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杨,宫 萍
(1辽宁省本溪市委党校,辽宁 本溪 117000,2辽宁科技学院 学生处,辽宁 本溪 117004 )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这是首次由中共中央文件提出“智库”概念[1]。尤其2015年《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中国智库的建设方向,提出按智库类型建设中国特色智库,分别建设以政府为背景的党政部门智库,以高校科研院所为依托的,以社会智库为补充的新型智库体系,提高各类智库的历史站位,最大限度地整合各类智库,发挥优势互补的作用,建设全球有影响力的高端智库。
我国目前的中国特色的智库从主体上分为:一类是党政相关部门,比如政策研究室、党校和行政学院系统;二类是高校和科研院所,以高校、社科院等为代表;三类是民间智库。其中高校智库是指以大学为载体,以高校的专家、学者和研究人员为主体,为党委和政府、企业提供智力支持和决策咨询的研究机构。与其他智库主体相比,高校智库的建设和发展具有独特的战略定位和自然属性。一是高校是先进知识和先进理念的主阵地,能将政府决策的前瞻性、准确性、可靠性提供实现的可能;二是高校智库具有深厚的理论积淀、宽松的学术氛围,可以根据政府和其他部门的需求,提供可行性的,多维度的实施方案,有利于政府相关部门形成科学、高效、可操作性强的决策;三是高校智库具有庞大的理论战线,相对于其他的智库,研究领域广泛,人数众多是高校最突出的特点,这些集中全国智库80%的优势力量,研究领域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为中国特色智库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目前,辽宁省智库建设情况和全国智库建设的步调基本一致,辽宁的智库主体活跃度比较高,主要有省内各地区的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政策研究室、各地区的群团组织、各地区的党校(行政学院)和各个高校作为智库在辽宁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中充当智囊团,在辽宁省经济社会的发展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但也要看到辽宁的智库建设跟北上广深等经济发达地区的智库建设有较大差距,影响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作为辽宁省智库的重要组成部门,辽宁省的高校智库实力与省内其他智库相比较为均衡,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范围内共有604家智库构成CTTI的来源,有12个智库来自辽宁,其中有6个智库来源于辽宁5家高校,而辽宁大学占据两所。根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共有2 879所高等学府,辽宁省一共有116所高等学校,占到全国的4.47%,其中64所为本科学校;辽宁省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和培养资格的单位已达45个,其中高等学校37所,科研机构及军属院校等8个,其博士学位授予高校17所(另有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高校3所),硕士学位授予高校34所(另有服务国家特殊需求硕士人才培养高校3所)。我省硕士专业学位类别的覆盖率已经提高到92%,基本覆盖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干领域。51所地方本科高校承担向应用型转变试点工作,其中21所高校整体转型[2]。总体上看,辽宁高校智库的基础理论较深厚,学科优势明显,研究领域范围广,研究体系完备。
(1)辽宁高校智库顶层设计和运行机制的灵活度不够
由于高校的本身优势在于基础性的学科和理论前沿,虽然也有部分应用性研究,但从落地效果看不尽人意。同时高校智库主要是依附于高校存在,其参与的人员、资金的来源、考核的机制、成果的衡量都有高校的烙印,缺乏高站位的顶层设计,导致运行机制的灵活度不够,影响研究人员对建设高校智库的积极性。由于缺乏足够有效的顶层设计,导致对于智库的运行机制不清晰,对智库的未来发展定位不明,缺乏转化成果的渠道,造成智库主体、智库的研究客体不能有效衔接,智库的效果不能完全有效的发挥出来,造成科研资源和社会资源的浪费。
(2)辽宁高校智库对于政府和社会需求的敏感度不够
由于高校和政府、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渠道有限,对当前的国内国际形势、社会发展中的实现问题感触不深,对辽宁省内重大的实际问题和难点问题把握不准,存在重理论轻应用,重形式轻效能,重阐释轻创新,重经验轻战略,重当前轻长远等现象。高校研究的内容、对象、成果与社会建设的重点项目相脱节。因此,辽宁省高校智库的成果认可度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同时也期待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将辽宁省省委省政府关心的重大社会问题与辽宁省高校智库研究的重点深入结合,形成合力进行探讨研究。
(3)辽宁高校智库之间和其他智库之间的协同性不够
其一,从辽宁省高校智库的层面上,由于辽宁省各个高校之间的优势学科不同,定位不同,研究重点不同,在学术方面存在天然壁垒,不能形成辽宁省高校智库的有效合力,导致资源浪费;其二,从单一高校层面上,部分高校智库由于专业、地域等客观原因所限,主要局限于本高校内部进行组合和沟通,缺乏与政府智库、民间智库等其他智库的信息共享、平台共享与成果共享,不能充分发挥辽宁省智库的统一的合力;第三,对外的开放度不够,与外国的高校智库交流不畅,不能有效地利用国内外先进的研究成果为我所用,缺乏足够的前瞻性,导致专业化、系统化程度不高。
(1)完善辽宁省高校智库管理机制,促进辽宁高校智库服务能力整体提升。高校智库的理论内涵、发展定位、研究对象和核心思想,完全有别于其他的智库特点,具有专业性强,基础领域广泛,研究形式多样,理论功底深厚等相关特点。加强辽宁省高校智库建设的顶层设计必须充分分析辽宁省高校智库的特点,把握辽宁身高校智库建设的规律,从长远出发,从大局出发,有针对性进行智库的顶层设计,既能够保持辽宁高校智库对省委省政府的贡献率,同时保持辽宁省高校智库的相对独立,从制度上保证省委省政府和省内高校智库双赢。
(2)推动辽宁高校智库运行机制创新,发挥辽宁高校智库的有效动能。一方面,我们要抓团队建设、抓经费投入、抓学科共建,重点关注一批在社会上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和学者,我们要尊重学术的研究规律、尊重高校的研究成果、尊重智库的历史地位,积极推动辽宁高校智库运行机制的创新。另一方面,我们要进行高校智库和党委政府对接,将党委政府近期和长期关注的社会重大的民生领域的突出问题向社会的各类智库进行公布和招标,各个智库以公平的方式参与辽宁的建设,同时也可以采用定向委托、购买服务等方式,获得辽宁省高校智库的发展和党委政府决策科学化的双赢。
(1)打造特色辽宁高校智库,为新时代振兴辽宁提供助力
打造特色辽宁高校智库,一是要以定位清晰、特色鲜明作为智库的基础,明确其在辽宁省智库中的特色地位。开展“院士”主导性智库,发挥传帮带作用,对于影响辽宁省内的重大问题,通过“院士智库”破解难题,起到领头雁作用;二是组织辽宁省内的相关高校参与辽宁省振兴的方案,推动高校教师、科研人员进园区、进企业、进乡村,打通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打造高校院所服务振兴发展新引擎,充分发挥各高校智库的中流砥柱作用;三是打通高校智库与其他智库横向和纵向联系,通过各种形式的平台建设,深入了解辽宁省的各地区的需求,精准对接产业发展需求,开展项目对接、成果转化和技术服务。
辽宁省高校智库建设应立足于辽宁,面向全国,突出辽宁省的地方特色、产业规律、独特的历史资源等等,在地方特色方面做好文章、做足文章。如辽宁是清代的发祥地,沈阳、抚顺、辽阳等地都具有满清文化的优秀资源,可以通过各个地区的高校围绕本地的满清文化深入挖掘,丰富史料,盘活辽宁省满清旅游这盘棋。辽宁的智库建设应该定位清晰,明确重点研究方向,辽宁省的社会经济发展永远是智库研究的主线,要按照辽宁省委和政府的要求,要根据辽宁社会发展的需求确定研究的课题,助力辽宁省各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要关注国家政策调整和变化给辽宁省带来的影响,要关注“一带一路”、自贸区等相关领域,形成定位清晰,地方特色,梯次不同的辽宁省高校智库。辽宁省高校智库建设,可以借鉴国内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的智库建设,也可以借鉴美国国际战略研究中心的智库定位[3]。
(2)提升辽宁高校智库核心竞争能力,提高辽宁省高校智库建设的政治站位
辽宁省高校智库建设要在把握国情、省情、市情的基础上,深入把握高校智库的特点,参照其他省市在高校智库建设取得的经验,以辽宁高校智库现有的高校和人才作为基础,抓住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发展主流学科,使高校智库“强者更强”;抓住优势学科的建设,使高校智库“优者更优”;抓住弱势学科,使高校智库“弱者不弱”。抓牢辽宁省高质量发展的主线;抓稳辽宁振兴这一主题;抓准社会生活中遇到的重大课题;抓住具有地域特点的难题。找准高校智库的定位;找准辽宁高校智库的核心竞争力。要抓住重点领域、重点问题,深耕细作、形成高质量的智库建议,构建高校智库在辽宁省智库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和领先优势,推进研究成果落地开花,构建具有话语权的一流高校智库,提高辽宁省高校智库的政治站位,形成定位清晰、特色突出的智库。
(1)加强智库基础设施建设,构建辽宁省高校智库的智慧化共享平台。目前,辽宁省正处于东北振兴、爬山过坎的关键时刻,改革振兴的任务十分艰巨而紧迫,热点难点问题突出,人民群众的需求多样化,只靠少部分智库的力量是不能解决问题和满足政府的需求,各类智库应该在有效的顶层设计下,整合各类智库资源,构建智慧化共享平台,做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此外,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快速进步,搭建辽宁高校智库的智慧化共享平台成为可能,我们要利用互联网的技术,云计算的平台,多渠道、多形式地建立诸如科学仿真实验室、实验基地、图书馆、信息数据采集点等机构,为智库研究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及条件,推动公共政策研究从定性为主到定性与定量结合研究的转型,为科学决策提供有力的硬件保障[4]。同时整合辽宁省的智库资源和数据,力争使数据全面化、动态化、真实化、特色化。进一步提升整个辽宁智库的分析能力、整合能力和预测手段,进一步提升智库的预判性和准确率,合理整合全国其他智库的资源,建成信息全面、平台完备的辽宁智库。
(2)加强高校与各类智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完善协同创新机制。可以通过完善和落实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建立政府与高校智库的固定联络方式,利用好政府网站、新媒体客户端及社交账号传播等新媒体渠道,保证高校智库和政府的沟通有效性;以课题项目为抓手,实现政府智库、高校智库和社会智库的良性互动和优势互补;高校智库应该积极对接地区各部门的项目需求,为政府决策提供建议和方案,同时高校智库要“开放办智库”,以辽宁省教育厅牵头组建辽宁省高校智库联盟,横向打通和其他省市高校智库的联系,纵向打通全省各个高校智库的联系,整合各个层面的资源,与政府智库、民间智库合作,共享数据,分工协作,就我省重大战略性、方向性问题开展协同合作,也为我省社会发展、经济腾飞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