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范大学实验幼儿园 周 娟
生成性主题活动是指以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兴趣和经验的连续性为线索生成的活动。主题活动的生成逻辑不是教师预先计划好的,而是由幼儿与主题“周旋”产生的。幼儿与主题“周旋”,便形成了幼儿的生活。一些幼儿园教师能理解生成性主题活动的价值和意义,也认同开展过程中以幼儿为中心的理念,但对于如何开展生成性主题活动较为迷茫。笔者以主题活动“周老师的点点裙”的开展为例,探讨主题活动的教学实践。
一天早上,笔者穿了一件绣花黑色连衣裙到班级。幼儿对笔者的裙子发表了不同的看法:“周老师,你今天穿得很难看,因为我不喜欢黑色,喜欢你穿红色的那件裙子。”“对呀,女生不是都喜欢红色、粉色吗?”“周老师,你穿黑色的裙子还配了一双棕色的鞋子,更不好看了。”……
于是,笔者与幼儿围绕“是否喜欢周老师的黑裙子以及为什么”这个话题开展了一次有趣的谈话。
薇薇:我喜欢周老师的裙子,虽然你的裙子很黑,但是有一个个圆圆的装饰,还有胸前的白色花纹,很好看。
锦辰:我不喜欢。装饰像窗帘上的图案一样,不好看。
涵宇:我也不喜欢,太黑了,很可怕。
壮妹:太黑了,一点其他的颜色都没有。
漫珂:因为我不喜欢黑色,所以我也不喜欢你今天的裙子。
亦宸:你裙子上一个个圆形装饰,像眼影一样,有点可怕。
小彧:裙子中间有白色的花纹,很好看,但是黑色的布还用黑色的绣花就不好看了,如果能用其他颜色的绣花应该会好看些。
…………
笔者喜欢裙装,能提供丰富的材料给幼儿探索。另外,幼儿园里有具备裁缝经验的教师,可以为笔者和幼儿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笔者经过与配班教师的讨论,决定开展“周老师的点点裙”主题活动,预期目标为:幼儿能关注身边的生活,在活动中快乐地操作,尝试表现美和创造美。
如果把教师预先设计好的主题网络比喻为一张地图,那么主题活动的真实推进则是一个探险家的探险经历。生成性主题活动是一条有待探索与开发的路,走过了,才能清晰地发现在这条路上留下的一串串“脚印”。
谈话活动结束后,笔者引导幼儿开始讨论第一个问题:怎么设计裙子?
做裙子的第一步就是设计款式。笔者鼓励幼儿自己大胆地设计。第一次活动中,多数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设计了裙子,有蛋糕裙、公主裙、爱心裙、蓬蓬裙等。一些幼儿除了设计裙子,还准备使用蕾丝、花边、亮片等装饰物品。
第一次设计之后,笔者向幼儿提出以下问题:“你们设计的这些款式是周老师喜欢的,还是你们自己喜欢的?你们设计的裙子是给谁穿的?这些裙子适合周老师吗?”
哈妹:周老师从来没有穿高跟鞋,可是有的人给周老师配上了高跟鞋。
翔翔:对啊,周老师从来没有戴耳环、宝石项链什么的,这些东西好像不适合她。
涵宇:周老师的裙子没有闪闪的亮片。
薇薇:我们做的裙子是给周老师穿的,所以不能只设计我们自己喜欢的样子,要设计周老师喜欢的样子。
幼儿通过思考和讨论,达成共识:周老师穿过的裙子从来都没有亮片装饰,而且周老师从来没有穿高跟鞋、戴宝石项链。那么,周老师喜欢什么样的裙子呢?这个问题,幼儿虽然经过激烈的讨论,但没有得出大家都能接受的答案。接下来几天,笔者每天穿着自己喜欢的、不同款式的裙子供幼儿观察。在此期间,幼儿认识了牛仔、棉麻、灯芯绒、丝绵等常见的面料。其中的一天,笔者穿了一件牛仔衬衫裙,幼儿发现那天的裙子和平时笔者穿的裙子不一样的地方是扣子。部分幼儿开始数扣子,发现前面有8颗扣子、袖口有2颗扣子。因为幼儿已经学习了10的组成与分解,所以笔者组织一些幼儿设计10颗扣子分别缝制在袖子和裙身的分配方案,借此巩固幼儿关于10的组成与分解的经验。
几天的观察之后,笔者组织幼儿围绕“老师喜欢什么样的裙子?”展开讨论。经过梳理,幼儿得出了以下结论:周老师喜欢宽宽长长的、舒适的裙子,而且裙子上有不同的装饰性的点的图案。
在讨论的基础上,幼儿再次设计裙子。此次的设计稿显示出幼儿能根据笔者的喜好设计出宽大、舒适、具有点点图案的裙子。在设计的过程中,幼儿在真实自然的情景中认识了常见的几种面料、款式,学习了10的组成与分解。
幼儿从根据自己喜好设计裙子到根据设计对象的喜好设计裙子,学习了换位思考。
接下来的几天,幼儿经过几番讨论之后,决定设计“点点裙”,因为“周老师最喜欢点点裙了”。几轮设计之后,幼儿有了自己满意的配色方案,其中白底红点、绿底白点、黄底白点、红底黄点、蓝底黄点、玫瑰红底白点是最受欢迎的。笔者组织幼儿进行了一次设计图竞选大赛——幼儿介绍自己设计的花色并拉票。最终,玫瑰红底白点这个方案因获得最多票数而当选。
选择花色的过程中,幼儿在一次次的配色尝试中充分感受了不同颜色搭配的效果,练习了如何更好地向他人介绍和“推销”自己的想法。当一个幼儿说出“老师爱笑,玫瑰红色给人很开心的感觉,很适合周老师”时,多数幼儿接受了该幼儿的设计。
款式设计好了,花色也选好了,“裙子要多长多宽?”成了幼儿面对的新问题。
“可以用东西来量一下。”这是多数幼儿想到的确定裙子多长多宽的办法。于是,笔者组织幼儿开始了第一次测量。第一次测量,幼儿使用的工具有笔、百变魔尺、毛根、绳子等,部分幼儿用简单的表格记录了自己的测量结果。第一次测量之后,幼儿发现了以下问题:没有画清楚测量的部位,回看的时候不知道测量的是什么地方;测量的工具是硬的,没办法量脖子、腰这些地方。根据第一次测量出现的问题,幼儿设计了新的记录表格,用图示来表示测量部位。一个女生提议将测量工具调整成了“妈妈买衣服时用来量腰有多粗”的软尺。
第二次测量后,幼儿又遇到了问题:为什么测量的是同一个周老师,而测出来的结果不一样呢?
带着问题,幼儿进行了第三次测量。为了提升幼儿的测量技能,笔者先引导幼儿利用测量工具测量桌子、椅子等物品。在测量的过程中,笔者引导幼儿观察应从尺子的哪个地方开始量。幼儿发现因为量的时候每个人开始的地方的数字不一样,所以每个人的结果不一样。通过再次讨论,幼儿想出的解决办法是每个人量的时候都从数字“1”开始。
随后,笔者作为幼儿的测量对象,支持幼儿多次测量。在这个阶段,幼儿在一次次的实践中调整,再实践,再调整。整个测量的过程提高了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让幼儿学会了正确使用软尺进行测量的方法。
数据收集工作完成了,幼儿迫不及待地要根据收集的数据进行裁剪。然而,怎么把量好的尺寸画到布料上?
有了测量的数据,那是不是可以动手剪布料了?笔者与幼儿一起把准备好的面料摊开放在桌子上,带上测量记录表和剪刀,准备开始裁剪了。
笔者:我们应该从哪里开始剪?怎么剪呢?
薇薇:按我们量的尺寸来剪吧。
羊羊:可是,我们不知道肩、手臂、腰等在布料上面的什么地方,怎么剪呀?
墨墨:要不我们就按照表格顺序,先从脖子开始?
于是,幼儿把记录表上脖子的数据用软尺在布料上画了出来。可是,得出来的数据可能有问题,笔者听到一个幼儿说:“天哪!周老师的脖子有这么粗吗?”看来,幼儿又遇到了困难。
布料裁剪是一个比较专业的问题,超出了笔者的经验。于是,我们一起向有缝纫经验的汤老师请教。汤老师为幼儿开展了一次布料裁剪的活动。幼儿在活动中学习了有关裁剪的知识和初步技能,知道量完尺寸后不能直接在布料上裁剪,要先按尺寸在纸上画出纸样,然后再按照纸样进行裁剪,并且纸样要用对折的方式来标注尺寸。为了确保正式裁剪时不出错,幼儿提议先用玩具娃娃来练习打纸样。经过几次练习,幼儿顺利完成了裁剪工作。
当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学会向他人寻求帮助,让问题得以解决,这也是幼儿必备的一种学习能力。
随着裙子制作工作的一步步完成,幼儿迎来了最后一项工作——缝合裙子。该如何缝合裙子呢?一个新的问题摆在了幼儿的面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又进行了一次讨论。
笔者:裙子已经剪好了,那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缝合了。我们该怎么把它们缝起来呢?
小彧:我们之前看的做衣服的录像里是用一个机器来缝衣服的。
笔者:对,那是缝纫机。可是我们没有缝纫机,怎么办?
哈妹:让我奶奶来缝吧,我哥哥裤子破了,是我奶奶缝好的。
阿泽:我外婆也会缝。
好几个幼儿跟着说自己的奶奶、外婆、妈妈也会缝。
笔者:可是,现在是疫情期间,家长是不能到幼儿园里的,怎么办呢?
宇晗:我们请汤老师教我们吧,汤老师会缝衣服。
幼儿一致同意宇晗的建议。于是,幼儿派代表邀请汤老师来班级帮助我们缝制裙子。全班幼儿选出了四个人配合汤老师缝制。和之前打纸样一样,在汤老师的现场指导下,幼儿选择先在玩具娃娃的衣服上练习缝合技术,然后再在裁剪好的面料上进行缝合。缝合工作进行了一周之后,负责缝合的薇薇、壮妹、小彧、漫珂四个人才缝了两个袖口。
阿泽:你们什么时候才能把周老师的裙子做完呀?天气快冷了,要穿不了。
墨墨:你们缝了好几天了,怎么还没有缝起来?
漫珂:这个很难弄,我们每次都只能缝一点点。
壮妹:我都不想缝了,缝了这么多天才缝这么一点点,还有那么多,要缝到什么时候啊?
薇薇:那怎么办?我们还有很多没缝啊,这样裙子就不能穿了。
壮妹:我也不想缝了,原来我们给娃娃缝衣服很快就缝好了,但是周老师的裙子实在太大了,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缝好。
笔者:你们需要汤老师一起缝吗?
她们一起商量后,决定由汤老师负责缝比较难的部分,即需要褶皱的腰线部分和领口部分,她们负责缝袖口和裙边。
幼儿根据生活经验,提出了用缝纫机缝合或者请奶奶、妈妈等人帮忙缝合的办法。最后经过讨论,大家选出了四名“小裁缝”完成缝合工作。一周之后,四个幼儿仅完成了两个袖口的缝合工作。笔者发现由于工作量大、幼儿缝合技术不娴熟,幼儿缝合效率较低,且幼儿也产生了倦怠心理。所以,幼儿同意了请汤老师加入的提议,提高了缝合工作的速度。最终,幼儿成功地为笔者制作了一条漂亮的裙子。
衣服完成的第二天,笔者在幼儿园里穿上幼儿设计、制作的裙子,和幼儿一起活动,幼儿非常兴奋。
“周老师的点点裙”这个活动的主题没有那么“高大上”,但确实是幼儿感兴趣的主题。笔者只是希望幼儿在真实的生活中体验活动的乐趣,让活动成为幼儿有意义的活动。笔者在活动之初的预期目标为“幼儿能关注身边的生活,在活动中快乐地操作,尝试表现美和创造美”,其实也就是希望幼儿自然、自在地操作,并能体验活动的乐趣。
笔者穿着幼儿设计的裙子,出现在幼儿之中,让幼儿体会到了自己的劳动、学习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从而提升了幼儿学习的成就感。
活动的不足之处在于:笔者知道利用幼儿园内汤老师的支持,但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较少与更多的教师交流、讨论,也缺少教研的支持。另外,这个活动还可以利用家长资源甚至社区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