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在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以课程《实用沟通与礼仪》为例

2022-03-17 02:54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礼仪技能职业

陈 嘉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 湖北·武汉 430205)

1 教改建设背景

课程教育改革之风越演越烈,高职院校通识课程也在所难免,如何在各种思潮涌现、竞争激烈情况下进行《实用沟通与礼仪》的课程改革呢?笔者于2021年夏天在4星级酒店进行为期1个月的挂职锻炼,期间对我校5名应届毕业生的工作状态进行全程跟踪,就职场礼仪与职场沟通技能以及理论与实践的差异进行调研。

《实用沟通与礼仪》课程是一门应用型较强的课程,是我院人文素质拓展学习领域通识课程,学生来自11个专业,学情差异大,任课教师来源广,有专任教师、行政教师、企业导师、辅导员等。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教师独立作战的灌输型教学模式效果各异。而随着防疫常态化,沟通与礼仪知识需要进一步与社会情景相结合,原有的教学案例相对老旧过时,不太贴近实际工作场景,学生不能随时随地获取信息和知识。笔者在酒店挂职锻炼期间观察到的毕业生职场表现,也验证了学生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转化效率较为低下的现实。学生对于技能实训项目和典型工作任务的有较大需求。有感于此,我们成立了《沟通与礼仪》课程团队,研究如何进行课程教育改革,改善教学效果,提升教育质量。

2 教改建设理念

建构主义是一种关于知识和学习的理论,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学习是学习者基于原有的知识经验生成意义、建构理解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常常是在社会文化互动中完成的。

《实用沟通与礼仪》是面向多学科专业学生开设的职业基础类技能课程,课程开发要遵循“助力就业及职业发展”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指导思想,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同时要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倡导目标驱动,强调体验参与,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我们本次研讨结果是,教学过程中尝试采用3P教学(问题呈现、技能练习、能力输出)模式,培养学生口头沟通、书面沟通、非言语沟通、商务沟通等沟通与礼仪技能的过程中,更强调发展沟通与礼仪的综合运用、合作协商、思考应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通过形成有效的沟通与礼仪学习策略、提高学生用知识与技能进行思维转换和表达的能力,让学生可以随口说出好的自我介绍,能够恰如其分的表达自己。

3 课程改革意义

灌输型教学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剥夺了学生建构知识和理解自身的机会;学生通过探究和主动学习,才能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学生的知识是在一定的情境中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主动建构获得的,这是建构主义的意义之所在。

因此《实用沟通与礼仪》教师团队要创设适宜的学习情境,采取项目导向和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师的引导,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以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合作和创新等方式,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其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完成从初学者到“技能专家”的职业能力发展。

学生作为学习的行动主体,要以职业情境中的行动能力为目标,以基于职业情境的学习情境中的项目工作过程为途径,以师生及生生之间互动的合作行动为方式,强调学习中学生自我建构的行动过程为学习过程,以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整合后形成的行动能力为评价标准,使学生在解决职业实际问题时具有独立地计划、实施和评估的能力。

4 课改拟解决的问题

(1)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学生是课堂上学习的主人。传统职业教育注重“成型性”,强调培养“应用型”和“技能型”,相对忽视了学生的发展性,忽视了学生作为职业发展的主体性的地位。在高职院校,不管是掌握理论知识还是获得实践操作技能,学生都是学习的被动者,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可以分为两个步骤,首先是知识的传递,其次是吸收内化,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注重学生学习的第一步知识的传递,忽略了第二步吸收内化,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动力或动机,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的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来体现教学成就,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以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合作、拓展创新等方式,实现任务目标,使教育的目标得到延伸,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沟通与礼仪的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

(2)改革传统的“集中授课+技能训练”模式。近年来,高职院校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质量的若干意见”精神,采取了各种举措,现阶段高职院校普遍采用的是“集中授课+技能训练”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从形式上来看,体现了既注重知识传授也突出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但是,从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本质上来看,还存在着一定缺陷和不足。主要表现在:①由于存在理论与实践的课时分配问题,存在课堂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两者都不足的情况,对于能力不足的教师来说,仍然是注重课堂教学,技能训练只是流于形式。②技能训练由于采用的是全班集中训练的方式,因此教师很难对每一位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辅导。利用建构主义调整教育方法,改变过去忽视学生沟通与礼仪实际运用能力培养的这一现象,强调教学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沟通能力、礼仪技巧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大胆实践、自主学习的过程。

5 课程实践方案

依据“以学生为中心、教为学服务”的建构主义理念,我们探讨重塑教师的角色,重构教学内容和课堂形式,使教师由演员变为导演,由知识搬运工,回归为深受学生尊重的引领型、创新型、融通型教师,以学生的实际需要为核心,学生是课堂上学习的主人;教师在课下是教学任务的设计者,在课上却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生态,建立师生互动、企业参与的职业教育课堂,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多样化、高质量的教育服务。

(1)制定科学的建设规划。根据专业的定位与特色,合理规划课程改革与建设,包括课程改革的内容、改革成果及完成时间安排、人员安排等,并以该课程的教学改革带动其它课程建设,提高专业整体教学水平。

(2)发挥师资团队的力量。《实用沟通与礼仪》课程的授课对象几乎涵盖商学院全体学生,由多位教师进行授课。为了保证各专业各班级的教学水平的一致性,需打破教师单枪匹马作战进行备课的现状,通过教学改革项目逐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效果好的教师梯队。团队成员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反复研讨课程标准,修订教学实施方案、设计教学内容、优化学习任务,发挥师资团队的力量,严格实施过程管理。

(3)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改革应符合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对讲课内容实时更新,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用现代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改造传统教学内容,实现教学内容的情景化、项目化。课程内容应具有专业岗位针对性、先进性和职业性,深耕职业素养,挖掘思政人文元素,将爱国主义等价值导向和职业道德等素养巧妙融合,为学习赋能。

(4)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探索适合高职教育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课堂革命,积极采用“3P教育法”“项目式”“情景模拟式”“劳动教育”“互动点评式”等先进的教学方法,将教学主体从“教”转移到“学”,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能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改变“教”与“学”的方式,以动手实践为主要方式,引导学生在模拟演练、劳动教育的的基础上,认识世界,建设世界,塑造自己,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目的。

猜你喜欢
礼仪技能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礼仪篇(下)
孝——礼仪第一礼
知礼仪,做谦谦君子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