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专业升级改造服务支撑产业需求的研究

2022-03-17 02:54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实训技能人才

赵 飞

(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电气与信息学院 江苏·镇江 212028)

1 概述

2017年2月以来,教育部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先后形成了“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和“北京指南”,并发布了《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关于推进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的通知》,全力探索形成领跑全球工程教育的中国模式、中国经验,助力高等教育强国建设。

近年来,随着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一些传统产业方向对应的工科学生就业形势严峻,低技能岗位随时可能被机器人取代;而另一方面,新兴产业迅速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量十分巨大。预计未来十年,对技能人才的需求还会保持增长的趋势。社会上的用人单位反映比较集中的一点是,院校培养的人才在校期间虽取得高级工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但其实践能力和真实才干没有和对应职称同步体现。

为保障年轻人留下来,待长久,扎根地方,就需要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可以契合地方的产业发展需求,学有所用,学有所施,适合地方的产业土壤,促进地方产业与经济的创新发展;同时产业的发展又可以不断吸收年轻的技术、技能人才,有助于推进地方制造业企业与职业院校之间的合作互动,建立起联系的纽带。

2 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当前,国内新工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本科教育以上的研究,由于受到学校实验实训等条件的限制,院校培养的学生普遍实践能力偏弱,或者即使有一定的实践能力,但所学到的实践经验在新工科背景下也显得相对落后。企业迫切的需求高技能人才,而现有职业教育对高端技能人才的培养很难满足社会的需求,同时低技能岗位又随时可能被机器人取代,更会加剧供需平衡。在培养规模和培养速度上,院校培养方式占有明显的优势,但是院校培养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的才能很难无缝对接企业发展的要求,通用性和适用性有待提高,严重影响高端技能型人才的成长和发展。如何培养一批能够推动地方产业创新发展的产业工程师、技术管理及经营人才、创业明星、产业领军人才和行业精英,不仅仅是本科院校的事情,高职院校也应该利用现有教学资源,借鉴成熟经验,结合自身优势进行人才培养方面的研究。归其根源,主要在于我国职业教育体制下,学校教育多以理论为主,学生虽然掌握了专业理论知识,但是实践经验不足,同时,由于受到学校实验实训等条件的限制,院校培养的学生普遍实践能力偏弱,或者即使有一定的实践能力,但所学到的实践经验在新时代背景下,也显得相对落后。企业迫切的需求高技能人才,而现有职业教育对高端技能人才的培养很难满足社会的需求,同时低技能岗位又随时可能被机器人取代,更会加剧供需平衡。如何利用现有资源更多更快地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通过职业教育的专业升级改造来服务支撑产业的需求。就需要在有限的实验实训条件下,以课程为主线,以能力为本位,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力图达到强化基础原理,将职业资格证书要求的“应知”“应会”内容融入教学各环节中,形成新的教学内容体系,使传统专业的学生可以适应新工科人才的需求,争强学生就业竞争力。

3 未来产业人才需求分析

要了解人才的培养,必须了解产业需求的变化,人才的培养必须以产业发展。今天,产品周期越来越短、批量个性化产品需求更为迫切,关联技术越来越复杂—新材料、新制造工艺、智能传感器、云端应用,并且提供了更为个性化的设计与服务。这使得制造业必须来应对这一需求,并需要在战略上做出新的选择、在成本竞争力上改变认知,并且必须重新认识人才以及人才的培养,才能应对这一挑战。未来产业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不仅在于专业知识的训练,对于制造业,或者在职业场,对于人才的需求更多的是在综合能力,它可能包括多个维度:

(1)垂直专业与跨界应用:最基本的专业技能方面必须有深厚的根基,这个往往是在学校的基础课程期间学习的,而到了企业实际则需要跨界,因此,产学的合作聚焦在学校专业基础与产业实践的平衡点上。

(2)标准与规范:工程应用不同于学术研究,讲求效率,开发项目必须遵循编程标准与代码注释这样的细节规范,才能确保项目具有高的可重用性、提升研发效率。另一方面,跨界的协作关键也在接口标准与规范,如通信、语义互操作、软件调用等。

(3)全局与结构性思维:能够全局看待机器与系统的开发,这正是协同、跨界的需求,结构性思维代表着具有高效的达到路径的训练,避免走弯路。

(4)动手实践:要高处着眼,小处着手,学生不仅需要专业知识与技能,也需要小处着手,拿起螺丝刀干活的能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发现问题,学以致用的提升自己的整体能力。

(5)创新能力:要求严谨的收敛性,也需要发散的创新性思维,突破原有思维,跨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路径。

(6)协作与沟通不仅是技术的,也是能力层面的需求,开放的不仅是各种接口,也是人的开放与交流,准确有效、及时的与团队成员、客户进行沟通是避免问题未能及时发现而造成过程的返工、时间损失等,是效率的关键。

4 未来专业升级改造措施

倡导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学院组织架构,可以招收机械、电子、计算机类相关专业学生,不同专业的学生共同学习、共同实训,可实现不同专业学科的碰撞与交融,更符合新工科的时代背景,引入企业思维、企业需求,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使得学生可以适应岗位需求,推进企业与职业院校合作互动。教学以地方企业实际项目为载体,将学生要掌握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融入到项目实施过程中,以此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完成的同时也是项目实施完成的时候,加强了学生对地方企业的了解和关注,毕业后可以更快速的融入地方产业中去,达到所学即所需,所教即所求的目的。

借助信息化技术,尤其是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机械CAD/CAM技术,改革课程现有教学体系和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大量的引入CAD/CAM技术,提高课程的信息化教学比例,同时将创新创业项目、技能竞赛与课程教学内容相结合,边学边练,强化学生CAD/CAM应用技术水平,将改变以往老师讲授与学生实践相脱节、知识与能力相割裂、教学场所与实际情境相分离的局面。以实践经验促进理论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切实理解专业知识是如何应用的,掌握该专业的相关实践知识。使学生在学习课程的同时,更体现“学科交叉融合”的乐趣。最终,学生不仅能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去解决现有的问题,也有能力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去解决未来发展出现的问题。

现有的人才培养方式是学生学习的专业课程很多,实验实训课程可能也很多,但是学校的实验实训和企业的真实实践毕竟差很远,结合项目制教学,教学来源的项目都是基于企业实际项目的工作任务来讲授,教学以企业实际项目为载体,将学生要掌握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融入到项目实施过程中,以此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完成的同时也是项目实施完成的时候。学生通过不同项目的学习,学习到实践的步骤和不同的实践知识。采用项目化教学达到让学生接触企业项目、认知企业项目,掌握不同岗位对应的工作职责和实践技能。

5 结束语

当前,职业教育前景依然乐观,大有可为。与企业自主培养相比,院校培养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的不足就在于学生的实践经验相对缺乏,要想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在实验实训方面增加必要的物质投入是必要的。随着新技术、新知识不断涌现,学校的资源肯定跟不上企业技术进步的步伐,学生学到的知识和企业实际应用中存在较大的差异,需要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在有限的实验实训条件下,以当前最新的不同方面的工程实践案例设计教学过程,通过虚拟制造技术、虚拟装配技术和虚拟仿真技术等来讲授课程内容。大量利用虚拟装配技术,虚拟仿真技术,使学生重视CAD/CAM技术,借助CAD/CAM应用技术提升学生实践经验,提高学生的实践和理论相联系、灵活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使职业院校培养的技能型人才在校期间的实践能力和真实才干可以满足企业的要求。同时及时调整课程设置体系和教学内容,使学生建立起与地方产业需求发展相适应的知识结构。

猜你喜欢
实训技能人才
人才云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画唇技能轻松
虚实结合实训平台的开发与应用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