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玉辉,李晓成
(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内蒙古 鄂尔多斯)
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高校辅导员通过党史学习教育,引领青年学子从党史中汲取信仰的力量,勇于担当,奋力开拓,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高校辅导员要结合当下的学生现状和社会背景,引导学生重温“五四”精神,重温青年人的热血澎湃,营造先学一步、学深一层、以学促干的良好氛围,汇聚教育改革发展的教师力量,培养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在“学史力行,立德树人”的新形势下,高校迫切需要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培养”“为谁培养”等这一系列的问题,才能进一步明确立德树人、助力民族振兴的人才培养方向,而高校辅导员是校园思政的主要实施者。高校辅导员的职业素养、道德水平、工作热情等等都会直接影响高校学生的思政教育。高校学生本身正处在一个个性张扬的青春时期,心智还不够成熟,价值观还在形成过程中。在当前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和鱼龙混杂的网络信息的影响下,很多高校学生变得迷茫、困惑,甚至部分学生出现了道德意识上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价值观的扭曲。高校的辅导员作为跟学生最亲近的教师,可以基于对学生的充分了解,依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行为习惯和思想状况,给予学生针对性的帮助,逐步通过思想理念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逐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高校辅导员是学生思政工作的中坚力量。应该是和学生接触最多、最了解学生的人。也是对学生的思想状况、学习情况、职业发展观念最清楚的人。高校辅导员的学生管理工作涵盖了班级管理、学生会、团支部、党支部、宿舍文化、校园活动、职业生涯指导、就业创业指导等等方面,可以说是学生从入校到毕业所有事务的管理者。在与学生接触的过程中,高校辅导员可以对学生各方面的思想变化和道德行为给与全面的关注和指导,通过对学生正确行为的肯定和错误思想的纠正指导来进一步规范学生的行为,引导和激励学生,最终实现“以德树人”的目的[1]。
作为与高校学生接触最多,最亲近的辅导员,他们的一言一行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的道德素养和精神面貌,对学生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也正因为此,高校辅导员必须要严以律己,端正自己的态度、规范自己的行为,才能在进行学生管理工作中用严谨的工作作风、谦逊公平的处事方式、令人敬佩的道德修养来影响学生,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高校辅导员的日常工作就是随时随地地帮助高校学生解决各种问题。负责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各项事务,关注和关心学生的生命安全、身心健康等等。是思政教育的引导者,也是“立德树人”的服务者。所以,在高校人才的培养过程当中也要重点提升高校辅导员在思政教育工作中的作用。以作风正、业务精、觉悟高、纪律严的高水平辅导员队伍建设推进校园的思政教育工作。
高校辅导员教育工作的主要对象就是高校学生。如今的高校学生普遍都是90后,00后。时代不同,社会政治经济飞速发展,6+1的家庭模式在我国社会家庭中的比例逐年增加。在互联网的影响下,很多学生的精神素养被弱化。他们的性格特点和行为习惯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尤其是中西方多种文化的融合,对学生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产生了很大的冲击。这一时代的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个人能力强,但是合作意识薄弱。甚至有一部分学生受到西方不良文化思潮的影响,出现了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等思想。他们接受新事物的能力非常强,但是抗挫能力不足,奋斗意识和动力不足。部分学生价值观的偏离,使他们更加功利化,一定程度上不懂得感恩、尊重意识薄弱。以上的种种情况都严重影响着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开展。
信息时代的到来打破了信息传播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也使人们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更加地便捷。然而,网络环境复杂,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心智还尚未成熟的高校学生对于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还不具备一定的辨识能力。高校学生来自天南海北。不同的成长环境和家庭环境造就了学生不同的性格和思想品质。有的学生乐观开朗,善于交际;有的学生内向自卑,不乐意交流。所有的情况,都需要高校辅导员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因材施教,正确地引导和帮助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推动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发展。
目前,很多高校在进行辅导员招聘的时候都会选择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这部分辅导员青春、活力,更容易跟学生亲近。但是这部分辅导员在学生管理和思政教育上也确实缺乏一定的经验。在日常的辅导员工作中会出现一些学生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的情况,也因此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思政意识。还有一部分比较有“经验”的辅导员,在进行学生管理和思政教育时仍然沿用着传统的教学理念和形式,不能满足学生实际的学习和生活需求,教学质量一般,对学生的引导和教育效果不明显,不能引导学生将学到的思政知识转化成内在的品质和外在的行动[2]。
当今时代,高校辅导员教育的出发点和目的都是要“立德树人”。辅导员在进行具体的工作开展期间,要“以生为本”,从学生的实际特点和需求出发,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高校辅导员要充分意识到自身作为引导者的价值和作用,以身作则,发挥自身“学史力行,立德树人”的榜样作用。一方面,有意识地提高自身的师德,利用闲暇的时间去学习和了解更多中国优秀的历史经验,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用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更高的职业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用自己的言行去更好地影响学生,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另一方面,高校辅导员要成为先进文化思想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坚持从学生的生活、学习实际出发,用中国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来引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比如,在《党史故事100讲》中,无数共产党人用忠诚书写伟大史诗,用信仰照亮前行之路,一个个闪亮的名字,一幕幕感人的场景,激励学生们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把学悟到的优良作风和过硬本领,自觉践行到日常学习和生活当中,以匠心致敬初心,让坚持化作“本能”、让创新成为“共识”。在日常的学生管理和思想引导教育工作中,可以有意识地结合一些重大的节日、一些社会大事件或者是纪念日,广泛地开展党的理论和政策的宣传、解读和阐释工作,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当今时代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坚定“四个自信”,加深“四个正确认识”。也可以利用日常的主题班会、团建活动、班级交流会、社会实践活动等等机会,引导学生进一步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将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统一起来,将实现自身价值和回报社会统一起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奋斗目标,助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提升。
同时,要注重道德素质教育,强化学生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意识和社会公德意识。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做一个理想崇高、人格独立、身心健康的当代大学生。
大学生是目前互联网重要的用户群体。网络与大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紧密相关。大学生的思想意识、政治理念、价值取向等等方面都会受到网络的影响。运用现代化的网络新媒体对大学生开展思想引导和学习生活指导是符合大学生发展需求的。高校辅导员要坚持把学习党史与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创新理论有机结合起来,采取“党建+团建”“线上+线下”“集中学+个人学”等形式,结合网络党史学习平台,丰富学生的党史学习途径,建立传统党课全覆盖、微型党课随时看、手机党课常互动的“三课联讲”机制,促使学生党团的思维视野、思想观念、认识水平与时俱进,激励青年学生自我提升专业能力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以建党100周年为契机,开展学生党员教育工作。将党员作用发挥与党史学习教育贯通起来,组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主题党日活动,利用新媒体开拓党员教育和支部工作的网络新空间,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组建党史学习教育本科生理论宣讲团,邀请安徽省委讲师团“青年宣讲名师”魏冬捷老师和全国“最美志愿者”齐亚军老师担任指导老师。开展学生党员讲党课,组织毕业生党员拍摄庆祝建党100周年祝福视频,从“要我听”变为“我来讲”,党史学习教育的“代入式”体验进一步增强,同时将线上学习交流与线下教育有机结合,增强党员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彰显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真正将党史教育融入学生日常生活。
高校辅导员要运用红色文化资源,联系实际进行党史学习与教学。用好用活红色资源,激活党史育人动能,走进红色地标,让党史学习“身临其境”。组织学生参观红色党史文化基地,通过重走先烈先辈的战斗足迹,重温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开展烈士陵园祭扫活动,缅怀革命先烈,接受深刻的思想洗礼和党性教育。把感人的党史故事作为最直观、最生动、最深刻的教材,引导学生感悟初心使命,汲取奋进力量。
校园文化是高等教育的隐性课程,对高校学生的修身立德有着重要的影响。可以作为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手段。辅导员既要从育人大环境入手,又要重视日常的育人工作。善于借助一系列的文化育人素材,真正“导”出育人的实效。一方面,辅导员要细心、耐心,用真心去接触学生,融入学生,用真情实感感化学生。有意识地消除学生和教师之间的隔阂,拉近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把握学生的真正诉求,对学生的问题做出科学的判断,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用和谐的师生氛围助力学生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另一方面,辅导员要注重发挥校园文化环境的育人作用。利用校园的走廊、橱窗、板报等等进行文化建设,让学校处处都散发着育人的气息。也可以通过校报、校内网、微博、微信等等宣传和弘扬校训和校风精神,广泛开展积极向上的校园艺术活动,营造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通过良好的校园环境和校园文化推动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4]。
将当前的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才能为高校学生步入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辅导员“立德树人”必须意识到立德树人活动载体的丰富性和多样性。转变传统的说教方式,积极开展各种类型的社会实践文化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将学到的文化知识内化为品质,外化为行动。辅导员可以组织和带领学生开展各种志愿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鼓励学生走出校园,开拓视野,增长见识,真正地将理论和现实结合起来,逐渐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让学生在实践当中了解中国的国情、社会的现实状况,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和行为习惯。促进“立德树人”工作实效性的提高[5]。
学生之事,无小事。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一件小事往往可能演变成一个非常棘手复杂的事件。所以,辅导员的教育引导工作要深入到学生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面,才能将“立德树人”的理念落实,落细。在日常工作中,辅导员可以通过主题班会、专题座谈会、个别谈话、走访学生宿舍、查阅学生档案等等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用自己的责任和爱感化学生,让学生亲近自己,相信自己,让自己成为学生可以依靠的人。辅导员还要尊重学生,给予每一个学生必要的信任和关怀。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自信,从精神和心灵上给予学生支持,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价值和主观能动作用。基于当前高校学生的年龄阶段和性格特点,高校教师也要积极应变,用更便于学生接受的语言和方式丰富管理内容,传播正能量。
全面把握育人环节,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推动学生全面发展。高校辅导员处于育人体系的关键点,连接着整个育人系统的架构组织。辅导员要准确定位自身在育人系统中扮演的角色,构建多路径结合,多功能互补的立体化的育人格局。要协同好学生的各专业课教师、思政课教师、管理服务人员、班主任等等,将高校的思政教育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同时,还要争取家庭和社会的育人力量,搭建社会教育平台,全面净化学生成长环境,把家庭和社会力量引导和培育成“立德树人”的重要支撑[6-7]。
现有的辅导员学生管理和教育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现实需求。在这种情况下,辅导员的工作也要改革和转型,通过更符合学生学习和发展需求的教育方式,坚定学生的政治理念和思想,推动学生向更好的方向发展。高校辅导员要积极发挥自身在引导学生思想进步方面的特色与优势,多方位、全视角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育人育才全过程中。在学生中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紧扣主题、守正创新,将线上线下有机结合,开展特色校园文化活动,不断提升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实效性,切实引导广大学生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高校辅导员也要“学史力行、立德树人”,充分发挥自身在校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