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现状及对策

2022-03-17 10:20李佳锡
关键词:农村居民供给农民

李佳锡,陈 秀,宋 旭

(合肥师范学院 体育教学部,安徽 合肥 230000)

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的生活日益富足,其需求也从注重温饱转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如何利用农闲时间丰富农民的精神生活值得思考。农村体育是农村居民在农村地区参与体育活动,该项体育活动主要是结合农村地区的地理环境,组织和开展符合地域文化特色的体育项目,继而满足农村居民参与体育活动和休闲娱乐的需求。农村体育活动具有活动内容多样化、本土化,活动时间自由化等特点。我国不同地区的农村体育活动具有显著的差异性,许多少数民族有舞龙舞狮、民族舞等传统项目,而大部分农村地区均是以乒乓球、篮球和广场舞为主的现代体育活动。由于农民需要参与耕种,所以体育活动通常在农闲期间进行。农村体育活动的有效开展,不仅使农村居民的农闲生活更加丰富,同时也为其提供了参与人际交往的机会,有助于预防慢性疾病,增强农民的身体素质。

一、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现状

1.供给总量不足

在农村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的过程中,政府主导对多元化服务体系建立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一直以来,我国农村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主要由政府部门承担,且政府通常是唯一的提供主体,这体现了一种高度集权的管理模式。由于在农村地区投入公共体育服务缺少社会影响力,导致社会企业和组织并不愿意无偿为农村地区提供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导致整体的供给数量不足,且供给的范围相对较为狭窄,难以实现我国农村地区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保障。

2.供给方式单一

供给主体是决定供给方式的关键性因素,由于我国农村地区基本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主体为政府,所以通常采取下达行政命令以及财政拨款的形式完成供给,导致供给方式相对较为单一。首先,政府部门缺少多条供给途径,单一的供给方式不仅不利于提供优质的公共体育服务,同时也会产生供给效率低下等问题。其次,资金投入方式较为单一,当前我国农村地区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投入主要是通过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财政拨款,然而许多地方政府对农村体育发展的重视度不足,对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缺少动力,通常是被动执行中央政策。

3.供给内容针对性不强

当前政府针对农村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内容相对较少且服务范畴有待进一步拓宽。在进行体育服务供给的过程中,通常是由政府部门为当地镇中心建设室外活动场所,然而处于经济落后的偏远农村地区,体育硬件设施建设十分匮乏,难以满足基本的体育锻炼需求。并且在进行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过程中,供给内容以物为主,通常是为各个农村地区建设体育基础设施,但这很难从本质上转变农村居民的思想观念和体育生活方式。除此之外,在进行体育活动项目设计的过程中,许多政府照搬城市地区的体育活动项目,但由于目标群体的差异性较大,很难真正实现匹配。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农村居民特别是男性,均选择外出务工,所以农村居民大多为妇女老人和小孩为主,若体育活动项目偏男性化,则很难满足农村不同年龄段人群的体育需求。[1]

二、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对策

1.加大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数量

为了进一步加大农村地区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数量与质量,应该在充分发挥中央和省政府主体地位的同时,逐步探索政府主导社会多元主体参与的新型供给模式。一方面,针对中央和省政府对于农村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可以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比例,将其紧密结合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人口规模以及财政支出等需求因素,在相互结合的基础上构建统一的转移支付标准。并且在相关体育资金投入的过程中,向一些无法解决自身公共体育服务问题的乡镇和农村地区倾斜,给予其更为有利的资金扶持。此外,应加强农村居民体育基础设施维护的意识,使其明确自身的主体责任。另一方面,构建地方间横向转移支付制度。当前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主要是从中央向地方进行转移,然而针对地方之间的横向转移,我国尚未形成规范化的模式和标准。从我国当前农村地区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横向转移支付制度建设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由于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较大的差异性,我国可以实施一些经济发展水平较佳的地区,向经济发展不足的农村地区进行横向转移,在政府主导下,支持经济发展落后的农村地区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供给。

2.拓展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方式

(1)构建多元供给途径。在政府主导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过程中,要不断拓展多元化的供给途径,可以引进市场供给主体,通过社会组织的参与,使供给主体和供给路径更加多元化。例如,我国中体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多年来致力于我国体育事业发展,先后投入大量资金建设体育项目。在我国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过程中,同样可以借鉴该方法,通过政府主导、社会组织参与,实现多元化供给。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是社会组织供给,政府部门还应颁布相应的法律法规或政策,以此来保障农村中的弱势群体同样能够享受相应的体育服务。

(2)完善资金筹集方式。政府部门在提供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过程中,应在保障现有资金来源的情况下,通过体育彩票公益金的形式,合理提取部分公益金支持我国农村地区体育事业的发展。同时,鼓励更多的社会资金,参与体育文化建设。另外,鼓励农村居民自主筹集资金,加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发展农村体育文化和事业。

(3)建立农民需求表达通道。政府提供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与农民的公共需求具有很大的关联性,因此,农民的真正诉求才是提供公共体育服务的根本目标。第一,要为广大农民提供话语权,在作出供给决策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听取农民的建议,即引导农民参与决策中,形成政府主导、农民参与的决策机制,实现多方意见的相互融合,提高决策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第二,构建相关组织,集中表达农民的需求。长期以来,许多农民在表达需求方面均较为被动,农民很难发挥影响决策的作用。所以,可以在农村地区成立农民体育协会,为政府和农民之间构建起沟通交流的渠道,使该组织能够代表农民,表达农民的意见和需求。第三,为农民提供自主选择权,政府虽然为供给主体,但是不能以施舍姿态供给,而是要在了解农民需求的基础上为其提供多样化的服务供给,使农民结合自身体育需求自主选择。

3.增强供给内容的针对性

要有效提高我国农村地区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内容的针对性。根据相关调查研究显示当前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的常住居民主要为老人、妇女和儿童,这些弱势群体是当前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主要对象。在此背景下照搬城市的体育供给模式显然不具可行性,需要结合不同地区的农村特色和实际情况,打造相匹配的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模式和内容。

(1)体育活动形式。在具体的体育活动供给形式上,首先搭建体育活动平台,通过活动内容以及特色的体育活动项目真正吸引农民。当前,许多农民体育意识淡薄,是影响其参与体育活动项目的关键,因此通过定期组织多样化的体育活动,吸引更多的农民参与其中,逐步拓宽体育活动形式,并且在参与的过程中让农民表达自己的想法,有助于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其次结合农村地区的民间特色,打造民间体育活动。[2]例如我国许多少数民族地区,结合本地区的传统体育项目,如舞龙舞狮、荡秋千、赛龙舟、踩高跷、踢毽子等,将这些传统体育活动结合节日,组织并举办体育活动,在政府的带动下,引导广大农民参与民间体育活动,进一步丰富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针对性,形成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再次,要推动学校体育的发展。在农村体育事业发展的进程中,必须优先发展学校体育,从小学阶段开始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使学生从内心接受和认可体育运动。让学生在学习体育知识的同时掌握更多的体育锻炼技能,以此来推动我国农村体育的发展。最后,结合体育服务需求对象,针对性推广体育活动,例如广场舞,由于我国农村地区大部分均为留守在家的妇女,开展广场舞针对性较强,且有助于丰富农村居民的业余生活。

(2)基础设施。农村体育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农村体育活动形式建设基础设施。以广场舞为例,可以打造宽敞的舞蹈平台,并为其配置相应的器材、工具,助力广场舞运动的发展。乒乓球虽然不是当前农村居民主要体育形式,但是运动形式较为简单易学,可以在农村地区建设乒乓球场地,并配置乒乓球运动的相关器材,引导农村居民参与兵乓球运动。

(3)人员指导。在为农村提供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过程中,指导人才至关重要。可以在农村地区选取具备威信和影响力的农民展开培训,使其掌握组织体育活动的基本方法和思路,进而通过农民指导农民。这种方式相比选拔指导人才下基层更具有可行性,且从农民中选拔有威信的人员作为指导人,能够大大增添指导的说服力和影响力,组织各类体育活动农民愿意参与其中,有助于体育活动的顺利开展。

(4)信息宣传。尽管当前我国从多个途径宣传全民健身战略以及体育健身知识,但是在农村居民的意识中,对于体育锻炼的重视度明显不足,缺少相应的体育知识。所以,可以通过大喇叭广播等媒介手段,加强农村体育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增强农民对体育知识的认知和了解,进而形成参与体育锻炼和活动的意识。

三、结 语

综上所述,伴随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加快,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极大的改善,对精神层面的追求不断提高,农村体育发展作为关键突破口,需要予以高度重视,并着力推进农村地区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然而作为一项系统化工程,需要长期的投入和推进,才能取得显著的成效。具体可以将侧重点放在加大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数量、拓展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方式、增强供给内容的针对性等三个方面,切实增强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供给质量,为广大农民提供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推动我国农村体育文化与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农村居民供给农民
住在养老院,他们过得好吗?——陕西农村居民养老情况调查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促进农村居民心理健康与实现精准扶贫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
做强农村居民的健康防线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