二)加强家校共育的力度,增强家长的教育信心

很多家长在面对孩子进行指导教学的时候,经常会出现力不从心、一筹莫展以及非常无奈的情况,如果坚持一段时间后没有取得效果,还容易逐渐失去对教育的信心。为了有效加强家校共育的效果,增强家长的教育信心,教师要积极给予其鼓励,使其明白教育是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在对学生进行一段时间的管教后,可以从其进步的优点和缺点这两方面对家长进行汇报。一方面让其觉得自己的参与已经起到了有效的效果,另外一方面提高其对学生进行管教的重视和积极性。同时,教师还要利用微信建立家长讨论群,让家长能在微信群积极讨论和分享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教师则以其作为主体,做好聆听和指导作用,从而有效强化家校共育的力度,同时,教师还可以定期在讨论群中上传一些教育资料或教育政策,肯定家长在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增强其教育信心。

(三)家校教育活动形式创新

学校要积极开展家长学校活动,活动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各位家长的素质,纠正其错误的管教观念。学校可以聘请一些专家或者组织校内的一些资深教师开展针对性地教育性质讲座,让各位家长能听一听,并在讲座上进行答疑解惑和互相讨论这一环节,让各位家长提出自己的疑惑疑问,并对其进行解答。从而有效提高其理论和实践的水平,使其更加积极地、更有信心地参与关于孩子的一系列教育过程。通过这一方式,促进孩子得到更好的发展。

另外,教师还可以积极召开家长会,家长会是家校共育下的一种有效沟通方式,能让家长和教师在面对面的情况下,就学生学习和在校表现等问题进行直接的交流。因此,家长会的召开对家校共育的深入合作有重要意义。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对家长会召开内容进行创新,不要将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习成绩上,而是要多与家长聊一些在校表现,家长也可以将孩子在家的情况告知教师。同时,为了避免家长“吐槽”“诉苦”等现象的出现,教师还可以利用“展览会”的模式,将学生的小字、绘画、日记、作文、错题集等作品一一陈列出来,使家长认识到孩子优秀的一面,从而以客观的形式审视自己的孩子。教师在引导家长认识到他们的进步与成长离不开家庭教育,并鼓励家长配合学校为学生营造更加和谐的成长氛围,促使其生理与心理得到全方位的发展,推动“家校共育模式”的开展。

(四)借助家访落实家校共育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农村的交通条件变得越来越便利,为教师家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以往的家访形式存在一些不足,教师应对以往的经验进行总结和归纳,找出其中的不足之处,让家访形式更加细节化。首先,教师需要与家长取得联系,确定家访的时间,不要贸然前去。在与家长沟通的时候,要多讲学生在校表现,运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先表扬其进步和优点后,再委婉指出存在的问题。同时,在与家长沟通时,尽量不要让学生在场,避免对其心理状态造成波动。其次,教师讲完学生的在校表现后,就要及时转变身份,由倾诉者变为倾听者,听家长讲一讲学生在家里的表现和心理状况,对学生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时要耐心倾听家长对教师工作的意见和要求,看其中是否存在不利于心理健康发展的因素。最后,教师要给予家访足够的重视,带着笔和本,将家长与学校之间存在的差异及家长的建议都记录下来,以便回到学校后继续研究。

(五)开设并落实心理健康教育课

开展家校共育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保证学生健康成长,因此除了需要教师与家长达成合作意向外,教师和学生的努力也是非常关键的。农村学校应认识到这一现实情况,并整合教育资源,尽可能多的为教师提供培训机会,提高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解和掌握,并能运用专业知识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将问题扼杀在萌芽中,从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同时,还要在当下课程系统中,设计并落实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聘请专业的心理教师,让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有正确的认识,从而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来调节自己的情绪和心理,避免学生出现“钻牛角尖”的行为或思想。值得注意的是,农村教学资源与城市相比较为落后,想要提高升学率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辛苦和努力,因此占课情况并不罕见,但学校和教师要认识到心理健康课程对学生的重要性,保证合理落实。

(六)加强对教师与家长的培养

在开展农村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的效果,教师应不断强化自身的教学素养,与此同时,作为家长也应不断地努力学习重要的心理学方面基础知识。重视和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从教师做起,作为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和生活中,积极参加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课程,研究有关于心理学的理论知识点,强化自身的教学素养,努力学习利用有限的时间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获取相应的信任,这样才能让学生敞开心胸,乐于和教师交谈。与此同时,教育部门应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课程,指出一些重点内容,引导教师积极参加专业的培训以及实践指导,倡导教师研究和探索新课程背景下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作为教师应积极学习专业的教育知识,与此同时,作为家长也应该不断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采用多渠道多种形式展开与孩子之间的交流,引导学生养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校应寻找契合的机会,展开对家长的培训工作,帮助家长形成科学的育人观,加强学校与家长以及学生三方面的沟通。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教育事业的不断完善,沟通是十分重要的,每一个人应重视沟通的力量。学校与家长联合起来,加强对育人者的培育,这样对学生才能起到更好的帮助。

四、结语

总而言之,家校共育对学生来说是最好的教育,学校要积极和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引起家长对家校合作的重视,使其能主动参与并更加地关心孩子的成长过程,了解孩子的心理。通过把学校和家庭的教育进行统一,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相关的心理问题,并有效培养其自身的良好行为习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从而有效地对学生的成长和成才起到良好的保障作用。

猜你喜欢
共育家校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校社共育,推动“双减”有效落地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访是家校联系的"润滑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