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庆旭
(巴彦淖尔职业技术学校 内蒙古·巴彦淖尔 015000)
语文是一门可以帮助学生实现思想素质提高的重要学科,语文知识的学习情况直接影响着学生理解和掌握其他知识的能力。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逐渐养成正确的三观,以及正确且积极的价值观念,建立起对人和自然关系的正确理解。于中职院校而言,培养学生的思想观念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目标,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开展思政教育的思考,势在必行,而这也是本文研究的意义所在,接下来本文将从现阶段语文教学中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入手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
在目前的中职院校中,很多教师都没能建立起对语文学科重要性的正确认识,不能正确理解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之间存在的联系。加之市场大环境的影响,中职院校的教师把关注的重点放在了学生职业技术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上,导致对语文培养的重视程度严重不足,专业技能课程成了教学的重点。因此,中职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并不高,而且因为没有足够的语文知识储备,所以,中职学生无法高效地理解技能相关的知识内容,技能知识的学习质量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1]。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思政教育一直是以独立学科的身份存在的,所以导致了思想政治教师在进行思政课程教学的时候,将教学内容限制在了思政学科内,缺乏和其他学科的有效联系与结合,在引导学生思维发散和深度思考方面并未做出过多的努力。而中职院校的语文教师同样把语文课程和思政课程,当成了完全独立的两个学科,在上课过程中把重点放在了语文知识的讲解和运用上,没有进行语文学科人文性和教育性两点内容的教育。
中职院校的语文教师大都受到了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在授课过程中多采用填鸭式和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缺乏对课文和阅读素材等包含思想的深层次挖掘,导致学生在学习过后,无法对语文知识建立起系统性理解,对知识的学习流于表面,无法真正认识语文。并且,语文教师未能及时更新教学理念、进行教学形式的创新,导致师生之间“泾渭分明”,难以建立有效互动,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和核心素养的理念难以有效落实,学生无法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参与度低,学习兴趣不足,难以透过语文课程感受其中蕴含的思政知识[2]。
不可否认的是,语文教师对语文课程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的实际效果。所以为了在语文教学中有效地开展思政教育,实现学生思想政治理念的提升,语文教师需要改变以往的思想,提高对语文基础课程的重视程度,帮助学生提升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
首先,进行对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的改变。语文教师需要尝试着进行教学模式的丰富,通过这样的方式初步实现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目的,让学生产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语文教师需要思考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方法,让学生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逐步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3]。教师可以不定期地给学生开展语文教学的研讨会,帮助学生实现对知识的拓展。比如,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上的各种资源,在语文课下开展知识拓展活动,让学生在时间的推移中,逐渐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如果语文教师即将开启新一个章节的教学,那么教师可以将新章节的知识内容和学习、就业等的内容进行有效结合,向学生进行语文重要性的强调,让其提高对语文重要性的认识程度,产生学习动力。
其次,做好对语文教材的选择。职业学校及语文教师需要结合时代大背景,以及教学的整体目标,升级创新传统的语文教材,保证教材能够和思想政治内容建立起更加紧密的联系。比如,针对语文教材的内容,语文教师除了需要确保选择的教材中包括传统的文学艺术、人文精神等的内容外,还要保证里面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的内容,以便在教学的时候能够更加自然、顺畅地引导学生建立对思政内容的理解,进行正确人生信仰的树立。或者若是不更换语文教材,那么教师可以重新梳理一遍课文,针对教学目标、课文内容,提前做好内容补充。比如,在讲《我的母亲》这一篇文章时,语文教师可以为学生查找一些有关亲情的案例素材,帮助学生建立起和思政内容的联系,如佛山男子以卖口罩为由实施诈骗,被母亲送去自首的这个案例,以及儿子偷拍女生裙底,父亲为其办理退学的案例,可以让学生通过这两个案例加深对正确亲情的理解,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实现强化思想政治素养的目的。
最后,教师可以进行语文评价机制的改革,让语文可以散发出更加浓郁的思政气息,突破传统的分数为王的思想禁锢。比如,教师可以在评价类别中增加思想政治情况、兴趣、思政表现等的内容,让教师可以将思政教育更加有效地落实到语文教学中[4]。
针对语文学科和思政学科彼此分离的这种现象,语文教师需要做好以下几点工作。首先,在授课的时候,语文教师需要在重视听、说、读、写以及一些基础性知识讲解的同时,提高对语文、思政两个课程的正确认识,理顺两者间存在的紧密联系。其次,要进行教学看法的转变,提高对思政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很多语文教师对思政课程重要性的理解过于笼统,只知其重要,但是不知其因何重要,更不甚清楚应该让学生从语文中学习什么样的思政内容。所以语文教师需要进行思政内容的系统性梳理,具体把控思政内容的重点,明确教学目标,做好教学计划的制定。最后,语文教师需要将语文教学落实到实地,帮助学生进行思维的训练,提高其对语文的理解程度以及知识运用能力。比如,在教授《劝学》一课时,语文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对“学”字进行拆分,让学生思考古人对学习的认识是什么样的,随后在展开对文章内容的教学,让学生建立起和思政教育相关内容的联系,实现语文理解能力和思政感悟程度的提升。
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自身的知识储备情况以及思想道德认识等,会直接影响课程的教学效果,所以,想要实现在语文教学中开展思政教育,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目的,语文教师势必需要进行自身思想政治素养的提升[5]。
首先,语文教师需要加强对思政课程和语文课程的学习,提高对两门课程的理论知识储备量,为后续课程的开展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其次,语文教师可以多观看一些讲解授课技巧的课程,或者是向同学校授课逻辑清晰、授课效果好的教师学习,总结经验,结合班级内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授课安排的调整和完善。最后,教师要在授课实践中不断进行课程安排的调整与完善,并充分发挥出课本、多媒体的作用,给学生提供更加高效的语文授课课堂。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了解学习感受,实现对自身授课情况的具体把握,提高学生的课程满意度。比如,在进行生字词的讲解时,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讲解视频、动画演示视频,让学生可以更加直观、清晰地了解到汉字的构成方法,帮助学生立足于不同角度,实现对汉字的深入理解。或者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带领学生去户外实地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6]。比如《红楼梦》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那么教师可以在讲《林黛玉进贾府》的时候,组织学生参观一下北京的大观园,或者是当地的一些古代建筑地,在学生参观浏览的时候,给他们讲解这些古代建筑的具体信息,让学生产生民族自豪感,实现思想政治意识的强化。
综上所述,语文是一门融合了人文性和应用性的学科,是进行思想政治融合的优势学科,可以在发挥出语文学科本身的思想教育作用之外,实现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意识,帮助其塑造良好三观的目的。因此,在今后的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可以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思想,提高对语文课程的重视程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目标,进行课程安排和教学方法等内容的改变,同时做好思政教育内容的渗透工作,将课本内容和思政内容相结合,建立起紧密的联系,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提高对思政内容的理解程度,逐渐养成正确的思想意识,最后,语文教师需要不断学习,进行语文和思政两个课程内容的自我完善,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相信通过这样的做法,可以将学生培养成为具备良好语文素养和思政意识的新时代青年,帮助学生获得综合性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