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胜兰,李义丰
(广东开放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广州 53063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1]。为此,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如何主动适应新形势、新变化,大力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和创新,运用新媒体信息技术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积极探索互联网+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模式成为一个时代命题。
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不仅作为一种技术手段,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改变、颠覆了很多以往的传统模式,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习惯、交流方式、思维方式甚至是价值取向。而教学活动作为一个系统性的活动,包含教学主体、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评价等要素,缺一不可。因此,在互联网+所营造的环境下,只有顺势而为,与时俱进,不断改革,思想政理论课的教学才能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思想政治理论课想要有实效,让学生入心入脑,需要根据学生所好采取合适的方式方法。对于现处校园中的青年大学生们,都是出生并成长于网络时代,是伴随着电脑、互联网的发展而成长起来的一代,互联网环境成为构成大学生性格、人格等人的本质形成不可或缺不可回避的一部分。作为数字时代的原住民,他们在生活中热衷于网络论坛交流、自媒体互动、思想自由表达、个性尽情展现;在学习上注重主动参与,关注自身体验,不喜欢学习中的灌输强制。同时,互联网开放性和海量信息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碰到问题喜欢通过网络搜索引擎寻找答案,网络给大学生学习和拓展提供巨大的便捷。而另一方面,他们习惯于应用和依赖网络,过度依赖必然产生惰性,使得大学生缺乏思考,看待分析掌握问题时,会缺乏深度和广度。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如果只是运用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式是很难达到效果的。同时更要充分了解大学生的特点,因势利导,让互联网成为课堂学习的工具,使大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才能真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在作为引导青年大学生梳理主流意识形态、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主阵地,改革是思想政理论课发展的内在需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2]。互联网+时代对课堂教学提出新的要求,思政课改革创新要在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与学生成长规律的基础上,把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内在逻辑,以问题为导向,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从实践中总结经验、把握规律,全面深化推进新时代思政课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改革创新。
根据每个学校原有的积累和资源,结合新时代信息手段,更有效更实际地构建具有自己学校特色的互联网+思政课教学模式。
互联网就是依靠网络数字技术产生的一种连接,互联网+实际上就是互联网加上各个传统行业的连接,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通信技术以及网络空间,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贯通,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因此在互联网+思政教学模式的构建中,同样也需要线下传统课堂和线上“云课堂”的融合贯通。云课堂是一种有别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多样化、开放式的教学新模式。首先,线上云课堂的开放性拓展了传统教学的时间和空间。课前的准备,课中的资料运营,课后的拓展,云课堂原本相对固定的教育空间变得更为广阔。其次,信息入口的多样化和开放性让教学内容更具有时效性和吸引力。线上云课堂依托各种信息化平台,将教学中的理论转化为集文字、图片、动画、声音、视频为一体的多媒体教学素材,并把网络教学课件、学习工具软件等融入,创新了学习方式和学习空间,增强了线下传统思政课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互联网+思政教学模式下的教学主体是指老师和学生,互联网+思政课教学要实现教学主体间的双向互动,首先,应建立新的主体关系,即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性主要体现在对教学活动的整体规划、对教学内容的意识形态和方向性的把握、教学活动的组织协调、教学过程的个性化指导。具体来说,教学内容方面,在注重核心理论主导性的同时,借助互联网技术重新编排和设计,融合具有时效的案例,通过问题的设定、案例的剖析,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活动组织方面,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将互联网平台与教学从课程设计的根本上进行深度融合,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帮助学生构建主动思维学习模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互联网+思政教学注重学生对于教学的主动参与和对知识的主动建构,引导和鼓励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让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收者成为知识的体验者,再成长成为知识的创造者。其次,应增加新的教学方式。依托网络数字化平台,以智能技术为驱动,从软硬件入手夯实智慧课堂基础设施,创设情景教学。借助小视频、数字图像图片、微课动画等形式,对思政课教学资源进行数字化转换,还可以通过录播、直播等方式,让理论具体生动展示在学生面前,增强学生学习的直观性和体验性;建立小组项目式学习模式,发挥学生与学生间的双向互动,同学之间的互相合作的学习氛围,更有利于相互启发、协作交流。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任务的完成,根本上而言,导向于采用怎样的教学考核评价方式。因此,探索构建互联网+思政教学模式中,智慧多元的教学评价是关键所在。首先,教学评价的多元化。互联网+思政教学的教学评价注重知识性与科学性。这是意识形态的问题,是关乎方向性的重要评价标准,关系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同时教学目标的丰富性、复杂性等特性决定了评价制度的复合多元性,单一的评价制度无法保证教学评价的客观公正性。互联网+思政教学依托网络化数字化技术,会对影响教学过程的各个要素各个过程,进行有效的整合,建立恰当合理的评价标准,来反映学生对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考察,打破传统的以考试分数为依据的评价方式,形成多元化评价体系。其次,教学评价标准的个性化智能化。与传统教学不同,互联网+思政课教学模式将信息技术的融入教学过程中,比如雨课堂的签到打卡,投稿发言等,还有广东开放大学moddle平台学习进度,参与程度等后台数据记录等,对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学习过程、学习效果,参与程度、反馈信息等都一一记录下来,并进行统计分析,有利于实现教学评价的个性化,满足学生的个性学习,实现真正的智慧教学。
课前阶段主要是从发布雨课堂的自学公告和自学手册,发布预习的教学课件、电子资料等。雨课堂有实时追踪数据,能清楚看到学生预习的人数情况。学生在预习中哪页内容不懂不清楚都可以做出标记,以方便老师统计,并在正式上课时给予重点讲解;在课程微信群里,提前发放例如微课、案例视频等预习资料,利用线上云课堂的丰富资源,可从不同角度为不同的学习内容提供足够的资源和多样的呈现方式。群内保持在线交流,互相探讨,及时寻求老师的指导与帮助。老师及时地、动态地掌握学生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调整相关的教学进度、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在课前的预习中,除了预习知识之外,还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引起悬念,激发学生对新课学习的兴趣,诱发学习的动机等等。
课中阶段主要以专题化教学内容为主题,老师进行课堂导入、案例分析、重难点讲解,展示知识脉络,把握方向性和主导性。并通过保持雨课堂弹幕的全程开启,及时收取学生的问题和意见,有针对性地解答相关问题。教学组织主要采取小组项目式合作模式,以师生、生生的交互式学习为核心,设计丰富的课堂活动,例如课堂讨论、案例分析、课堂投票、家庭采访、思维导图的制作、知识竞赛等多种教学方法,运用雨课堂和课程微信群的多种互动方式,回答问题,参与讨论,实时互动,形成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形式多样,互动活跃的教学氛围。授课当中,可以借助小视频、数字图像图片、微课动画等形式,利用互联网优势通过直播、录播等方式,再现社会现实,让理论具体生动展示在学生面前,增强学生学习的直观性和体验性。
课后互联网+思政教学主要围绕专题学习内容和教学目标的拓展展开,采取显性和隐性两种方式。首先,课后的作业显性拓展。课后根据不同的专题内容和教学目标布置不同的课后拓展,比如:对于一些和现实联系紧密的教学板块,在课程微信群里发送视频和文字案例新闻事件等延伸材料阅读;对于一些实践性强同时具备实践条件的,布置安排诸如热点问题的社会调查、青年志愿者服务等实践活动。其次,在相关公众号或教学网站上的隐性拓展。在相应的微信公众号和教学学习网站上,就可以灵活地将思政教学内容融入到这些网络软件上,全面拓展思想教育的新渠道,让学生对理论知识巩固的同时也了解了当前社会讨论的热点事件,进而丰富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未来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更新迭代的大背景下,探索互联网+思政教学模式是适应时代的需要。与时代同步,从学生需求和特点出发,继续探索两个课堂的融合贯通,教学主体的双向互动,建立智慧多元的教学评价,完善互联网+思政教学模式,努力打造有品质、有效果的思想政治理论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