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艳芳 王 静 梅玉倩
(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1)河北石家庄050000,河北省辐射环境管理站2)河北石家庄050000)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已广泛的应用于科研、工业、医学、农业等各个领域,成为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技术和手段,再造福人类的同时,辐射环境安全问题日益突出。辐射污染是能量流污染,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不容易被人们直接感知,却充满整个空间,且穿透力强。任何生物或设备,都处在它的包围之中,受到它的作用。所以,辐射环境保护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辐射安全已成为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辐射环境保护必须具备专业的技术力量和监测仪器。
伴随着全球科技创新、生活共融互通,也真正的进入了地球村状态,以往影视剧中的“蝴蝶效应”、及“牵一发而动全身”淋漓尽致的体现在当今社会的方方面面。比如,日本政府2021年4月13日召开内阁会议,正式决定将福岛第一核电站内储存的核废水排放入海,排放将于2年后开始,引发广泛关注。日本准备将核废水直接排放入海的恶劣行为,影响均是全球性的,通过洋流作用将会蔓延全球海域,与每一个国家、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进一步加强辐射防护监测迫在眉睫。
国际辐射单位与测量委员会(ICRU)发布了第92号报告《放射性核素向环境释放后公众防护的辐射监测》。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和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就是这种情况下的两个特例。该报告不仅明确了受众使用对象,还提供了场外监测计划和监测系统及运行建议。同时为我们编制本地区的辐射监测计划、辐射防护预案等措施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美国其辐射监测体系始建于二战期间,经过多年的发展,颁布了《美国国家环境政策法》、《原子能法》、《核不扩散法》和《核废物政策法》等26部相关法律、法规;形成了全球监测网、国家监测网和地区监测网三个大型辐射监测网络;各级环境辐射监测部门既相对独立又互作支撑。从而可以看出美国的环境辐射监测工作不仅设立了多部门协作、各层级负责的辐射环境监管机构体系,建设了全国范围内的辐射环境监测系统;积累了先进的监测技术和丰富的监管经验。
201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并将生态安全和核安全纳入到国家安全体系。我国“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增强全社会生态环保意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继续开展污染防治行动,建立地上地下、陆海统筹的生态环境治理制度。因此,在新的国际形势下,我国必须建立健全我国辐射防护安全屏障,以迎接世界严酷的挑战!
我国2003年通过并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从放射性污染防治和环境安全的角度对核与辐射安全活动提出要求,对我国核与辐射安全的统一监管起到了巨大作用。2017年9月1日,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核安全法》,2018年1月1日正式实施,进一步明确了对核设施、核材料及相关放射性废物等的全链条法律监管要求,防止造成核事故并最大限度减轻核事故的放射性结果,为我国核安全监管的各个方面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此外还颁布了相关国务院条例,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核设施安全监督管理条例》、《核电厂事故应急管理条例》等7部国务院条例。河北省为了加强辐射污染防治工作,维护环境安全,保障人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河北省实际制定了《河北省辐射污染防治条例》,《河北省放射性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等条例和办法。上述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不仅是搞好辐射安全防护工作的指导方针,也为辐射安全防护工作制定了总体原则和基本技术要求。
各级辐射监管部门能力相差较大。相对非放射性环境监测,辐射环境监测的开展较为缓慢,这跟该领域的特殊性也有较大关系。首先是辐射防护、辐射监测人才缺乏。由于核辐射领域的专业性、特殊性,需要经过专业的学习、培训,且考核合格才能正式上岗。因此,导致现在很多一线工作人员是从新学习该专业知识,再考核上岗的。再有,因为人们“谈核色变”致使学生不愿报考该专业,也是导致辐射相关人才缺乏的原因之一。其次是各级监测部门的能力不同。相对有核省份,无核省份监测项目少,监测点位少,核电站应急演练少,导致其在监测能力、核污染处置能力中都凸显了薄弱的一面。
对于非辐射类环境监测,采取了水样在线自动监测、大气污染自动监测、流动污染源监测等多措施进行环境监控,对污染事件可以提前预警,为污染防范起到了有力的支持作用。而辐射环境监测,除核电站和部分省份外,大部分都没有做到多核素、多种类的即时监测,这也同样影响新形势下辐射监测的艰巨性。比如今年媒体焦点之一,日本政府准备将福岛第一核电站内储存的核废水直接排放入海,这种恶劣行为,影响均是全球性的,通过洋流作用将会蔓延全球海域,与每一个国家、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在此形式下,进一步加强辐射防护监测迫在眉睫。
上述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为辐射安全防护工作制定了总体原则和基本技术要求。但在实际操作中,针对辐射监测相关标准存在执行标准更新缓慢,甚至不适应;还存在某些核素种类无统一监测标准,影响监测工作的开展和监测的准确性。同时,还缺乏统一的辐射监测结果评价标准体系,导致现有监测结果的评价受到一定的影响,对法规、标准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完善。比如,5G基站建设,自2019年工信部宣布5G商用正式启动以来,目前中国已累计建成71.8万座5G基站,河北截至2020年4月底,全省累计建成5G基站5044个,但是《5G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监测方法》(试行)(HJ1151-2020)是2021年3月1日才正式发布试行版,很显然标准的制定落后了实际的社会发展。针对这类的辐射监测、评价、防护、应急、监管等相关领域或者工作环节,建议进行全面制定执行标准和细则,尽快实施,实现统一标准执行。
辐射环境监测防护工作与非辐射环境监测工作相比较,被测对象呈现无色、无味、无形、看不见、摸不到的特点,因而长期被大家忽略。因此,借如今5G通信发展和核废水排放的典型事件来让公众重视,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时,上级领导部门更可以借此契机重新发展、部署辐射环境监测管理工作。
针对辐射专业人才缺乏问题,主要分两方面解决。一是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对于当前在岗人员,可进行单位内部培训,还可以到资质能力较强的其他单位学习培训,最后经培训单位考核合格再上岗工作。二是通过宣传核与辐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报考本专业,或者通过省级人才引进,为该专业优秀毕业生提供良好的就业环境,达到留住人才的目的。
鼓励并奖励辐射监测、辐射研究等人员创新研发各种在线、即时监测设备,对通过实验比对符合要求的可进行试运行;也可以参考国外最新的研究成果,只要适用于实际工作,都鼓励大胆实践。这样,不仅大大激发了从业人员积极性,更为我国在辐射监测防护创新领域开辟了新天地!同时,可以利用大数据云端整合分析,及时发现在线监测数据动态变化或者异常关联情况,纵横多角度进行分析,为辐射环境预警起到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突飞猛进,我省辐射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我省辐射环境保护要以高素质的辐射环境监测队伍为基础,以先进的监测设备和高超的技术手段为依托,以统一规范的监测标准为依据,积极构建我省辐射环境实时全方位监测网络体系,从而有力保障我省生态环境及社会公众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