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酒泉市东关街第一小学 郑翠萍
小学数学的灵魂是问题,而问题来自情境。2019年6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明确提出“重视情境教学”。问题情境是由问题、情境共同组成,能激发学生充分思考及探索的学习情境,近年来受到了小学数学教学的日益重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问题情境,能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最重要的是,高质量问题情境能在潜移默化中拓展教师的教学思路,进而推动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但在实际教学中,这些价值并不能得到充分发挥,仍然存在教师对问题情境创设的认知不足、创设的问题情境内容略显单一、对学生缺乏足够关注、对多媒体应用不够合理等问题。本文提出应从问题情境创设目标、创设内容、创设过程、创设途径四个维度进行优化和改进。
莫里斯L.比格提出,教学始于有问题的情境。数学作为一门精确性高、应用广泛、逻辑性强的学科,在教学中离不开问题导向。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提出问题并提升教学有效性一直是教育界关注的重点。自学者吕传汉、汪秉彝在2007年提出“情境——问题”教学模式后,问题情境创设就成了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手段。开展问题情境创设,可以赋予抽象知识一个具体、实际的环境,使学生以问题情境为媒介,转变以死记硬背为主的学习方式,从而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另外,小学生由于处于生长发育的黄金时期,认知能力飞速发展,运算能力趋于具体完善,但逻辑思维发展有限,感性思维仍是主导支撑。学生更愿意接受比较形象的、他们主观上愿意接受的知识,而不是被动的、被灌输的抽象的理论。这就启示教师若是单纯地灌输给学生抽象的数学知识,学生就会常常难以接受,需要教师发散思维,将具体化、实际化的环境赋予抽象的数学知识,使其形象化,从而更好地将知识传递给学生。
小学数学教学问题情境即由问题、情境共同组成,是教师在基于教学教材和学生实际上创设的、能解决特殊问题、引发学生主动思考的学习情境。数学教师在创设过程中,需以数学问题为核心,以具体情境为辅助,将两者相结合,以进一步提升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以此为基础,可以看出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具有四大特点。
一是创设目标的明确性。在创设情境时,教学活动的预期设想影响了问题情境创设的目标设定,它反映了教师对达成教学目的的主观期望,也是问题情境创设的依据和检验标准,故问题情境创设必须以教学目标为中心,并服务于教学内容,在围绕课堂教学目标的前提下确立情境,并且不可天马行空,脱离教学内容。例如,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目标涉及知识技能掌握、数学模型思考、体验情感过程、问题解决尝试四个方面。教师在明确情境的时候要对这几个方面进行兼顾,而不能厚此薄彼。
二是创设过程的参与性。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时刻关注学生在情境创设过程中的参与情况,引导基础不同的学生共同参与情境学习。事实上,由于情境创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需要始终贯穿一个核心,即“提出质疑”,以疑问为纽带进行串联,提高学生主动探索和分析的能力。
三是创设途径的丰富性。丰富性在这里不单指情境的吸引力,也包含能引发学生主观操作实践的可行性。教师利用互联网等多媒体教学工具形象展现数学知识,或设立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数学模型,让学生切实体会到“生活处处有数学”,从感受数学的魅力到,能主动发掘身边的数学问题,举一反三,甚至能建立起数学与其他学科的知识桥梁,奠基学生之后的学习道路发展。
四是创设效果的多元性。这种效果的多元性不桎梏于课堂上,而能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在课堂上,教师用问题情境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并对难懂的数学问题形象化后,可以在课后通过设立能引发认知冲突的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验证自身掌握知识的熟悉程度,也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
问题情境创设对小学数学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很多一线教师对此也有清晰的认知,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一系列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
随着“重视情境教学”理念的普及和深化,当前师生对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创设均持有肯定态度,很多教师经常通过问题情境创设开展教学。然而,很多教师对问题情境创设的认知存在不足,对问题情境创设的内涵及重要性没有清晰、明确的认知。比如,一些教师将问题情境创设与趣味性导入相混淆,形成问题情境创设只能存在课堂导入环节的观念,还有一些教师片面地认为问题情境创设仅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功能,缺乏对其他内涵和功能的认识,使所创设的问题情境流于形式、缺乏效力。
在实践教学中,很多教师会优先选择方便准备、易于操作的问题情境类型,如生活类问题情境、实物类问题情境。对准备耗时、操作复杂的故事类问题情境、游戏类问题情境、操作类问题情境、音像类问题情境等缺乏信心与关注,这就导致创设的问题情境内容略显单一。
在问题情境创设中,问题是核心、情境是辅助,而无论问题还是情境,都需要基于学生实际展开。教师需以引路人的姿态,引导学生融入情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取和应用知识。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缺乏足够的关注:有的教师为了按时完成教学任务,专注于自身如何分析问题、讲解知识,专注于自身如何把控教学节奏,自然会缺乏对学生的关注,影响了学生的情境认知;有的教师没有做好教学情境预设,教学过程出现的一些偶然性问题,导致缺乏对学生的关注、引导,偏离了预定的目标,不利于教学的开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中,教师对多媒体应用呈现明显的两极分化之态。一部分教师对多媒体技术应用不熟练,缺乏对以此为载体创设问题情境的信心和决心,导致学生不能顺利进行情境认知;另一部分教师过于依赖多媒体技术,在创设问题情境时疏于对教学内容、学生实际的结合。
问题情境创设是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一种有益方式,一个优秀的问题情境能引导学生走进数学知识的海洋,帮助学生在感受问题情境、提出数学问题、立足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更好地掌握所学内容,发展数学思维,提升综合学习能力。面对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存在的种种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质量。
问题情境创设目标体现了教师对教学目的、教学效果的期望,作为问题情境创设的依据和评价标准,必须加以规划和重视。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确立合适的问题情境创设目标:
第一,要加强对创设目标的认知,问题情境创设的实施需要以理论和认知为支撑,教师需要一定的相关知识储备,明确创设目标涉及哪些方面,通过阅读相关书和文献、与相关专家交流等,从多角度增强理论认知。应以现行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对课程目标的划分为根据,总结问题情境创设的四大目标——知识技能培养、数学思维训练、问题解决能力提升和优化情感态度,并将这四大目标分成若干小目标,融入日常的提问教学中,如知识技能培养中的建立数学概念、形成数学规律、经历图形抽象等,这就要求教师在问题情境创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及时解决学生问题,帮助学生进行一定的归纳总结,使学生一步一步探究数学知识背后的概念、逻辑与规律。
第二,要关注学生实际,一方面,问题情境创设目标需考虑学生的数学基础和学习能力,既不超越学生能力范围,又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让学生通过“认知—思考—实践—验证”的闭环进行问题的解决,过高的创设目标不仅难以实现,也会让学生反复僵化在“认知”和“思考”这一阶段,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过低的目标会让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学生轻易地解决问题后,会对学科的深层含义产生错误认知,为接下来的学习埋下隐患。另一方面,问题情境创设目标需要考虑学生认知发展特点与水平。相比成年人,小学生有其特殊性——认知结构尚未发展成熟,思维能力有一定的局限性。对此,教师应提高对“问题解决目标”的关注,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数学问题,获得更多元的解题技巧和策略,并启发学生个不同策略进行总结和反思,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质疑精神、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促进其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小学生处于6~12岁的年龄段,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容易为新鲜事物所吸引。小学教师在创设的问题情境时需要重视内容的丰富性、新颖性、创造性,能吸引学生注意,刺激学生的求知欲。对此,一是要拓展素材来源,教师可以通过关注日常生活、借助网络资源、与同事交流研讨等方式,积累和开发问题情境创设的素材,并对其筛选和改造,最终为我所用;二是要提高内容的适应性、灵活性,这就需要教师基于学生的认知、兴趣、能力及教学条件,综合考虑情境内容的安排。对情境本身而言,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兴趣爱好,不同学习功底的学生要安排不同的情境内容,例如,低年级的学生学习稳定性差,容易被外界因素干扰影响,教师设立情境时就要多考虑采用生动、活泼、有趣的情境,先调动学生参与教学;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分析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教师就要在内容上有所偏重,在保证情境逻辑性和运用性的前提下,适当加入学生实践环节以加强其实际动手能力,补齐短处,增强长处。对数学问题而言,教师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摒弃那些与数学研究没有关系的内容,加入一些能延伸、拓展的挑战性问题,自始至终保持问题情境的流动性与创新性,避免情境创设模式过于传统。
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问题情境创设的过程中,需关注学生的表现。很多时候学生看似“学会了”,却不一定就“学会了”或“理解了”。因此,教师要基于学生的表现、关注学生的表现,再给予正确的引导:首先,要增进学生对创设内容的理解,问题情境创设内容丰富多彩,容易导致教学的浮于表面,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关注课堂氛围、观察学生表情等方式,发现自己的问题情境是否融入课堂教学,进而有针对性地对学生提供帮助,以确保其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其次,促进学生对相关问题的思考,问题是问题情境创设的核心,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情境出发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并加以适当引导以防偏离核心,并提供小组合作、同桌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分享交流自己的观点,真正加深学生对情境中问题的思考,课后再采用适当的反馈加以巩固。最后,提高学生对创设过程的参与度,提供学生参与活动创设的机会,并正确看待生成的教学问题,仔细分析后采取相应措施。例如,教师应关注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表现情况,针对“有的学生一直讲,有的学生一直听”的现象,要引导学生进行“讲解者”和“倾听者”的互换,特别关注成绩中等或偏下的学生,让他们有更多主动思考和自我展示的空间,从而不断提升参与积极性和数学学习综合能力。
多媒体教学技术能有效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感官,使其更好地参与数学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创设问题情境的途径应该具有多样性。比如,通过小学生很喜欢的动画片传授数学知识,能在瞬间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并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或播放含有数学知识的歌曲,既能陶冶情操又能学习数学。另外,教师可以借助自己或学生的生活经历来创设问题情境,比如,借助社会热点创设问题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激发学生对数学现实价值的思考。此外,数学作为实用性学科,操作性的内容比比皆是,如圆规的使用、角的测量方法,如果教师一味地讲,学生被动地听,就很难让小学生从根本意义上了解教学内容。因此,教师应以实践类活动为媒介创设活动情境,带领学生操作起来,激发学生内部学习动机的同时,传达给学生“数学在我身边”这一思维,这对提升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大有裨益。
总之,本文首先探究了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内涵、特点、类型、作用等内容,其次分析了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现状,最后提出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策略,为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提供一定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