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绘本教学之“磨课”与“悟课”探析
——以绘本《鳄鱼爱上长颈鹿》为例

2022-03-17 02:54苏春来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长颈鹿鳄鱼绘本

苏春来 蒋 崒 芦 苇

(长江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 湖北·荆州 434023)

随着绘本凭借生动形象的故事线索吸引幼儿阅读现象不断增多,绘本市场也在我国发展的如火如荼,其以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及规律的优势成为众多幼儿的阅读材料首选。同时,《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3-6岁幼儿阅读材料主要是绘本。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针对绘本教学层出不穷的问题尚且需要教师不断历练教学水平、灵活应对各种绘本及各种意料之外教学问题。正如学者张爱玲所说的“磨课”这一词应运而生,即一种教师不断否定、超越、历练自我的过程,是一种“集慧式备课”,同时范娟也强调“好课多磨”,用集体智慧来重建教学课堂,在这个过程,通过集思广益,不断吸取优良的建议,完善自我教学,从而达到自我“悟课”的境界,直至锻炼出一名教师的“优秀临床经验”。换言之,身为执教者也并不是一味被动接收别人的思想,老师作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通过学习与反思,在终身教育理念下,修炼自我,顿悟教学。

1 《鳄鱼爱上长颈鹿》绘本选择

该书是由达妮拉·库洛特所著,台湾儿童文学作家方素珍所译的一本适宜幼儿阅读的绘本故事。《鳄鱼爱上长颈鹿》所述的是一个小小矮矮的鳄鱼先生,爱上了挺拔美丽的长颈鹿小姐。整个绘本弥漫着爱情幸福的味道,那么这样一个关于“爱情”的话题怎么能够在幼儿园实施呢?这里就涉及到了整个绘本选取的初衷,4-6岁儿童正处于婚姻敏感期,开始对人群组合感兴趣,并开始对各种组合形式探索,其中,婚姻组合形式离儿童生活最近,所以儿童探索行为一般先从婚姻开始,在这种心理特点支配下,儿童容易对身边小伙伴产生好感,进而形成稳定的朋友关系,且自以为是“恋爱”。在这种错误观念的趋势之下,幼儿往往不知道如何与他人相处,甚至会产生一系列幼儿之间的纠纷,也不利于同伴之间发展亲社会行为。该绘本选取正是出于此,通过鳄鱼恋爱的故事,帮助孩子了解及学会正确的表达爱,以绘本为载体,延伸到生活中各方面,助幼儿更好的度过“婚姻敏感期”。

虽然不能存在囿于“小大人”的狭隘观念,但是幼儿也并非是真的什么都懂或者什么都不懂,在正走向“社会化阶段”的幼儿急需教师恰当的指导才能顺利且自然的度过此阶段。那么对于幼儿教师绘本教学的专业能力也是一种严峻考验,本文就此次绘本教学进行的“磨课”与“悟课”有以下探讨。

2 绘本教学“一磨”——宝剑锋从磨砺出

“磨课”类似于当下所提倡的“同课异构”,是教学型教研的一种新型模式,即同一节课,但由不同老师根据自身工作经验和教学实际等情况来进行。本研究中,针对绘本《鳄鱼爱上长颈鹿》,同一节课两位不同老师进行教学,其中,老师也在互相借鉴双方教学中不断“悟课”,找到更适合、更有效率的教学方法,这也正是“磨与悟”的特色所在。

2.1 教学过程

第一次“磨课”由C老师执教,其教龄长达十几年,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其整个活动过程分为四部分,即观察与交流、讨论与猜想、欣赏与分析及生活延伸。

针对第一部分观察与交流,C老师首先引导幼儿观察图片,采取提问导入故事,“我们今天带来了一个新朋友,看看他是谁?他遇到什么问题呢?”引入主人公鳄鱼先生以及他所面临的问题:想让长颈鹿小姐见到他迷人的微笑。

第二部分讨论与猜想,通过观看PPT绘本图片,猜测鳄鱼先生为了让长颈鹿小姐看到迷人微笑做了什么以及结果如何?激发幼儿好奇心以及维持注意力,通过图片分析,幼儿获取了一些信息,例如:踩高跷、天桥表演特技、请她吃树叶、唱情歌以及套住长颈鹿小姐脖子。但是最后鳄鱼先生都是失败告终,伤心极了。

第三部分欣赏与分享,C老师再次帮助幼儿回顾整个故事脉络,采取提问的方式分析鳄鱼先生做了哪些努力以及感知鳄鱼先生表达爱的方式,幼儿能够结合切身体会和观看感觉进行相应的语言表达和分析,并且根据画面了解整个故事来龙去脉,除了少数幼儿由于注意力不集中或者表达能力不够好,只能阐述一部分的故事情节。

第四部分生活延伸,C老师询问幼儿有没有喜欢的好朋友以及你为好朋友做了什么?延伸到“友情领域”,并且指导幼儿回家采访爸爸妈妈之间的爱情故事作为下次上课分享内容。

2.2 教学探讨

首先,值得赞扬的是整个教学过程较为顺利且自然,执教者语言亲和有力、动作肢体丰富、调动幼儿热情能力也较高,且时刻注意到自己言行举止是否得体,关注幼儿举手发言、站立回答问题等良好纪律方面,具有一名合格教师该有的职业风范。

然而,其中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需要在接下来的实践中继续打磨。

(1)幼儿主动性调动有所欠缺;通过观察可知,出现了有些幼儿在教学中不断左顾右盼、抓摸自己或者其他幼儿的衣服、耳语等等情况。教师需要不断革新教学方式,采取多样教学模式来吸引幼儿注意力和兴趣,例如深情导读,调动幼儿感知觉、引导幼儿围绕绘本自身元素展开口语表达、故事情节角色扮演、营造轻松的教学氛围、依托数字化平台,构建交互式绘本教学课堂等等。

(2)教师预设教学过多,没有给幼儿空间发挥;可以感知,C老师按照教学流程“循规蹈矩”讲课,虽然正规、有经验,但是感觉幼儿可发挥、可想象的空间较少,需要适当“留白”,才能促使幼儿思维更加灵活、更富想象力。反之,太满则亏。

(3)从爱情这个敏感话题转移到“友情”方面,衔接较为牵强,不够自然。C老师只言片语就将话题转移,“你在生活中有没有喜欢的好朋友呢?你会为他做些什么”,前面话题还意犹未尽即转到下个话题,较为突兀生硬,教师可以根据巧妙提问和设疑来灵活衔接两者,提出更加有效、开放性问题,来激发幼儿下一阶段的思考。

(4)引导幼儿对角色形象的认知还不够透彻,没有真正分析出角色形象,简而言之,绘本价值挖掘不够。例如鳄鱼先生就是一个简单的“追求者”吗?他的形象具体是怎样的呢?换角度窥之,例如他遇到事情不轻言放弃、相信爱情的美好、锲而不舍的精神等等方面都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地方。

整体来说,不可否认执教者的用心良苦和精心设计,但是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接下来的教学中不断磨合。

3 绘本教学“二磨”——梅花香自苦寒来

3.1 教学过程

根据第一次“磨课”情况,该园教师在吸取之前经验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和重新设计,构建新的教学模式,以期针对同一绘本内容不同班级采取不同教师执教方式通过不同角度挖掘绘本价值,该课程第二次由Y老师进行,同为园内资深教师,经验丰富且极具有亲和力。

整个教学也分为四部分,即回忆与分享、讨论与分享、提升与讨论以及家园亲子互动。

第一部分回忆与分享,这一环节是在以“亲子绘本阅读”为基础上进行的,在教学之前,幼儿已经与父母在家共同分享了此绘本,具有一定故事内容基础。因此,Y教师提问“你们还记得上次的故事吗?谁知道上次故事讲的什么内容呢?”以提问引导幼儿积极性。通过一开始就给幼儿语言表达的机会,使幼儿能够通过表现自己获得一定的自我效能感以及他人认可。

第二部分讨论与分享;在一系列关于“内容”提问之后,教师将问题“引向幼儿自己”;例如由提问“鳄鱼先生想了哪些办法?他失败之后放弃了吗?为什么鳄鱼先生要让长颈鹿小姐看到他的微笑呢?”转向“如果你是鳄鱼先生你会想什么办法呢?如果你是长颈鹿小姐,收到那么多礼物你是怎么想的呢?”,表现出教师为主体转向以幼儿为主体这一理念的实践。

第三部分提升与讨论,观看视频,这是由教师将幼儿家长记录其孩子成长故事碎片剪辑而成的,可以明显观察到,很多幼儿在视频中看到自己或者家长亮相时是十分激动和自豪的,整个现场十分活跃,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可以由衷的感受到孩子的喜悦之情。

第四部分家园亲子互动环节,教师总结归纳:由故事中鳄鱼先生对长颈鹿小姐的爱延伸到家长对孩子的爱、老师对学生的爱。并且要求幼儿回家和父母一起认真观看绘本封面,尝试画一幅喜欢的绘本封面,为下一主题活动进行提前打好基础。

3.2 教学探讨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针对第一次“磨课”所出现的问题,Y老师也在此次教学中尽量注意及调整,相较前者而言,有了长足进步。

(1)首先,在整个过程中Y老师的衔接十分流畅自然,以及在最后延伸爱的环节也很自然衔接到父母和老师上面,相对于上次来说,提问转折衔接值得肯定。

(2)将素质教育“以学生为主体”理念贯彻其中,引导幼儿发散性思维萌发,正如上述所说教学过程中Y老师将提问抛向幼儿,“如果你是…你会怎么做呢?”。多次引导幼儿主动思考、积极回答,将主导权交给幼儿,而并不是老师掌握。

(3)巧妙运用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强化理论,采取小花奖励;利用“正强化”方式,给予幼儿一定“积极刺激”,从而激发幼儿兴趣和表现力。具体表现为:幼儿在同伴获得小花时表现更为积极以及表达更为完整且较长。

整体而言,Y老师根据之前C老师“磨课”情况获取一定经验并有所改善,但是还是存在美中不足,存在一些新问题需要在接下来教学中不断注意并调整。

(1)在幼儿“换位思考”环节时需要强化,教师引导幼儿语言表达更为具体和完整就更好;可以看出,幼儿在回答“假设性问题”“当我是鳄鱼先生或者长颈鹿小姐,我的想法是什么?”时,虽然幼儿表达比之前较详细且能够积极主动举手表现自己,但是完整性却不够,回答七拼八凑,零散而不具体,语言组织能力和对于表达事件的逻辑性把握不够好,幼儿教师此时如果能够恰当的进行语言提示和指导将会使幼儿表达更具有条理性。若采取“支架式教学”,为幼儿搭建一个言语支架,提取幼儿脑海已有经验,在适当的时候给予指导直至幼儿能够自己独立完成。

(2)观看视频环节中仅仅囿于幼儿针对自身家庭表达爱的方式讨论,而没有延伸到幼儿对于观看其他家庭视频之后的看法,较为欠缺。此时幼儿教师适时引导幼儿对于其他方式的认知,将更能够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和观察力。因为幼儿在提问之后通过迅速开启“回忆搜索模式”,对视频中其他家庭表达爱的方式进行思考和分析,从而捕捉到自己认为感兴趣的方式和画面,通过回忆和表达,不仅幼儿的思维能力得到了一定训练,幼儿提取大脑“记忆”时对细节和画面的观察力也获得一定提升。

(3)另外,可窥之,两次“磨课”教学都是教师针对自己班级幼儿所进行,并没有“换班教学”或者“借班教学”,这对于磨炼一堂优质课来说存在一定局限性,教师对于自己班级学生已经足够了解,在教学中可能会存在一定主观性和刻板性,例如:提问时总是不点那些不爱发言的学生而总点优秀的学生、知道哪个幼儿不安分守己而总是关注等等,这将造成教学不具有普遍性。要想真正“磨好一堂绘本课”不能仅仅局限于本班学生,老师要针对不同班级学生、不同年龄特点来真正的因材施教,才能更好的磨炼教师专业技能和随机应变能力,也更能检测一堂课的优劣。

4 结语

综上所述,“教学磨课”,类似认识指导实践,通过不断实践,再形成新的认识,从而指导新的、更好的实践,这是一个曲折前进、螺旋上升的过程。课程思维的发展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这一点对于任何年龄段教师都受用一生。诚然,本研究只是一个初步探讨,关于此次教学活动中绘本选择的正确性、绘本主题“如何正确的表达爱”是否达到以及是否存在更好的教学方式等等问题都是值得后者进一步思考和探讨的。当然这也不仅限于绘本教学,无论涉及何领域的教学,随着教学中涌现的层出不穷的问题以及教师专业能力要求的不断提高,“磨课”与“悟课”也将成为趋势所在,“有所悟必有所得”,躬亲实践,方能出真知。

猜你喜欢
长颈鹿鳄鱼绘本
绘本
绘本
绘本
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