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晓伟,刘 琼,艾静超
(沈阳工程学院a.机械学院;b.党委教师工作部;c.经济管理与法学院,辽宁 沈阳 110136)
装备制造业又称装备工业,主要是指资本品制造业及相关的零部件制造业,是为满足国民经济各部门发展和国防建设提供各种技术装备的各制造工业的总称[1]。装备制造业涵盖金属制品制造、通用设备制造、专用设备制造、交通运输设备制造、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品制造、武器装备制造等诸多领域。生产性服务业是专门提供技术、知识、信息的一种新兴产业,可以认为,生产性服务业是为不同产品的生产和制造及所需服务的供给而提供“中间服务”的企业和行业,其可分为IT、金融、商务、科研、物流等产业大类。
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衍生了对生产性服务业需求,进而带动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而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部门化、规模化程度的不断发展又助推了装备制造业提质增效水平,两业相互作用互为促进。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两者是非对称性互惠共存关系,这源于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的相互关联,因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依赖于装备制造业的需求,且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两业间均存在较大的依存度。
作为装备制造业大省的辽宁省,由于其创新能力、技术开发能力不强,缺乏核心技术及自主研发能力,加之体制机制滞后、新产品研发周期长等原因,从而导致装备制造业发展相对较慢,距离成为装备制造业强省还有一定的差距,进而抑制了装备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使得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速度较慢,造成了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程度低、规模小。
没有庞大的制造业市场做支撑,生产者服务业发展将难以为继;没有制造业功能升级的需求,生产者服务业升级也难以如愿。制造业功能升级是生产者服务业升级的重要市场条件[2]。对于装备制造业而言,正是因为其生产过程专业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从而导致了其对专业化的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不断增强,进而促进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装备制造企业技术进步、管理成本降低、生产及服务质量改进,能有力带动生产性服务业的健康发展。正因为如此,通过生产性服务业这一“纽带”,使得装备制造业不断“服务化”,生产性服务业趋向“机械化”,两大产业“互动”的结果,将有效促进二者融合发展。
生产性服务业是集信息、知识于一体的技术密集型产业,主要体现为“中间投入”,其功能体现在提高生产过程中的产出价值、商业运作效率。尽管不直接参与产品的生产及物质形态功能的转化,但生产性服务业在产品的制造等各工业生产环节中却不可或缺。因此,将技术投入到装备制造业当中,会有效推动装备制造业技术改造升级、新产品研制及提高生产效率,可明显提高装备制造业的产品价值。
(1)生产性服务业大大降低了装备制造业的经营成本。其在装备制造业领域的作用,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最初阶段,以辅助管理为主,起“润滑剂”的作用;发展到中期,则以管理支持功能为主,起“生产力”的作用;再后来,起到的是以战略导向功能为主的“推进器”的作用。生产性服务业可通过新型资本升级、降低交易成本、增强产业竞争优势等多种途径与方式,支撑制造业发展、升级和竞争力提升。最为明显的是,生产性服务业有效降低了装备制造业的交易成本,不仅为装备制造业提供了急需的、专业的各种“智力”服务,而且还为装备制造业提供了急需的“劳动力”。
(2)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有效提高了装备制造业的生产效率。同传统的服务业不可同日而语,现代生产性服务业脱胎于装备制造业,已成为装备制造业的心脏,是装备制造业腾飞的两翼。信息、技术是生产性服务业进入装备制造业生产过程的媒介,能有效促进专业分工并引领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的方向。生产性服务业正是通过降低装备制造业的交易成本和提高科技含量来提升其竞争力。装备制造业所需要的诸多重要的生产资料是由生产性服务业的服务产品提供的,这些“产品”已成为装备制造业再生产所必不可少的“软件”,对装备制造业而言,利用向生产性服务业转移相应的专业服务,从而全身心关注“核心”业务,进而提升主营业务的核心竞争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3)生产性服务业对装备制造业的产业结构的改造升级起了关键作用。生产性服务业拥有人力、知识和技术资本的优势,这些优势正是装备制造业所需要的。宏观上,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促进了其他产业的发展和专业分工,提高了经济效率。微观上,装备制造企业充分融合生产性服务业,更有利于其提高竞争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制造业企业转型发展的必然趋势,两业的融合对于提升装备制造业企业各生产环节的效率、增强其核心竞争力,促进装备制造业企业提升盈利能力和利润、凸显产品自身高附加值特性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应当认识到,辽宁省不同地区的生产性服务业和装备制造业融合程度及效果是不相同的。“辽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存在规模总量偏小,龙头企业缺乏,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少等问题,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之间不相协调,难以实现相互促进的优化升级。”[3]为此,必须从政策保障、提升产业水平、发展产业集群等多方面重振装备制造业雄风,走服务化转型之路。
政策和环境影响着两业的融合发展。目前,尽管各级政府对两业融合的认识在不断提高,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受计划经济及传统发展模式的影响,缺乏对两业融合发展的顶层设计,缺少相应的政策体系。必须提升两业融合发展的战略地位,强化政府的调控职能,推动两业融合。
(1)努力提升两业融合发展的战略地位。两业融合发展是政府各部门共同推进、装备制造业及生产性服务业自身不断创新发展的持续性工程,需要政府、行业、企业共同努力。为此,省政府和各市(地)政府应从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两业融合发展的重要性,形成省市联动,设计好产业融合战略,提出符合各地区实际的融合方案,拓宽地方政府的经济发展思路,组织专家学者对产业融合进行论证,切实将两业的融合发展落到实处。
(2)在财政和行业政策上推进两业融合发展。政府财政和行业政策是两业融合发展的保障。省政府制定产业融合相关指导性文件,尤其是鼓励多元化的资本渠道和不同形式的资金投入,要积极鼓励和支持民营资本投入两业,尤其是加强生产性服务业投入。政府应在减少两业融合的交易成本上发挥作用,制定政策,采取必要措施,鼓励跨行业并购和产业链纵向并购,提高市场资源配置能力,促进两业融合发展[4]。
我省装备制造业对相关生产性服务业有效需求少,因此,省市政府应在促进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改造,促进两业的总体发展水平上下功夫,要致力提升装备制造业的总体竞争力,为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创造条件、打好基础。
(1)积极主动调整产业结构。利用辽宁省装备制造业发展基础较好的优势,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倡议、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围绕“一圈一带两区”建设布局,提升装备制造业管理及技术水平,推进企业并购整合,实现我省传统制造业的产业升级;积极承接京津冀装备制造业的转移,带动我省装备制造业发展,注重发展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企业[5]。
(2)致力打造具有辽宁特色的战略产业集群。产业集群是促进产业融合的基础,要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和政策引导作用,实现区域间、产业集群间资源的整合优化,推动全省范围内的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围绕省委《关于制定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提出的“一圈一带两区”规划布局,打造多个产业集群。
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影响其与装备制造业融合的程度,因此,不同类型的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融合程度也不尽相同。生产性服务业为装备制造业提供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等重要的专业服务,要提高两业融合的水平和深度,就要在提高“三流”的服务水平上下功夫。
(1)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支持和鼓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大力发展科研成果孵化器,加快科研成果的产业化转化,建立健全科研创新奖励制度体系。强化科技服务业,提升服务业的科技含量。政府应搭建平台,推动企业、学校、科研院所产学研合作,提供政策及资金支持。设立政府扶持基金,建立知识产权市场,及时对科技服务业的研发成果进行交易,进而促进产业融合的发生和发展[6]。
(2)借助“互联网+”云平台,创建融合发展的中介服务平台,实现两业的深度融合。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区需要打造平台,建设共享数据库,有利于两业间信息高效沟通,使信息、技术、人力等资源有效互动与共通。要打造知识、技术密集型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整合资源,建设产业集群内技术服务、质量检测、产权专利服务等平台,为产业集群内企业提供相关服务。
(3)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现代物流业是一个新兴的,跨行业、跨部门、跨区域,渗透性强的复合型产业,将信息、仓储、运输、加工、配送业务有机整合,提供“一体化、多功能”综合性服务。对装备制造业,它不仅仅提供物流服务,还提供信息和融资等其它服务。政府应充分利用我省陆海空地域优势,进一步完善交通的基础设施建设及互通互联,完善配套设施,提升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把现代物流业做强。
两业融合发展,知识和技术创新是重要保障。装备制造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及产品升级改造需要知识、技术创新,现代生产性服务作为知识和技术的密集型产业,与装备制造业的融合是必然要求。
(1)人力资源是两业融合的关键支撑要素。在两业融合发展的重要时期,提高人力资源水平,营造有利于两业融合发展的人才环境至关重要。首先,要根据省情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在高校设置与两业相关的专业,培养全方位的复合型人才。其次,打造技术型人才需求的科研及实验平台,设立工匠和技师的培养或培训基地;完善人才引进制度,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实施股权激励、技术入股、奖励创新等在内的多种激励方式。第三,各市应积极完善人才培养及引进制度,要制定特殊的引进及资助政策吸引高端人才,更要重视现有的科技人才的理论和技能培训,省政府应建立起各市、地区间、行业间、企业间的人才流动和兼职共享机制,为两业融合发展建立人力资源交流平台。
人力资源的融合是两业融合的根本,是企业管理者对经济发展的认识和实践的过程;是企业技术人员相互融合、重新分工协作的过程。因此,要创新人才培养战略,积极进行产学研联动,积极促进联合攻关、联合研发,为辽宁省两业融合提供高水平人力资源。
综上所述,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服务业不是简单优势互补关系,而是彼此依赖、融合发展关系。辽宁正处于经济升级改造的关键时期,更应该重视双产业融合的实用价值,优化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服务业经济结构,加强区域间、校企间协同创新,实现双产业可持续性的深入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