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胜利,伍德勤
(合肥学院,安徽 合肥)
教学共同体是指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构成的团体,彼此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任务,在成员之间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关系,最终促进个体的成长[1]。纵观学校教育发展历程,“教学共同体”为实现规模教学,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组织形式创新注入了新的活力,提供了变革的可能。
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多网融合,移动终端尤其是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以及物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世界进入到大互联时代已是不争的事实。大互联以其“任何人、任何物、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永远在线、随时互动”的存在形式,不只颠覆了我们的时空概念,更以势不可挡之势颠覆了我们思维方式、沟通方式、行为方式以及商业模式,其对教育领域带来的影响和冲击是革命性的。传统教学中的教学共同体,如何在大互联时代背景下继续发挥创新活力,引领教学变革以适应环境变化,是教育领域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尤其是面临现实困境的高校学历继续教育,更应审时度势、应形势发展,结合自身特点,进行教学革新,以探寻可持续发展之路。
学历继续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构成部分,其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容小觑。但纵观国内学历继续教育的发展历程,其对办学主体带来的经济效益远大于社会效益,尤其高校学历继续教育,某种程度上成了学校追求经济效益的一个副业。无论在招生录取上,还是教学组织安排上,都从经济的角度出发,致使高校学历继续教育存在问题众多。
1.学历继续教育因其学员层次不一、专业背景差异大、在职在岗的工学矛盾等事实,其在教学组织和管理中既有教育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更有不正视“继续教育”自身特点而带来的其他问题,且后者比前者对继续教育的影响更大。
学历继续教育办学理念滞后,办学方式不当。高校学历继续教育办学缺乏明确的指导思想,虽采取市场化的运作方式,但在办学定位、专业发展、办学环节上缺乏可操作性的政策指向,处于粗放式规模化的发展,普遍重视办学规模,忽视办学质量。函授教育、业余教育、自学考试及网络教育等多种形式共存,且属于多头管理,各自为政,同质竞争,阻碍了学历继续教育的健康发展。
2.学历继续教育教学体系陈旧,教学内容不当。学历继续教育无视“继续教育”自身特点,采取“以教为中心”的范式组织和管理教学,使用批量加工的方式,实施灌输式教学,并把知识的多少和能力的高低作为评价标准;不能充分重视继续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学员个体全面发展及终身学习发展的需要,只片面强调学历教育的学科性和系统性,忽视继续教育的职业性、应用性和灵活性,致使继续教育培养目标与普通高等教育雷同。
3.学历继续教育教学形式单一,教学设计不当。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尤其“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应用,学历继续教育纷纷采取线上教学,虽较好地解决了工学矛盾,但用于线上教学的网络资源建设滞后,信息技术与教学缺乏融合,且教学过程中忽视主体能力建设,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设计不足,致使学习只是简单地“在线”浏览过程,学习效果欠佳。
4.学历继续教育教学共同体模式单一,结构僵化。学历继续教育在高校的尴尬处境,使得其难以配备专任教师,其教学往往都是由专业归属的二级学院教师承担,各学科教师间交流少,校际合作不足,与行业企业间很少甚至没有沟通,致使缺少个体层面的多元参与,模式单一;更由于继续教育专业开设受市场化影响,难成体系,学科关系断层,教师缺少跨学科交流,阻碍了教学共同体结构的完善,致使其结构僵化。
大互联时代是众多互联网新技术的集成应用及全面加速的新阶段。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环境重构、机制创新和服务迁移,既能有效消解教学共同体面临的现实困境,同时也彰显出其鲜明的时代特征[2]。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实时交互等新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成功应用,证实了其对现阶段教育教学的积极作用。
1.多媒体交互技术突破时空界限,构建泛在教学环境。多媒体交互技术实现了文本、声音、视频等多种形式和格式的信息高速传输,将计算机的交互性、通信的分布性和电视的真实性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向人们提供全新的信息服务,为教学共同体创设了异构通讯、自然交互的活动场域。
2.物联网及大数据技术可采集并累积教学共同体成员网络学习、资源点击、交流讨论、作业提交等教学过程中的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通过数据统计与分析,既可跟踪监控成员学习状态,又可为个性化教学提供依据。
3.人工智能与自适应推荐技术可在大数据分析基础上,通过算法设计,使共同体成员间的互动更加多元、智能和灵活,进而激发成员的参与热情,实现网络教学平台与教学共同体成员间的教学交互、资源推荐,满足成员个性化自主学习的需要。
4.虚拟仿真技术可借助视觉、听觉及触觉等多种传感通道与虚拟世界进行自然交互,以仿真的方式给共同体成员创造一个实时反映实体对象变化与相互作用的三维虚拟世界,并可借助辅助传感设备提供一个观测与该虚拟世界交互的三维界面,使成员可直接参与并探索仿真对象在所处环境中的作用与变化,产生沉浸感,其互动性和逼真性将给学习带来革命性升级,创新教学模式。
随着大互联时代的到来,万物互联、人机协同已趋普及,信息空间正在走向与自然空间贯通甚至无缝融合,学习生态已面临环境变迁带来的不适。从主体上看,“互联网+”使教师的权威性迅速下降,且教学主体不断呈现出多样化趋势,每个个体都可通过平台“发声”,甚至得到追捧形成影响力。从目标上看,“互联网+”使教学认同度降低,技术和传媒真正承担着认识论的功能。从形式上看,“互联网+”使教学“空场”频现[3]。学历继续教育应正视环境变化,结合大互联时代技术特征,充分利用网络世界的虚拟性特点,在对传统教学共同体改革创新的基础上,构建适应大互联时代的虚拟教学共同体,形成“虚实共存”的学历继续教育教学共同体,虚拟教学共同体中的师生不再只是具体的人,也可以是具有师生类型特质的“人”。
1.使用人工智能技术构建智能化的网络学习平台。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和肯尼思·库克耶在《与大数据同行——学习和教育的未来》一书中提出:“未来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将围绕互联网进行,教师在互联网上教,学生在互联网上学,信息在互联网上流动,知识在互联网上成型,线下的活动成为线上活动的补充与拓展。[4]”大互联时代,网络教学平台成为学历继续教育的主要教学场域,既解决了学历继续教育中工学矛盾引起的教学组织问题,又为物理上分散的独立个体提供了共同的学习空间。网络教学平台的智能化设计,一方面,通过对累积记录的成员学习行为数据分析,实现学习资源的精准化推荐,满足个性化学习需要;另一方面,使用多媒体交互技术构建的学习社区,通过即时场景式交流讨论,可激发共同体成员的热情,增加共同体成员间的黏性,完成知识的建构。人工智能及交互技术构建的智能化教学平台,满足了教学共同体对环境的依赖性及共同体成员教学表达方式的多样化需求,为大互联时代学历继续教育教学共同体提供了支撑环境。
2.使用虚拟现实技术设计开发沉浸式学习资源。有研究证实虚拟现实能够促进积极情绪、参与行为和主动互动行为的发生[5]。虚拟现实沉浸式环境设计打破了场景边界,实现知识的情景化,为共同体成员提供身临其境般的学习体验和仿真互动,促进知识的保留和内化,增强学习体验和深度投入[6]。学历继续教育网络教学内容的简单数字化、个体的分散性及学习的自主性,致使学生学习兴趣不足、专注力不够、学习效果不佳。大互联时代,结合专业建设,对教学中陈述性和过程性内容,尤其是实验实训的教学内容,应鼓励使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情景化设计,构建“类人”的教的主体,营造情景化教学环境,促进学习者的情感投入,提升学习效果。
3.强化基于网络的校际联盟建设,共享优质课程资源。学历继续教育由于学员基础差、个体差异大、工学矛盾突出等特点,对教学内容设置及教学组织有其自身规律及特点。然而,当前继续教育主办机构缺乏专职师资的现实,致使学历继续教育在内容组织及教学设计上缺乏针对性,适用性不强。网络互联消除了时空隔离,打破了校园边界,应加强同类同级继续教育机构间的合作,构建校际联盟,分工协作,遴选优质师资,建设适用于继续教育的公共课程网络教学资源,授权共享,统一教学;同时,学历继续教育招生规模的不确定性,存在有部分专业招生人数难以或无法独立开班组织教学,校际联盟成员单位间可授权共享相同或相近专业课程资源,通过课程置换、学分互认完成专业课程教学。
4.加强基于新型师徒关系的校企合作,促进能力提升。学历继续教育是以学习者能力建设为基础的学历提升教育,其宗旨是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学生在职在岗的特点,决定了其教学形式不能脱离生产环境独立存在。一方面,可结合专业特点,与行业企业合作,优选行业专家开展远程场景式教学或仪器设备的生产应用,传统“传帮带”的师徒关系因大互联时代“随时随地,永远在线,随时互动”的技术特征,演变为优势互补、教学相长的新型师徒关系。另一方面,结合终身学习体系的构建和学分银行的运行,对在职学员继续教育培训结果或参与企业技改、攻关项目的成果进行鉴定,认定学分,增强学员荣誉感,提升学员学习兴趣,保护其学习积极性。
5.遴选同侪学员引领社区活动,营造学习氛围。维果斯基认为,人类的学习首先是一种发生于主体之间的社会性活动,然后才是一种发生于主体内部的思维活动。学习的本质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他人思想和自我见解之间的对话,它首先是一个社会过程,然后才是一个心理过程[1]。大互联时代“随时随地,永远在线,随时互动”为教学共同体成员间的多元化交互提供了可能。然而,学历继续教育生源层次低、个体差异大的事实,使得交互的积极性和有效性难以控制,应遴选相同或相近专业的优秀学生作为助学者,参与学历继续教育课程教学辅导,创设话题,引领社区交互,激发学生好奇心,增强学生参与意识。通过不同观点的碰撞、比较和反思,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领会,实现意义的建构,完成公共知识到个人知识的转化,提升教学效果。
6.能者为师,借助网络实时交互技术,开设学员主讲的网络直播课堂。费曼学习法强调“以教致学”,能够最大化吸收知识。课程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和专业特点,分专题或主题设计直播课堂,遴选学员面向相应专业组织教学并开启互动,教师全程参与并作点评。学员主讲的直播课堂,既有利于增加主讲学员荣誉感,强化其知识的获得,又可增强共同体成员间的凝聚力,提升共同体内驱力,进而有利于良好学风的形成。
大互联时代技术的日新月异促使教学共同体重构已成事实。大互联的泛在性及网络的虚拟化特点,促使教学共同体向虚拟化转变已成趋势。其虚拟化转向的实质是以新的教育理念指导教育教学活动的变革,它不是要对传统教学共同体进行彻底颠覆,而是要在对传统教学共同体改革创新的基础上,实现对教学理念的重建、教学生态的重塑、教学能力的重铸[7]。学历继续教育应正视自身特点和发展形势,与时俱进,充分利用大互联时代的新技术重构教学共同体,满足新时期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