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珊珊,向亚津晶,代立飞,贾涵
(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中医药高等院校学子理应心怀行医济世的壮志,与此同时也应担任起传承中医药文化的责任。中医学习对守正与创新提出了较高要求。守正和创新可称为一套相互联系的、辩证的理论。守正和创新是内在的对立统一。它们相互依存、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作用,相互转化。创新的基础在于守正。若不守住本源而空谈创新则是无源之水。而作为现代中医药人才的培养目标,除了传承好古圣先贤的智慧与经验,还要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无论古今,创新一直是推动中医药向前发展的内在动力。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应运而生了以“守正创新”的中医药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工作思路。进入新时代以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新时代人才的教育大计,更是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新时代的要求下,中医药专业高校学生在学习时同样不能只局限于中医经典,同时具备着传承民族文化、服务“健康中国”的战略的重要使命。提高中医药高校学生的双创能力,既是新时代国家战略的要求,同时是新时代中医药高校学生内在素质提升的需要。才能培养出具有综合素质的新时代人才,为新时代中医药创新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新生动力。国务院办公厅在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文件中提到:人才培养的定位要与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相结合,专业教育要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为响应国家号召,给中国中医药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本文将以北京中医药大学创新创业人才的教育实践为例,探究中医药高等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教育引导学生培养综合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是新时代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根本遵循与指导。[1]创新创业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应牢牢把握创新驱动战略、健康中国战略,将创新作为根本推动力、保持中医特色,将中医药的传承与创新,尤其是创新发展作为实现中医药事业振兴的重大战略方向[2-3]。
培养中医药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一定要坚持中央对中医药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在坚持指示的基础上,与中医药院校的学科特色有机结合,适应时代不断变化的要求,并服务于人民大健康。从高校学生知识获取的角度来看,大学阶段是人构建知识体系最重要的一个阶段。创新能力对于大学生而言是一项极为重要的能力素质。创新创业教育应立足于知识体系的构建,并不能直接照搬商科教育那种教学生经营企业的教育模式,更应当注重对思维、推理和将思维与推理落实到行动的一种独特的创新教育模式,因此,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应当更多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锻炼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创业所必须具备的想象力、洞察力及资源整合创新能力。
与此同时,这种能力的形成过程与实践的结合十分紧密。因此,学校应将第一、第二课堂相结合,不仅要开展第二课堂,更应该将创新创业活动纳入必修课和专业课,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兴趣和能力。教师作为第一课堂教学的主体,第一课堂的教学过程中体现出的是一种先学习、后实践的课题管理思维,而相对应地,第二课堂所提倡的以学生本身为教学主体,先实践后学习理论,在实践中发现自身所存在的缺陷与问题,然后主动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在遇到困难时寻求教师的指导与帮助。在此种第二课堂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所承担的角色应是在课堂教学中,更加注重引导学生自行探索和发现问题,在实践中逐步学会创新应用老师所教授的知识以解决实践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北京中医药大学为例,学校在同学们的必修课程中开设大学生成才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在其中融入与创新创业相关的相关内容,例如如何撰写标书、如何递交一份合格简历、如何完成一个合格的面试等内容,为学生创新创业助力;同时在学生的选修课程中开设创新创业有关选修课,例如大学生科研实践指导、文献检索课等等课程;同时开设课堂以外的第二课堂,除设置综合素质发展实践学分,还设置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学分,学生修够相关学分才能顺利毕业,激励同学们积极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训、讲座、实践等活动;同时为更好地配合同学展开创新创业实践,学校不断深入研究创新创业实践课程和理论,逐渐形成系统、科学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在校园内外营造一种浓厚的创新创业气息,是给创新创业教育更好进行所必需的良好的外部环境。[4]在国家方针政策的引领下,地方政府建立相关创新创业优惠政策、建立创新创业信息平台、建立创新创业鼓励机制,将政策与媒体相结合,[5][6]更好地服务全民创业,社会上形成大众创新、万众创新的局面,掀起了全民创新的浪潮,[7]为更好地适应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并更好地运用好中医药为人民健康服务,结合“健康中国”战略,在校园里,为同学营造全员创新创业的氛围显得尤为重要。以北京中医药大学为例,学校专门设立大学生科技创新与创业协会,通过学社社团更好地将学校的创新创业的积极政策与同学们相联系与对接,大学生科技创新与创业协会(简称科协)在日常性地承办学校及国家、省市各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计划工作的基础上,充分地利用校内外多种线上以及线下宣传途径,进而让同学们更加便捷地了解到更多的创新创业有关信息,继而更好地激发出广大同学们的创新创业积极性,如定期举办相关创新创业讲座培训、采访优秀创新创业获奖团队,同时协会在近几年举办“创意集市”活动,让同学们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产品零距离接触,激发同学们创新创业的热情;此外,学校还设立北京中医药大学杏林众创空间,助力同学们创新创业产品孵化,如北京中医药大学“嘉译团队”(医学翻译团队)团队工作室位于北京中医药大学西校区杏林众创空间内,团队现有二十多名硕士及硕士以上学历的优秀译员,翻译出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中成药新增部分、《千年国医》(CCTV大型系列纪录片)等诸多成果,翻译内容涉及学术、医学、剧组等,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北京市卫健委等校内外多家机构提供优质服务,在校内外参加的各项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佳绩。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资源丰富多样,但这并不意味着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是其最佳状态。当前,虽然各地方与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投入了丰富的资源,但落实到面向学生的教育方面,创新创业教育仍与专业教育相分离,而不能与专业教育合力。正是当前创新创业教育中泛而不精,与专业教育结合程度不高的特点导致了现今各地方与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严重的资源浪费现象。主要体现在校外资源与校内资源缺乏无缝对接、校内资源与学生资源的断层、学生与学生资源三方面。[8]中医药高等院校创新创业资源利用率不高的现象尤甚,因此,整合创新创业资源对推动中医药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进程有着立竿见影的效果。
在国家鼓励中医药学子创新创业的政策支持下,国家面向中医药高等院校大学生统一开展了多种类型、多个方面的创新创业赛事,通过赛事的精神与物质激励,进而更好地激发出中医药学生的双创潜能。而中医药高等院校将国家举行的各类创新创业活动的最新资讯及时传达给学生是有效促进学生将创新创业的想法付诸实践的关键,是实现校外资源与校内资源对接的及时途径。
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就是国家为中医药在校大学生提供创新创业资源的典例,而全国各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能否及时向学生提供该资源以及参赛指导就是中医药学子能否走向创新创业实践道路的关键。以北京中医药大学为例,北京中医药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青医说”在第二届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决赛中荣获创业组金奖,“本草生香”团队的清平乐无酒精本草汽车香水项目荣获第二届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创新组金奖。这些取得优异成绩的项目,均是建立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将此项全国双创大赛的相关参赛要求及时、广泛地通知给全校学生的基础之上,避免学生因信息获取不及时而错过双创赛事这种极佳的锻炼机会。此外,北京中医药大学还为已经组建好的创新创业团队提供个体化指导,提供硬件支持,与创业团队共克难关,谨防校内资源与学生资源断层。
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资源也不应只局限于此,应以中医药为根基积极结合新兴媒介,纵向与横向共同发展,促进不同专业、不同领域的大学生在创新创业方面展开广泛合作。以北京中医药大学为例,北京中医药大学全范围关注“远志杯”竞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以及共青团中央、教育部、中国科协、全国学联和省级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挑战杯”首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并及时向学生发布参赛信息,激发学生创新创业兴趣。也因此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创新创业团队层出不穷,摘获桂冠数不胜数。杨星哲团队为北京中医药大学摘得了建校以来第一个“挑战杯”北京市金奖,嘉译团队获第二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北京赛区)初创组三等奖,北京中医药大学“针娃”项目获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北京赛区)三等奖。
对于普通学生,学校应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为尽可能广大的同学们提供第二课堂创新创业能力的锻炼机会。以北京中医药大学为例,2018年以来,北京中医药大学广泛地组织开展“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进社区活动”迄今共选拔培育3000余位志愿者,通过服务基层、面授讲课等多种形式,不仅增强了学生的中医药的文化自信让学生们在实践中更好地培育中医学生的职业素养,锤炼中医药学子“大医精诚”的品质。在“进校讲课”“社区服务”“共同诵读经典”“共同完成中医药产品”“大手拉小手”等多种形式的实践过程中,学生们在实践中亲身感受社区群众、中小学学生们对中医药方面的需求;在实践中更切实地感受自身理论知识的不足,进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潜力,从而真正达到人才培养的定位与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相结合、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培养目标。
进入一个良好的平台是获取资源的便捷有效途径。有调查显示,对于51.69%的学生来说,目前面临的最大困难是经验不足,缺乏科学性的指导;这说明学生对于利用专业特色进行创业的意愿比较强,但学校没有提供一定的创新创业平台或者未能增大创新创业教育平台的影响力。[9]北京中医药大学为让本校学生更主动、更便捷地接受创新创业教育,鼓励学生更自由、自愿地学习摄取创新创业有关知识,携手学生组织以及老师,共同搭建了一个虚拟的创新创业教育平台。此平台以提供学生优质创新创业教育资源为主导思想,在各级团委老师,各团组织干部,各班团干部的统筹带领下,以各个行政班级为单位,向学校同学传输各类创新创业资源。已知的类型有:向学生推荐双创社团,为学生举办双创讲座,发布双创类赛事信息等。我校目前提供的双创资源有:北京中医药大学“杏林杯”创新创业大赛、北京中医药大学“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北京中医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金点子”大赛等。其中北京中医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金点子”大赛的一等奖获得者——“针娃”创业团队就在针灸教学方面取得了独特的进展,将传统中医药教学与现代科技结合,创造了一个拥有仿真皮肤,能反馈多感官信息,并与互联网APP相结合的智能针灸教学模型。此产品如今已有多个版本,为中国针灸技术走出国门贡献了自己的力量。项目负责人鲁春花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要感谢北京中医药大学对项目的大力支持,在学校的大平台中,项目团队享受到了研究资金,科技教学,办公场地等多方面的帮助。由此可见,一个优质的学校平台能为学生的创新创业路提供不小的帮助。
守正创新,是为了让中医药传承发展真正地实现“源远”而“流长”。若是固守传承,不事创新,捧着老祖宗“源远”的金饭碗也只会在时代的发展中逐渐悄然断流。为了让“源远”的中医药在新时代能够清流激荡,创新发展是唯一的出路。作为凝聚着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博大智慧宝库的中医药学,传承与创新发展中医药是从人民心里树立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件实实在在的大事。
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依托于中医药高等院校大学生的守正创新思维,因此,在“守正创新”思想下,对如何更好地在当前中医药高等院校中,广泛而有效地进行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探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医药高等院校作为连接社会与学生的枢纽,是岐黄学子踏上创新创业征程的第一步,也是中医药创新创业事业迈向社会的过渡,其教育实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守正创新”思想指导下,以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为例,从切实可行地培养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营造校园创新创业氛围、更有效、具有针对性地提供创新创业资源、搭建受众更广的创新创业平台四方面浅探中医药高等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为中医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创新发展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思路一旦失去传承,没有根基的创新只能造就空中楼阁;倘若失去创新,“祖宗之法不能改”的传承注定是没有未来。纵观中医学的历史,写满了千年来历代医家的守正创新。得益于历代哲学思想、科技成果的不断滋养,中医药才能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发展进步。因此,明晰守正创新的重要思路,并将其应用在中医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之中,传承好,发展好中医药的伟大宝库,挖掘其内涵中的精髓,彰显中医药在未病先防、已病防变中独特的优势与作用,定能让源远流长的中医药学焕发无限青春,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实现健康中国目标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