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理念融入英语教学实施路径探析

2022-03-17 03:29秦璐
教育现代化 2022年20期
关键词:英语教材思政理念

秦璐

(南京工程学院,江苏 南京)

一 引言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第一次提出课程思政概念,这一概念的提出更加凸显出思政工作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并且要求将课程思政理念贯穿于教学过程始终。课程思政理念的真正实现就要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并且要循序渐进,在改进中加强,在加强中不断完善,从而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与鲜活性。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就英语教学而言,这一理念体现在英语教师在讲授英语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培养学生优良的道德品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做出应有贡献。基于此,课程思政理念在英语教学中的渗透与实施显得尤为重要。

二 课程思政的概念

首先课程思政是一种观念,是一个概念,而非一门具体的课程,其本质是一种教学理念,它与思政课程有着本质的区别。对于课程思政概念的界定,目前得到学术界普遍认可的有以下几种阐述:有学者认为,把马克思主义有机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是课程思政的精髓,而关键在于如何深入挖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从而构建各学科多元立体式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以此使各专业的教育与教学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最终实现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育人的效果[1]。学者闵辉认为,课程思政是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内在需求,其核心是发展各个学科专业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构建一体化课程体系,形成全方位、多学科、全功效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从而发挥好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进一步深化立德树人的效果[2]。学者高德毅等则认为,课程思政是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堂教学改革各个环节、各个方面,从而达成对学生立德树人润物无声的效果[3]。

概括起来,课程思政的重点在于,日常教育教学中对受教育者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其关键在于挖掘不同学科中所蕴含的课程思政元素,以教学内容的更新、完善和教学模式的改革为抓手,不断推进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有机结合。需要指出的是,思政教育的稳步推进不能仅仅依靠思想政治课程,也不能单由思政课教师独自承担,而应是全体教育工作者齐心协力,共同努力,从而将课程思政理念渗透于各门学科教学当中。课程思政理念下,要求教师做思政教育的有心人,在具备思政教育责任感与自觉性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其他各门课程教学中思政相关素材,从而达到从教材到课堂,从理论到实践的思政教育之路,进而促进课堂教学中课程思政教育的落实、落地。

三 课程思政理念融入英语教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文化无国界,但学生有国界,广大青年有国界,公民有国界,我们目前所培养的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栋梁之材,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从这一点来讲,正确价值观的树立与培养意义非凡。

英语学习是为了能与国际多维度、全方位、立体式的合作与交流,以使得我国在各个领域屹立于世界舞台中央。从微观层面讲,英语学习不仅是单词、短语、句型及语法等基础知识的学习,除此以外,通过以上学习过程学生耳濡目染地受到大量西方文化元素及价值观的影响,而这些文化及价值观的优劣值得仔细甄别。回归到课程教学本身,其除了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外,更要树立跨文化思维,提升跨文化表达能力,学以致用。而学以致用的过程中离不开正确价值导向的引导,需要道德规范层面的表达约束。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如此导致的后果就是学生掌握大量理论知识,但缺乏在大思政格局统领下的价值思维导向,没有充分发挥思政教育在课堂教学主渠道上的优势,这就使得有些学生盲目崇拜西方外来习俗及文化,从而产生道德困惑,价值选择与判断不准,也在多元文化思想的冲击下,迷失自我,价值观歪曲。大学时期是学生价值观养成的重要时期,如果缺乏正确的价值观指引,思政导向模糊,其对西方糟粕文化辨识不清,则会对其成长成才有很大影响。课程思政理念在英语教学中的渗透则是实现英语教学中教书与育人有机结合的生动体现,以英语学科的大量人文元素为载体,加强文化自信,以有效的精神引领实现学生爱国精神、民族意识的培养与传承。

受语言环境影响,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自然而然的使用英语思维去思考问题。长此以往,学生有意或无意地受到西方文化理念的影响,使用西方价值理念去评判是非。此种情况下,可能会造成学生盲目崇拜西方外来文化,忽视本土文化的重要性与主导性。因此,英语教学理所应当的处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阵地。传统英语教育教学理念过度关注听说读写等基本能力的培养,却忽略了在英语教学时将思想道德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融入其中,最终导致了学生片面认为英语学习就是基础知识的掌握,基本能力的形成,西方思维方式的培养,西方文化理念的学习,从而导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忽视,进而对中华几千年沉淀下来的灿烂文化缺乏自信。此种教育理念从知识学习的角度讲尚可,但从教书育人的层面来说,不够全面,缺乏系统性,因为此种教学理念只关注了“教书”,而没有达到“育人”的效果。若要达到“育人”的效果就一定要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建设领导权,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融入英语教育教学全过程。因此,在课程思政背景下研究英语教学,是当下我们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现实需求。

英语是大学必修课程,面向所有学生开设。其主要特点是课时量大,受教范围全覆盖,课程内容中充满大量人文、社会和科学等信息元素,并且由于其是一门语言类课程,因此教学过程中会经常嵌入教师与学生互动的环节,而这一环节正是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途径,用以逐步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道德情操以及良好的价值观培养。此外,英语教材中含有大量反映生活场景的篇幅及画面,比如中外文化的差异、不同的风土人情、名人传记、励志故事等,在英语教学当中,上述不同形式的英语课程内容直观的凸显出人文性和生活化的特点,这对于学生们的人文素养有着深刻的影响。促使学生们的视野得以拓宽,还能进一步辅助思想政治教育,使得学生们的情操得以陶冶。如果说思想政治课程是显性教育课程,是对学生的思想政治进行直接的显性教育,那么就可以说英语课程极具隐性思政教育的巨大潜力,因为其中大量思政元素更易被学生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吸收,并在此过程中受到积极引导与良好熏陶,因此也就更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良好德育效果。

四 课程思政理念融入英语教学的实施路径

由教育理论认知到教育实践行为之间的距离还有很远,真正使得课程思政理念深入课堂、深入生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尤其对于充满外国文化元素的英语学科来说,更需要我们不断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探索,笔者前期对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工程教育改革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研究和理论积累,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践。

(一) 着力培养英语教师课程思政意识

若想将课程思政理念真正渗透到英语教学当中,最基础、最关键的是要英语教师意识到自己也是思政教育者的一员,而非“局外人”,只有广大英语教师认识到自己身负思政教育的神圣职责,才会在思想上认同,在行为上体现,所谓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就是这个道理。作为教师,理应坚定政治立场、明确政治方向,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立德为范,在教学当中积极践行并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从课堂中、从点滴中培养学生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常言道,一流教学注重思想,二流教学注重方法,三流教学注重知识[4]。当今社会,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知识更新迭代速度绝非往日可比,在此种大环境下,从某种程度上说,弱化了教师在学生学习这一活动中的主导角色身份,但越是知识更新快,越是多元文化唾手可得之时,学生越是容易受到其他文化观念的影响,此时也就越能凸显教师在思想道德引领、价值体系培养方面的主导作用。只有在教师的引导下,才可以让学生既可以遨游于知识的大海中,又能牢牢把握住正确的前进航向,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意识到课堂教学对学习生涯乃至人生发展的重要意义,进而激发增强其学习兴趣、学习动力和学习境界,唤醒社会责任意识,真正实现社会主义课堂教学目标。

(二) 大力挖掘英语教材中的“思政元素”

若想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英语教学,首先要做的就是最大限度地挖掘英语教材中的“思政元素”,比如家国情怀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思想道德教育、传统文化教育、尊老爱幼教育等,以尊老爱幼为例,可以将其作为出发点,并延伸到“孝敬父母”,“尊重老人”层面,这样即可以英语课堂为渠道,以课堂互动为载体,在师生良性交流讨论中既让学生掌握所需学科知识,又得以使学生感受孝道文化,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尊老爱幼精神,最终将其延伸至精神文明建设中。又比如,可以从课堂教学组织环节入手,将英语教材中某一章节的主题与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有机结合,如在课前热身或课后练习部分设置相关讨论题,引导学生对民族文化进行充分认识和理性了解,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学生在英语语法、词汇等知识学习中获得深层次文化内涵的教育洗礼,将知识教育和社会价值观教育有机结合,从而形成合力效应。 也就是说,既要深挖英语教材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并且要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表达出来,以此达到既学到学科知识,又感受到思政教育的温度[5]。

(三) 努力实现英语教材本土化建设

在国家稳步推进“文化走出去”战略背景下,英语教材应在传播西方文化的同时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传播西方文化一定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在此基础之上充分发挥西方先进理念、先进文化的优势。因此,将中国历史文化语言材料嵌入英语教材显得迫在眉睫。由于英语在国际交流中使用的广泛性与特殊性,促使英语课程的学习从小学到高中乃至大学、研究生,可以说贯穿于每一个学习阶段,比作为母语的汉语课程学习周期要长很多。另外,作为一种强势语言,英语教材中裹挟大量西方文化和价值观,这些价值观无形之中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价值理念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倘若不对这些价值理念进行有效、合理的引导,一定会导致价值体系尚未构建完善且乐于接受新鲜事物的大学生盲目接受西方快餐文化,弱化对母语的崇尚程度,影响对母语的自信程度。而这必将在某种程度上导致学生自身所学难以自成体系,价值观念淡漠,文化理念偏颇,民族文化认同不强。通过“本土文化”教材建设,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融入英语教材和英语教学之中,以此矫正以往英语教学中重西轻中的价值偏颇,从而使学生懂得英语学习是为了与国际接轨,加强国际交流,弘扬中国文化,发出中国声音,展示中国姿态,而不是逐渐抛弃经过几千年沉淀下来的中国本土优秀文化,或者盲目崇拜新兴西方文化。

(四) 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作用

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就是指教师要将思政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让课堂教学回归育人本位,让立德树人春风化雨,润物无声[6]。无论教育理念如何更新,教学形式如何改革,课堂依然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时刻牢记自己不但是英语教师,同时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这一角色身份,担负着思想价值引领这一光荣而艰巨的神圣使命。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以创新思维努力挖掘英语教材中的思政元素,并以教学的方式在课堂中呈现给学生。教师不仅应该是课堂的讲授者,还应是课堂的组织者,讨论引领者,话题的提供者等角色[7]。比如,以英语教材中的人物传记、励志故事等为载体,将讲述内容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

以第二课堂的开发提升课程思政的教育实效。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英语教学是立德树人教育理念下英语教学的必然要求,这就要求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英语知识教育、社会实践良好地融合在一起。教师要为学生搭建创造实践的平台与机会。例如,帮助学生组建英语角、朗读亭、话剧社、英语社团等,鼓励学生通过以上平台培养、锻炼自己的英语实践能力,这样便可以将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用于实践,从而达到加深理解,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目的。与此同时,通过实践过程的反馈还可以让学生更客观的剖析自己所学理论知识的情况,进而达到学习与实践相辅相成、彼此促进的良好效果。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不畏困难,勇于实践的良好精神品质。

(五) 加大资源投入,强化队伍建设

要实现课程思政理念融入英语教学之中,关键在于拥有一支思想政治坚定、课程思政意识强烈的英语教师队伍。英语教学中的课程思政理念的渗透需要有明确统一的目标,有详细的实施方案,有专门有效的措施,有强有力的组织协调,有稳定持久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要善于发挥集体的力量,克服单兵作战缺点[8]。以英语教学为例,可以设置专门人员负责收集整理教师在教学当中挖掘梳理出的视频、PPT、文字材料、典型案例等含有思政元素的教学素材,最后汇编成课程思政理念教学资源库。以此种方式积土成山、积水成渊,不断丰富思政教学资源,这样即可以使得年轻教师站在前辈们的肩膀上,将自己的更多精力用于研究如何将课程思政理念转为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行为,而不是每个人都要把大量精力耗费在如何寻找课程思政教学资源上。另外,学校也可以为广大教师搭建不同学科教师间的交流互动平台,使得不同学科之间的不同思维得以交融碰撞,从而产生新的思政教育火花,进而达到彼此促进、触类旁通的目的。

五 结语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党和国家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现实需求,英语教师应增强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意识,树立课程思政价值理念,大力挖掘英语教材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从而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英语教学当中。新时代背景下英语教师理应着眼于国家战略层面,发出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贡献青春、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英语教材思政理念
多版本高中英语教材红色文化融入的比较研究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高中英语教材中的中国文化的配置研究及启示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国外优秀英语教材词汇和语法的布局、复现及练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