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理答 创生教学的精彩
——读《让课堂充满灵气》有感

2022-03-17 07:24陆学玲
课外语文 2022年6期
关键词:预设智慧教材

陆学玲

(江苏省邳州市英华路实验学校,江苏 邳州 221300)

课堂是教师的舞台,反思是成长的路径。观项阳教师的《让课堂充满灵气:智慧理答入门》,读了其中一个个鲜活的课例,看了一篇篇精彩的分析,以及怀德太阳社一位位研究人员的研究心得及初期研究成果,令我耳目一新,更让我怦然心动。观项阳教师团队对理答行为的研究,反观自己的课堂教学,有自己的些许收获与想法。

一、解读教材,充分预设——理答的基础

课堂中有效的理答评价,源于教师的理论基础、教学积淀及教学智慧,但最基本的前提是教师充分的教材解读及课前预设。很多教师教材解读只从“面”上出发,缺少“点”的深入;课前预设仅仅是备教学流程,关注文本而忽略了学情,缺少对学生课堂上可能出现情况及问题的预设。这些,最终导致教师自认为满意的教学设计,课堂上可能会出现各种状况。因此,教师要练就文本解读的基本功,深入教材,重组教材,进行充分的教学预设,包括对教学评价语言的预设,以及对学生课堂上可能行为的预见,这样才能在课堂上巧妙应对,理答学生的学习行为,使教学不断走向深入。所以,解读教材、充分预设是有效理答评价的基础,也是土壤。

从书中及课堂中我们都可以发现,特级教师及优秀教师,他们课堂评价语言游刃有余,学生的发言、感悟也是精彩迭起,步步深入。这并非一日之功,基于他们长期练就的教学智慧及课前的充分准备,充分预设才有课上的自如。当然,充分预设的前提有三:一是教师要阅读大量书籍,丰厚文学功底、理论功底,提高解读教材、预设课堂及驾驭课堂的能力;二是要在课堂实践中不断锤炼自己的课堂,磨课提升,最后达成人课合一的美好境界;三要每堂课前进行全面的学情分析,对课堂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全面考虑,从而从容应对学生课堂上的各种行为。

二 、关注学生,肯定激励——理答的根本

(一)“提升式肯定”与“无意义重复”

教学片段对比:

片段一:师:当我开口向母亲要钱时,当母亲身边的女工大声阻止她给我钱时,母亲是怎样做的?……师:在母亲的这个特写镜头中一定有个细节特别让你有感触,是哪个细节呢?生1:就是课文中说的“塞”。生2:是“母亲把钱塞到我的手中的‘塞’”。师:(颔首,加强语气)塞!生:是“母亲把钱塞到我的手中”的“塞”字。师:(更大幅度地颔首,语气更加强烈)塞!

——选自王崧舟教《慈母情深》一课的片段

片段二:师:读了这段文字你感受到了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小兔子?生:这是一只乐于助人的小兔子。师:对,这是一只乐于助人的小兔子。师:你觉得这只兔子对雪人是什么样的态度?生:兔子很喜欢雪人,想帮助他!师:是的,兔子很喜欢雪人,想帮助他!

——一教师执教《兔子的胡萝卜》

同样是重复学生的话语,却大相径庭,教师的关注点不同,理念不同,当然教学的效果也会相差甚远!王崧舟老师重复的是学生回答的关键字,并且在重复的过程中伴有语气、表情等,是进一步强调“塞”的含义,强调“塞”中所包含的情感,这就属于有意义的提升重复。而第二个片段中,教师只是在做简单的语句重复,耽搁教学时间,对教学的推进、学生的发展没有任何意义。从中可见,这两种重复,一种是积极的理答评价,另一种则毫无意义。

(二)“心理获得感”与“敷衍式鼓励”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获得真正的发展,教师的引导很关键,而评价就是引导的主要方式。有效的肯定评价能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心理获得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潜在的学习欲望。而“敷衍式鼓励”则属于哪黑哪住,教师随口拈来,大多是“好”“不错”“很棒”“嗯”“哦”等无意义的附和,这样的评价等于不评价,甚至是适得其反。在一些教师的常态课上,大多是这样的敷衍式评价,属于消极的应对,好生不在意这样可有可无的评价,在学困生身上更发挥不了作用。

三、着眼文本,发展提升——理答的智慧

我们常常在想,把特级教师的课“搬进”我们的课堂,为什么就变“味”了呢?这就是因为我们的教学智慧无法企及特级教师的高度,而智慧的外显就是我们的教学评价,特别是课堂评价语言。我们的语言是干瘪、无力的,无力的肯定“很好”“不错”“特别棒”;简单的否定“对吗”“再想想”“不全面”;无意义的追问“还有不同观点吗”等,导致学生根本没有真正投入课堂,没有真正走进文本。这样没有思维参与的课堂,就是毫无意义的课堂,没有任何生长和发展的课堂。

(一)扣点巧问,引领提升

发展的课堂,必然会有思维的碰撞,有智慧的火花。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如何引领学生在课堂中发展提升,教师抓住关键点质疑引领很重要,在质疑中发展思维,在质疑中提升能力。读到孙双金老师《落花生》中这样的教学片断:生:我的问题是第三小节:那晚上天色不大好,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为什么父亲来了,还很难得?应该是常常来。师:现在大问题来了,有了不得的进步了。我把这句话展示出来,一起来读一读。(投影出示,生齐读)师:对呀,父亲跟我们在一起是很平常的事,为什么很难得?第二个问题呢?看谁聪明?生:为什么天色不好,父亲还要来呢?师:了不起,了不起!第三个问题呢?……师:没有月夜的天,灰蒙蒙的、阴沉沉的,天色不好。你有问题出来没有?争取难倒孙教师!生:为什么父亲偏偏在这次收获节来?师:有4个了,还有吗?生:为什么说实在很难得?师:把“实在”去掉了,试试看,意思同吗?——选自孙双金执教《落花生》片段

问题是一切学习的起点。课堂上,如何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让学生敢问、会问,这是教师课堂上引领的关键。我们的课堂上,也会引导学生提问,但仅仅是一个环节而已,不能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引领,往往只是浅尝辄止。孙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提问,学生根据句子中的疑点提出了第一个问题,但孙教师并没有就此满足,通过鼓励、质疑等方式不断评价引领学生,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感官,这样的引导过程学生能够全员参与思考,是有意义的深度学习,所以学生的问题既有指向意义理解的,也有关注语言表达的。对一个句子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这也是在培养学生的创新发散思维能力。

(二)妙抓“教学点”,引向深入

下面是项阳执教的《我也追踪小绿人》片段:师:这本书的主要人物——小绿人长什么样子?生1:他们全身都是绿的,跟人不一样。师:哦,这点很重要哇,我们全身都是……生1:各色。师:呵呵,怎么是各色?生1:世界上的人有很多种肤色,有黄色的、白色的、黑色的。师:哦,我们是黄皮肤的人,但那也不能说是各色啊?那不花了,谁敢说自己的皮肤是花色的?(生众笑)师:可别让人误会。来,继续说说那是怎样的绿?生2:亮晶晶。生3:很绿的……

课堂教学是师生、生生围绕问题互动深入的过程,但是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从原始问题出发,进行原点发散思维,最终学生得到的仅仅还是第一层次的感悟,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也仅仅是事倍功半。

在项阳教师的课堂中,在看似平淡无奇的师生对话中,我们看到的却是不一样的教学理念。教师先抓住学生回答中的“跟人不一样”,引导继续说“我们全身都是……”,当学生的回答出现偏差“各色”时,教师也没有直接否定,而是让学生把自己的理解大胆表达出来,在引导中让学生体会该如何去正确表达。继而再回到主题“它们全身都是绿的”上,“那是怎样的绿?”继续引导学生深入思维。

这也是很多教师经常困惑的一个问题,同样的教案,为什么课堂教学的效果截然不同呢?我们一般的教师是在教教案,而优秀的教师、有思想的教师是在用教案教,如果教学设计解决了教学的“温饱”问题,那么教学智慧则会带领学生“奔向小康”。在课堂的互动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回答中的生长点,抓住这样有价值的点进行进一步的引导,在点的深入上做文章,不仅深入感悟了文本,在潜移默化中也教给了学生深入思考、深入阅读的方法,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要想让学生成为发展的人,我们教师首先要成为会思考的人、会发现的人,巧妙理答,智慧引领,让课堂不断生长。

猜你喜欢
预设智慧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预设留白 生成精彩
智慧派
作为预设触发语的重动句
智慧决定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