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魏书生阅读教学法的启示

2022-03-17 07:24王子瑶
课外语文 2022年6期
关键词:魏书生教学法阅读教学

王子瑶 王 余

(四川轻化工大学,四川 自贡 643000)

魏书生的阅读教学法是他在实践基础上总结提炼而成,主要包括“六步教学法”、“四遍八步”读书法、画“语文知识树”及向课外延伸补充课外读物等方法。并将其科学与民主的教育观念贯穿其中,坚持育人第一,追求自主高效,对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语文知识的系统掌握、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等方面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

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在应试教育背景下的语文课堂中,却还是更多地依赖于教师对课文的讲解,忽视学生的阅读主体性,偏重于教师教的活动,而减少了学生学习的思考过程。阅读过程中的知识讲解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教师缺少了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及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不够等问题都是值得关注的。

而根据魏书生的教育经历,结合他最初所带班级的学情,学生大都成绩、纪律较差,自制力较弱,却在他的方法指导下,学生能做到自我管理、自主学习,取得很好的成效。同时,在他的教学实录中,也能看到魏书生对他阅读教学方法的运用,对改善实际教学中的以上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魏书生不仅在语文实践中脚踏实地,也有丰富的理论建树,比如他的著作《班主任工作漫谈》《语文自学导引》等,在他的语文教改之路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因此,本文结合魏书生的阅读教学方法的内涵和特点,分析其阅读教学法对当下中学语文课堂中可以借鉴并运用的启示,主要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建立“学生在阅读”的个性化课堂,组建阅读共同体

所谓“学生在阅读”,即表明了阅读者的身份,是以学生为主体而非教师,强调学生的主体性。目前我国的现代教育理论中研究的热点之一就是树立主体性的学生观,应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参与课程的开发。而在这一观念背后所隐藏的哲学观点就是“以人为本”,即以学生为本,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因此在语文的阅读教学中也须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实践课程,注重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无论是义务教育阶段还是高中的语文学习,阅读教学都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的教学围绕阅读展开,语文学习的效果直接取决于阅读教学的效果,因此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尤为重要。同时,还应该在阅读的过程中让学生互相交流、分享阅读感受,促进丰富、多元的文本解读,形成共同的阅读氛围,组建起班级的阅读共同体。

但是在传统语文课堂中,教师“一言堂”现象并不少见,对阅读教学,其课堂模式基本由教师来讲解文章大意、语言表现手法及其中的中心思想,而让学生去阅读的时间,在语文课堂中所占比重较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而学生依赖于教师对每一篇课文的讲解,缺少自己在阅读过程的思考,教师忽视了授人以渔,则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针对这种传统阅读教学的弊端,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主动思考,魏书生教师在实践教学的基础上总结出了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这六个步骤的阅读教学法,其可操作性强,且清晰明了,推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的进行,有利于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以构建出“学生在阅读”的个性化课堂。

从“定向”开始,就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目标,合理选择学习内容,阅读计划明确;到“自学”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属于自主学习阶段,学生可以在自身生活经验与语文经验基础上,与文本对话建构自己的理解并发现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在“讨论”中实现生生对话、师生对话,探讨已发现的问题,并在交流中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再于“答疑”中教师解决困惑,学生共同解决问题,形成合作、探究。在讨论和答疑的过程中,学生就成为教师教学的帮手,在学生发言和对话中,有助于形成一个班级的阅读共同体,建构学生共同的学习经验,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最后是“自测”和“自结”,形成反馈和总结,每个人可根据自己的情况来检测,也可以同学之间互测互评,进一步完善学习成果的同时,也更具针对性,对课堂上的收获做个总结,清楚自己学会了什么,还需要进一步学习什么。

可以看到,在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中,整个阅读环节环环相扣,且每一个环节都有学生说话的机会,重点从教师的“教”转移到了学生的“学”上,更加充实了学生的阅读活动,发挥了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可以不断地提升和锻炼语文自学能力,能够较深层次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知识,真正达到了由学会到会学的境界。”

此外,在魏书生的阅读教学实录中也能看到他对学生主体性的重视。如魏书生在教学《统筹方法》一文时,就让学生以自己说、相互说、自问自答的方式记住“统筹方法”的定义和文中的成语,让学生自己组织语言复述教材中烧开水泡茶的例子,并联系实际谈生活中其他运用统筹方法的例子。魏书生在其阅读教学法中,融入了民主教育的思想,他总是更多地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会说、会记、会用,真正落实了“学生在阅读”的课堂,又在个性化的发言中形成阅读共同体,推动师生关系的转变,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环境。在魏书生的阅读教学法中,给予中学语文教师最深刻的启示之一就是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去建立“学生在阅读”的个性化课堂,以学习者为中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明确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都应始终围绕学生这一阅读主体的理解和感受,语文教师的讲述,仅是为了加深、丰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通过组建阅读共同体,分享学习经验,并在阅读教学之前、之中、之后,能让学生感受到对课文理解和感受的明显变化。这便是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该努力达到的目标。

二、开发效率方法型课堂,培养自主阅读能力

魏书生认为“学生会读书是一种能力”,教给他们阅读的方法最为重要,怎样理解一篇文章,进而学会阅读一类文章,在实践中形成阅读的方法,养成阅读的习惯。在掌握方法的同时,也利于提高效率,促成知识迁移。由此借用魏书生的阅读教学法所得来的以下启示,开发出效率方法型的课堂,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

(一)注重阅读方法的系统性,促成知识迁移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应是主动地建构意义,学习者在已有经验背景之上,主动处理、加工新的外部信息,使新旧知识相互联系,原有结构对新的学习产生了影响,便有了知识的迁移。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体会其更偏向感性的人文性的同时,还有较为理性的工具性的知识,并且一部分在通过包含书面语言的阅读中表现出来,从中体会语言文字的运用。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也应合理引导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促成知识迁移,发挥出以三隅反的效果。

但是在传统语文课堂中,教师更多的是针对单篇课文总结知识点,最后汇聚成一个知识群,学生在面对大量分散的知识后,会缺乏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面对语文的性质和其较强的综合性特征,魏书生总结出画“语文知识树”的方法,带领学生绘制语文学习的“地图”。

其内涵是将语文知识用树状结构表示,整理初中阶段的六本教材,并分为四大部分:基础知识、文言文、文学常识、阅读和写作作为第一层次,再进一步将每一个部分细分,如文言文包括字、实词、虚词、句式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再分别往下细分,以此类推,最后暂定为四部分22项131个知识点。由基础的四部分作为枝干,分别散开,将知识归类,同时又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不断细化新的知识点,体现出语文知识之间的衔接和层次。

叶圣陶先生提出“语文教材只是些例子”,教材只是教学过程中的凭借,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魏书生在“语文知识树”的阅读方法下正是体现了此种观点。将六册教材转换成一棵知识的大树,打破了教材的编排体系,从宏观上重新整理知识点,在相互联系中从每一个层次逐步深入,让知识更具系统性、逻辑性,便于学生的记忆与理解,使语文知识更加有序。利于学生在宏观上整体把握,于细节处逐个击破知识点,将整体与部分紧密结合,又在新旧知识的联系中建构理解,产生学习迁移。同时从“语文知识树”的方法,便延伸出了对语文学习的整体观,转变学生语文学习的视野,魏书生进而引导学生自学整册教材,从整体的角度按照教材的系统性让学生分析教材,更加明确这本教材到底教了什么。比如他让学生从七个方面来学习:列生字表、列新词表、单元分析、习题归类、知识短文归类、书后附录及列出文学常识,这样一归类,整个教材就变得清晰明了了。

不仅是对整册教材的学习,魏书生还引导学生自学一类文章,语文阅读中,针对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阅读方法。比如自学说明文,就按照事物的特征、说明的顺序、说明的方法三个方面画出表格进行填空整理;自学小说时,就按照三个要素即人物(姓名、性格)、环境(社会、自然)、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三个方面进行,以此类推,还包括散文、议论文等。这都是对“语文知识树”这一方法的迁移运用,在这一阅读方法的启示下,我们也可以将其作为语文学习的工具运用于课堂,重在让知识更加系统。

(二)注重阅读方法的循序渐进,因材施教

《论语》中提到欲速则不达,在阅读教学中应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引导学生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打好基础,区别主次,抓住重点。根据学生的阅读规律和能力,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进而提高效率,达到“教是为了不用教”的目标。同时,阅读教学主要在一个读字,阅读是读者与文本的对话,是建立在自我经验之上的对文本内容的建构与理解,因此每一个人都会有不同的见解。因此应尊重学生的多元理解,因材施教,将教学中的系统性和灵活性相结合。

由此,魏书生提出了“四遍八步法”的读书方法,是他教给学生的一种阅读方式。“四遍八步”读书法指导了学生怎样阅读具体的一篇文章,进而阅读一类文章,充分体现了循序渐进的特点,为中学语文的阅读教学提供了方法的借鉴。就其内涵而言,“四遍八步”读书法,即一篇文章要看四遍,从跳读、速读、细读到精读的过程完成八项任务,表现了阅读的顺序性。第一遍跳读,主要任务就是整体全面地认识这篇文章,识记主要的人、物、事及观点,是较浅程度的初读状态。第二遍速读,就要让学生在复述内容的过程中划分结构,对文章有更加清晰的认识,训练学生的阅读速度,这也符合新课标中对不同学段学生的阅读速度的增加所提出的要求。第三遍细读,从前两遍的整体感知到了局部探究的步骤,在降低到每分钟200字的阅读速度中把握重点字词、重要内容并归纳中心思想。魏书生带领学生抓住重点,去解决阅读中的主要矛盾,逐渐深入对文章的认识,去解决重难点问题,让学生理解文章中的要紧处。最后是精读,分析文章写作特色。

结合魏书生《人生的境界》教学实录,也可以看到他对此方法的灵活运用。魏书生首先提出本堂课解决的四个问题:作者、三个词、几种境界、怎样达到这些境界。在目标指引下,第一遍要求学生自由朗读,说出作者冯友兰及其简介,并解决三个词:觉解、入世、出世;第二遍用男女学生比赛读和齐读的方式,理解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含义,进而明确文章总分总的结构;第三遍又让男女生分读,加深对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的理解;第四遍再次要求学生快而不乱地齐读,讲解怎样做到天地境界,引发学生对人生境界的思考,深化文章主旨,归纳中心。

在“四遍八步”读书法中看到,我们应该将多读少讲的方式运用于阅读教学的课堂,所谓熟读精思,每一遍都带着任务读,每读一遍就在前一遍的基础上提高难度,加深对文章的理解,由易到难,层层深入,有助于学生遵循学习的规律。从字词到文章特色,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阅读的方法,进而阅读一类文章。通过“四遍八步”读书法,还能看到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考虑了教学中的灵活性。这个“材”,一方面是指教材,因课文而异。魏书生也提到,并不是所有的文章都是这个程序,比如《岳阳楼记》这篇课文,本身就较为复杂,仅仅读个四遍远远不够,要深知文章的妙处还得多读。又比如相对浅显的文章,再偏要完成四遍,就失去了学习效率。另一方面的“才”是学生,一篇文章需读几遍才行,在能力范围内完成哪些任务,还得因人而异,满足学生个性化阅读需求。因此“四遍八步”只是提供一个阅读方法,究竟是几遍,又完成几项任务,还得看实际教学中的课文及学情。

三、构建人文性的阅读课堂,共创师生书单

“人文”一词最早出现于《易经》。《易经·贲卦》的象辞中有“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里观乎人文的目的,是对国人人性的深切洞察,对其文化人格和精神品质的关注。而语文学科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就其人文性而言,就是以立人为基础,通过文化的滋养,健全学生的人格,发挥出使学生追求真善美的育人功能。同时,叶圣陶先生也提到“为养成阅读的习惯,非多读不可;同时为充实自己的生活也非多读不可”。整本书阅读、群文阅读越来越成为阅读教学的追求趋向,不局限于教材,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视野,正是新课标中所要求的。因此构建人文性的阅读课堂,就是鼓励学生对人自身及人类社会的关注,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在教师的引导下,共创师生书单,多读书、读好书。

然而,随着应试教育越来越受重视,更多侧重于语文的工具性,将其转换成一种知识进行教学,套用一些答题模板进行答题的同时缺少了更多阅读的思考过程,阅读量不够大,而忽略了对人文性的培养。魏书生在阅读教学中,特别强调学生的课外阅读,鼓励学生将阅读视野向课外延伸。他追求少讲多读,大量补充课外书籍,将阅读的自主权交予学生,并于这个过程充分发展学生的人文性。

魏书生会让学生主要阅读以下几类文章,首先是人物传记,如《周恩来传》《巴金传》等,以名人事迹和经历勉励学生的生活、学习;然后他会增讲国内外教育方面的文章,为学生订阅《外国教育动态》杂志,读《加拿大教育一瞥》等,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的教育方法进而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他还会增讲学习方法,如“怎样制定学习计划”“怎样运筹时间”等,让学生学会学习,提高效率;还有介绍国内外科技动态的书籍,如《国外科技动态》等,让学生关注科技发展动态,跟进时事,明确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社会发展服务。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魏书生让学生自己组织语言复述文章,概括中心思想,发表自己的看法,既是进一步掌握读书的方法,也是让学生深入思考,以读促写,训练写作能力。他十分注重发展学生的人性和个性,比如阅读完科技类文章后,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想象五千万年后的地球、三十五年后的班会等,是想学生成为目光远大的人。他又会鼓励学生“人是一个广阔的世界”,让学生成为胸怀广阔的人。魏书生无时不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体会到语文人文性的滋养。

在魏书生课内外相结合的阅读教学启示下,应该突破教材,补充课外文章,扩展学生的语文学习视野,构建人文性的阅读课堂,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且可以开展相关的阅读活动,通过让学生做读书笔记、记日记、搜集名言的方式互相交流分享,将语文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从有限的课堂延伸至课外再回归于课堂,有助于开阔眼界,让学生感受人文精神的陶冶的同时,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达到自主、高效的阅读效果,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中小学阅读指导目录(2020年版)》要求,中学教材中阅读推荐书目数量相较于课改前有所增加,就旨在引导学生读好书、读经典,因此教师更应该从自己多看书做起,共创师生书单,鼓励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扩大阅读视野。

四、结语

在课标中指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阅读教学中,有助于全面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进而健全人格,培养面向21世纪的具有个性特征的“四有”新人。可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随着课改的深入,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魏书生坚持推动语文教育改革,寻求突破,致力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其中最重要的成就便是其阅读教学法的提出,对于当下的阅读教学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本文就其阅读教学法中六步教学法、“四遍八步”读书法、语文知识树及课内课外相结合等方法的内涵进行了简要阐释,并受其阅读教学法的启发,结合魏书生的教学实录,分析了对当下语文阅读教学的启示,可以借鉴并应用于课堂中。

猜你喜欢
魏书生教学法阅读教学
魏书生:为“教书”而生
魏书生:改革最重要的是守住常识
挑重担才是“占便宜”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
“假弱”教学法你用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