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体能导向的职业院校体育课程改革研究

2022-03-17 05:29:44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身体素质职业院校职业

黄 杰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文学院,甘肃 兰州730060)

为了让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要求,职业院校应基于职业体能导向改革体育课程,让学生在具备健康体魄的同时获得适应未来就业岗位要求的能力。然而,就当下职业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情况来看,很多教师仍然在沿袭传统的教育模式,没有突出体育教学的职业性特点。在本文中,笔者结合职业院校体育课程教学规律以及职业教育特色就如何基于职业体能导向改革体育课程阐述几点拙见。

1 职业体能的概述

体能又被称之为体适能,是指在面临突发状况时身体各系统与各部位的应变能力,包含的范围比较广,如敏捷性、协调性、柔软性、平衡性、肌力、耐力、反应和速度等。而职业体能则是与劳动、职业有关的身体素质以及在一些不良劳动环境中表现出来的适应能力与耐受力等,主要是指经过特定工作环境磨练或训练后具备的身体活动能力,包括肌肉群维持工作姿势要求的能力、背肌能承载静态力的能力、重复性操作的能力以及人体在湿热环境下的忍耐程度等能力[1]。

2 基于职业体能导向改革职业院校体育课程的必要性

以职业体能为方向对职业院校体育教学进行改革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是由职业院校院校人才培养特色所决定的。众所周知,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应用型人才是职业院校的教育目标,旨在满足现代化企业在管理、服务和生产等各方面人才需求,将职业人才持续输送到社会生产一线[2]。以职业体能为方向进行体育课程改革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而且是必由之路,这样可以通过针对性的体能训练提升学生适应未来岗位的能力。用通俗的话来说,可以增强学生在工作环境中的抗压能力,让他们从校园迈入社会后不需要过渡期就能适应新的工作环境。由此可见,以职业体能为导向改革课程有助于推动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3 职业院校体育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化的背景下,职业院校在培养学生终身锻炼意识、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方面都取得卓越的成绩,但是从整体上来看存在的问题仍然较多。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有助于找出更加合理的课程改革方向与科学的体育及教学方法,从而推动高效体育课堂的构建,更好地发挥体育对职业教育的作用[3]。现如今,职业院校体育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

通过对职业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情况来看,可以看到教学内容大同小异,主要都是田径、健美操、球类等项目,缺乏必要的针对性。田径以跑步、跳远为主,球类以排球、篮球为主,深入剖析后就会发现,这些项目对于学生未来从事的工作很难提供有效的帮助。究其根源,开展这些项目需要特定的器械、场所,与科学规范的职业体能训练基本不存在关联性,这让职业体能教育的规范化、科学化开展缺少重要的资源支撑,尤其是对预防常见职业病缺少重要的支撑,需要进一步改革与创新[4]。

2)教学目标不够明确清晰

职业院校主要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这些学生中的大多数人将要从事生产一线的工作,这也表明学生将来需要适应单调、紧张的流水作业,需要承受噪音干扰、机械震动等环境较差的各种情况,还要经受住冷热空气、特殊气味的侵蚀,而且要在这些复杂的环境下进行精细的工艺操作,所以他们需要有强健的体魄。但就如今职业院校体育课程教学目标来看,这些并没有体现出来,与未来职业基本没有关联,所以不能适应他们未来的职业需求以及自我价值实现需求[5]。从大的目标来看,教师需要遵循“终身体育”“健康第一”的思想,而小的目标则需要根据学生的专业内容和未来可能从事的行业进行细化,但实际上现如今职业院校体育课程目标存在严重偏差,过于强调基本理论与技术的学习,教学目标不协调,这就导致课程考核等诸环节出现偏差。

3)教学模式滞后单一

现如今,很多职业院校体育课程教学存在教学模式滞后、单一的问题,譬如仍然沿袭传统的示范教学法,即教师在台上进行动作示范而学生在台下机械模仿,后者的主体性没有得到体现,整个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没有感受到运动的乐趣和意义,抵触情绪严重。此外,教师采取的教学模式没有面向全体学生,没有因人而异,也没有利用现代化、综合性的教学模式,这让很多学生逐渐丧失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4 以职业体能为导向的职业院校体育课程改革策略

4.1 基于职业体能改革体育课程内容

第一,突出实用性。以职业体能为导向去改革体育课程,本质就是让体育教育为学生未来适应工作所服务,所以选择体育教学内容时需要突出实用性,依据学生专业以及职业技术对体能的要求优化身体素质教学内容。如电器维修专业、财务管理、会计等专业的学生,他们未来所从事的工作对职业人员的要求是细致和耐心,所以教师可以适当地对学生进行气功、太极拳等项目的锻炼;如导游、公关专业的学生,他们未来从事的工作对职业人员的要求是大方、热情,所以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舞蹈、健美操练习;如文秘、幼儿教育、酒店管理以及各类服务性专业的学生,他们未来所从事的工作对于形体有很高的要求,所以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有氧瑜伽和健美操等项目训练[6]。

第二,突出科学性。根据学生未来可能从事的职业特点引导他们有针对性地锻炼身体部位,突出体育训练的科学性。例如,对于长时间蜷缩的部位,对于幅度较大的部位,对于长时间不活动的部位,教师应结合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伸展练习,只有有针对性地、科学地选择训练手段和内容才能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体能,提升体育训练的实用性,增强他们的社会竞争力。如电脑程序员以及相关的操作人员,应着重发展注意力的专注性、触觉的敏感性、动作的准确性、手指的协调性以及腰背肌肉静动性的耐力等。训练内容可以为各种长度的跑步、体操器械的练习、跳绳等,还可以进行投篮动作、运球动作、俯卧后屈等动作练习等。如汽车驾驶员,主要培养他们下肢、上肢的协调性,发展各种条件下注意力与反应力的转换能力以及腰背支持耐力、肩带静力性耐力、上下肢协调性等,可以通过听信号练习急停,还要进行腰腹肌肉练习、哑铃练习等。如高空清洗工、建筑工等,要求发展他们的静力性耐力,下肢肌肉与肩带肌肉,确保他们能够在有限空间或高空爬楼梯、跳跃的过程中保持身体的平衡,训练时可以让学生沿着横着放、斜着放或纵放的梯子上肘部练习、攀爬练习。

第三,突出补偿性。“职业病”是一个并不陌生的词汇,每一种职业对从业人员的身体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伤害,若是不注意调理,长期积累后就会出现职业病,这一点在职业院校学生毕业后的职业中体现得更为明显。职业院校学生毕业后从事的职业劳动对他们的身体不可避免地会造成影响,所以以职业体能为导向进行体育课程改革,教师应选择具有职业病预防或矫正、保障功能的训练项目[7]。例如电器维修、财务管理、会计等专业的学生在未来的工作环境中可能需要长期地低头含胸和静坐,这不利于他们的心血管发展,所以体育训练内容尽量选择健美操训练或慢跑,从而弥补运动不足,达到矫正形体、锻炼心肺的目的;对于电脑操作、装潢设计等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在未来的工作中需要高度集中精神,神经能量消耗比较大,很容易出现心理疲劳,所以体育课程的改革除了加强对学生全身性锻炼以外还可以选择气功、太极拳等练习,这样可以消除神经疲劳。

4.2 基于职业体能完善体育课程教学目标

科学、合理的课程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有序和高效开展的基础,以职业体能为导向的职业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工作中,教师应结合实际情况去设定清晰、明确、科学的教学目标:1.按照有关文件要求去设定目标。结合教育部门颁发的《高等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文件内容与精神去设定教学目标。第一,运动参与目标。运动参与就是在没有教师监管或任务驱动等外力作用下学生主动、积极参与身体锻炼的良好习惯,简言之就是终身锻炼的体育意识。第二,运动技能目标。掌握两项甚至超过两项的健身运动技能方法,能够结合自己的身体素质发展需要以及工作特点科学地参与体育锻炼,主动、自觉提升自身运动技能;第三,身体健康目标。依据自己的体能情况自主评价和测试体质健康状况,掌握全面发展职业体能、提升身体素质水平的知识与方法,能够定期补充食物和营养,选择健康的食品,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与生活方式,具备健康的体魄。第四,心理健康目标。依据自身能力去设定锻炼计划,学会主动、自觉通过体育活动去调节情绪以及改善心理,形成积极、向上、乐观的心态,对于不良情绪能够用适宜的方式去调节,在运动的过程中享受乐趣,感受到运动所带来的快乐以及成功的喜悦,激发自身顽强勇敢的潜能以及相关的优良品质[8];第五,社会适应目标。主要是指通过参与体育锻炼养成科学的竞争意识与合作精神,能够正确、有效地处理合作与竞争关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2.结合专业特点设定科学的课程目标。根据专业特点以及人才培养要求制定培养目标,包括体能目标与认知目标两类。即通过学习体育课程了解并掌握各职业对于身体体能的需要,积极、自觉地学习有助于增强身体素质与工作环境适应能力的体育知识和技能,学习关于职业性疾病的康复与预防知识。除此之外,通过科学有效的体育体能训练提升与职业有关的身体素质水平,为学生毕业后有效胜任工作岗位和融入社会筑牢基础。

4.3 基于职业体能创新体育课程教育模式

在传统的职业院校体育课程教学中,教师采取示范教学法,学生无法得到有效的体育训练而且产生严重的抵触心理。在以职业体能为导向的体育课程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及时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且坚持以学生为本创新教育模式,以此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1)运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法

职业院校的体育课时少,而体能训练具有复杂性、系统性特点,这就出现了课时有限与教育内容多之间的矛盾。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运用混合式教学法,利用信息技术不受时间、空间等要素限制的优势对学生进行线上理论教育与线下实践教育,做到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显著提升体育课程教学质量[9]。如物流、机械、汽车检修等专业的未来工作环境对学生的上下肢力量、腰腹部力量等有着很高的要求,从业人员容易患上四肢麻木、腰椎病等疾病;文秘、化工、计算机等专业的未来工作环境对学生腰部、颈部、上肢力量、肩部等有着很高的要求,从业人员容易患上腰椎病、肩颈等疾病;工业分析、酒店管理等专业的未来工作对学生下肢力量、腰腹力量以及平衡能力有很高的要求,从业人员容易患上静脉曲张类的疾病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有关工作环境与岗位特点介绍的视频以及预防职业病的训练视频给学生,让他们自主观看并练习。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再根据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给予科学有效的指导,以此提升训练的针对性,使学生具备强健的体魄以及胜任工作岗位的能力,确保他们在毕业后能够顺利克服新环境带来的一切困难。

2)运用分层教学法

职业院校学生的身体素质存在差异,如有的学生耐力素质高但是柔韧素质低,而有的学生力量素质高但是速度素质低。在以职业体能为导向的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中,教师应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运用分层教学法,即针对不同身体素质水平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训练方式。与此同时,由于学生是教育主体,所以教师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需求与兴趣爱好等,综合这些要素为他们制定个性化的体育训练方案。一方面,保障体育教学实施效果;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使他们具备终身体育锻炼意识[10]。例如,对于市场营销、旅游 等专业的学生,由于这些专业的从业关键素质包括耐久力、腿部力量等,而且容易患上半月板疾病,因此教师可以依据学生兴趣爱好对他们进行拓展运动或形体训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去选择训练内容。对于同一项的训练内容,也可以针对学生身体素质的不同进行划分,如跑步训练中,对于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则要求跑500米,而对身体素质较强的学生则要求跑1000米。这样的差异化对待能够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潜能而且不会给他们造成过重的学习负担,可以让每个学生发挥出最佳水平,提升其社会适应能力与身体素质水平。

3)创设情境教学法

在以职业体能为导向的体育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情境创设教学法,如模拟未来的工作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这样的教育方式可以让学生对未来的工作岗位以及环境特点有清晰的认识,知道自己需要具备什么样的身体素质,然后有针对性地训练。有条件的情况下,教师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为学生提供真实的锻炼环境,比如带领学生参观工厂、车间、建筑工地等场所,让学生知道自己要想在毕业后适应工作岗位需要具备哪些素养。这样的教育方式突出了体育课程教学的实用性、职业性,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以及职业素养,对于他们未来从事相关的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4)情感教育法

由于高中、初中阶段缺乏系统性训练,很多学生在面对以职业体能为导向的体育训练内容时往往不能适应,尤其在体力上通常跟不上,教师应运用情感教育法,通过身体接触式、语言沟通式等方法鼓励学生,不断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克服困难,迎接挑战。比如当学生取得一些进步的时,教师应表扬和激励,去肯定他们的努力与付出;当学生遭受挫折时,教师则鼓励他们不要灰心,组织学生一起找原因并及时改进。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仅能够缩短师生关系而且能够提升学生主体地位以及训练效果,对于高效体育课堂的构建以及推动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职业院校的教育目标就是给社会培育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所以突出职业性、实用性是构建所有课程过程中教师需要遵循的思路与原则,体育课程也不例外。由于社会环境以及岗位工作强度的不同,对学生身体素质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要求,作为一门以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为核心的课程,体育肩负重任,教师应与时俱进,结合职业院校的教育特色,以职业体能为导向进行课程改革,不断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并提升他们的职业素养,为他们将来顺应适应社会以及实现自身价值打下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身体素质职业院校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金桥(2021年8期)2021-08-23 01:06:44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活力(2019年15期)2019-09-25 07:23:12
身体素质对篮球技战术发挥的影响
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 12:47:00
职业写作
文苑(2018年20期)2018-11-09 01:36:00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 06:26:51
我爱的职业
体育教学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研究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浙江人大(2014年5期)2014-03-20 16:20:30
职业院校不能仅培养一线普通工人
教育与职业(2014年4期)2014-01-19 09: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