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维视域

2022-03-17 11:30涂用凯付江宏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视域特色理论

涂用凯,付江宏

(湖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2)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到新时代”的重大论断,如何全面深刻地认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总书记曾讲到:“只有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弄清楚我们从哪儿来、往哪儿去,很多问题才能看得深、把得准”[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提出要“从历史和现实相贯通、国际和国内相关联、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宽广视角来学习、来把握”[2]351。为此,本文依据此要求构建三维视域进行认知。三维视域中的三个维度即历史与现实结合、国际与国内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维视域认知体系即是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视为坐标原点,坐标系平面的X轴代表在纵向上进行历史与现实的结合,Y轴代表在横向上进行国际与国内的结合,坐标系平面之上构建立体的Z轴代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三维视域的构建,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关联的知识进行整合,由此加深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知。

一、历史与现实结合的视域

历史与现实结合的视域即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置于历史场域之中,梳理理论与实践的历史发展脉络,注重理论与实践的历史沿革、逻辑关联,在历史的纵深中去回顾过去,立足当下,展望未来,深化对新时代相关内容的认知。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置于中国历史发展之中去进行认知,这样才能弄清历史基础,厘清历史脉络,认知历史方位,明了历史价值。新时代不是凭空产生的,具有深厚的历史基础,是从历史的纵深中走来的。从历史脉络来看,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2]55;从历史方位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我国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发生的历史性变革的必然结果;从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2]59;从历史价值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上、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也具有重大意义”[2]58。当中国进入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中华民族也开始进行了民族复兴的艰难探索。其间,以地主派的洋务运动、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戊戌变法、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辛亥革命为代表的向西方资本主义学习的道路均告失败,而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为中国社会的变革提供了全新的路径,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得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醒过来了,自此中国革命翻开了新的篇章。其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了独立的、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和独立自主的对外关系,实现了中华民族站起来的伟大胜利。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解放思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实施“三步走”战略,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历史飞跃。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华民族迎来了强起来的新时代。可见,新时代“产生于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之中,奠基于中国共产党长期奋斗的伟大成就之上”[3]22。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置于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历史之中去进行认知,只有从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宏观视域中去认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渊源和理论沿革、实践基础和现实历程,才能更深刻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继承、发展、创新、贡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到新时代对于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意义在于“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2]59。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使得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变成了现实,开始了制度社会主义的实践,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发展态势。但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经历了较多成功与挫折,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剧变致使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遭受重大挫折:社会主义国家数量锐减,幸存的社会主义国家面临严峻挑战,世界社会主义思潮、力量、运动陷入空前危机之中,马克思主义“失败论”、社会主义“终结论”、“中国崩溃论”等论调在国际社会甚嚣尘上。在此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抵御了各种挑战与威胁,尤其是进入到新时代以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充分证明了“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极大地推动了21世纪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内容要置于历史中去进行认知。一方面,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很多新的提法,这些新的提法需要置于历史视域中去认识,这既是深入认识新时代历史基础的必需,也是全面认识新时代为什么“新”、如何“新”的必然。如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新论断是对十一届六中全会主要矛盾的发展,其提出依据中涉及到的生产水平、人民需要的变化都需要依据历史与现实结合的视野进行分析;新发展阶段这一新的历史定位在理论渊源上可以回溯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形态的理论、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在实践发展历程分析中可以关联中国共产党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战略安排是对邓小平时期和江泽民时期“三步走”战略安排的接续发展等。

另一方面,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内容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总布局和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障、外交与国际战略、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全面从严治党等。为了更加全面充分地认知新时代具体内容,我们就需要涉及其理论沿革与历史发展。如在经济方面厘清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确立、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再到习近平经济思想及其实践的历史脉络;在政治方面梳理从中国近代对民主的追求到新中国成立之后民主政治制度的相继建立与实践再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提出及其实践;在文化方面梳理邓小平时期的精神文明建设、江泽民时期的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胡锦涛时期的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相关内容;在社会方面梳理建国以来社会领域建设的基本历程、成就和经验;在生态方面梳理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发展历程及其历史反思和中国共产党人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历程;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障方面介绍总体安全观的提出与实践历程、军队建设历史、“一国两制”理论的提出与实践历史;在外交方面梳理国际社会特别是二战以来国际关系的变迁和中国外交政策的历史发展;在党的领导和建设方面回顾党的领导地位形成过程及其历史必然、党的建设的历史。

二、国际与国内结合的视域

国际与国内结合的视域即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置于世界场域之中,注重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和中外的比较分析,从全球的高度与广度认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处的世界环境及其对中国的影响、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际影响和世界意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及其优势。

首先要认清中国所处的世界,即充分了解世界,把握世界发展动态与趋势,认知世界发展形势带给中国的机遇与挑战。当前世界正处于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中,其反映了当前世界进入到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呈现着前所未有的新特征新表现,如国际格局和国际体系的深刻调整,全球治理体系的深刻变革,国际力量对比的革命性变化,同时,“未来一个时期,外部环境中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存在不少可能冲击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风险隐患”[3]8,如全球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的持续,保守主义、民粹主义、孤立主义的抬头,地区矛盾与冲突此起彼伏,新冠疫情全球流行等等。而当前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历史性变化,中国同国际社会的互联互动愈加紧密,这些调整、变革、全球性问题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同时也带来了巨大机遇,所以在认识新时代的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到世界的发展变化及其对中国的影响,深入分析“世界怎么了”,更好地思考“我们怎么办”。

其次要认识世界中的中国,即在世界的视域中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及其影响力,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于世界发展所作出的巨大贡献。近代以来,以西方文明为代表的现代化道路成为了众多发展中国家的追求,但模仿借鉴甚至是照抄照搬西方现代化模式也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众多问题,如贫富分化、社会动荡、生态危机等,况且西方国家发展到21世纪也暴露其价值、制度、生态、体系等方面的危机,特别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引发了资本主义大危机。而与此相对应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世界各国的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新路径。不仅如此,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新理论及其实践为世界的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如新发展理念、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观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等。

最后要运用国际与国内结合的视域去认知新时代的具体内容,即从理论上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当前世界主要力量的相关思想理论建立联系并进行比较分析;从实践上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与世界发展的实际联系起来进行比较分析,通过“比较别人的路”、“比较别人的理论”、“比较别人的制度”、“比较别人的文化”,来印证和凸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得对、走得通、走得好,从而树立“四个自信”。如经济领域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发展格局、高质量发展与世界经济发展形势的关联分析,与资本主义自由主义经济的对比分析;政治领域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与世界民主发展情况的关联分析,与资本主义“金钱民主”的对比分析;文化领域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与世界其他文化的关联分析,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对比分析;社会领域中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与世界社会发展状况关联分析,与资本主义发展目标及其现实状况进行对比分析;生态领域中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全球生态问题及其治理状况关联,与资本主义相关生态理论及其实践对比分析;外交领域中习近平的外交思想与当前国际形势变迁的关联分析,与资本主义的“全球治理”思想、霸权主义的对比分析。

三、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视域

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视域就是既要认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实践之间的关联,把握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和其对于实践的作用意义,又要运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分析当前现实,并在现实实践中去深化对思想的认知。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并提出要依据新的实践对新时代的各方面做出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

一方面,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新的时代背景和实践条件下创立并不断发展的”[2]11。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的变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不断提出相关理论和推进理论创新,以回答时代和实践。如“两个一百年”和“两个大局”理论是依据过去、当下的实际和中国与世界发展的大势进行的总结;社会主要矛盾的论断反映了我国社会发展的客观状况,是对我国社会生产和人民需要两个方面深刻变化的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是“科学分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新特征、深刻把握国内国际发展大势作出的战略判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是“统揽国内外发展大势,把握我国解决发展的新特征新要求”,“紧密结合时代和实践的要求”,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球经济面临许多新的重大课题”而提出来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理论是针对“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八大以来中国政治生活和政治实践”提出来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是在“科学总结我国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理论“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坚持以保障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治理为重点,大力推进社会建设”的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是“在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的进程中”提出来的。总体国家安全观“回应了人民对国家安全的新期待”、“顺应了世界发展变化的新趋势”;习近平的强军思想是“总结我们党建军治军成功经验、适应国际战略形势和国家安全环境发展变化、着眼于解决军队建设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而提出来的;习近平关于“一国两制”的相关论述是“立足党和国家事业的长远发展,根据‘一国两制’的实践进展”而做出的新的重要论述;习近平外交思想是“立足中国实际,顺应时代潮流,有效应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提出来的。关于加强党的建设的论述是“勇于面对党面临的重大风险考验和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而提出来的。[3]

另一方面,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实现历史性变革的根本指针”、“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主心骨、定盘星”[2]11。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关键时期,中国正在进行着广泛深刻的社会变革和宏大独特的实践创新,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两个百年”和“两个大局”理论为新时代进行了历史定位,也为新时代的实践提供了战略基点;社会主要矛盾的提出是认识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钥匙”,为我们认识新时代基本国情提供了根本依据和重要遵循;“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等基本问题,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外交、党建等各个方面,为新时代实践提供了思想指引、行动遵循。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仅体现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内容本身的关联上,更重要的是在认识这些内容的过程中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我们认知新时代的目的是“进一步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化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认识,提高运用最新的创新理论观察时代、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本领”[3]25。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就是要注重理论的下沉与实践的上升,即强化问题意识,把握现实发展中的热点、重点和难点问题,以此作为认识新时代的切入点,通过对实践的分析引出相关理论;强化思想引导与应用,运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分析实践,解决思想疑惑和现实问题。

四、结 语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容丰富,体系宏大,为了更好地认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文提出了三维视域,当然这三维是结合在一起的有机整体,不是独立分开毫无关联的,如历史视域中包括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历史,世界视域中会涉及到理论与实践的中外比较。所以,历史、世界、理论与实践三种视域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一个立体的认知图式。

猜你喜欢
视域特色理论
对戊戍维新派思想家心路历程的思考——以“启蒙自我循环”为视域
坚持理论创新
特色种植促增收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一带一路”视域下我国冰球赛事提升与塑造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中医的特色
完美的特色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