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学生深入开展 “四史”学习教育探索研究

2022-03-17 13:01:55薛燕飞李元建
济南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四史历史大学生

薛燕飞 李元建

(济南职业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3)

中国共产党在发展进步的过程中,重视从党史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凝练智慧和积聚力量,这些都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财富和优良传统。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这“四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性不仅是对历史的简单解说,更重要的是对现实世界的人的塑造。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和制度化,就是要大力加强党的“四史”学习教育力度,让青年大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

一、对大学生开展“四史”学习教育的特征

青年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青年大学生需静心学习,读“有字之书”和“无字之书”。

(一)对大学生开展“四史”学习教育的政治性

中国梦是国家的、是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共同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样也是广大青年学生为之努力、为之奋斗的目标。实现这一伟大梦想,需要凝聚力量,需要包含广大青年、大学生群体在内的全国各族人民共同为之努力奋斗[1]。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国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广大人民坚决拥护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这也决定了中国的教育必须把培养新时代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必须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努力奋斗终身。

历史观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重要基础。在历史的大潮中,中国选择了走社会主义的道路,要始终建立对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的历史认同和政治认同,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广大青年学生学习“四史”是时代赋予的政治任务。

(二)对大学生开展“四史”学习教育的实践性

“四史”内容涵盖重点不同,但时刻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方方面面都体现出中国共产党的实践和担当。青年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建设祖国的热情付诸实际行动时需要教育引导更需要培养培育,这些都需要通过“四史”学习教育的纵向和横向对比来实现。一方面,青年大学生通过认识历史、学习历史进行对比和总结,通过判断与分析认识到国家从无到有、从弱变强、从落后到繁荣经历了一段坎坷艰辛的道路;另一方面,大学生通过对比世界各国的发展进程,结合直接或间接个人经历与体验,不断强化自身的爱国主义信念。因此,在青年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精神传承等方面,“四史”学习教育发挥了不可或缺的引导作用,并已取得显著的教育效果。

“四史”学习教育不仅是单纯的读书本、听故事,而是在阅读中体验真实历史、在钻研中提升认知水平、在感悟中树立理想信念、在历史中加强自身感受、在学习中树立志向,从内心真正体会到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变化过程,使每一位青年大学生以充分的爱国热情和积极的进取精神用实际行动担负起历史交给他们的使命和责任。

(三)对大学生开展“四史”学习教育的思想性

据中共中央组织部官网上的数据,截止到2021年6月5日,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为9514.8万名,中国共产党的基层组织总数为486.4万个。经历百年风雨,中国共产党党员从少到多、由弱到强,由建党初期的50多名共产党员到现在的庞大体系,这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吸引力、凝聚力、战斗力,向党靠拢、申请入党,是无数中华儿女的梦想。

深入开展大学生“四史”教育,就是抓住思想建设这个根本,激发大学生接续奋斗、担当作为的勇气,共同奏响民族复兴的乐章。

(四)对大学生开展“四史”学习教育的时代性

社会历史发展具有时代性的特征。人类社会发展史也是一部自我认知史,而“四史”的学习也是大学生对社会主义社会的认识史。长久以来人类从未停止过对社会主义社会的认识和探索,并且通过对社会主义社会的认知,不断改进对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史的认知。

无论是治理国家和社会还是个人成长,历史总是推动我们向前发展。我们要以历史为鉴,从历史中不断汲取开拓创新的经验、智慧和力量,更好地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与时代同行。

二、对大学生开展“四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意义

大学生肩负时代重任,要树立崇高理想,通过“四史”学习教育,成为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有作为、有品质、有修养的“六有”大学生。

(一)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学生是当之无愧的主力军、是强国之路的建设者。学校教育强调“立德树人”,立德在先,树人在后,这与大学生成人成才的规律相契合。“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2]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是照亮前路的灯塔,作为青年大学生必须以坚定的理想信仰和刚毅的理想信念作为自身成长成才的精神向导及价值导向,传承红色基因、凝聚力量、引领未来。

(二)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在中外文化融合、信息传输飞速的复杂社会环境中,对广大青年学生全面开展“四史”学习教育,给每名大学生提供了分析社会矛盾、了解社会现状、参与社会发展的途径。大学生可以详细地了解历史、认识历史,并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总结事物的普遍联系,提炼化解矛盾、推动发展的正确方法与思路。在大学生个人成长进步的过程中,自觉以坚定的理想信念抵御腐朽思想和错误思潮,自觉以辩证思维透过社会的表象挖掘事物的本质。

“四史”学习教育将育人与育才相结合,将道德树立与技能培养相结合,将个人理想与实现“中国梦”相结合,培养道德素质和专业能力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人才。“四史”学习教育就是“以史为鉴”,帮助大学生在做出行为选择和进行人生规划时明辨是非曲直,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

青年大学生通过“四史”学习,从历史中获得开启未来的钥匙,在历史中获得强大精神力量,建立“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须有我”的青春担当。

(三)有利于大学生掌握正确的历史观

一方面,我国处于发展提升期,世界处于百年大变局,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盛行,都会对青年大学生的意识形态领域产生冲击。不断推动青年大学生“四史”学习教育,有利于青年大学生运用科学的历史思维掌握正确的历史观。另一方面,青年大学生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正确的历史观可以更加清晰准确地认清历史、把握大局。大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范围广、接受能力强,在对他们进行“四史”学习教育的过程中,要注重内容的科学性、培训的系统性、教学的趣味性和历史的真实性,帮助大学生筑牢唯物主义思想,避免因为认知和理解的偏差受到传言野史的误导[3]。

(四)有利于大学生化解个人的思想困惑

青年大学生面对新事物、新理念、新思潮的思想斗争是复杂化、多元化的。面对经济全球化,作为网络新生代,他们对平等、权利、自我意识的提高,使他们极易出现认知上的摇摆和思想上的疑惑。 “四史”学习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既相辅相成又相互渗透,因此,针对青年大学生的思想现状开展教育引导,以理论指导实践,不断提高他们的认同感,使他们始终保持思想统一、知行合一,增强民族自信心、树立正确观念、科学解疑释惑,化解个人思想困惑。

三、高校开展“四史”学习教育的实施策略

“四史”学习教育需要高校不断探索,搭建教育载体,打造教育团队,营造学习氛围,完善教育机制,丰富教育资源,形成上下联动全员参与,创设教育大环境,让“四史”教育理论与实践在学生心中结出硕果。

(一)创新“四史”学习教育体系,搭建教育载体

高校开展“四史”学习教育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网络优势,以新媒体和互联网为载体,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不断探索创新,不断增强学习纬度。

1.发挥网络资源广、速度快的优势,以“互联网+”的模式,打造线上教育学习平台,让大学生在新媒体时代随时随地学习“四史”知识。

2.在学校官网、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师生方便使用的网络平台设置主题教育专栏,加强教育的官方宣传。充分利用“学习强国”App、网上大讲堂等公共平台,让学生在碎片化时间用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进行专题学习、线上视频体验、模拟知识竞赛等,多途径多模式激发学习热情。

3.开设“四史”教育网络教室,及时推送学习心得、精品课程、优秀作品、个人感悟、影视作品等,按时组织学生观看学习,并定期对优秀学员给予表彰奖励。

(二)营造“四史”学习教育的校园文化氛围

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有助于促进大学生学习历史、铭记历史、明鉴历史。借助红色资源,创设大学生“四史”沉浸式教学活动和主题教育活动区域,让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切身体验,回顾革命年代、缅怀英雄先烈、感悟榜样力量、把握历史脉络、传承红色基因、树立坚定信念、培养爱国情怀。将铸魂育人、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化为实践的动力,培养过硬的素质修养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三)打造专业的“四史”学习教育教师团队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依靠教师,教育依托学校。“四史”教育应当作为高校素质教育和思想道德培育的重点内容,加大师资建设和教育成本投入,不断提升教师能力素质、完善教育师资队伍、健全“四史”教育师资培训制度。学校可以通过引进专业的教育师资,设立专门的“四史”培训教员等,充实教育内容、提升教员水平、增强教学效果,立足师生现状,有计划、有目标、有针对性地开展“四史”学习培训。学校要不断探索新的学习模式和教育方式,建立相应的考评机制,为在校大学生开展“四史”教育提供有力的师资保障。

(四)以校企结合为契机创建“四史”学习教育机制

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离不开企业的保障力量和支撑作用,尤其是一些历史悠久的国有企业,在企业建立发展过程中既为国家经济的良性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也为促进社会发展起到推动作用,更以自身的发展见证和带动了时代的发展进程。

大学生“四史”学习教育的开展必须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确保发挥教育的实践性。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合作,充分发掘利用企业的优势资源,以校企结合为契机开展“砥砺奋进谋发展、敢为人先促改革”等一系列大学生社会体验活动和企业实践模式,通过动员、报名、选拔、推荐等多种形式,遴选大学生深入国有企业,整理和学习关于国企改革、国企发展的资料,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融入自身实践活动的所思所想。学校通过多种奖评方式激励青年学生主动学习、开拓进取。

(五)构建以多元媒介为载体的“四史”学习教育资源

在信息飞速发展的当今时代,以网络技术、大数据、AI运算前沿技术为支撑的新媒体技术产业迅速发展壮大。新媒体技术以自身优势跻身媒介市场并占据一席之地,信息传播密度更高,传播速度更快。青年学生对新事物的理解能力强、接受速度快,然而与之相伴而生的虚假信息、不良言论和负面消息的传播,导致大学生产生较大的思想波动和行为影响,这是新媒体时代对学生辨别能力和认知能力的考验。

“四史”学习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掌握大学生的思想脉搏,率先占领网络意识形态高地,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高校要搭建以多元媒介为载体的“四史”学习教育平台,发挥媒体的传播作用、网络的快捷优势等,高效、精准、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思想和不良言行,凝聚大学生思想意志、提高大学生政治觉悟。

青年大学生发扬红色革命精神、传承优良传统、感恩先辈的牺牲精神、发奋图强、艰苦奋斗,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只有坚持学习才能进一步理解一代又一代革命者和建设者的付出和努力,才能进一步明确自身肩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从历史中找寻答案,从历史中确立方向。中华民族积蓄能量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4]。古往今来,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激励着人民群众为着共同的目标努力奋斗,国富民安是实现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的诠释。开展“四史”学习教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也是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有效途径[5]。

大学生通过对历史的钻研和挖掘,总结经验、汲取力量、指导现实,以更加科学有效的方法化解自身发展的瓶颈和难题。

通过不断研究和全面开展 “四史”学习教育,使广大青年学生不断提升理论水平、增强政治信仰。新时代、新征程赋予青年大学生新使命、新任务,青年大学生要在参与祖国发展、推动社会进步中发挥个人才能、贡献个人力量,在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实现自身价值,成长为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的有志青年。

猜你喜欢
四史历史大学生
小主播上微课 团队员学四史
少先队活动(2020年9期)2020-12-17 06:17:31
遇见“四史” 图说“第一”
上海工运(2020年10期)2020-11-03 01:18:46
队史连“四史”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黄河之声(2017年14期)2017-10-11 09:03:59
新历史
全体育(2016年4期)2016-11-02 18:57:28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聊斋志异》与前四史
长江学术(2015年1期)2015-02-27 07: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