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智,刘春燕,彭思琪
(萍乡卫生职业学院,江西 萍乡)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自2019年颁布实施后,各地各校认真领会方案精神,积极响应方案要求,明确方案工作目标,开始了“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探索,尝试在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过程中纳入学历证书及若干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将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考核认证有机结合,进一步提高学生实际操作技能水平。同时积极组织学生参与专业相关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增强学生适应职业岗位的能力,补齐职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短板,深入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提高职业院校对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成效,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1]。
职业院校开展“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工作,其中的“1”是代表学生的学历证书,它是指通过正规考试录取进入学校的学生,完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制定的课程内容的学习,并取得足够的学分,毕业后获得的由教育部门颁发的毕业证书,是学生获得职业技能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而“X”代表了相关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它是职业院校学生取得职业技能等级的有效证明,是完成各类职业工作岗位所需具备的职业技能和素质的综合体现。“X”通常包含了对接职业岗位的专业核心技能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以及相关的专业拓展性职业技术技能等级证书两个部分。开展“1+X”证书试点工作,必须与当前的职业教育教学过程相互融通、有效衔接,而不能彼此割裂单独实施,“1”是“X”的必要基础,“X”是“1”的补充拓展。将职业教育的“1”和职业技能的“X”相互融合的,就要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相关内容、考核标准、评价方式等贯穿到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全过程,这也是“1+X”证书制度的核心[2]。
技术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创造的重要保障,也是推进人才强国的重要基础,培养大批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对于加快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职业院校作为培养职业技能人才的主阵地,对接社会和市场需求是实现其人才培养目标的主要途径,“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的出台为提高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适应性提供了制度环境。与此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产业不断优化升级,职业岗位不断融合,新旧岗位不断更替,这就要求一线岗位人员不仅要掌握本岗位的职业技能,还需对岗位群当中的相关岗位工作内容有所了解,对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3-4]。为此,职业院校必须提前培养能够胜任产业升级转型需要的人才,从而促进产业链与人才供应链的有效衔接,促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的实施,既是适应新时代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结果,也为改革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走特色发展道路指明了方向[5-6]。
实施“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可以调动有关行业、企业共同参与人才培养体系全过程,组成有影响力的以职业教育为基础的社会培训评价组织,共同开发制定相关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及考核标准,为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提供更加灵活的,可操作性更强的方案,进一步调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好地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服务。职业院校通过与企业建立能够提供相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组织,可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内涵,加快产教融合步伐,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有利于提高职业院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契合度。此外,职业院校的学生为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才能在激烈是竞争中站稳脚跟。实施“1+X”证书制度,通过开展相关专业实践技能的培训课程,提高学生适应职业岗位需求的能力,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帮助学生对其职业生涯进行科学规划,更好地胜任未来职业岗位的需求,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7]。
目前,“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已实施2年余,通过广大职业院校的试点,也发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一是社会对“1+X”证书认可度不高,导致证书含金量偏低,大部分学生只是为了完成学校的毕业要求才考证,出现“证书化教学模式”。二是岗位需求与专业课程黏合度不高。专业技能人才与用人单位的无缝对接是职业教育的根本目标,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专业课程内容是按照职业岗位的工作内容及能力要求进行设计的。目前,绝大数职业院校的产教融合程度不够,校企合作层次不深,企业并没有真正参与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过程,出现专业课程与工作岗位需求脱节的情况,所培养学生无法适应职业岗位工作需求。三是认证内容与专业课程融合度不高。职业教育的课程内容是根据统一的课程标准而制定的,为适应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要求,多数职业院校开展了课证融合教学模式的研究,但主要集中在认证内容的集中培训和考前辅导,对于如何将专业课程与“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认证项目的考核内容有机融合并未深入研究,对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提升影响较小。
项目化教学作为职业教育中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已被广泛地应用,并取得良好教学效果。项目化教学较好地对接了职业技能岗位要求,它以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为驱动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学生创新实践能力,通过开展以项目为载体的教学,根据人才培养的目标将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划分为若干不同项目内容,学生通过完成设定的项目计划任务掌握相应知识和技能。这种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以理论为主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明显增强,不仅避免了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单向知识输出,实现了“理实一体化”的教学过程,而且学生所学内容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得到了扩充。实施项目化教学后,其教学评价体系也更加完善,能综合考察学生在项目完成过程中的表现,既突出学生的能力展示,也注重考核学生对项目任务的完成质量。
职业院校开展“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工作,将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通过项目化教学的形式紧密联系起来,围绕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目标,将原本两个独立运行的教育体系进行高效融合,共同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发展。将项目化教学与“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进行融合,可将学历教育、职业岗位需求与技能培训有机衔接起来,从而实现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间真正地零距离对接。对于学生而言,不仅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学习动力更加强劲,学习兴趣更加浓厚,而且还可明显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等职业技能和专业素养,为学生拥有良好的就业前景提供了有力保障。两者的融合既是学生完成自主学习、自主实践的学习过程,又是学生获取技能等级证书,提升职业技能水平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改革教育评价体系和完善学习内容,有利于提升人才培养效率,对提高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8]。
将“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与项目化教学融合,能够更好地针对职业技能岗位需求,开展精准教学,增强学生对职业岗位工作的胜任能力。它即可密切对接职业工作岗位需求,又能增强学生对理论学习的积极性,从而真正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同时,实施“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为人才培养带来了专业发展的新趋势,将它们融入到项目化教学过程中,重新设定教学目标,更新完善教学内容,可增强学生对职业岗位的认知度,缩短学生适应职业岗位的时间,提高学生就业成功率。这对于学生快速适应不同岗位的更换,拓宽学生就业渠道,提升学生就业创业本领,缓解职业院校结构性就业矛盾有重要意义[9]。
当前,伴随着各部门大力推进《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落地生效,职业院校既是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的主体,同时也是“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实施的主体,推动“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与项目化教学高效融合,是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的重要工作内容。通过对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专业教学标准的深入研究,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有关内容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有机融合,是实现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发展的新路径。实施项目化教学,将“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认证的标准、考核方式及职业岗位实践案例等内容有机地嵌入到专业课程教学中,根据岗位要求编制项目化的教学教材,培养掌握“X”技能的教师队伍,从而实现“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专业的课程教学深度融合。
开展项目化教学改革的首要工作是要明确项目化教学目标,需要充分考虑职业岗位需求,让学生通过项目化的教学实施过程能够清楚地认识到“学什么”、“如何学”、“学成效果”,让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学习内容更加贴近实际工作岗位,为学生顺利进入职业岗位提供充分的知识和技能准备[9]。如何将“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认证标准与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标准进行有机衔接是顺利开展此项工作的重要基础。必须以“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项目和专业课程融合为切入点制定专业课程标准。对照“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仔细研究证书项目标准对各个技能点的要求,进而提炼出教学的基本要求;对照“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认证内容的要求,结合专业课程教学内容重构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并制定若干项目模块,提高项目化教学的可操作性和实战性;参考“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项目考核标准,将专业课程考核标准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项目考核的标准与方法融合,重新设置符合高职院校学生特点的考核内容,最终制订出融入“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项目认证标准的专业课程标准,为开展项目化教学提供便利条件。
在实施项目化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专业课程学习成绩考核方式也需进行相应改革。结合“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项目考试的方式,以面试的形式进行平时考核,以实践操作考试的形式进行过程考核,以笔试的形式进行期末测试,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学习成效的评价。同时,以重新编制的课程标准为基础,将“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项目的认证考核融入到专业课程的考核过程,对每一阶段所涉及的知识和技能要点进行全面评价。此外,通过对“1+X”职业技能等级认证项目的考核标准及相关职业资格考试真题的分析,整理并筛选出专业考试题库,并以此为基础制定专业练习册,以模拟考试的形式不断强化考核内容,提高“1+X”证书的考证通过率。
开展项目化教学,还要对职业工作岗位的典型任务进行分析整理,对照“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认证项目中设定的工作岗位技能要求,将职业技能应用实践案例转化为专业课程教学资源,按照项目化教学的设计理念重新设计教学项目,并将职业工作岗位的技能要求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真正做到课程教学与职业岗位要求有效衔接[10]。这种对接行业实际应用的工作案例教学,不仅可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项目实施能力,还可进一步增强学生对职业岗位的认知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组建由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参与的项目化教学团队,实现项目化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要求有效对接,促使项目化教学取得实效,是开展项目化教学的有效措施。此外,按照专业课程教学项目的实施过程,规划项目总体设计方案及项目任务书,建设项目化课程配套的数字化资源,是保障项目化教学顺利开展的关键环节。在实施项目化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的以理论评价、结果性评价为主的考核方式,将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加大过程性评价的权重;实施多维度考核,将学生、教师和企业专家纳入评价体系,并加大实践技能的考核与学生职业素养的考核,是实施项目化教学的必要保障[11]。
实施“1+X”职业技能证书制度融入项目化教学过程,必须制定项目化教材。通过校企合作编制教材,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所要求的新工艺、新技术、新规范纳入教材内容,开发工作手册式、新型活页式教材,并配套开发相关信息化课程资源,不断完善丰富项目化教学资源库,以增强教材与职业岗位的契合度。
实施“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教师既是顺利开展此项工作的主力,也是制约这项工作的阻力。职业院校部分教师缺乏创新能力和教学改革能力,同时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能力不足,缺乏行业工作经历。实施“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对教师的实践操作技能和理论培训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对教师培养模式进行改革。首先要加强教师对“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的理论学习和辅导,深入了解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其标准的真正内涵,深刻领会实施“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的重要意义。其次,要加大对教师职业技能培训力度,通过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开发组织进行紧密对接,及时掌握相关技能。再次,要壮大专兼职教师队伍,引进行业企业优秀人才担任兼职教师,并制定教师校企双向轮转交流机制,不断提升教师理论及实践操作水平,打造优质教师队伍[12]。
“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创新,将其作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切入点,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及评价模式,将“课”、“证”有机融合,为行业企业培养更多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是职业院校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此过程中,要充分将专业相关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有关内容与项目化教学内容进行互通互融,使职业技能等级考核标准与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学标准相对接、培训内容与项目化课程教学内容相对接、认证考核方式与项目化教学考核方式相对接,不断完善教学资源,提升教师专业教学能力,为推广“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