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敬国
国家教育行政部门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文件形式规定了教师作为幼儿行为观察主体的重要性。[1]在儿童的成长阶段,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行为特征与差异性都是幼儿教师解读行为的重要依据。首先,从幼儿的身体发展特点分析,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对一些事物的看法和对自身感受的描述往往词不达意,存在“失真”、行为与语言的不对等现象,要准确解读幼儿想要表达的意思,就需要对幼儿在游戏中的各种行为进行仔细观察。善于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进行分析,才能更加全面地透析与解读幼儿的行为。其次,幼儿正处于自主游戏的敏感阶段,他们热衷多元化游戏,同样幼儿也会通过参与游戏提高自身的认知经验,例如,对规则的理解、对各类角色的扮演、对生活常识的掌握、社会性交往的积累。[2]观察和解读幼儿的行为表现是教师选择课程内容和组织相应活动的基本前提。再次,幼儿户外自主游戏是儿童自身个性化发展的过程,每名幼儿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差异性、阶段性,并存在心理与生理发展的差异,教师需要尊重幼儿成长和发展的特殊性,通过游戏促进每个儿童个性的发展,而观察和解读儿童游戏行为,是对儿童开展个性化教育的有效路径。[3]
1.游戏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
设置游戏内容时既要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又要考虑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例如,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能力水平,大班的幼儿可以开展“水的守恒”、如何过滤清水等科学知识探索领域的操作性较强的活动;中班的幼儿可以开展物体沉浮实验等活动。以探索性活动激发幼儿对基本游戏的兴趣点,讨论、验证和总结结论等一系列的探究过程都能满足幼儿的求知欲望,以此培养幼儿对事物的探究能力与敏感性。
2.游戏应充满趣味性与挑战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Nevin J.Harper 研究指出,自主游戏能够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与活跃度,发掘幼儿潜在的探索欲。[4]在游戏过程中增加游戏的挑战性可以保持幼儿的探索欲和专注力。例如在户外自主活动“小小野战兵”中,幼儿们对于解放军叔叔都充满了敬佩,经常模仿解放军叔叔踏步走、敬礼等行为,孩子的每一个举动都蕴含着对解放军叔叔的英雄行为的向往、崇拜、模仿。以儿童的兴趣为切入点,开展的小小野战兵游戏,让幼儿们在游戏中可以扮演自己喜欢的解放军,在丛林中模仿踏步走、攀爬、投掷等技能动作。在游戏中可以增加游戏角色,如:军医、护士、炊事员,让幼儿以最真实的角色身份感受和积累生活经验,丰富游戏体验。马卡连柯曾经做过“哨兵站岗”的实验,实验结果发现幼儿自发的游戏时间比非自发的游戏时间长出许多。因此,幼儿的专注力与控制能力形成更多地发生在游戏活动之中。[5]
1.让幼儿拥有自主权
自主游戏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体现自由、自主、探索和创造。[6]教师在组织幼儿游戏时只需创设安全、有吸引力的游戏环境与提供适切的游戏材料等,让幼儿自己设计玩什么、怎么玩,思考为什么玩,选择和谁玩。教师在游戏的过程中扮演着和幼儿平等、半参与者的角色,成为他们游戏活动的支持者与合作者,给予幼儿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空间和过程。在游戏中,教师更适合站在幼儿身后追随,而不是走在前面指挥,要善于放权给幼儿,让他们认识到游戏是属于自己的“专利”,对每一个活动步骤、每一项材料选择、每一个计划都拥有充分的话语权,使整个游戏被童趣氛围所渲染,而不是被教师的专制导演所控制。
2.在游戏中发挥幼儿的创造力
在自主游戏的过程中,在为幼儿提供各种所需要的物质材料的基础上也要积极丰富幼儿的认知与技能经验。教师要鼓励幼儿在自主游戏中更好地与游戏当中的角色、情景进行互动,使得幼儿的创造欲望在游戏中得到满足。教师在游戏过程中对幼儿进行观察,如幼儿存在困难,教师可以适当地调整角色,以半参与的形式给予幼儿积极的引导与支持;当游戏设计过于简单的时候,教师要立足于丰富幼儿经验与启迪幼儿想象力,适时引导幼儿调整游戏结构与内容。
1.游戏环境的布置
幼儿在自主选择游戏时由于经验有限,在摆放游戏材料的时候会存在一些不安全和不适宜的行为。例如,在体能区的材料摆设上,因体能区的游戏涉及到攀爬、跳跃、跨越等动作,教师应为幼儿提供多样化、宽敞的空间方便幼儿开展自主游戏,像操场、宽跑道、草坪、沙地、泥地等多元的开放空间比较适宜;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使环境的布置既能激发幼儿的自主性,又能满足环境的适宜性要求,构建以静制动、动静结合的游戏氛围。
2.游戏结构与内容的设计
在户外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场地特点划分合适的游戏地点。在自主游戏开始的初期,教师应当和幼儿共同熟悉整个园所场地的分布。[7]让幼儿了解每个户外区域的游戏材料、环境及游戏玩法,根据材料的玩法展开丰富的想象力,因地制宜地设计游戏故事,为之后的自主游戏做准备。
1.观察游戏,探索问题
在游戏中教师要及时关注幼儿的游戏动态,并根据幼儿存在的问题,适当调整游戏环境及材料,使游戏能顺利进行下去。例如,在户外涂鸦区活动中教师观察到幼儿在洗画笔、取清水调和颜料的时候都在一个桶里进行,如果桶里的水先被清洗画笔的幼儿用过了,后面的伙伴想调和颜料时就用不了,因为这样的事情幼儿们发生了争执。教师观察到这一情况后应适当增加一些小拎桶,幼儿们用这些小桶到大桶里去取水,自己的小桶自己用,不会互相妨碍。教师的半参与模式有利于其在幼儿的自主游戏情境中能进出自如,幼儿需要帮助的时候教师可以及时地给予支持,而当幼儿自发游戏时教师处于旁观者位置。
2.妥善解决游戏中遇到的问题
虽然经历失败的过程可以给儿童积累经验为下次的游戏打下基础,但倘若幼儿的积极情绪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与发展,会滋生压抑的情绪。在游戏中,教师发现幼儿遇到困难,刚开始时可以鼓励他们换个方式继续探索、尝试,但当幼儿已表现出心灰意冷的情绪状态时,教师就要适时地介入游戏,适当改变幼儿的游戏方式和游戏材料,以再次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或者可以寻求幼儿的帮忙,一起面对问题,共同探讨、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法,直至感受到成功的体验。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在伙伴游戏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交往技能,增进了彼此之间的情感,也是幼儿自我探索、自我升华的过程。同时,幼儿在游戏中获得的自我效能感与愉悦感,是幼儿主体对自我认知的体验,也是一种正向、积极的能量。
任何一个行为都不是无缘无故发生的,幼儿的游戏行为也不例外。教师在对儿童游戏行为进行观察的时候,需要结合游戏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游戏伙伴等多种因素,才能更好地理解儿童的各种行为。例如,在不同的情境下与不同的伙伴进行游戏时,儿童所表现出的游戏行为也不尽相同,教师可仔细观察这些行为的相同与差异,进一步解读儿童在与不同的人交往时的不同方式与交往状况。在不同情境下,儿童不同的情绪反应也是对当下游戏中某一因素的反映,同时也是对儿童当下状况的映射。如,儿童对待别人不同意见的语态和神情、被拒绝后的态度和反应等;儿童在游戏中对于自己知道的事情,会默认为其他小朋友也知道,这是幼儿时期儿童以自我为中心所导致的;对伙伴提出不同意见时,幼儿可能并不会因为事情本身才做出决定,而是根据关系的亲疏来做决定,这也表明了儿童的逻辑思维和客观性评价发展水平较低。教师通过对儿童游戏情境以及儿童游戏状态的观察和解读,进一步了解儿童的心理和行为状态,促进幼儿在自主游戏中更好地学习与发展。[8]
幼儿在自主游戏时,教师一方面需要了解该阶段幼儿发展的身心特征,另一方面又需要关注不同幼儿的个性特征。同时,也要结合时代变化对受教育者的特点进行总结,不能一成不变、墨守成规。而观察记录为教师提供了了解幼儿的素材和依据。教师对不同幼儿的游戏行为和同一个幼儿的不同游戏行为进行观察,洞悉幼儿的差异之处,同时还可以进一步分析相同心理因素下经常会出现哪些游戏行为。观察记录需要写清楚时间、地点、游戏过程、参与游戏的成员和幼儿具体的游戏行为及其中教师的指导行为、反思内容,注重对幼儿行为细节的观察,以便作为参考和对比资料。教师要做好对幼儿游戏行为的观察记录,寻找幼儿发展中的共性特点和个性特点,帮助幼儿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观察目的是依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来了解幼儿游戏中的行为特征,这也就意味着教师对幼儿的观察不仅仅是在区域活动或集体教学的游戏环节中,而是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幼儿自发开展的游戏活动与创造类活动,幼儿构建的内容与选择的材料都是教师观察的对象。因此,幼儿教师需要将观察游戏的意识贯穿在幼儿教育理念之中,深刻领会观察和解读幼儿游戏行为的目的,从幼儿的开始游戏、中间的阶段性改变与调整,到最后的成功体验、自主游戏后的经验分享,每一个细微之处都能发现幼儿发展特征的闪光点,正确解读与透析幼儿的各类游戏行为,才能提升幼儿的心理和身体发育。
要更好地透析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水平,除了学会运用一些科学研究的成果,还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游戏和生活中善于倾听、观察、反思与解读,将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经验相结合,使理论与实践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有的放矢地开展开放性、民主性教育,帮助幼儿在独立自主的体验和经历中更好地成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