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荣峰
(百色学院 农业与食品工程学院,广西 百色)
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全力培养应用型或技能型人才,是由其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层次类型、学生就业需求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使命决定的[1]。2014 年5 月2 日,国务院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 国发[2013]19 号) 明确指出,要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2-3],那么要引领地方普通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则建设应用型特色课程是关键。
《微生物学》是研究一大群种类各异的低等生命形式、生命活动及其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它与食品、工业、农业、医药、能源和环保等学科关系密切,是发酵技术的学科基础,能为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4]。《微生物学》课程一直是食品、农学、医药和环境等相关专业的核心必修课程,其教学内容与设置、课程建设一直是国内外高校相关专业重点建设的课程,为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实现微生物学科发展目标,我们在十多年教学工作的实践过程中,进行了多方面的课程教学改革探索。本文主要介绍在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背景下《微生物学》课程的建设目标、信息化教学改革、教材选用、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实践探索以及下一步的建设设想,以期适应应用型教学目标的教学效果。
课程目标应支撑专业培养目标,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应用型课程目标应面向社会需求职业素养和职业发展的需求,突出专业核心应用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5]。在此转型背景下,我校的《微生物学》课程建设目标主要是使学生掌握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微生物的基本特性及其生命活动规律, 引导学生走进微生物世界,了解微生物是什么、做什么以及它们与人类的特殊关系;明确微生物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在生命科学、食品工业、现代农业、生态环境、医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展望未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明确肩负的重任。同时为学习后续《发酵工程》《食品发酵工艺》《植物病理学》《废水生物处理》等专业课程打好基础,以期能更好地应用微生物学知识为专业应用服务。本课程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坚持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标,紧密结合不同专业特点,开展微生物学实践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及实践应用能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化教学手段的不断进步,以信息化教学为首的一系列新技术、新理念、新模式成为有效整合区域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优化教育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教学实效的重要路径,为应用型课程成功转型带来重要机遇[6-7]。
百色学院《微生物学》课程自2006 年开设以后,最初一直使用普通的PPT 课件进行授课,在2008年6 月申报并获得校级多媒体网络课程建设项目立项,2008 年12 月该课程《微生物的遗传变异(遗传的物质基础)》课例参加第二届广西高校教育技术教学应用大赛评比获得优秀奖,于2009 年9 月完成了课程网站的建设,全部课程相关资料上传网站平台,实现在线测试、留言板、师生互动,整个课程体系得以完善。2010 年1 月《微生物学》网络课程荣参加第七届广西高校教育教学软件大赛获评为三等奖,2010 年11 月《微生物学》课件荣获第十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理科组优秀奖,2011 年2 月开始申报百色学院精品课程建设。之后一直利用多媒体网络课程的在线测试及课堂PPT 课件联合授课进行应用实践,课后安排学生在课程网站自主学习。2018 年10月随着我校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广西区特色专业及实验实训教学基地(中心)建设立项,《微生物学》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成为特色专业建设的重点任务。因此,在特色专业经费的支持下,2018 年10 月~2019 年开始着手《微生物学》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2019 年3 月开始与杭州左轮风广告有限公司协商,拍摄微课视频制作协议,并于同年11 月拍摄制作完成整门课程10 个章节共40 个微课视频的制作。同时,利用我校的超星学习通网络平台,将《微生物学》课程的所有课件、微课视频、参考资料、章节测试、课题讨论、作业、期末考试试卷、评分标准、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等全部课程资料上传超星学习通网络平台,基本建成面向我校学生的SPOC 在线开放课程,学生可利用手机版或电脑版随时进行在线课程学习及测试,开始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翻转课堂教学的实践。2020 年2 月由于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影响,全国所有学校做到停课不停学,《微生物学》课程顺势在中国大学MOOC 平台开展异步SPOC 课程建课,开展线上教学。
教材建设方面,最初选用林梦澡编的《微生物学》(修订本) 教材定为我院生物技术及应用专科专业上课的《微生物学》课程教材。生物技术本科专业则先后选用过张文治主编的《微生物学》、浙江大学闵航编的《微生物学》、武汉大学沈萍主编的《微生物学》、复旦大学周德庆编的《微生物学教程》等。经过多本《微生物学》课程教材的教学使用实践,周德庆主编的《微生物学教程》在课程章节内容方面比较详细、具体,而且是大多数高校科研院考研的选用教材。因此,从2010 年开始选用复旦大学周德庆编的《微生物学教程》(第三版),并以此书作为我校普通本科生《微生物学》课程教材,一直沿用至今。
本课程将利用在线开放课程平台,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法。根据每章节的教学学时安排,每周上课前1 个星期,开放在线课程相应的章节内容,含微课视频、课件与拓展资料、学习测试内容、趣味视频。学生需在课前完成章节内容的学习,学习完后学生需要在 word 文档中列出本章的重要知识点及问题,完成章节测试,并在课前提交网络平台。老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问题,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内容。可以重点讲解学生不理解或存在问题较多的知识点内容,可以分组安排学生讨论章节内容相关的热点议题或就热点议题安排辩论赛,也可以通过一系列题型的训练,让学生查漏补缺,形成自己的知识。最后总结本章节的知识要点及内容。
课程考核是评价学生学习成果、检测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而目前的课程考核以期末考试为主,辅以少部分平时成绩,存在过程性评价所占比重过少、考核模式单一等问题[8-9]。
本课程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其课程成绩评定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1.课程讨论(占30%):参照李博和郑佩荣[10-11]。获取满分学生需要在在线课程平台的“讨论活动”中回帖的数量共达50 条及以上,可获得10%分值,参加课堂讨论比较积极,课堂考勤全勤及参加分组讨论4 次以上,可获得20%分值。只有参加课件中由老师发起的讨论活动的发帖才能计入成绩。
2.模块测验(占30%):参照丁磊和周进进[12]、程琳[13]。每次测验包括10 道题,共5 分。每次测验允许尝试3 次,30 分钟内完成,取最高成绩。本课程一共有6 次模块测验。
3. 作业(占20%):每章学习完之后会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作业后上传网络平台,并进行同伴互评。
4. 期末考试(占20%):总共包括40 道题客观题,每题0.5 分,共20 分。需要在60 分钟内完成。
1.传统教学效果评价及效果
以往《微生物学》理论课程考核我们将平时教学过程中的出勤、课堂表现、课外作业、课堂讨论、展板演示、趣味话题、调研报告和期中教学考试等教学环节纳入考核范围,也能适当调动学生在《微生物学》理论课程学习过程中的兴趣[14],但经常只有少部分学生参加,部分懒惰的学生可以浑水过关,考核学生不够全面。
2.翻转课堂教学效果评价及效果
本课程建成在线开放课程以后,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的翻转课堂教学方法,其课程成绩评定分为课题讨论30%(在线参与讨论占10%,课堂参与讨论占20%)、在线模块测验(30%)、在线提交作业并参与互评(20%)、期末考试(20%)4 个部分,学生的各部分成绩分数很明确,学生为了获得更高分,会不断学习,能大大增强学生的课程学习积极性,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的改革能培养学生综合动手能力。在线开放课程及翻转课堂教学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回顾和反省学习过程的机会,也能给教师开展教学和辅导课后作业及答疑,学生则通过提交学习小结或者学习心得体会进行自我评价[15]。
1.经过10 多年的《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程教学方法手段及课程评价方式都做过多方面的改革尝试,现在建成《微生物学》在线开放课程,后续课程及教学的重点改革方向就是利用线上教学平台,首先开展校内SPOC 线上教学以及线上线下混合的翻转课堂教学改革,如何成功地翻转,以及如何通过翻转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微生物学知识,还需要老师不断学习和探索。
2.微生物应用比较广泛,如何将实践应用更好地融入理论教学中,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如能邀请企业专家或拍摄实例视频、虚拟仿真教学视频,会使课程的教学效果更好。
3.充分利用我校“药食用大型真菌研发与实训中心”的实验条件,将重难点及应用部分结合到学生具体的实验操作中,让他们通过亲自动手,实践认识相关知识和技能,增加研究性实验。
我校《微生物学》课程在原来校级网络课程的基础上,现已完成整门课程共10 个章节的40 个微课视频,并利用我校的超星学习通网络平台,全部课程视频、课件及参考资料、章节测验、讨论话题等上线网络平台,并制作建设成面向校内师生的SPOC 在线开放课程,下一步开始正式启用在线开放课程进行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法,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教学中慢慢完善课程网络平台资源。校内教学1~2 年后,将课程逐步推向全国四大网络教学平台,首先在《智慧树》网络平台建设《微生物学》在线开放课程,智慧树推向1~2 年后,再争取课程经费申请把《微生物学》课程推向《中国MOOC 大学》《学堂在线》《华文慕课》等国家级教学网络平台。根据我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本课程需要进一步引进企业骨干实践团队成员,进一步收集课程相关的应用实例视频,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应用结合在一起,建设适合应用型本科专业特色的《微生物学》教材,保证教学需要。做好订单教育,实行校企联合培养,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重点,强化学生职业能力训练,突出应用型本科教育特色。尽早使我校的《微生物学》课程成为国家级、省部级的优质品牌课程。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高校课程要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也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探索各种应用型教学方法。微生物学是生物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领域特别广泛,那么在地方高校、专业转型发展过程中,如何使学生适应信息化时代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已成为地方高校微生物教学工作者面临的迫切问题。应用型理实一体化教材的编写、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教学、能力本位课程开发、应用导向教学等把课程理论知识传授与学生应用能力培养有机结合的方法,是目前提高教学效果的改革方向,让学生将所学课本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才能让他们成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