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哲
数学是小学阶段一门重要的学科,它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也需要有效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独立思考意识与能力等,合规、适量的课后作业能考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吸收程度,将蕴含数学知识的生活化元素融入课后数学作业的设计中,可提高学生作业兴趣,巩固知识体系,加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迁移应用,从而为学生后续的学科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在小学学习阶段,学生通过生活化的课后作业形式,可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有效锻炼逻辑思维能力与数学思维能力,将对生活的体验、观察与课后作业内容连接起来,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就包括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基于此,小学数学课后作业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的充分融通,可有效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与能力,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可积极鼓励、引导学生将自身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化情境相互贯通、关联,用通俗易懂的较为生活化的案例指导学生课后作业,从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与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独立自主的学习意识。
“数学思维是指在思考和解决问题过程中对数学思想、方法的合理运用能力。数学思维不是一种知识,而是一种能力。”包括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空间抽象思维等的数学思维不仅仅适用于数学学习领域,也应用于多学科的学习与探究中。小学数学课后作业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的适切融通,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能够有效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有利于学生数学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意识与自我管理意识,使学生在数学知识的体验、运用和具体实践的过程中了解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关联性,从而达至学以致用。
小学数学课后作业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的深度融通,可以让学生以积极、主动、乐观的态度去面对学习中遇到的难点与疑点,在体验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到数学理论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效果,从而使学生更加真实地体会到所学的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同时,小学数学课后作业的内容、形式与实际生活的融通也较为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借助现实生活环境、场景、实物等创设课后作业的问题情境,既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能够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更为深入全面。
践行素质教育和培养核心素养的理念,要求教师应摈弃以往的传统的作业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模式下,课后作业就是家庭作业,其目的是强化对课堂学习知识的机械式的训练,以提高应试技巧与考试成绩。教师将数学课堂上有着一定学习难度的题型布置到家庭作业任务中,要求学生反复磨练,填鸭式教与学,与学生的生活、实践毫无关系,致使小学生失去了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与爱好,对家庭作业产生了惧怕心理与抵触情绪,导致学生不懂得如何根据自身的生活经历去完成家庭作业。数学思维僵化,缺乏生活化情境的课后作业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贯彻“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后作业的形式与内容需要与时俱进,顺应时代发展趋势,重视学生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应用的体验,将课堂上讲授的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充分融通,使家庭作业具有多元化、多样化、生活化特征,避免学生对数学课后作业产生抵触与抗拒心理,通过生活化的数学知识的应用体验拉进学生生活与学科学习之间的距离,在体验中提升对所学数学知识的认知理解与掌握能力,从而深刻理解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潜在联系。
数学学科本身具有极强的逻辑性,小学生因年龄较小、阅历不足,对数学知识的认知理解能力也较为薄弱,数学知识极强的逻辑性也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相应的困难,不当的作业形式与内容必然会使学生对数学课堂产生畏惧甚至是抗拒心理,不利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也难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储备。基于以上情况,教师在布置数学课后作业的过程中可以设计生活化语言,运用较为生活化的案例构建小学数学家庭作业的问题情境,渗透知行合一理念,让学生认识到数学课后作业生活化与实践化的妙趣,从而根据自身的生活经历去有效完成课后作业。对数学学科中一些抽象化、难以理解的概念、专业名词,通过搭建与生活经历中的具象化事物的链接,融通知识、解决问题。
例如,在教学“小数乘法”的知识模块时,教师可借助学生日常生活中电话卡套餐的实际案例来进行课后作业的布置:假定有套餐一与套餐二两种方案,套餐一可拨打国内电话,话费为每分钟0.3元,月租费为68元;套餐二可拨打国内电话,话费为每分钟0.4元,没有月租费用。又假设李华每个月需要拨打国内电话200分钟,那套餐一和套餐二哪种更为适合?让学生计算出两种套餐实际所花费的费用,通过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小学数学课后作业的布置,让学生懂得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关联性,以及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
小学数学的课后作业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融合是一种有效且实用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脱离机械式、目标单一、乏味的题海训练,将较为抽象的数学知识点变得立体化,有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内化,同时也有效提高了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学习积极性与注意集中度,加深了学生对小学数学课堂所学知识的认知与掌握,让学生领悟到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乐趣,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生活化的课后作业也加深了学生对小学数学教材内容的认知与理解,简化了以往较为抽象化的教学过程,学生在完成作业后,对相关的抽象的数学概念也产生了具象化的认知与理解,有利于提高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质量。
同时,在小学数学课后作业设计中融入生活化元素,会伴有应用题的出现,应用题的题目大多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或社会实践或社交情景相关联,在学生进行题目的思考解答时,数学知识与能力自然而然地被迁移到解决问题的实践与应用中,其中“方程”便是一个典型的教学案例。将生活化情境融入与方程知识相关的数学课后作业的布置中,有利于学生找到数学应用题目中隐藏的等量关系,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能够系统建构数学知识结构,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与逻辑思维能够延伸到更高的进阶层级上,为日后有效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难题提供了数学“建模”经验。
数学课后作业的内容形式与学生日常生活的充分融合,可帮助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较以往有更加深入的认知理解与掌握,要达至这一目标,教师需要具备科学的作业设计能力,为此需要深入开展“如何作业”的教研,设定可行的作业教学目标,探讨改善作业的路径,融入生活化问题情境,将学生的日常生活融入到课后作业形式中,完善作业评价,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