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时期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当代启示

2022-03-17 14:22:31张思嘉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延安精神延安榜样

张思嘉

(延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 延安 716000)

1935—1948年,党中央在延安13年,大批爱国青年排除万难奔赴延安参加革命,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奔赴圣地的青年开展了思想政治教育。回顾延安时期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中挖掘具有时代价值的经验启示,对当代青年的进步成长与国家的兴旺发达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一、坚定理想信仰

中国共产党历来都重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1]。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展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育,引导广大青年树立正确的信仰。

延安时期,为了满足青年学习马列理论的需求,中国共产党系统地开展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育。尽管当时的物质条件十分艰苦,但中国共产党克服重重困难,创办了第一所学习马列理论的正规院校——延安马列学院。课程既有经典理论课,也有时政课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授哲学、政治经济学等方面的内容,哲学课教授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等,政治经济学课教授资本主义剩余价值理论和资本主义生产秘密等内容。此外,还开设了毛泽东著作选读的课程,教授《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论联合政府》《新民主主义论》等。丰富的课程内容使青年们系统地接受了马列主义理论教育,正确认识了马列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哲学内涵,思想得到升华,同时树立了正确的信仰。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青年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功经验是坚定不移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引领作用,将青年们紧密团结在一起,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定夺取革命斗争的胜利。进入新世纪,现代西方多种不良思潮对青年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产生强烈的冲击。面对形形色色的挑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决不能松懈,应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使青年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通过课堂教学、学术报告会、户外课堂等形式帮助青年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以先进的理论武装他们的大脑,避免他们在思想上走弯路。

二、筑牢精神基石

延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万千青年胸怀爱国热情投入新民主主义革命中,谱写了一曲壮怀激烈的爱国主义篇章。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大会上提到,“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2]。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是筑牢中华民族精神基石的需要。

毛泽东认为人类社会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3]。抗战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青年们以文艺界为战场,以满腔的爱国热情谱写荡气回肠的文艺作品,这些作品极大地鼓舞了人们同帝国主义作斗争的勇气。作为民族团结的精神力量,爱国主义是中华儿女在国家危难之际同仇敌忾的精神源泉。抗日影片《中华儿女》催人泪下,振奋人心;抗战报刊《前哨》和《抗战》中的文章像春雨一般浇灌着人们的心田;一首《义勇军进行曲》,振聋发聩。中国共产党通过对青年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将他们培养成具有革命理想和爱国情怀的人,为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毛泽东曾说:“爱国主义的具体内容,看在什么样的历史条件之下来决定。”[4]进入新时期,面对变幻莫测的国际形势,以及个别国家别有用心的文化冲击,对青年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刻不容缓。我们既要铭记历史,也要以史为鉴,始终将爱国主义牢记于心。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在危机面前,中国人秉持“世界大同、和合共生”的理念,彰显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对青年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要与时俱进,不断探索适应时代发展的科学有效的新方法、新途径。

首先,要对青年们进行深入的国情教育和形势与政策教育。为青年们讲授和解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成果,引导当代青年清醒地认识我国和世界的形势变化,看清中国在世界中所处的位置,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使之树立正确的大局观,将爱国主义的理想信念落实到自我的行动中。其次,要守好思政课的主阵地,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和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青年承担着建设祖国的重任,作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渠道,思想政治课程对青年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思政课上,教师要提高青年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觉悟,使其养成严于律己的个人品德,要把好爱国主义教育的方向,使思政课真正起到立德树人的作用。最后,要拓宽爱国主义的教育途径,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活动,如赴红色革命旧址、党史博物馆或纪念馆、国防教育基地等参观学习,参加公益活动、志愿服务等,使青年在实践中潜移默化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熏陶。

三、培养坚毅品质

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教育要与生产劳动紧密结合。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青年开展了劳动教育,帮助青年摆脱小资产阶级的思想作风,实现了与工农群众的紧密结合。劳动教育对培养青年的吃苦耐劳精神和坚毅品质有重要作用,因此,要发挥劳动育人的功能,助力青年成长成才。

延安时期,一些青年有轻视体力劳动、鄙视工农群众等缺点。为了使他们克服这些缺点,中国共产党让青年和工农群众生活在一起,劳动在一处,以此来实现对其思想和行为的改造。毛泽东所强调的“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也正是要发挥生产劳动对人的思想和精神的改造价值。虽然有些青年一开始非常不情愿干农活,但是,随着生产劳动的深入开展,他们与工农群众的距离不断缩小,特别是通过“劳动人民创造世界”的教育,青年们逐渐摈弃了轻视劳动的思想,不再对工农群众抱有不屑的情绪,“她们打罗柜、筛筛子、抬水、浇粪,毫不在乎了,光着脚不穿鞋袜满身沾着面在大家面前走来走去也无所谓了,她们对别人不再隐瞒在学校参加生产的情况,相反地津津乐道引以为荣了”[5]。青年穿着草鞋,拿起农具,同农民们一起插秧种田,纺线织布,参加各种生产劳作,既缓解了物资匮乏的问题,也使他们懂得了劳动的重要和群众的伟大。劳动育人最大的作用在于让青年接“地气”,在劳动中割掉了“小资产阶级尾巴”,通过劳动收获真情实感,使青年与工农群众紧密团结起来,自觉走上无产阶级道路。

现如今,劳动教育仍然具有重要的思政意义和育人功能,要尊重劳动,继续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进一步强化劳动教育,将青年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生力军。

首先,要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劳动教育相结合。通过丰富多彩的劳动锻炼不断对青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弘扬吃苦耐劳的优良作风,培养青年热爱劳动的情怀;其次,要营造积极的劳动育人氛围,鼓励青年们积极参加劳动,在劳动中培养优良品德;最后,要形成对青年进行劳动教育的长久性机制,处于人生拔穗育节时期的青年,其性格的塑造与品德的养成要靠长久的培养与引导,在对青年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要将劳动育人工作常态化、专业化。

四、发挥榜样力量

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6]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像一张网,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正面榜样和反面教材的鲜明对比对青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树立正面典型模范方面,有工业劳模、农业劳模,如赵占奎、吴满有等人,也有边区生产模范集体三五九旅等。这些正面典型焕发出的强烈感召力,如同一面旗帜指引着人们前行,激励着人们不断锐意进取。反面典型的事例也用于对青年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如张国焘叛党、黄克功枪杀未婚妻等。学习这些反面教材的目的在于消除其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提高青年辨别是非的能力。

中国共产党为了弘扬模范榜样,不仅在书刊报纸上开辟专栏,发表专题文章,还要求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这对青年知识分子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起到了促进作用。毛泽东为了弘扬白求恩医生舍己为人的精神,写了《纪念白求恩》一文,要求全党同志学习他不怕牺牲和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呼吁大家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7];为了弘扬艰苦奋斗的作风,毛泽东和广大人民群众一起参加生产,一起下地劳动,亲自打理杨家岭的菜园子,日常生活节俭,身上的衣物经过反复拆洗与缝补,一穿就是多年;周恩来积极参加纺织比赛,在比赛中大显身手,并获得“纺线能手”的荣誉称号。党的领导干部以实际行动教育青年不仅要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更要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延安时期树立的榜样模范,提高了青年的思想觉悟,激发了青年参与社会生产的热情。新时代,积极向上、催人奋进的中国榜样,亦能不断促进青年的成长与社会的进步。因此,要深度挖掘榜样事迹、发挥榜样的力量,推动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行稳致远。榜样千千万万,如涓涓细流汇聚成汪洋大海,成为磅礴的力量。他们中有为了科研亲身试药、披荆斩棘的屠呦呦,有医者仁心、心怀天下的钟南山,有心系人民温饱、心有“禾下乘凉梦”的袁隆平,还有无数如蜡炬一样默默付出、舍己为人的普通劳动者……他们信念坚定,在平凡的岗位上为人民服务,如和风细雨,润物无声,展现着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鼓舞人们向更高的境界奋进。对青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广泛发掘社会各界的榜样力量,关注劳动模范和道德楷模的崇高精神;其次,要重视青年自我教育的作用,青年要主动学习身边的榜样,学习他们艰苦奋斗、勇攀高峰的精神品质,并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同时也要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最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利用好大众传媒,经常开展线上线下活动,大力宣传榜样事迹,发挥典型模范在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导向作用。

五、赓续红色血脉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靠着顽强的意志与坚定的革命信仰,克服了种种困难,将荒无人烟、乱木丛生的黄土山坡变成了鸟语花香、牛羊遍地的“陕北好江南”,在此过程中形成了伟大的延安精神,其内核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宝贵的精神财富,具有跨越时空的恒久价值。

今天的青年生活在物质充裕的新时期,但我们不能忘记过去的艰苦岁月。在新的时代条件下,面向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始终不能有一丝松懈。青年们要继续弘扬延安精神,不忘走过的路,勤勤恳恳,踏踏实实,传承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当代青年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接受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要以实际行动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将延安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要将延安精神融入日常生活之中,以奋斗书写青春年华,展现青年风采。

伟大的延安精神是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凝练而成的,是激励中华儿女在逆境中开拓进取、在顺境中坚守初心的精神宝藏。新时代,延安精神依旧激励着青年不断前进,“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仰永远是青年的“补钙良方”。在对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应始终将延安精神贯彻其中,用延安精神铸魂育人,培养具有延安精神的时代新人。

猜你喜欢
延安精神延安榜样
延安精神跨越时空
当代陕西(2021年16期)2021-11-02 06:45:32
延安精神照耀着我们
黄河之声(2021年14期)2021-10-28 03:53:08
延安精神传万代
当延安精神遇见北大荒
当代陕西(2019年20期)2019-11-25 09:24:54
从延安整风运动说起
当代陕西(2019年17期)2019-10-08 07:41:42
Body languages in English teaching
走进延安
陕西画报(2015年2期)2015-03-11 02:21:23
榜样
网络传播(2009年11期)2009-11-18 04:49:54
榜样
网络传播(2009年10期)2009-10-30 05:04:54
榜样
网络传播(2009年6期)2009-08-07 06:5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