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如皋市安定小学 王理平
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而在小学班级管理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更加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引导学生在体验各项班级活动的过程中自然而自然的塑造更加健康的心理,健全其人格发展,为其后续的融入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小学班级管理的内容不仅涉及学生的学习问题、身体健康问题,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推进,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是班级管理的重要内容。班主任作为小学班级管理的主体责任人,要充分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在科学、先进的育人理念指导下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班级管理活动。小学班级管理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小学生认识自身的不足与优势,引导其克服心理成长过程中的困难,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在小学班级管理中运用心理健康教育是提升小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班级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具体而言,小学班级管理中应用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班级管理中教师在了解学生心理需求的基础上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优点及缺点,认识到自己在学习与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通过反思不断改善,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自制力,并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其次,可有效预防学生出现各类心理疾病。大部分人在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挫折、困难,消极情绪、压力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可能由量变而达到质变,导致心理疾病的发生。小学生心理发育尚未成熟,心灵十分脆弱且敏感,因此是心理问题的高发群体。而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疏导不良情绪,使其对自己的心理问题形成初步的认知,指导其掌握调节情绪的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改善其心理状态,促使学生健康、愉快地成长。最后,可有效预防校园恶性事件。校园欺凌事件频发,其背后的根本原因就是施暴者本身有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导致受害者被施暴后也会留下不同程度的心理阴影。因此班级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可通过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改善其心理状态,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避免各类校园恶性事件的发生。
目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随着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学生家庭教养的观念也不断发生变化,小学生心理发育尚未成熟,很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比如,新生入学时小学生无法适应小学的生活及学习节奏,升入高年级后缺乏学习兴趣,或有些学生存在人际交往方面的困扰,或存在情绪问题、自我意识等一系列问题。而学校未在校园里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小学阶段学生存在的各种问题,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于缺乏正确心理健康引导导致的,因此在小学阶段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非常迫切。受小学生年龄特点及心理发展特点的局限,很多家长、学校、教师都容易忽略学生的心理健康,小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有限,无法准确表达自身的真实感受,导致其心理问题更易被忽略。目前很多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主要融合于道德与法制课程中,且教学方法多为知识的硬性灌输及说教,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对学生形成积极的心理品质也无法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此外,即使有学校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了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但是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呈现情况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学校开展的普遍性的心理健康活动无法照顾到每个学生的实际需求,对学生个体的心理健康关心十分有限。
小学阶段相当一部分家长都认为,学生上学后,学生的知识教育、能力教育都由学校负责,忽略了自身在学生教育中的重要引导作用。家长是学生思想的启蒙者,学生日常生活、学习的照顾者与引导者,如果家长忽略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缺乏关注,就会导致学生出现一些心理问题。究其原因不外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有些学生父母自身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对新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的接受能力较差,因此无法意识到孩子可能会出现的各类心理问题。并且这类父母可能会由于自卑心理缺乏与教师的交流。另一方面,学校与家长沟通时也很容易忽略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目前大部分学校的家校合作内容都是以学生的学习情况及纪律表现为主,并且家校合作形式单一,主要采用家长会的形式,在有限的时间内教师很难与每位家长有深入交流、沟通,更谈不上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小学班主任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导者与实施者,然而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由于师资力量的不足,小学班主任往往承担着繁重的班级管理工作,再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会导致班主任工作量翻倍增加。虽然有学校聘请了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但是专业的教育无法像班主任一样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心理健康教育缺乏针对性。因此繁重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可避免地由班主任承担,这种情况可能会导致学生即使出现了心理问题也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疏导,无论是对班级管理还是学生的健康发展都极为不利。
在小学阶段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教学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通过情感教育发展帮助学生完善人格。小学阶段的学生情感敏感,日常生活及学习中情感上会出现明显的波动性及情境情。学生所处的环境会对其情感产生直接影响,这种影响又会进一步影响其学习。因此,情感教育可以强化学生的情感,并帮助学生将自己的情感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提高情感表达的合理性,并深刻地认识到情感教育对学生学习发展的重要作用,不断完善学生人格,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此外,情感教育还可以强化学生的纪律性,从而提高教师班级管理的有效性。其次,通过心理教育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心理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内容,心理教育可以指导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心理状态,学生的心理状态越好,参与学习的热情就越高,班级管理的效果就越好。并且心理教育还可以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应对挫折的能力,最后通过自我认知教育帮助学生在集体中做出准确定位。小学阶段学生往往缺乏自我认知,比如,学习中表现过于自负或自卑,在与他人相处过程中过于自大或不能做到换位思路等,导致这一问题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小学生对自己认知过高或过低。自我认知教育是小学生成长历程中很重要的部分,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学生的自我认知教育,能帮助学生更客观地认知到自己的优势及不足,针对自身的实际情况做好科学的学习规划,不断提高班级管理的效果。
环境会对一个人的心理状态产生直接影响,心理环境是隐性的班级环境,良好的心境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能产生积极的、正向的影响,因此教师在班级管理中要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的班集体心理氛围。一方面,教师要多开展生动有趣的班级活动。生动、有趣的班级活动更符合小学生爱玩、爱闹的心理特点,多样化的班级活动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并在活动中引导学生放松身心,营造宽松、和谐的班级氛围。班级活动的形式包括学习活动、班会活动、娱乐活动等,学习活动主要是将日常学习内容通过演讲、辩论、竞赛等形式呈现,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班会活动则为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提供一个良好的沟通机会,通过主题班会,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有助于增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相了解;娱乐活动则可以让学生通过娱乐、游戏放松身心,在和谐的娱乐氛围中塑造健康心理。另一方面,在班级活动中,教师要做到关注每一个学生,而不能只将注意力放在学困生或学优生身上。其实表面“平静”的学生反而更易出现心理问题,因为他们表达意愿不高,无法将自己的情绪及时发泄出来,聚积在心里可能会导致心理问题的出现。因此教师要注意给予所有学生关注,让学生体会到平等民主的关系,在和谐的班级氛围中健康发展。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中小学并未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门单独的课程安排到教学规划中,而是将其与道德与法治结合在一起,或将其融合在其他科目中。为了保证能充分体现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小学班级管理中很有必要开设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活动,以提高课程内容的针对性,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帮助学生有效解决实际的心理问题。当然,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施要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才能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在面对挫折时,教师可以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先设定不同的挫折现象,并将这些挫折转化为小剧本的形式,让学生通过剧本的演绎体会不同的挫折,了解应对这些挫折的方法,并在这个过程中学会正视挫折,塑造健康的心理。
教师还要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科学性、合理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从思想上提高学生的认知,激发其学习兴趣,通过日常教育的管理方法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阶段,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多观察学生的个性与共性,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从而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为学生后续的学习、发展打下扎实的心理健康基础。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教师要意识到人的“社会性”的特点,从小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让学生认识到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会面对不同的人群,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是学生需要掌握的一项重要技能。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引导学生通过与他人的良性沟通,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此外还要鼓励学生能积极、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学生表达情感的过程就是其察觉自身情感、情绪的过程,而情绪察觉是其进行心理调节的基础。小学阶段的学生认知能力还存在一定不足,教师要采取多种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使其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从而更好地融入集体、融入社会,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可以采用团体辅导与个别咨询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目前班级管理中心理辅导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法,心理辅导包括两种,即团体辅导与个别咨询。其中团体辅导的对象是全体学生,主要是普及心理健康知识,针对学生学习与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共性问题进行指导;而个别咨询则是针对存在一定程度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一对一交流帮助学生缓解心理压力,解决心理问题,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此外,教师还可以在班级中建立心理健康小组,由主要班干部组成。日常班级管理中,教师可能会察觉到一些学生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但是学生往往出于胆怯心理不会主动与教师沟通。此时由班干部组成的心理健康小组就能发挥同龄人之间交流的优势。教师通过心理健康小组的反馈能更准确、深入地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从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帮助学生及时解决心理问题。
首先教师要通过多种手段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价值的宣传,强化学生家长心理健康教育意识,让家长了解到在孩子的教育中家长应该充当什么角色,为家校合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可以针对有需求的家长制订有针对性的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方案,或在学校组织亲子趣味运动会、师生趣味运动会等,使学生不仅能得到生理上的锻炼,还可以得到心理上的放松。学校可邀请家长参与学生的日常管理或教学活动中,并与学生配合在家庭中继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多关注学生的家庭氛围,引导家长为学生创建一个积极向上的、健康的成长环境。教师还可以提前了解学生的家庭基本情况,对部分学生进行必要的家访,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与交流了解学生的情况,给予学生特定的关照,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健康问题。而家长也要在平时生活中多多关注孩子,及时掌握孩子的思想动态,分析、了解孩子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引导孩子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断强化其心理素质,增强其学习自信心,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总之,在素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作为小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而且是促进其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必要途径。因此在小学班级管理中,教师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实现外在知识教育与内在心理教育的融合,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