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四史”教育路径探究

2022-03-17 07:48:46芸,张,范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四史党史红色

郭 芸,张 琪 ,范 越

(1.乌鲁木齐职业大学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2. 新疆教育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四史”宣传教育,2021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社会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的通知》,强调“要组织好各项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弄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基本道理”[1]。加强青年学生“四史”教育成为当下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探究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四史”教育相关问题对促进学生发展,培养堪当时代大任的有志青年具有重要意义。

一、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四史”教育的重要意义

学习以党史为重点的“四史”,了解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历史,抚今追昔,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有利于拓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广度和深度。无论是学生自身发展,还是推进高校思政教育迈向更高水平,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的“四史”教育都尤为重要。

青年学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主流和顶梁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新生力。其中,高职院校学生群体是推进社会发展的重要精英和应用型人才后备队伍。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四史”教育,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建设美丽祖国、共圆祖国梦想的潜力、动力和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强政治素养,推进学生全面发展,是提升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生力军综合素质、特别是政治能力的重要途径。

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群体的“四史”教育具有一定的共性,也有一定的特殊性、典型性,给教育教学带来挑战。首先,高职院校学生群体知识结构多元复杂,对“四史”知识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整体而言,人文社科专业的学生对“四史”知识掌握较多,但其他学科专业的学生掌握较少。其次,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对“四史”知识的掌握还不够全面系统,知识层面的教育和接受较为普遍,但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四史”,深刻感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理论的真理力量和实践力量的学理化教育教学还需要持续深化。再次,结合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让高职院校学生群体深刻领会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化,由衷感受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接过历史传递下来的“接力棒”,已经并将继续带领我们创造历史伟业,同样是“四史”教育的应有之义,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作为重点。最后,“四史”中包含着党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不断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是在高职院校学生群体内心深处根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丰富宝藏,在“四史”教育中要尤其突显。因此,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四史”教育的研究需要不断深化拓展,从不同层面和角度提出切实可行的路径,帮助高职院校学生群体掌握“四史”知识,理解党的领导的历史必然性,并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党的领导、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

二、开展高职院校学生“四史”教育的实施路径

高职院校学生群体在高校体系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向他们开展“四史”教育要充分考虑高职教育的特色特点。在实施路径方面要充分适应这一高校学生群体的接受习惯、受教育现状,做到因材施教、对症下药,确保高职院校学生“四史”教育取得实效。

1.坚持唯物史观,系统学习“四史”

唯物史观是正确认识世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武器,是培养、锻造当代高职院校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重要方法。掌握唯物史观,有利于促进高职院校学生群体把自身所学转化为促进社会发展的有力力量。“四史”生动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当前,我们更应“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2]。开展“四史”教育,要培养高职院校学生唯物史观,提高他们的理性思维能力,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调节、确定未来人生的发展走向,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为美好生活而奋斗。

无论是历史、现实还是未来都离不开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离不开对社会发展矛盾的准确把握。学习“四史”,要树立唯物史观,用联系的视角、发展的视角把握其内在逻辑。要引导学生树立历史思维,将“四史”联系起来、贯通起来,了解、掌握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在学习中弄清楚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在历史发展、现实发展以及未来发展中的内在统一的逻辑关系,以史为鉴,以奋发有为的昂扬之姿走向未来。要系统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从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历史和近代以来探索中华民族复兴历史的高度来把握百年党史,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高度来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要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四史”,搞清楚党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使命,弄明白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在党的领导下依靠人民群众创造新的历史伟业。要通过系统的讲述,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执政逻辑,从历史脉络中看到党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无坚不摧、无难不克的强大力量。

2.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增强教育效果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3]。深化思政课教育教学是推动“四史”教育从知识层面向学理层面、哲理层面转向的重要途径。引入“四史”教育内容,积极融入思政课,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中开展相关课程,并放在突出重要位置,从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视角推动教育教学,重点结合新时代伟大成就、理论成果等内容构建教育内容,优化“四史”教学,形成思政理论课“四史”教育的“守正”和“创新”,不断增强课程的历史性与针对性、理论性与生活化,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过去、现在、未来相贯通,在逐渐推进中构建高职院校院校“四史”教育的长效机制。

开展“四史”教育,要让学生既做到“了解”,更做到“理解”。除了当前已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还可以结合各学校历史和情况充实“四史”教育,构建学生身边的历史认知。例如,高校在党的领导下建立、成长起来的过程中,本身拥有丰厚的党史故事、党史内容,学校思政课“四史”教学内容近水楼台、得天独厚,运用好学校自身的资源进一步加强“四史”教育。

在推进“四史”教育的过程中,教师的素养是确保教育教学成效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多途径、多方式开展“四史”教育,绝不是单纯地向学生灌输“四史”知识,而是通过“四史”教育融通古今,传承前人精神,以史增强智慧与力量,做到学史力行。发挥教师的主体性作用是推进教师积极开展“四史”教育的重要因素,是提升教学专业化的有效路径。教师要认识到开展“四史”教育的重大意义,以及作为教师所应担负的教育重任。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大部分都不是历史学科“出身”,既要完整掌握“四史”知识体系,又要把历史知识和思想理论紧密结合、深入融合,对教师队伍提出了更高要求。针对当前思政理论课教育工作者的现实情况,要发挥教师的主体性作用,使教师具备完整的知识体系和科学的教育方法,必须结合学生的具体学情,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增强教育效果。要在开展相关工作的过程中,鼓励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科研活动,总结教育教学规律。要通过邀请优秀专家开展讲座等方式,对教师进行相关科研培训,提高“四史”教育水平和能力。

重视基本知识教育,扎实学习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加强党史学习教育,同时学习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4]。基本知识的学习是推进“四史”教育的重要入门。“四史”记录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飞跃,是推动新时代发展的精神食粮、智慧宝库。开展好高职院校学生“四史”教育,首先要原汁原味准确传授“四史”基本知识,特别是要注重照顾高职院校学生群体的接受特点,把党史知识讲小讲细,把党史故事讲鲜活讲生动。此外,“四史”教育不仅在于引导学生积累历史知识,提高自身文化底蕴,还在于帮助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树立爱党爱国之心,培养责任和担当。在引导高职院校学生读书学史的过程中,不能仅限于字面的了解,还要引导学生在读好、学好、用好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准确理解、深入把握“四史”的丰富内容、精神要义,从历史脉络中把握朴素的理论认知,真正让学生理解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的大逻辑。

高职院校学生群体政治素养还处在塑造阶段,易受到负面信息的误导。因此,要坚持正确党史观,在“四史”教育中坚决防范历史虚无主义,要以《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国共产党简史》《社会主义发展简史》《毛泽东等论述摘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等权威著作为蓝本,从中含英咀华,讲好党的历史,讲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决不能让任何造谣污蔑抹黑的言论出现在“四史”教育的阵地上。

3.用好用活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

红色文化的发展是“四史”的内在逻辑和重要教育资源,二者相互贯通、辩证统一。百年以来,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领导中华儿女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奋斗,在物质、精神、信息等方面形成了丰富红色资源。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四史”教育,要用好用活具有深刻内涵的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要从红色资源利用的角度引导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四史”,在具体教育教学中充分发挥当地红色教育基地作用,开展游学、走访、诵读等活动,进行红色精神传承,多途径、多方式将红色资源与“四史”教育相融合,形成一条二者相契合的“四史”教育特色之路。

以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既是学习“四史”知识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目的的迫切需要。红色资源内涵丰富、分布广泛,既有革命历史独有的特色,又蕴含天然的思想政治教育属性,具有浸润人心的亲和力。我们具有丰富的红色资源,每一处红色资源不仅真实展现了一段党史,又有众多可以挖掘的人物、故事、精神,是加强学生“四史”教育的天然“牧场”。

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四史”教育,有必要依托红色资源,以红色文化春风化雨、陶冶情操,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帮助学生连接向党的伟大精神“脐带”。在具体开展红色精神传承活动的过程中,一方面,要用好红色教育基地,为学生提供学习平台,以基地为阵地,打造红色资源体验活动,传递红色精神。例如,充分利用学习基地,致敬革命先烈,开展国防教育等。另一方面,要借助科技效果,适应时代文化潮流,吸引学生“打卡”红色文化,让学生更鲜活、更逼真地感受革命先辈的奋斗精神。

4.开展竞答交流分享,丰富学习形式

“四史”蕴含着丰富的展示内容,竞答交流分享是提高学生积极性、参与度的重要手段。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四史”学习教育,要结合学生的具体特点开展展示活动,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开展“四史”微视频比赛,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微视频可以结合青年学生喜欢的快闪等形式展示;可以开展红歌比赛、演讲比赛或宣讲比赛等,以艺术形式融合学生的艺术特长组织开展活动;可以开展“四史”专项答题比赛、挑战赛等,利用学生的竞争心理激发学习动力,等等。此外,“四史”教育教学以及竞答交流分享可以依托网络平台,用好线上资源,做到数字化、智能化、多样化。要组织好学生网络学习课堂,各院校可以根据各自具体情况邀请优秀专家学者远程进行课程教学、指导工作。

青年学生不仅是国家发展的新生力,同时是家庭的重要成员。开展“四史”宣传教育,突出高职院校学生重要群体,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相传,通过学生“四史”学习教育,积极推动反哺的效力,引导学生将学习成果传输给父母及其他家庭成员,营造红色家风,带动更多人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5]。

猜你喜欢
四史党史红色
第一次学党史
红色是什么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当代陕西(2021年13期)2021-08-06 09:24:22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党史上的今天
海峡姐妹(2021年12期)2021-01-01 03:58:58
小主播上微课 团队员学四史
少先队活动(2020年9期)2020-12-17 06:17:31
遇见“四史” 图说“第一”
上海工运(2020年10期)2020-11-03 01:18:46
队史连“四史”
红色在哪里?
追忆红色浪漫
Coco薇(2017年11期)2018-01-03 19:4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