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玉玲(甘肃省庄浪县第三小学)
虚拟现实技术为创新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助力,其借助非交互式体验将虚拟环境与现实课堂结合起来,在实施教学的同时,允许学生借由虚拟技术理解、体验语文知识。这种以互动、探索、自主发挥为主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了深入学习的机会。借助虚拟交互,学生能够快速获取所需要的学习信息,以更为主动的态度配合教师。
浓厚的学习兴趣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原动力,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应该以学生的兴趣为基点。借助虚拟现实技术开展语文教学活动,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方面,虚拟现实技术满足了学生的文化学习需求,将语文教学转化为更有趣、更开放的过程,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形成了自主学习的良好意识;另一方面,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快速完成资源、信息的整合任务,将教材、课外知识同步呈现在课堂上,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发现课堂之外的语文知识。虚拟现实技术开辟了新的互动空间,学生与教师可以在交流学习经验、分享语文知识的同时优化课程,不断进行深入探索。
新时期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活动要体现出多元育人的教育功能。除了在语文知识、语文技能等角度与学生进行互动,教师更要尝试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感和文化素养,深入理解语文课程的教育功能,建构全面为学生发展服务的语文教学模式。教师要将学生放在教学主体位置上,创新语文教学方法,以实现文化上育人、思想上育人的双重目标。虚拟现实技术可以为教师提供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在积极落实教学工作的同时,借助虚拟现实技术创设情境、导入资源,满足教师的授课需求。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表现与需求应用全新的虚拟现实技术资源,发起课后探究、互动等活动,实现教学活动的拓展与延伸。在虚拟现实技术的带动下,语文教学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入手,为师生双方搭建交流的平台。通过虚拟技术,教师可以将教材中的语文知识转化为虚拟教学资源,供学生学习、探索,从而帮助学生积累语文学习经验。
小学语文教学活动表现出了较为明显的系统性、综合性的特点,学生可以接触到多元化的语文知识。结合虚拟现实技术组织授课,教师要尝试利用有关技术手段打破现实与教材之间的壁垒,为学生营造全新的学习环境。通过整合相关教学资源,在虚拟空间中与学生进行交流,在组织教学活动的同时,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虚拟课堂中的教学主要围绕基础技能训练、人文情感培养等模块同步发力,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传统的课堂教学无法利用多种资源同步进行育人指导,以虚拟课堂为手段,将进一步化解课程与教材之间的矛盾,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以下统称“教材”)三年级上册《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三首古诗时,教师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来完成授课任务,将古诗以“画面+文字”的方式展示在学生面前。以《饮湖上初晴后雨》为例,借助虚拟现实技术创设情境:你与友人在西湖上泛舟饮酒,在阳光的照耀下,光彩熠熠,西湖美景尽收眼底。下雨时,西湖又是另一派风光,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教师可以让学生试着结合古诗与虚拟现实技术中的场景描述湖上的“晴”与“雨”分别都是怎样的景色。在要求学生阅读的同时,以教材内容为突破口,将教材中的情境、情感展现出来,应用虚拟现实技术,深度解读作品的文化内涵。
在引导学生学习、成长的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多种资源与学生互动,让学生在情感上、文化上鉴赏文本,与相关素材形成情感共鸣,正确认识语文课程的教育功能。借助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开口表达,让学生对课文中的故事、情感进行预设,以此来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教材五年级下册《景阳冈》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借助虚拟现实技术围绕“景阳冈”创设相应的情境,与学生互动。在《景阳冈》这篇课文中,作者对环境进行了深刻的描写,为学生营造了身临其境的阅读体验,结合虚拟现实技术,则可以将真实的景色投映到课堂上,让学生在参与情境、感知情境的同时启发自身的情感。这样的情境即使置身其中也足以令人感到恐惧,但是武松却能赤手空拳地打死一只老虎,进一步凸显了武松非凡的胆量。借由对情境的解读、体验,学生对人物形象有了全新的认识,将以更加浓厚的兴趣参与后续的学习活动。应用虚拟现实技术,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更多的互动任务,如讨论任务“我眼里的武松”,写作任务“如果我在景阳冈”等,让学生将自己的真实体验过程与感想记录下来,延伸课堂互动范围。在互动的过程中,虚拟现实技术打破了课程与现实之间的壁垒,允许学生在体验、学习的过程中重新认识教材,使语文教学更为高效。
大部分的语文教学活动都是在静态的环境中开展的,学生难以主动参与课堂。随着语文教学的不断深入,学习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学生并没有获得进入文本中的机会。一方面,“灌输式”教学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另一方面,匮乏的语文教学资源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单一的教学资源难以满足学生的文化学习需求和情感认知需求,单调的教学活动只能帮助学生认知语文基础知识,而无法调动学生的主观情感。教师可以尝试应用虚拟现实技术完成课堂上的互动任务,为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
例如,在教学教材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应用虚拟现实技术重新组织教学,在虚拟世界中创设情境,从“北京的春节”这一关键词入手,探讨北京的春节都有哪些习俗,以及在不同时期北京的春节的变化,将有关描述一一联系起来。在了解“北京的春节”的过程中,学生对于文本素材有了深入的认识:北京的春节是不断发展的,保留了热闹、传统的同时,一些愚昧的习俗也被剔除。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学生掌握了理解文本的方法,即将自己带入到情境中。这样的教学将文本与情感整合起来,让学生从全新的角度理解课文。
虚拟现实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在帮助教师导入语文教学资源的同时,它还能将不同的育人元素整合起来,围绕有关的教学要求实施教学工作,从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教师要深度挖掘虚拟现实技术的教育功能,借助非交互式教学新模式,鼓励学生体验、感知、创造,用感官上的满足来调动学生的情感,以此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