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晓旭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常州 21316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抓好青少年学习教育,着力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1]。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地方党史作为全国党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资源依托物质或精神形式,彰显了其所承载的中国精神。高职院校大学生党史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如何将地方党史资源融入本地高职院校大学生党史教育中,构建地方党史资源和高职院校大学生党史教育耦合育人模式,有效激发两者之间的耦合育人功能,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2]。由此可见,学习党史和加强党史教育关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青年学生正值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探索地方党史资源与高职院校大学生党史教育耦合育人机制,有利于高职院校大学生传承党史资源所蕴含的中国精神,提升政治素养,汲取前进力量;有利于高职院校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党史资源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形成的,能够被再开发并具有重要价值的各种精神及其物质载体的总和[3]。党史资源精神内涵丰富、载体种类多样,是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根基。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在湖南考察时表示,“半条被子”的故事让人民群众认识了共产党,把党当成自己人。正因为有人民群众支持和拥护,我们党才能走过辉煌历程,取得伟大成就[4]。党史资源的教育优势在于其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通过受教育者与红色革命历史事实进行对话,与中国共产党人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对视,让青年学生在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信服的事实面前亲自去感知和体验[5],从而自发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将中国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自觉肩负起新时代青年学生的使命与担当。
党史资源作为中国共产党在特定年代创造的珍贵红色文化资源,是可以让受教育者切身感悟党史国情的教育素材,也是优化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载体。党史资源所蕴含的每一个革命事件、每一处革命旧址、每一件革命文物、每一位革命英雄、每一种中国精神都是教育人、感染人、激励人的教科书和营养剂。党史资源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助于教育主体供给与教育对象需求的高位对接,打通两者间的“中梗阻”,使受教育者的思想认识与实际行动得到双向提升[6],强化其在思想层面的获得感与行为层面的体验感,从而达到耦合育人的目的。
党史资源承载着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辉历史和感人至深的精神内核,其先进性经受了时代的认可与实践的检验,具有跨越时空的时代价值,为高职院校大学生党史教育提供了丰富的革命理论与民族文化。把党史资源融入高职院校大学生党史教育,不仅可以充实第一课堂教学内容,还可以拓展第二课堂教学空间,多线并进,发挥党史资源融入式、嵌入式、渗入式的育人功能,增强高职学生党史教育的感染力、亲和力和实效性,有助于高职院校党史教育解决与社会隔离、与生活脱节的问题。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7]。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淬炼于党艰苦创业的百年历程之中,是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史,是党提高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其先进性的历史。高职院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加强大学生党史教育、发挥党史育人功能的重要举措,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一环。
为全面了解和掌握地方党史资源与高职院校大学生党史教育耦合育人的现状,探索高职院校党史教育的新载体、新方法,优化高职院校大学生党史教育的创新性和实效性,笔者选取地方5所高职院校,通过问卷和访谈的形式,对目前高职院校大学生党史教育现状进行了调研分析。问卷共发出450份,回收率和答题有效率均为100%。调研结果显示:党史教育普及度方面,95.3%的学生接受过学校党史教育;党史教育关注度方面,25%的学生因个人兴趣主动了解党史知识,38.7%的学生认为党史教育与自己没有直接联系,21.5%的学生表示接受党史教育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接受党史教育途径方面,82.4%的学生通过课堂或学校活动了解党史,19.4%通过网络接收信息,36.4%的学生通过影视作品了解党史。调研结果显示,地方高职院校党史教育已经得到稳步开展,但依旧存在以下问题。
一方面,目前高职院校大学生基本是“00后”,热衷于快餐文化及网络文化且普遍欠缺政治哲学的认知训练,导致高职院校大学生对党史教育的认知不足,对党史教育的学习兴趣不高。另一方面,高职院校主要目标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学生更注重学习有突出操作性与应用性的专业课程,不重视理论学习,尤其是在党史教育学习上,仅满足于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难以认同党史教育的价值意蕴。
虽然部分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对党史教育进行了改革创新,但对党史资源融入党史教育过程仍缺乏系统性与逻辑性,致使党史资源所包含的重要引领性育人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难以在第一课堂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效。还有部分教师在探索运用党史资源创新党史教育的过程中,未能对党史资源进行深入透彻的分析,使得党史资源的运用仍旧流于形式,学生对党史教育的理解仍旧浮于表面,造成教育形式与教育内容的脱节。
当前地方高职院校党史教育的实施仍没有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仍以说教式、封闭式、灌输式的教育为主,形式单一,缺乏共情与渗透性。即使通过第二课堂进行党史现场教育,大多也集中于特定时间节点,学生干部参与度较高,全员参与的教育活动明显不足。此外,职能部门间各自为政的现象依旧存在,易导致党史教育活动实效性不强,没有达到理论和精神入脑、入心、入神的教育效果。
成长于信息爆炸时代的“00后”,热衷于追求个性化的生活学习方式、享受碎片化的网络文化生活,因此,传统的说教式、填鸭式教育模式难以得到当今大学生的认可,难以引发共鸣。高职院校党史教育也要顺应时代发展,深挖地方党史资源,从学生的兴趣点入手,激发其学习的内驱力,增强其学习的主动性,实现党史教育的目的。
一是重视网络空间在党史教育中的作用。通过开设网上学习专区,将党史资源融入网络空间,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展示与党有关的纪录片、图片、档案资料等。例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家文物局、中央网信办联合推出的“红色印记——百件革命文物的声音档案”融媒体报道节目,以及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推出的“党史百年·天天读”党史学习栏目等,以此拓宽高职院校大学生党史教育学习渠道,开拓党史教育网络新阵地。
二是重视学生活动在党史教育中的育人功能。学生活动作为高职院校开展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活动的主阵地,其开展方式应结合学生成长特点及兴趣爱好,用正面积极的、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开展党史教育活动。例如团上海市委、团静安区委、复旦大学团委联合奇闻密室出品《红色恋人》红色“剧本杀”,激活党史资源吸引力,让青年在沉浸式的剧情中传递红色精神,达到耦合育人效果。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应引导学生利用国家重大节日或纪念日,举办如纪念政治生日会、重温入党(团)誓词、打卡地方红色旅游路线等活动,吸引更多学生主动参与党史学习教育活动,扩大党史教育辐射范围。
三是重视社会实践在党史教育中的重要意义。社会实践既是深化学生学习党史的必要手段,又是检验党史教育成果的重要环节。高职院校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走出校园,通过节假日、寒暑假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如组织学生重访红色主题展馆、投身防疫志愿一线、助力振兴乡村建设等,让学生实际感受党的百年辉煌历史,加深对中国共产党的理解,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党爱国情怀。
地方党史资源与高职院校大学生党史教育发挥耦合育人合力的关键因素在于师资队伍,教师是发挥党史教育第一课堂作用的主要发力点。强化高职院校党史教育教学能力需要打造一支素质高、作风正、能力强、业务精的师资队伍,以确保高职院校党史教育的开展成效。一是提升专职教师的综合素质。高职院校应为教师提供优质的学习平台,积极开展理论学习、科研提升等方面的培训,鼓励教师“走出去”,进修党史专业课程、参加党史教育研讨会,以了解学术界前沿趋势、丰富教师专业知识结构,将地方党史资源活用于党史教学过程,夯实本校党史教育基础,推动党史教育顺应时代要求、贴近学生需求。二是扩大学生讲师的朋辈影响。让学生讲师团充分挖掘地方党史资源,以青年的视角、用青年的语言,用心讲好党史故事、时代故事和青春故事,充分发挥朋辈教育优势,有效增强大学生学习党史的积极性,激发其思想共鸣和价值认同,进一步推动高职院校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走心走实。三是发挥英雄楷模的榜样作用。高职院校可以充分利用地方丰富的党史资源,邀请革命后代、退伍老兵、全国劳模等组建“口述历史”导师团,把英雄楷模“请进来”,采用事迹分享会、主题座谈沙龙等形式,和学生一起忆奋斗、谈成长、讲党史,让党史资源生动,让党史故事鲜活,增强党史教育的亲和力和感染力,让学生真实感受信仰的力量。
高职院校应为党史教育注入新活力,探索现代化、创新型的交互式党史学习教育途径,引导大学生找准人生方向,帮助大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一是融合党史资源打造校园文化。党史教育蕴含的中国精神,是伟大的精神力量。高职院校借助党史资源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可以通过设置党史教育打卡地、创作地方楷模舞台剧等,逐步形成常态化、具象化的充满党史教育元素的校园文化,让党史教育进一步贴合大学生日常生活,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大学生深度品读党史、理解党史。二是结合党史资源模拟沙盘推演教学。大学生躬身力行的过程是建构知识、发展能力、生成情感、培养意识的过程[8]。高职院校可以联合地方行政学院资深党史研究专家,围绕共产党军队在地方展开的革命斗争,开发红色沙盘推演教学模式,通过大学生听、说、读、写、看全面直观的交互体验,立体还原历史本身,实现大学生知、情、意、志、行知行合一的转化发展。三是校地联动创新党史资源现场研学。地方党史资源作为中国共产党在地方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积淀的历史遗存,为高职院校党史教育探索交互体验式教育方法创造了条件。高职院校可以结合相关革命精神和历史事件,把第一课堂拓展到革命纪念场所,使大学生直观体会中国共产党百年峥嵘岁月,变党史资源为加强大学生党史教育的生动课堂,提高党史教育的实效性。
地方党史资源的形态和价值契合了本地高职院校大学生党史教育的目标和要求,是新时期高职院校开展党史教育的珍贵资源宝库。将地方党史资源与本地高职院校党史教育相融合,能进一步发挥两者的内在契合与耦合共进,巩固大学生对国情党情的认同,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引导大学生争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