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伟华
《乡村人家》是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的一篇写景散文。这篇文章运用了多种写景手法,按照房前屋后空间顺序,春夏秋与白天、傍晚、夜晚的时间顺序,为我们展现了乡村迷人的景色与质朴的生活。教师应带领学生细细品味这篇文章,学习其中的写景手法,将文章写得更生动更形象。
“乡下人家总爱在屋前搭一瓜架,或种南瓜,或种丝瓜,让那些瓜藤攀上棚架,爬上屋檐。”“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还有些人家,在屋后种几十枝竹,绿的叶,青的竿,投下一片浓浓的绿荫。”作者带领我们从“屋前”的瓜架走到“门前场地”的花朵再到“屋后”的翠竹嫩笋。在这里,作者按照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来描写乡村景色。通过作者的描写我们不难想象出农家小屋的美丽的模样。因此,我们在写景时也应具有层次性。切勿“东一榔头,西一棒槌”,使文章没有逻辑性。在描写景物时,我们首先应在脑中想象景物的具体模样,之后运用由远及近、由高到低、由点到面、由上到下的空间顺序来描写景色。
“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你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若是在夏天的傍晚出去散步,你常常会瞧见乡下人家吃晚饭的情景。”“秋天到了,纺织娘寄住在他们屋前的瓜架上。月明人静的夜里,它们便唱起歌来:‘织,织,织,织啊!织,织,织,织啊!’那歌声真好听,赛过催眠曲,让那些辛苦一天的人们,甜甜蜜蜜地进入梦乡。”在这里,作者按照时间顺序为我们展现了春夏秋三个季节乡村的美丽景象。我们在写景时恰当使用时间顺序能够对文章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文章脉络清晰,层次分明。
此外,我们还能按照逻辑顺序对景物进行描写。逻辑顺序是指按照事物的内部联系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事物内部的联系包括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等。认识事物的过程多指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等。例如,我们在描写公园景色时,可以按照游览路线进行描写:大门—花坛—竹林—湖泊—游乐场。
“秋天到了,纺织娘寄住在他们屋前的瓜架上。月明人静的夜里,它们便唱起歌来:‘织,织,织,织啊!织,织,织,织啊!’那歌声真好听,赛过催眠曲,让那些辛苦一天的人们,甜甜蜜蜜地进入梦乡。” 拟人是指将事物人格化,让事物具有像人一样的动作和感情。作者在文章中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让纺织娘唱出了歌,不仅使纺织娘的形象更加生动,还使文章更具趣味性。文中嫩笋探头、母鸡带领小鸡、雄鸡昂首阔步都是拟人修辞手法应用的体现。我们在文章中赋予物以人的形态能够使所描写出的事物显得更加活泼、亲近,还能充分表达我们对于事物的感情。
在小学阶段,在写景时常用的修辞手法还有比喻、夸张、排比。学生在写作中能够灵活应用修辞手法,有利于他们将事物写得更加生动形象。
比喻指利用不同事物的相似之处,以一种事物写另一种事物。如“层层的叶子中间, 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人。”“有的树林变成了杏黄色,远远望去,就像枝头挂满了熟透的杏和梨;有的树林变成了火红色,风一吹,树林跳起舞来,就像一簇簇火苗在跳跃;还有的树林变得紫红紫红,跟剧场里紫绒幕布的颜色一样。”我们在文章中应用“比喻”修辞手法能够将描写对象写得更生动,特点更鲜明,将抽象变形象。
排比是指将三个或三个以上意义相关或意义、结构、语气等相似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如“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是一块无瑕的翡翠。”“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我们在写景时运用排比句能够将景色写得细致入微,层次分明,生动形象。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在古代,诗人就十分喜爱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来描写景物。“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如果作者将其用陈述句来表示,我们还能感受到庐山瀑布与钱塘江潮水的壮观景象吗?夸张是指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我们在写景时运用夸张的写作手法能够起到强调语气,烘托氛围,引起读者想象与共鸣的作用。
细致的观察,细腻的描绘,是写好景色的基础,也是表达感情的关键。在描写景物时我们应抓住景物的特征。在《乡村人家》中,作者选取了独具乡村特色的事物:瓜架、鲜花、绿笋、母鸡与小鸡、耸着尾巴的雄鸡、小河、石桥、鸭子、妇女捣衣等。作者通过描写这些独具特色的乡村事物,为我们展现了丰富又灵动的乡村生活画卷。而且,作者还对这些乡村景致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写。例如,“当花儿落了的时候,藤上便结出了青的、红的瓜,它们一个个挂在房前,衬着那长长的藤,绿绿的叶。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作者在描写“瓜架”时,抓住了瓜架上瓜、藤、叶的颜色,突出了瓜架“绿意盎然”的特点。作者还将“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与“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做比较,表达自己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还有些人家,在屋后种几十枝竹,绿的叶,青的竿,投下一片浓浓的绿荫。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你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在这里,作者重点描写了景物的颜色。我们在描写景物的过程中也应选取能够代表景物特色的事物,并对事物的形态、颜色、声响等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给读者以美的享受,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增强艺术感染力。
我们通过研读《乡村人家》学习了写景的顺序、写景的修辞手法、写景的要素等。“文无定法”,我们要将文章中所学的技法进行知识迁移并融会贯通,合理应用在文章写作中,使我们的文章更加出彩。但是,我们想要真正写好一篇文章,仅仅掌握写作技法是不够的,在文章中还要融入真挚的感情,使读者在阅读文章时能够与我们产生共鸣,产生身临其境的效果。如果我们在文章中空洞地堆砌写作技法,只会使文章辞藻华丽,金玉其外。正是由于作者在文章中融入了自己对乡村生活深厚的情感,才使得读者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乡村之美。因此,我们要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在文章中融入真挚的感情,从而写出文质兼美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