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权增能:医学院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化路径

2022-03-17 04:05张丽娜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赋权医学院校队伍

张丽娜

(成都医学院 四川·成都 610500)

习主席在古田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政治工作过不了网络关就过不了时代关。随着互联网的深度发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做好思政育人工作的重点与方向。医学院校是精英教育,更要立足于传统思政,不断拓展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空间。从当前实际情况来看,作为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的主体: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等思政队伍存在权能感不足,高校开展网络思政教育的社会性和结构性支持不够等问题,而赋权增能的理念恰好为医学院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优化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1 赋权增能理念在医学院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的可能性

赋权增能理念的领域应用,从社会工作到管理学,再到教育学,应用领域的外延被不断拓展,越来越多的社会主体被纳入到赋权增能的理念中得以被探讨,也进一步验证了赋权增能理念在其他领域的适用性。从赋权增能的内涵来看,赋权增能理念更加专注于主客体本身及其互动的过程与效果,关注增能方自身如何更有效地进行自我赋权、挖掘潜能,以实现自我觉醒,赋权方如何通过有效的赋权来实现增能方的有效“增能”,从而促使增能方做出更有利于事情发展的决策并付诸行动。由此可见,赋权和增能的关系既相互依存又相互统一,赋权是手段,增能是最终落脚点,只有“外在赋予”与“内在接受”的相互统一才是真正有效的赋权增能。[1]

从赋权增能理念介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情况来看,沈炜(2014)从当前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局限与困境作为切入点,提出赋权增能理念更适于高校思政教育模式的改革,实现从说服教育到赋权增能的转换,从而不断改革和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张丽娜(2018)则以高校辅导员作为研究主体,探讨赋权增能理念下通过制度、机制、管理等“外在赋权”,实现高校辅导员内部的自我增能,以创新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

通过文献回顾,我们不难发现,将赋权增能理念应用于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有合理性,也有前瞻性,它既能有效回应当前网络思政教育过程中存在的赋权不够,增能不足的问题,也吻合了当前社会对人主体性作用发挥的呼唤,符合当前网络思政队伍专业化职业化的发展趋势。其一,理念契合。将赋权增能理念运用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促使大学生行为主体实现从他塑向自塑的有效转化是“赋权”到“增能”的题中之义;其二,主体建设。教师要寻求专业化发展道路,高校思想政治队伍(党政有关部门从业人员、辅导员、班主任、思想政治教育专职教师等)更要走自主发展道路;其三,专业特质。大学生尤其是在校医学生,其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直接影响到医患关系的和谐程度,进而影响整个医疗卫生体系是否良性发展。

2 医学院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社会支持系统对于网络思政建设“赋权”规定有待强化

2020年1月16日颁布施行的《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和2021年7月12日《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的发布,都进一步强调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它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要做好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务必要守正创新,要大力抓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进一步明确了作为育人工作主渠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承担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职责、配备、选聘、培养和考核等工作,为做好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有力保障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有序建设。但从实际操作来看,各高校在对上政策的解读和应用中,容易出现以下问题:对高校如何开展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虽有上级指导,却忽略了自上而下推进的学校、相关部门等实施方的监督与考核,对专业类院校如何结合自身学科特点开展网络思政工作缺少实际指导,导致政策支持平台间系统性、互动性、联系性不强的政策“空转”现象。对于高校思想政治队伍中的党政相关部门的从业人员、辅导员、班主任并未纳入其中综合加以考量与明确,对高校如何建设专业化、职业化的网络思政队伍实践性不够,导致其身份认知容易出现混乱、定位不明确,以致高校在实际操作层面出现参与力量不足、执行力度不够、保障不到位等现象。

2.2 培训管理体系对网络思政队伍建设“增能”目标实现有待提高

长期、有效、实用性的培训对加强高校网络思政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大思政格局、全过程思政、全员思政都对高校网络思政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专业化建设不仅需要思政队伍自身的追求提高,更需要高校为其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性支持,系统性地推出能力提升计划,促其不断挖掘和激发自身潜能,提高思想水平和业务能力。从当前来看,部分高校从顶层设计到一线实践,缺乏对网络思政教育队伍进行定期、强有力的指导和沟通,对于队伍建设或缺少培训教育规划,或规划过于笼统,可操作性和实施性不强,培训内容缺少计划性、长期性、针对性和连贯性,内容滞后,难以与时俱进,或培训形式单一,载体不够,培训效果不达标,或培训范围狭窄,培训人数有限,难以实现思政队伍整体实力的提升,甚至出现“假培训”等各类培训问题,这些既影响思政队伍实现自我增能的积极性,也不利于队伍的向上发展。

另外,随着当前国家层面对高校网络思政建设的日益重视,医学院校对网络思政各种硬件建设、软环境打造等方面的保障及管理机制也愈来愈完善,但不可否认其执行力度和效果在高校间呈现不平衡的现象,由于学科门类的特殊性和运行中的各种因素影响,在实际操作中易出现对网络思政教育“口头重视”,实际“边缘化”的现象。如部分高校进展缓慢,上下管理机制贯通不够,各层级责任没有压实,措施不够扎实,督考不够务实,没有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责任全覆盖”的工作格局。部分医学院校缺少网络思政意识,对网络思政建设存在不敢抓、不善抓、不愿抓的现象。对于网络思政教育效果的监督和考核机制也不是很健全,对网络思政队伍的各类考核和保障机制也不是很完善,目前各种支持性系统不到位的现状,如工作环境、薪酬待遇、晋升机制、社会评价等因素都影响了思政队伍的工作满意度,难以帮助高校思政队伍释放自身优势和能力。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医学院校网络思政队伍建设无法得到长期有力的建设。

3 基于赋权增能理念下医学院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若干对策建议

3.1 创设赋权增能的社会环境

优越积极的社会环境,能够为医学院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供合适的发展土壤。从国家当前的政策导向来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是顺势而为,也是大有可为的。作为医学院校势必要借助这股东风,做好新时期医学院校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在国家文件和习总书记讲话精神的倡导下,各级教育部门及相关机构要结合所属高校的实际特点,从上至下制定切实可行、利于操作的指导性文件,对医学院校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具体动作、规划图和路线图,如文件可进一步明确医学院校从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群体范围、队伍职责、选聘条件、培养、考核和保障机制等,从理念到实体运行都有相应的政策保驾护航,这样才能确保医学院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据可依,有方法可遵循,更好地为网络思政工作建设借势助力。

3.2 营造积极健康的网络生态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在教育者、教育对象和教育环境之间交互作用下进行,要做好网络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深度融合,必须要营造积极健康的网络生态。从网络生态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来看,良好的网络生态有助于教育者和教育对象通过网络端更好地进行良性互动,进而促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健康发展。而思想政治教育又可以通过育人的手段对网络行为加以规范、调整与引导,规范与管理网络群体的发展,进而引领和谐网络生态的发展。随着网络技术的爆发式发展,网络充斥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对于网络的发展要运用辩证思维,要大力做好网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结合文章,运用网络技术为思政教育的发展提供创新思维,从而实现在虚拟的网络中开展思想交流和教育引导。各级政府及网管部门要做好良好网络生态的营造与维护工作,把对有关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网络平台作为管理的重点工作来抓,加强对网络思政重点环节的管控力度,加大对各类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社区、网络平台的清查和管理力度,督促相关网站平台不断完善思政社区规则、加强思政队伍建设、建立网络思政生态台账,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强化跨平台间的联动,线上线下合力解决问题,从而构建风清气正的网络生态。

3.3 树立他塑向自塑转化的教育观念

以赋权增能的视角来回应医学院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设,主要在于赋权增能更加突出主体性建构,各类赋权的目的旨在全方位激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角色意识和服务功能,实现网络思政队伍从他塑向自塑的转化,这也为我们做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专业化发展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从良好社会环境的创设,到网络生态的营造,旨在通过建立社会性和结构性支持,创建出有利于网络思政建设的空间和环境,进行有效的赋权。从医学院校来看,校级层面首先要树立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的意识,树立互联网创新思维,通过互联网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对话”,提升网络思政的育人成效。同时,要注重网络思政队伍建设,大格局高站位全面做好网络思政人才队伍建设,在抓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同时,要做好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等队伍建设,做好网络思政工作来自于学校整个思政队伍团体的力量,而绝非单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一己之力。学校层面要对相关群体制定和完善有关的规定和政策,明确职责任务和考核办法,改善管理体制,提供赋权增能的制度保障,构建专业共同体,搭建赋权增能的有效平台,从而不断提高该类群体专业发展的自觉性,拓展其专业提升的空间,从而实现群体专业化发展的目标。

3.4 依托网络丰富深化教育内容

站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医学院校及其思政队伍应聚焦思政理论课及其教学内容的改革创新,去主动适应网络化、信息化的发展大势。在外界给予良好的权力和支持后,医学院校思政队伍更应立足学科实际,围绕医学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积极主动地进行自我增能,全面提升自身的知识结构体系,主动适应网络时代发展大势,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熟练运用网络平台进行育人工作。医学院校要加大对网络思政的内容打造,打造优质的教育内容,坚持内容为王,注重对网络资源的深入挖掘,突破传统思维定式,大力运用网络信息技术,打造集趣味性、创新性、丰富性为一体的思政网站和传播平台,开发具有较强应用性、思想政治性、操作性的德育软件,实现医学生思政教育从扁平化到立体化的转变,进一步丰富网络思政教育内涵。[2]同时,要坚持政治标准,不断进行教育内容的更新与调整,使教学内容既接地气,符合医学生特点,又能够和国家方针路线政策保持一致,持续深化教学内容的内涵性与时代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从而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传播与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弘扬,不断提高医学生的道德水平与思想高度,促使其形成良好的医德医风,依托思政教育助推医学生健康成长和国家医药卫生事业的良性发展。

3.5 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有效性

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促使教学行为事半功倍,大大提升思政课程对于医学生的吸引力,能够让受教育者更自主地对教学内容加以消化吸收,学有所获。这种积极的反馈,也会反复强化教育者不断进行教学方法改进的信心和能力,从而不断提升思政队伍的专业能力,促进其增能感的获得。新形势下,医学院校要不断优化传统思政育人的方式方法,从医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加大对现有网络平台的利用率,让其发挥最大效用来服务于我们的教学,同时,不断进行新的网络学习平台建设,通过切实有用的学习载体,有效增强网络思政教育的实效性与传播力。在高校思政课从面对面的课堂教学转向以网络技术为依托的线上教学模式下,思政队伍要善用信息化、数字化的手段活跃教学气氛,将案例教学法、情感体验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实践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与信息技术手段相结合,拓展教学方法,增强线上线下的整体联动,为课程教学实施提供有益支持。充分发挥思政工作树人育人的作用。

猜你喜欢
赋权医学院校队伍
论乡村治理的有效赋权——以A县扶贫项目为例
企业数据赋权保护的反思与求解
试论新媒体赋权
基于改进AHP熵博弈赋权的输变电工程评价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
还剩多少人?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