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秋博 张 利
(1.河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河南·新乡 453007;2.河南工学院外语学院 河南·新乡 453003)
在高新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成熟运用,VR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多媒体技术,已经逐渐进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一些领域发挥着传统技术无法替代的作用。红色 VR场馆就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VR技术相融合的具体表现,它开辟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新形式,赋予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新的时代特征,特别是为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提供了有益探索和技术支持。
场馆学习(Museum Learning)理论认为,场馆是学校之外的第二教育系统,相对课堂授课,场馆学习资源丰富、环境轻松、时间灵活、学习随意,给学生提供了轻松自由、自主自导的非结构化学习方式[1]。将VR技术与场馆学习相互加持并创造性地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去,体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教育趋势[2][3]。将红色VR场馆嵌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科技发展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新常态,红色VR场馆有着红色场馆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普遍特征之外,其本身还具有突破时空的限制、丰富教学资源以及增强教育效果等优势。
青年大学生具有独特的思维方式、新颖的生活习性,这就要求高校在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考虑这一受众人群的特点,开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把握时代脉络,不断创新,因时而变,因势而行,形成具有新形式新模式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红色 VR场馆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够改变传统思政课教学理念单一和单调无趣的教学模式,打破教师“满堂灌”和“一言堂”的局面,以学生为本,围绕学生开展思政课教学,能够将以往以老师为主的课堂转变为师生双主体参与的课堂。
红色 VR场馆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交互性、开放性和逼真性的特点,运用数字化实践教学虚拟场景的创设,将书本上的革命人物深度刻画,革命用物真实还原,革命事件动情描绘以及革命精神的渗透融合,并将其嵌入立体化的场馆模型中,使红色文化与时代合拍,符合学生的心理诉求,更好地将学生所学知识内化为学生自己的人生体验[1]。学生置身于身临其境的虚拟仿真实验环境下,以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将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生动具体场景,实现了互联网思维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深度融合,不断增强授课的生动形象性,便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消化和吸收。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实践教学重点在于让大学生参加校外实践,着力点在与让学生深层次的体验参与,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带领学生到实地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不论是从地域时空还是教学经费上都是不现实的。高校通过VR技术虚拟还原出不同的红色VR场馆可以打破传统实践教学中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也为进一步节约了实践教学成本。VR技术视角下场景具有真实性和逼真性,红色VR场馆完全使学生处于一个沉浸式的场馆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根据课程内容选择不同的红色场馆开展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不同于传统思政课教学的学习体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就可以使用红色VR场馆教学,学生通过利用计算机和手机或其他 VR设备置身于虚拟环境中,采用交互式体验的途径参观浏览,例如,通过VR技术对红旗渠开凿进行情景模拟,学生能够真实地感受到历史时期开凿红旗渠的恶劣环境,有利于学生脑力、智力和潜在能力的开发,也有助于学生抗挫能力、合作能力的提高。虚拟仿真教学通过真实场景的考验,有助于学生从中汲取源源不断的革命精神力量,在思考、感悟中进一步强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情感认同,同时也可以实现与其他高校之间的优势教学资源共享。学生可以与外校教师利用互联网,进行线上沟通和交流,不同地域的学生也可以实现在线互动,多种形式的在线学习交流方式也能够满足学生的多方位学习需求,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最大程度上为学生提供高效便捷的优质学习资源。不仅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运用,还可以在校内各部门、各单位实现资源共享和利用。如可以开放给相关部门用于主题党日和团日活动、学生骨干培训、青马学员教育、第二课堂活动,也可以开放给附属小学、附属中学用于学生实践活动等,让师生在活动中通过情景模拟、历史再现、角色体验等方式提升活动效果。
环境对于大学生行为方式、行为过程和行动效果等方面存在着种种制约关系,对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指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以及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运行的一切外部关系的总和。VR技术加持于红色场馆本身,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教育环境。针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一些抽象难懂的知识内容,借助VR技术能够将抽象难懂的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具体事例或文字图片,学生在红色VR场馆情景下,与虚拟场馆中的人物和事件进行体验交互,又与现实中的教师学生进行交流情感,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这种红色VR场馆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课堂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之间产生了碰撞,既有助于师生在教学中的深层次互动,实现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有机融合、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紧密联系,又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从而激励学生在逼真的学习情境中充分利用现有的知识去体悟红色文化,弘扬红色精神。
随着 VR技术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结合得到了重视,近年来,一些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纷纷开始建立了自己的红色VR场馆,探索将VR技术嵌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去,通过近几年的实验性的探索,取得了一些实际经验,红色VR场馆教学在某种意义上可以替代实践教学,给我们带来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新方式。但在也的确存在一些问题都值得我们关注。
红色VR场馆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投资建设红色VR场馆,这就涉及到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大量投入。红色VR场馆的建设并不是直接购买设备和软件的问题,还涉及到场地布置、人员配备、教学管理等一系列问题,这对于文科院系来说是一笔非常大的经费,文科院系的经费相比理科院系来讲往往是比较少的,如果没有学校的大力的资金投入和支持是很难实现建设红色VR场馆的。
从人员配备上来讲,红色VR场馆是要配备相应的教学管理人员的,这些人员必须具备VR技术应用于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条件,目前来讲,这类教学管理人员还是比较紧缺的。从场地布置上来讲,红色VR场馆嵌入实践教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克服教师带领学生外出进行实践教学所产生的安全、管理和经费等一系列问题,但思想政治理论课毕竟是全校性质的公共课,涉及成千上万学生实践教学,要解决红色VR场馆容纳学生数量的问题,也需要学校在场地布置上提供大力支持。
硬件是红色VR场馆必不可少的条件,运用VR技术进行实践教学是学生通过使用VR设备来走进虚拟场景,这是一种人机构建的环境,良好的硬件设备是让使用者感到自然舒适的。但就目前而言,VR硬件设备的人机交互体验感做得还不够完善,一方面来看,在红色VR场馆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学生使用的头盔往往比较沉重,VR目镜的分辨率还不够高清,学生经过一堂课的佩戴,容易产生眩晕感和紧张感等情况。为了给学生营造沉浸性和想象性的虚拟教学环境,利用VR进行教学会使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信息传入方式,这种多通道信息传入方式能够深层次的刺激学生的感官系统并带给学生更加真实的学习感受,但这种持续的高强度的感官刺激可能会对学生造成感官系统认知载荷过重的影响,这种不良影响会让学生产生不适感进而影响学习效果。
就目前而言,相当一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文科专业出身,加之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一些思政课教师的思想观念已经落后于新科技革命的脚步。红色VR场馆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一新形式的时间还比较短,尤其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有着新的思想观念要求和技术素养要求。一方面,教师要学懂弄清运用红色VR场馆应用于教学的价值和如何使用红色 VR场馆开展实践教学,另一方面,教师不仅要与时俱进地学习政治理论知识,还要不断学习人工智能、VR技术、大数据等新的科技手段,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相关技术培训,以便更好地完成立德树人的目标。
在红色VR场馆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过程中,学生处于主体性和主导性的中心地位,能够自主探索知识、建构知识,自由空间大;教师在其中大都扮演着观察者和记录员的角色。教师通过观察和记录学生声音、表情和行为的变化可以较好地评估教育教学的效果。目前,在教学过程中还没有相应成熟的评价系统对学生的具体学习流程做出客观评价,因此很难确保学生的学习质量。在虚拟仿真实践平台下,学生的行为表达不太容易识别,也可能不太真实,这导致虚拟环境下学生表情、行为及声音变化的因素具有多样性,诸如对技术的崇拜、对教学内容的感动或其他不可控的因素。倘若仅仅依靠学生在虚拟环境下的声音、表情和行为的变化,来评估红色VR场馆教学的实际效果的确是十分困难的。因此,在现实情况下需要对虚拟环境下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进行全方位的监测和多元化的评估。
红色VR场馆教学相比于传统实践教学而言,具有与生俱来的优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当学生多次接触这种形式的教学后,学生大脑能够预知下一阶段学习的发展方向,从而失去了教学的生成性。在传统思政课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们不能预知接下来的教学情况,学生大脑一直处于活跃状态,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例如,基础的理论内容可以由教师采取传统的叙述式教学,而当需要学生进行感悟和体会的精神品质等内容时,就需要采用红色VR场馆教学的方式。教师应该提高使用 VR教学和传统灌输教学相结合的意识,从而更好地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让学生学有所思,学有所得。
红色VR场馆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于提高教学效果的确有着显著意义,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既要具备专业知识和现代教育技术基础知识,又要具备一定结构实验操作能力,对虚拟仿真设备、工具等有初步了解并能够掌握使用虚拟仿真设备进行引导学生学习的能力。为此,一方面,要帮助教师树立科学的技术观念,促使教师转变对技术的非理性认知,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思政课教师展开针对性的教育和培训,提高教师对红色VR场馆的重视,进一步增强运用VR技术应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自觉性,进而为提升红色VR场馆教学的实效性服务。
在红色VR场馆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能够提供给学生自主探索、自我求知和自我建构的空间,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并能够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独立性需求。在当前背景下,还需要学生自身树立自我学习的理念,规划自身学习目标,选用科学的学习方法,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开展学习。在这种情况下,也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在红色VR场馆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前,教师要根据所教内容制定明确的学习计划,并确定教学目标;在开展VR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学生在虚拟情境中的声音、动作和情感上的反馈,及时给予学生有效的建议,并引导学生进行下一步的学习,从而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在红色VR场馆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多角度的监控和全方位的评估是检测教学效果不可或缺的一步,但因为学生各方面的差异,这就需要制定科学规范的思想政治理论课VR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即坚持评价主体多元化,学生全方位参与虚拟仿真实验,对其学习效果的评价需延伸到学生涉足的虚拟情境中,并建立一套多元化评价体系,进而改变单一的学习效果评价;坚持评价途径多样化,学生全程参与虚拟仿真实验,对其学习效果的评价需体现到学生参与实验的互动过程中,构建多样化的评价途径,提高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坚持评价结果科学化,把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定性等级制、定量分数制评价拓展作为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着重考察学生参与虚拟仿真实验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实验后运用所学知识的态度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