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倩倩
(1.桂林航天工业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2.广西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百年征程,英雄辈出;百年辉煌,英雄创造。中国共产党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产生了许许多多的英雄楷模和功勋人物。“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1]党和政府特别重视表彰为国家发展进步作出突出贡献和巨大牺牲的英雄人物和先进模范,高度赞扬英雄模范所传递的忠诚、执着、朴实的精神价值和鲜明品质。英雄模范的事迹和精神具有巨大的激励作用,丰富了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崇敬英雄模范人物,学习英雄模范精神。对一切为党、为国家、为人民作出奉献和牺牲的英雄模范人物,我们都要大力发扬他们的精神,从他们身上汲取奋发的力量。“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2]这次列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第一批伟大精神中没有明确提到“英雄模范精神”,但是有劳模精神。当然,英雄模范精神是客观存在的。英雄模范精神概括的是劳模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二者具有各自的内涵,又具有丰富的联系。劳模精神被明确列入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见之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中并有着异常丰厚的资源。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弘扬英雄模范精神,对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凝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意义重大。
英雄模范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和社会主义革命文化,传递国家主流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价值,反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意识形态。英雄模范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呈现深刻的关联性。
英雄模范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和红色基因的重要部分,是形成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的精神纽带。英雄模范孕育产生于中华民族的精神历史发展过程中,凝聚了民族的历史发展和文化记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高度表达。英雄模范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的思想价值体现了中华优秀文化的价值理念,所倡导的道德规范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行为准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3]170中华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已经融入中国人民的血液和灵魂之中,是英雄模范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共同思想来源。
英雄模范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历史发展和社会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共同反映时代的主流精神和思想价值。英雄模范精神的产生是时代的需要,是社会主流价值导向的结果,也是孕育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条件。英雄模范精神传递并承载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新时代社会主义实践场域中,弘扬宣传英雄模范精神,教育引导人们主动学习英雄模范,崇尚英雄精神,推动英雄模范精神成为全社会普遍认可的价值观念,形成学习英雄、崇尚英雄的良好社会氛围,为新时代弘扬英雄模范精神创造社会条件,也促进人们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英雄模范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共同创造的伟大精神和先进文化成果,蕴含着英雄模范对党、对国家和对人民的忠诚担当、无私奉献、敢于牺牲的崇高信仰和家国情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人们的社会思想价值共识,反映了国家、社会和个人对理想信仰和精神价值的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英雄模范精神的产生提供了价值指引和思想方向。英雄模范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精神上具有共通性,传递着鲜明的时代性、民族性和价值性,蕴含着对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共同价值追求和精神要义,彰显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
英雄模范精神是国家主流价值观的一面旗帜,传递着社会主流价值和道德规范,为社会成员的思想行为、道德规范提供明确的方向指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时代发展的思想要求和道德体现,不仅对社会成员具有价值影响力和道德约束力,更为英雄模范提供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的评价尺度。国家根据时代发展要求选树、表彰英雄模范人物,不仅体现了国家对英雄模范的崇高品质、道德追求的褒扬和认同,也体现了国家发挥英雄模范人物的榜样示范作用,为全社会确立可以学习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通过英雄模范人物,传递英雄精神及其蕴藏的社会主流价值观,实现国家意识形态话语的民间表达,促进广大民众对社会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
英雄模范精神生动表达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主流价值,是党和国家倡导的理想价值和道德品质,也是社会发展需要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了广大民众的理想信仰和思想观念,体现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社会主义价值追求。英雄模范人物是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引领者和实践者,英雄模范事迹和精神是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资源和生动载体。英雄人物精神和社会核心价值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形态,共同反映了爱国敬业、无私奉献、拼搏进取等价值目标,是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价值表达和实现中国梦的价值指引。
英雄模范精神鲜明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内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象、生动的表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英雄模范的目标指向,契合英雄模范精神的价值本质。在开展教育过程中,将英雄模范故事和事迹作为生动素材和教育资源,宣传英雄模范精神和理想信念。还可以通过英雄模范的榜样示范,带动人们学习效仿英雄模范精神和行为规范,使人们接受社会主义的思想价值和道德规范。通过英雄模范精神的作用,使外在于人的思想意识内化为稳定的人格心理特征,形成持久的道德品质。在一定的环境影响下,人们对英雄模范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可以转化为行动。
新时代以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面临着社会多元文化价值冲突、泛娱乐化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侵蚀、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激烈等现实环境的影响。深刻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有助于应对我国思想文化和道德领域建设的挑战。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随着每一次社会秩序的巨大历史变革,人们的观点和观念也会发生变革。”[4]当前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改变,经济社会环境也不一样,人们的思想价值也产生很大变化。在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的同时,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精神需求也有了更高期待。社会思想文化日益多元,社会各阶层价值主体也有了更多样化要求、更深层次需要,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也呈现分层次、多样性趋势。处在社会大变革时代,思想价值领域复杂多变,人们内心产生激烈的价值冲突和思想困惑。人们的自我主体意识膨胀,集体主义思想淡薄,思想价值取向出现“去中心化和权威化”的趋势,享乐、拜金、利己等思想有了更大生存空间。这在一定程度上引起我国主流价值观认同危机,造成社会上的思想问题和不良行为频发。
近年来,社会上“躺平”“躺赢”“拼爹”“啃老”“嫁富”“仇官”等不良现象突出,折射出人们的好逸恶劳、投机取巧、愤世嫉俗等社会心态比较严重。社会思想道德领域还时常发生一些行为失范现象,比如官员贪污腐败、社会诚信缺失、新闻事件“反转”等引起广泛关注。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价值信仰体系的分化和道德约束的削弱。在这种社会环境之下,人们产生理想信念弱化、价值取向偏差、精神生活贫乏、极端情绪盛行等不好倾向。再加上面临巨大的社会生活压力,人们更容易产生从众心理、怀疑心态和不满情绪。当社会负面事件出现时,这些人就会推波助澜、添油加醋。这些不良社会现象引起人们对现有价值体系的怀疑,对社会主流价值和政治信仰出现动摇。
美国文化媒介研究学者尼尔·波滋曼认为,现代发达的传播媒介扩大了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但是它们却使信息变得没有内容、没有历史、没有语境,也就是说,信息没包装成为娱乐”[5]。随着网络媒介的快速发展,使得泛娱乐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在网民中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中国互联网的网民规模庞大,增长迅速,互联网普及度较高。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32 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3.0%。在全媒体时代和泛娱乐主义影响下,网络媒体话语都以娱乐性方式表达出来,并逐渐成为一种精神文化。这个时代,泛娱乐主义已经广泛影响社会大众生活,使人们陷入“娱乐至死”的状态,造成主流价值观的增长空间被泛娱乐主义压缩之势。近年来层出不穷的短视频节目、综艺真人秀节目、娱乐直播平台内容都充斥着娱乐快餐式消费文化,还有“饭圈文化”等等,这都对社会大众产生了不好的价值导向和行为示范。娱乐主义、享乐主义流行,使得人们过度追求物质享受,价值取向物欲化,道德取向庸俗化,淡化人们对现实世界和政治生活的关注,消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权威。
历史虚无主义与泛娱乐化主义思想往往夹杂出现,它们隐藏着对历史、对英雄人物的“虚无化”“去价值化”,主张对一切历史和英雄人物都可以调侃、戏谑,企图达到虚无价值取向和道德取向的险恶目的。通过借助历史虚无和文化虚无的叙事方式,对历史事件、英雄人物进行污蔑、虚构,比如网络上出现的“刘胡兰被乡亲铡死的”、“雷锋是因为帮助太多人才累死的”等恶搞英雄事件,网络上发生的网民“辣笔小球”侮辱卫国戍边英雄和曲解英雄烈士事迹的事件,其目的就是博取大众眼球,散播负面影响,误导广大民众,煽动不满情绪,制造社会对立。还有近期被网络爆出的个别娱乐明星到日本参拜供奉二战战犯的靖国神社等事件,不仅折射出一些公众人物对历史文化知识的无知,更是对为民族和国家付出巨大牺牲的民族英雄的伤害和蔑视。这些娱乐化、丑化、污名化英雄的行为,造成人们对英雄人物的虚无化,对英雄精神的去崇高化,也对党的历史、国家的历史产生怀疑。这些思想迎合了一些人反权威、反经典、反崇高的心理,也削弱了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和核心价值观念的影响。
进入新时代,国际范围内的意识形态斗争依然是重点。“西方敌对势力一直把我国发展壮大视为对西方价值观和制度模式的威胁,一刻也没有停止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6]西方国家致力于向中国渗透资本主义思想观念和价值主张,方式更加隐蔽,程度更加剧烈。特别是凭借互联网宣传媒体技术优势和话语霸权,宣扬西方普世价值思想,传播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企图对中国实施“颜色革命”、和平演变。西方意识形态渗透攻势对有的党员、干部产生了不良影响,有些人无意识地成为西方国家意识形态的吹鼓手。网络已经成为国际舆论斗争的主要战场。网络具有开放性、交互性等特点,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利用网络传播快捷化优势扩大影响,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舆论场的引导力受到巨大挑战。
随着西方价值和社会思潮的渗透腐蚀影响,中国一些民众被西方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误导。西方反华势力通过虚无主义历史和虚无主义文化等形式,歪曲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贬低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否定中国的英雄人物,消解中国民众的爱党、爱国、爱英雄的情怀。苏联、东欧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权被颠覆就是一个鲜明事实。在苏联解体过程中,苏共主动放弃意识形态宣传阵地,安排自由派分子负责报刊、电台和电视台等媒体领导岗位,任由宣传媒体歪曲污蔑革命领袖缺点和历史问题,“它们在读者中散布对革命历史和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怀疑和反感,使他们失去对党和国家的信任和对共产主义前景的信仰”[7]。列宁在此之前就已经意识到:“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任何轻视和任何脱离,都意味着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加强。”[8]对于网络宣传领域,应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价值,消除资本主义思想的影响。必须巩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意识形态建设,努力把握网络意识形态的主动权和领导权,加大主流媒体的网络宣传辐射力和网络舆论影响力,巩固广大民众的共同思想基础。
基于新时代英雄模范精神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临的国内外严峻形势和诸多挑战,紧密结合当前网络信息时代、新媒体时代等发展趋势以及人们的思想心理变化和社会发展要求等时代特点,深入探寻树立英雄模范人物、宣扬英雄模范精神和传承英雄模范精神等有效路径。积极弘扬和传承英雄模范的崇高精神,促进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自信和行为主动。
英雄模范人物传递着社会主流价值观,象征着英雄模范精神价值符号。在选评英雄模范的过程中,借助英雄模范人物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人们建构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相一致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由于时代发展的特点以及凝聚人民群众价值共识的需要,树立英雄模范人物要符合时代精神,充分代表普通大众以及符合民众的意向,这样才能有效促进民众对英雄模范人物及其精神的认知认同,促进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
第一,树立英雄模范要具有时代性。发掘英雄模范人物,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在新时代奋斗进程中,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这个时代的英雄人物。不同行业、不同地区发掘出忠于国家和人民,敢于奉献、勇于牺牲的先进典型和英雄人物,不仅有战斗英雄、劳动模范,更有草根英雄、身边榜样。新时代注重挖掘那些积极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或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表现突出的模范人物和先进代表,彰显英雄模范人物为人民群众美好生活而努力奉献、拼搏奋斗的价值追求。通过树立这些展现时代精神的英雄模范人物,传递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开拓进取的精神,培养人们投身社会主义国家事业的热情和对社会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为实现民族伟业提供精神支持。
第二,要善于发掘“小人物”的杰出代表。坚持马克思主义英雄观,人民是真正的英雄。马克思、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一文中提出:“历史上的活动和思想都是‘群众’的思想和活动”,“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9]287。新时代伟大奋斗过程中,人民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最大动力。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选评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的英雄模范,拉近英雄模范与普通大众的距离。还可以充分发挥这些“小人物”的榜样示范作用,传递英雄模范精神及其价值力量。这不仅可以激发人们学习英雄模范精神的热情,使人们愿意学,乐于学,还可以深化人们对英雄模范精神的认知,转化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各个层面的认同,从而激励广大民众积极建设社会主义事业。
第三,树立英雄模范的方式要更广泛。新时代人民群众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已经极大提高,要考虑民众的需要,提供民众参加公共事务的机会。同时,还需要关注人民群众对选评英雄模范对象的评价。根据新时代的发展变化,可以考虑采取官方认可、大众推荐和网络票选等相结合的民主方式,提升公众的关注度和参与度,也体现“民主”“公正”等核心价值观要求。通过民众广泛参与方式选树和发掘的英雄模范人物,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和社会认可度。这不仅能通过选评英雄模范的过程达到宣传英雄模范事迹和精神的目的,还能发掘出来自人民群众身边的英雄模范,更好发挥英雄模范的价值引领和典型示范作用,使人们更愿意学习效仿并领会其精神内涵和价值意义,促进人们对英雄模范精神由“知其然”的感性认知转化为“知其所以然”的理性认知。
通过开展广泛的宣传活动,提高人们对英雄模范精神的认知,才会产生主动学习英雄模范精神的心理情绪和自我需要心理,逐渐将其转化为自身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9]11新媒体信息时代,必须通过有效的宣传媒体和宣传方式方法才能促进人们对英雄模范精神的认同,达到运用先进的英雄模范精神掌握并说服人民群众的目的,宣扬英雄模范精神,推动人们对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的认同。
第一,注重创新运用各种宣传媒体。以往主要通过报刊、电影等大众传播媒介对英雄模范事迹和精神进行广泛宣传报道,激发人们学习英雄模范精神的热情。处于新媒体时代,媒体传播渠道越来越多样,学习途径也越来越丰富和便捷。开展英雄模范宣传过程中要注重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创新运用,发挥融媒体宣传英雄模范精神的话语权和主动权,积极引导正面宣传舆论,提高主流媒体的辐射力和影响面。特别是要运用新媒体,集合音乐、图片、视频、互动等技术优势,并融合戏剧、影视、综艺等各种元素,探索创新媒体宣传英雄模范精神的方式。比如制作《闪亮的名字》《故事里的中国》《寻找英雄》等英雄主题类节目,探寻英雄人物故事,宣传英雄模范精神,就取得了很不错的效果。通过这些主流媒体节目,有效宣传英雄模范坚定不移诠释忠诚、顽强奋斗彰显执着、无私忘我展现朴实的感人事迹和精神品质,推动英雄模范精神“叫得响、传得开”。另外,筑牢新时代网络宣传主阵地,发挥网络媒体优势,积极回应网络不和谐声音,推动英雄模范精神成为网络宣传主旋律,引导社会思想舆论方向,形成社会轰动效应。
第二,宣传要符合现实生活需要。社会个体都有被重视、被关注的需要,也都希望从英雄人物的成功经历得到安慰和激励。在宣传英雄人物精神的过程中,注意避免英雄形象神化和抽象化的倾向,避免引发人们的逆反心理和怀疑心态。通过英雄人物访谈、面对面交流等方式,在新时代背景下塑造英雄模范新形象,挖掘英雄模范精神内涵,增进英雄模范价值观的认同。要注重探寻英雄人物的成长轨迹、情感经历和内心精神世界冲突等凸显真实性的内容,塑造有血有肉、有追求有情感的现实人,拉近英雄模范与大众的距离。塑造真实鲜活、具体可感的英雄模范形象,提高学习英雄模范精神的积极性,让人们“看得懂、听得清”。积极宣传英雄模范为党和国家的奉献担当,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使命,激发人们奉献祖国、服务社会的爱国主义精神,使英雄模范精神宣传具有“惊涛拍岸的声势”,并“记得住、学得会”,实现潜移默化地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的。
第三,注重宣传灌输的艺术性。由于时代发展和社会环境变化,受众的心理需要和接受能力也发生变化。新时代受众群体出现明显的层次性、多样性和差异性,宣传工作的信度与效度也受到很大的影响。英雄模范精神宣传工作要与时俱进,把握宣传的主动权,创新宣传话语和表达方法。注重英雄模范宣传教育的话语表达和叙事方法,“应针对不同教育对象合理做好话语转换,有效融合党言党语、学言学语、民言民语、网言网语”[10],使英雄模范精神“信得过、传得久”。比如组织全国各地学校开展“开学第一课”,用英雄人物的感人故事和精神价值引导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奋发有为。还通过制作《1921》《长津湖》《觉醒年代》等主旋律影视剧,实现革命英雄人物形象宣传的青春化,引导青年学生崇敬青年英雄人物和认同革命历史,同时也促进宏大叙事与个体认同的有效融合,提高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叙事的吸引力。通过这些宣传,讲好讲透讲清英雄模范的先进事迹和精神内涵,提升宣传英雄模范精神的艺术性和感染力,使得英雄模范精神从“遥不可及”变为“触手可及”。
“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3]165新时代传承英雄人物精神,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的主动性。对英雄模范精神的行为认同就是指人们愿意学习传承英雄模范精神并付诸于行动。通过实践活动能够改造人们的主观世界,提高人们的认识水平,使存在于人们观念的东西转变为现实的东西。因此,通过组织开展社会道德实践、庆典纪念活动、学习体验活动等各种社会实践,可以有效提高人们传承英雄模范精神的主动性,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性。
第一,广泛开展社会道德实践活动。英雄模范人物传递的精神有助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生活各方面,使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自觉效仿英雄模范行为,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各行业各领域开展“忠诚担当、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奉献社会”等主题实践活动,推动学习实践英雄模范精神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等活动,形成效仿英雄模范精神的浓厚社会氛围。还要把学习英雄模范精神融入道德实践活动之中。通过组织开展英雄模范表彰、先进事迹展览等方式,引导人们积极感受英雄模范的崇高精神和人生追求,树立学习英雄模范的价值目标。人们心中有榜样,也会产生学习英雄榜样精神价值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道德实践行动过程中主动以英雄模范精神的道德价值规范为参照,自觉审视、反思和调整自身的道德价值行动实践。
第二,组织富有仪式感的庆典纪念活动。党和国家的庆典纪念活动是英雄模范精神教育的重要契机。党和国家利用开展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烈士纪念日、国家公祭日等活动,将党史、国史、英雄史展现出来。在仪式化的活动和情境中,深化人们的国家历史认知,学习革命英雄的英勇事迹,接受革命精神教育。人们通过观看党和国家领导人在烈士纪念日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仪式、“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国家荣誉勋章颁授仪式等活动,直观感受国家对英雄模范的崇高敬意,深刻理解英雄模范的牺牲奉献精神。组织参加这些纪念活动,严格禁止泛娱乐化倾向。通过这些仪式感比较强的纪念活动,促进人们自主、自愿的接纳并认可英雄模范精神的价值内涵,实现社会道德规范和实践行为标准与英雄模范的思想行为相一致。
第三,注重开展学习体验活动。“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11]组织参观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人民英雄纪念碑、英雄人物故居和纪念馆、“抗疫”英雄雕像以及以革命英雄人物命名的道路等红色革命教育场所,实地了解英雄人物事迹和国家历史,观看影像资料和文物实物。通过这些参观实践活动,深入学习英雄人物事迹和革命历史文化,使人们亲身感悟英雄人物不畏艰险、英勇牺牲、顽强不屈的崇高精神和高风亮节,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的无私奉献、不懈奋斗、为民造福等光辉历史,促进人们的革命历史认同和革命文化自信。开展这些党史国史学习实践体验活动,激发人们的爱国主义热情,厚植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并激励人们用实际行动弘扬英雄模范精神和传承红色文化基因,使人们积极投身于英雄模范为之牺牲奋斗的民族伟业之中,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与做、知与行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