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河西区中心小学 张敬琪
新课程改革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进行了明确要求。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创设的教学情境具有生动、形象、逼真等特点,使学生身临其境,这为小学语文情境化教学提供了助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及教学需要,通过对课堂情境的巧妙设计,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教学内容以多样化的形式融入到情境化教学中来,使课堂丰富多彩,营造美好和谐的氛围,让学生感受语言美、意境美,不断提升语文素养。
统编新教材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组织单元,《葡萄沟》是部编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这一单元围绕“家乡”的人文主题进行编排,课文以写景为主,让学生跟随作者的脚步领略祖国的大美风光。课文通过介绍新疆吐鲁番葡萄沟中五光十色的葡萄、色鲜味甜的葡萄干以及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体现葡萄沟景美、物美、人更美。
葡萄沟位于古时丝绸之路的交会之地,也是当前我国“一带一路”宏观倡议中的核心地区。这对于学生来说既神秘又陌生,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身临其境感受“葡萄沟真是一个好地方”,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模拟乘坐飞机的体验,通过呈现在飞机上空俯瞰的景象,帮助学生初步了解葡萄沟的地理位置及地形特点。教师再运用图片、音乐等多媒体形式创设真实情境,带领学生走进教材、走进文本,走进新疆、走进吐鲁番葡萄沟,让学生沉浸在维吾尔族乐曲的快乐与热情中,使学生在情感体验中增强对语言文字的感受。
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需要紧密地贴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帮助学生将教学与实际生活经验结合起来,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本单元语文要素是通过联系上下文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读懂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如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五光十色”的含义,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联系上文中表示颜色的词语,同时紧扣课文内容,通过多媒体出示不同种类、色彩各异的葡萄图片将学生带入情境。课文情境的创设既符合文本段落的语境,又让学生在视觉上看到葡萄的色彩斑斓,以此来引导学生说出“五光十色指的是颜色多”,之后教师顺势让学生说出其他表示颜色的四字词语,引导学生联想到“五颜六色”。最后,再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通过“送我回家”游戏中生活化图片分析“五颜六色”“五光十色”的含义。学生感受到“五颜六色”仅指葡萄色彩的丰富,而“五光十色”不仅指葡萄色彩的丰富,而且展现了葡萄在阳光的照耀下,似珍珠、似玛瑙的美丽景象,进而帮助学生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教师运用多媒体手段,通过呈现直观的对比,使学生体会文章用词优美、准确。
在学生已经掌握“五光十色”含义的基础上,教师从词语到句式,依托文本范式进行知识迁移,列举葡萄的颜色,用“五光十色”进行总结概括,形成了先举例后概括的表达方式。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这一表达方式,然后结合学生的生活情境,如教室、操场、花园等进行仿写。以花园场景为例,教师通过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将课后习题中出现的情境与学生的生活情境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通过列举花的颜色、种类、姿态等不同特点进行迁移。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提高了知识迁移运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最早提出“任务型教学”的概念,学习的任务创编应指向学生的生活语境并学以致用。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对课文内容进行探究和分析,进而帮助学生精准地把握学习的重难点内容。在《葡萄沟》第二、三段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进行教学,借助任务卡搭建学习支架,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任务,带着疑问进行学习。
课文第二段是本文的重点内容,由师生共同学习。教师首先出示任务卡,每个问题分别对应着课文中的关键语句。学生根据任务卡,自主选择要学习的任务并在文中提取关键信息,找出相对应的语句。如学生在任务卡中选择“枝叶怎么样”,并自主在课文中找出关键语句“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和“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茂密”的含义,教师在教学中借助白板操作,通过贴树叶、动画演示等形式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树叶的茂密。学生有了对“茂密”的感受,教师顺势讲出“一个个”“凉棚”的含义,组织学生用手搭建凉棚,身临其境地感受葡萄沟景色的美,激发学生对葡萄沟的向往之情。教师与学生品读课文,在品读的过程中向学生渗透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适时地给予学生帮助和引领。在第三段学习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自学,之后借助白板的投屏功能展示学习成果。这一环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将学生的自主学习落到实处。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量避免单一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以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对学生进行引导。一方面,能够提升语文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对此,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游戏情境对学生进行引导。
在《葡萄沟》教学过程中,教师分别在课堂导入、研读课文和随文识字部分加入游戏环节。首先,在课堂导入过程中,教师以“开火车”“随机点名”“找出正确读音”等游戏复习本课中的词语及多音字,在回顾旧知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接着,在研读课文过程中,教师通过制作“送我回家”游戏,利用直观的生活化图片与学生实际联系起来,帮助学生理解“五光十色”“五颜六色”的区别。最后,在随文识字过程中,教师利用“双人对战”游戏帮助学生掌握半包围结构的字形特点。另外,在学生书写过程中,教师借助电子白板的投屏功能,帮助学生进一步规范写字要领。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游戏情境,能够有效提升课堂的趣味性,凸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因此,教师要在创设游戏情境的同时紧扣课文内容,将课堂游戏与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单调、枯燥的知识生动起来,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积极参与、乐于思考,进而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
情境能够有效激发人的情感,而情境化教学的根本在于“情”字。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结合语文学习内容创设表演情境,不仅可以提升课堂的学习效果,而且也是发展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在《葡萄沟》教学中,教师首先带领学生品读课文中关键语句“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通过圈画、重读文中的关键词“准”“最”“吃个够”,引导学生体会维吾尔族老乡的热情好客。随后,让学生以小组形式模拟维吾尔族老乡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学生扮演维吾尔族老乡,伴随着浓郁的新疆风情乐曲,课文中的场景在课堂中完整地呈现出来。
本环节妙趣横生,课堂上气氛热烈,学生们兴趣浓厚,“演”的过程就是把学生带入到具体情境的过程。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带有新疆风情的图片和背景音乐加以辅助,使课堂不再局限于有形的教室中,教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得到了拓展。学生成为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结合课文内容,用自己语言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升。
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既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启发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又能有效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提高课堂学习实效,为语文课堂注入活力。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可视的画面、美妙的音乐,优化课堂的情境,能够引导学生用心灵去探究课文中丰富多彩的内容,深切感悟其中的情感和美感。学生们读着课文,欣赏着葡萄沟的美景,“品尝”着酸甜可口的葡萄干,向往着葡萄沟,由衷地感叹“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课内激发、课外延伸,有了这样的体验和感受,进而引导学生把感性的认识转化为坚定的信念,将民族团结的种子播撒在学生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