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创新创业大赛指导教师专业化发展培育路径

2022-03-17 11:38汪海伟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创业项目大赛能力

汪海伟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智能装备学院 江苏常州 213164)

0 引言

2015年至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以下简称大赛)已连续举办七届,覆盖了全国所有高校,面向全体学生,是影响较大的大学生赛事活动,成为高职院校推动产学研用结合的关键纽带,也是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载体[1]。以大赛为视角,深入挖掘大赛所展现的教育理念和创业思维,反思大赛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实践,有助于其专业化发展。

1 大赛指导教师应具备的关键能力

1.1 信息整合能力

信息整合能力是大赛指导教师根据大赛项目的创业计划书,对需要的信息进行搜集、筛选、加工、创新的一种能力。从创新创业项目设计而言,一是开展全面信息搜集。在初步确定创业计划书构思和内容后,大赛指导教师要遵循准确性、全面性、经济性的原则,指导学生通过文献检索、建立数据库、市场调查等方法获取创新创业项目的有关信息,涵盖社会环境、市场需求、目标客户、商业模式等方面,进而更全面地了解创新创业项目的优势与短板,以及所面临的市场竞争态势,为项目的市场预测和经营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和资料。二是判断信息质量。对于通过多种途径搜集的大量信息,大赛指导教师需要结合创新创业项目目标,与学生团队一起分析、判断信息的质量,对其中关键信息进行提取,挖掘有利于完善创新创业项目的内容,帮助创新创业团队找准现有市场上所存在的痛点与问题,寻找突破技术障碍的切入点,提升项目的创新性。三是整合信息价值。大赛指导教师需要与学生共同对项目信息进行精心筛选,整理有价值的信息,对照项目的实际需求进行综合利用和加工创新。从项目的技术、产品、服务等方面提出解决方案,准确定位项目的细分市场和用户群体,构建具有盈利空间的核心技术商业模式。

1.2 团队领导能力

由于大赛持续时间较长、参与人员较多、影响因素较复杂,大赛指导教师需要具备较强的团队领导能力,保障参赛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一是组建专业结构合理的团队。大赛指导教师在确定参赛项目后,根据项目所涉及的专业领域,从教师和学生群体中,精心挑选具备相应专业知识背景、专业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的成员,团队成员之间要在个体特征、社会经验、知识能力等方面形成优势互补。大赛指导教师要综合运用科学的人才能力测评工具从团队中挑选具有实践创新潜力的成员,负责提升项目的科技含量;挑选具有表达展演能力的成员,负责展示项目的路演汇报;挑选具有艺术审美能力的成员,负责制作项目的视频资料;挑选具有企业开拓精神的成员,负责构建项目的商业模式。二是对接资源的管理水平。鉴于大赛具有鲜明的商业性和实践性,为了把参赛项目按照国赛评审标准进行高规格打磨,大赛指导教师要充分利用专业资源以及社会资源,积极挖掘和整合包括校友会、行业企业、咨询策划机构、国赛评委专家、风险投资人士等校内外资源,共同提升参赛项目的核心竞争力。三是调整参赛成员心理状态。大赛项目之间竞争激烈,团队在比赛中途有被淘汰的风险,各成员心理压力较大。因此,大赛指导教师一方面要事先制订详细的赛事进程安排表,使团队循序渐进全力投入赛事;同时,也要根据比赛现场的情况,适时调整应对策略,对项目团队进行科学的正向引导,除了进行必要的技术指导外,还要对参赛成员加强心理疏导和精神激励。

1.3 项目孵化能力

从项目的前期基础看,孵化能力体现为遴选合适的创新创业项目。通过对历届大赛获得金奖项目的统计分析,发现优质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具有共同的特质,比如科技含量高、商业壁垒深、落地运营实、持续成长好等。因此,大赛指导教师要站在社会角度,根据政策发展趋势、满足市场需求、具备竞争优势、吸引投资关注等遴选原则,通过政策性分析、市场需求分析、竞争优势分析、投资性分析等步骤遴选具有往届大赛金奖项目特质的创新创业项目[2]。从项目的商业发展看,孵化能力体现为创新创业项目的包装。创新创业项目能否实施成功,关键取决于其是否具有吸引资本投资的潜力。因此,大赛指导教师要根据大赛职教赛道项目评审标准,从参赛项目的创新性、团队情况、商业性和社会公益性四个方面,对创业计划书、网评PPT、视频以及路演文稿等参赛材料进行全面的包装策划,让参赛项目从内到外呈现最佳效果。从项目的评价标准看,大赛指导教师要从评委专家和投资者的角度,深度研究大赛的评审规则,在充分理解评审标准内涵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大赛过程中每个环节的评审要点和权重占比,进而严格按照大赛评审标准对前期已经包装过的项目进行全方位的自我诊断,结合互联网的开放性和包容性,突出创新创业精神,准确展现设计理念和创业思路。对诊断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归纳分析,根据项目特性从多个角度优化项目质量,进一步挖掘参赛项目的特色亮点,完善薄弱环节,努力达到甚至超越评审标准。

2 创新创业大赛指导教师专业化发展困境

2.1 创新创业大赛指导教师能力发展现状

近年来,高职院校越来越重视创新创业大赛,努力充实大赛指导教师队伍,并加强队伍专业化发展,这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推动毕业生创业就业有着积极作用。但是,从大赛统计数据看,大赛指导教师队伍的能力和水平参差不齐,专业化水平整体性不高。

一是跨学科知识不足。部分大赛指导教师只具备自身学科知识,跨学科或多学科知识背景缺乏,尚不具备市场营销学、经济学、传播学等创新创业相关知识,对创新创业信息的获取、加工、利用等能力明显不足。二是资源管理能力弱。部分大赛指导教师是工科背景,不具备团队管理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由于其自身没有实际创业经历,对统筹大赛的团队组建、项目材料准备、项目路演以及后勤保障的能力严重不足。三是实践性指导经验欠缺。目前,大赛指导教师普遍缺乏将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为创业实践的指导能力[3],在遴选有培育潜质的创新创业项目方面缺少战略视野与专业水平,整合各种资源的能力较弱,围绕参赛项目进行创新和完善的能力不足。

2.2 不同维度下的发展困境原因分析

1) 从学校层面看,缺乏创新创业大赛指导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顶层设计。加强顶层设计是大赛指导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制度保障。当前,高职院校配备了校内外专兼职大赛指导教师,但没有对其专业化发展进行整体上的系统规划,仅停留在常规的培训层面,且以理论知识培训为主,实践性培育较少。在提升大赛指导教师的信息整合能力、团队领导能力和项目孵化能力等方面缺少有针对性的配套制度。

2) 从教师层面看,创新创业大赛指导教师缺乏自我成长的内在动力。内在动力是促进大赛指导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推动器。虽然多数高职院校制订了大赛指导教师管理办法,但对大赛指导教师的专业定位、工作范畴、发展方向尚不清晰,使其对工作缺乏信心和职业归属感。

3 创新创业大赛指导教师专业化培育路径

3.1 分类评价,打造“一专多能”的创新创业大赛指导教师队伍

1) 按需分类,做到各司其职。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大赛指导教师可以分为校内指导教师和校外指导教师。校内指导教师主要负责创新创业竞赛及项目指导等。按照承担任务的不同,一部分来自创新创业学院、各二级学院专职负责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教师,主要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相关知识;另一部分来自各二级学院拥有创新创业项目核心技术的专业教师,主要为创新创业项目提供关键的技术指导。校外指导教师可以分为运营问诊导师、政策咨询导师和朋辈互助导师。运营问诊导师包括创业成功者、企业家、风险投资人,主要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项目实践运营的指导、促进创新创业项目获得资本投资、为创新创业项目对接市场关键要素等。政策咨询导师包括政府、行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中熟悉政策法规的专家学者,主要为学生提供最新创新创业政策的咨询。朋辈互助导师包括已经毕业正在创业的校友,主要为学生提供朋辈互助式创新创业辅导,分享创新创业实践经验,加强学生对创新创业的认识。

2) 分类评价,培养“一专多能”。一是建立校内指导教师工作评价标准。根据校内指导教师的工作职责和特点,从月度工作任务执行情况、学生满意度情况、年度绩效考核目标达成情况、突出贡献情况等四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评价侧重于后两者,主要是为了重点挖掘具有潜力的大赛指导教师,帮助其成长。二是建立校外指导教师工作评价标准。重点考查校外指导教师创新创业的实际经验,强调校外指导教师用企业和社会的思维统筹、优化创新创业项目的质量,帮助整合资源,提升项目特色。

3.2 梯次发展,构建创新创业大赛指导教师分层培育的发展机制

1) 以赛分层,实施分级培养。根据创新创业大赛指导教师的能力、业绩和贡献等,可以把校内指导教师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层级,针对不同层级,制定不同的专业化发展目标,设计不同的培育内容和培训形式,实行由低到高、优者晋级的分级培养机制。①初级指导教师的培育。通过安排初级指导教师参加政府或行业举办的创新创业师资培训班等,增强其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掌握创新创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达到具备指导校级创新创业大赛能力的培育目标。②中级指导教师的培育。通过安排中级指导教师参加骨干研修、邀请专家进行专题辅导,以及到行业企业挂职锻炼等,从知识体系、实践技能等方面提升其专创融合能力,达到具备指导市级以上创新创业大赛能力的培育目标。③高级指导教师的培育。高职院校需要加强长远规划,在培养初级、中级指导教师的基础上,建立更高级的培育体制,提供参加境外研修的机会,邀请国赛专家开展深度辅导,举办观摩研讨活动,帮助指导教师掌握信息整合能力、团队领导能力、项目孵化能力,积累指导省级以上创新创业大赛的成功经验。

2) 打造平台,推进梯次发展。高职院校应为初级、中级、高级校内指导教师分别组建侧重点不同的发展平台,从人员配置、经费预算、场地划拨、项目申请以及相关资源配置等方面给予扶持。①打造初级指导教师教学能力发展平台。建立创新创业大赛指导名师与初级指导教师合作培养机制,以师傅“传帮带”的方式指导其在创新创业教学能力方面快速发展。②打造中级指导教师实践能力发展平台。创新创业大赛指导名师与中级指导教师组建实践团队,积极承担省级、市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和大赛的指导工作,在合作中提升中级指导教师的实践能力。③打造高级指导教师发展平台。以国赛评审专家工作室为发展平台,积极发挥国赛评审专家带徒传技作用,着力提升其信息利用能力、组建团队能力、项目运营能力,带动高水平高级校内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3.3 分层激励,健全创新创业大赛指导教师成长的动力机制

1) 以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扩大大赛初级指导教师的发展规模。对于初级指导教师而言,提供合理的薪酬制度能够激励其投入创新创业比赛指导中,从而保障有足够数量的指导教师队伍[4]。除了物质激励外,作为文化知识的传递者和创新者,还应对初级指导教师在精神层面给予充分肯定,让其与组织建立良好的“心理契约”关系,强化团队的合作精神,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环境和协同共进的文化氛围。对初级指导教师在不同场景给予重视和关怀,是促进和满足其精神成长的重要方式,弥补物质激励的不足[5]。在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共同作用下,提升初级指导教师的自信性和认可度,最终增强初级指导教师的专业归属感。

2) 以发展性激励构建大赛中级指导教师的成长通道。具体而言,重点对照中级指导教师的工作表现,在职称评定、教学评价、绩效考核、职务晋升等方面建立相应的激励管理办法,考查中级指导教师在创新创业理念、项目设计、团队建设、社会实践等方面的能力,突破传统的激励制度,以成长性发展为中心,形成新的发展评价方式,发挥制度的杠杆作用,保障中级指导教师在发展过程中的权益,从而使创新创业大赛指导工作得到积极认定,转化为更强的内生动力。

3) 以文化激励提升大赛高级指导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文化激励的显著特点是引领性和深入性,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教师的一言一行[6]。高职院校要努力形成创新创业的校园文化,使创新创业精神被广大师生所接受。充分发挥产学研合作平台,引入创新型企业,加强校企合作的资源共享,把企业发展的需求带入创新创业项目和大赛中。另外,要不断总结创新创业大赛指导经验,表彰创新创业大赛指导业绩,分享大赛高级指导教师的理想信念与成长路径,激励更多的大赛指导教师迈向专业化道路,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实现自我价值。

4 结束语

大赛指导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高职院校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围绕大赛指导教师能力结构,进一步健全可持续的评价、培育、激励机制,引导其梯次发展,激发其内在动力,进而助力打造高质量的大赛指导教师队伍。

猜你喜欢
创业项目大赛能力
“鸟人”大赛
插秧大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山西18个农村创业项目获资金补助
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可持续发展的路径研究
长春第十一届[秋季]连锁加盟创业项目展览会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学创业应用 如何选择做健康事业 范俊宏康复 火爆创业项目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说谎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