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智慧课堂教学背景下“第二课堂”平台优化研究

2022-03-17 01:46陈洪静殷敏左微
教育现代化 2022年22期
关键词:任课教师第二课堂智慧

陈洪静,殷敏,左微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柳州)

一 引言

应用型人才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也是高职院校教育体系建设的主要目标指向。为此,采用更加科学的教学方式,引入更加先进的教学理念成为高职院校教育水平提高的关键举措。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推广和社交媒体的普及,与互联网相结合的教育模式——智慧课堂在实际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受制于各种因素的限制,智慧课堂对高职院校教育水平的提升效果有限,难以适应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趋势。而第二课堂的应用为高职院校提供了新的选择,为应用型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提供了新的渠道。因此,在高职院校智慧课堂教学背景下,对第二教学平台建设的优化路径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二 智慧课堂相关概念分析

(一) 智慧课堂的概念

智慧课堂是指应用互联网技术,与现代化教育模式相结合,共同建设一个信息化、智能化教学实践平台,使学生能够及时解决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获取有效的学习信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智慧课堂的引入可以突破传统课堂教学的限制,推动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有机结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好处,整合各种教学资源,在高职院校内部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加快高职院校教育体系改革的发展进程。

(二) 智慧课堂内涵解读

第一,课堂教学及时化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居于主导地位,通常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只是机械性地对理论知识进行记忆。并且,师生之间未能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学生的疑问难以得到及时解答,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理解的深度和广度。而智慧课堂的引入,使学生能够随时提出自己的疑问,从而奠定良好的知识基础。同时,利用智能化教学平台,任课教师能够及时掌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在教学实践中进行相应的安排和调整。

第二,资源获取智能化

近年来,互联网的普及拓宽了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途径,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管理以及学生对信息的辨别能力不足,导致无效、错误信息泛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智慧课堂模式下,智能化信息平台的构建,能够对不良信息进行过滤,使学生能够便捷化、准确化地获取相关学习信息。此外,云计算、云储存技术的应用,能够对学习信息进行技术存储,防止信息丢失,准确地向学生推送学习资源。

第三,沟通互动多元化

智能化教学平台的出现为任课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沟通互动平台,例如,当学生对某一问题产生疑问时,可以通过发帖的形式将问题发送到智能教学平台,学生和任课教师能够就此进行交流讨论,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培养良好的思辨意识,对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 高职院校“第二课堂”平台建设的意义

(一) 有利于促进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提升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大国工匠”的重要场所之一,其主要目标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高技能人才。尤其是“双高”计划的提出,为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在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上面,立德树人成为了目前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而开展第二课堂教学模式成为高职院校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式,同时这一模式也是提升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高职院校通过开展第二课堂,一方面,能够通过增加学生的参与性,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有能力、有参与意识的同学提供一个提高自己、充实自己的发展平台;另一方面,高职院校通过第二课堂的开展,有力地补充第一课堂的不足,全方位提升教学质量。

(二) 有利于转变第二课堂实效性较低的局面

目前,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之间出现脱节,没有达到最初的教学目标,没有实现两者的共同发展是现在很多高职院校的问题所在。目前,很多高校在开展的第二课堂中,培养方案和管理体制方面都较为传统,不能适应新时代社会对于人才的高要求,使得高职院校开设第二课堂的实效性不高。而智慧课堂的引入,能够提高第二课堂的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改变学生单纯了学分而被迫上课的局面。智慧课堂在第二课堂的进行,能够让教师上课的内容更加新颖,课堂氛围更加活跃,从而激发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改变之前老师不爱教,学生不爱学的局面,提高第二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

(三) 有利于满足新时代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

新时代,技术的变革、产业的转型、以及社会的发展对于人才提供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为了适应社会需要,高职院校必须及时进行教学改革,不断为社会输送高质量的人才。而第二课堂作为平常专业课的重要补充,为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了更好的平台。尤其是智慧课堂的引入,更加提高了第二课堂的教学质量,有利于满足社会对于高职学生的要求。目前,高职院校均将培养新时代高质量人才作为教学的最主要的任务,尤其在我国经济面临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对于高质量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第二课堂的开展能够很好的补充第一课堂教学的单一性,为学生学习带来更多的可能,从而,让学生爱上学习,主动参与学习当中,成为国家需求的高质量人才。

四 高职院校“第二课堂”平台建设存在的不足

(一) 缺乏系统、科学地管理和评价机制

就目前的情况来说,大多数高职院校的第二课堂仍然采用以松散活动为主的管理模式,缺乏规范的管理制度和良好的运行机制。首先,在管理制度上,目前仍然有高职院校没有采用过第二课堂的教学模式,而即使有高职院校采用该模式,也存在很大的随意性,仅凭任课教师一人决定,并没有在学校整体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安排中进行体现。其次,在运行机制上,学校没有针对第二课堂活动设定相关的制度,来保障该模式的有序进行,因此,很多高职院校缺乏第二课堂教育的科学适当的运行机制。最后,在评估体系上,对于开展第二课堂的高职院校来说,并没有建立完备的评估体系,来测评任课教师的讲授情况,以及学生对于讲授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不仅影响教师授课的积极性,同时也使得高职院校不能及时得知第二课堂这一教学模式的授课成果。

(二) 学生缺乏主动参与意识

近日,相关部门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的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高职院校学生对于第二课堂并不感兴趣,主动参与的意识欠缺。而对于参与第二课堂的真实原因,很多学生选取了学校有强制性要求,因此不得不参加相关的活动。或者,第二课堂是有学分要求的,学生不参加,就不能得到该学分,会对学生的毕业造成影响。因此,大部分高职院校学生参加第二课堂都是带有强烈的“功利主义”思想的,而对于学校为什么要开展第二课堂以及第二课堂真正的目的和作用,学生并没有很好的理解,因此,学生主动参与第二课堂教学的情况不多,这种被动参与的后果就是严重影响第二课堂的开展效果。

(三) 忽视了对于学生个性化的培养

目前,开展第二课堂的高职院校仍然以素质教育、思政教育、社会实践等课程为主要的教学内容,形式较为单一,缺乏创新性。第二课堂作为课上教学的重要补充,必须来源于课堂,高于课堂,否则就脱离了开设第二课堂的最初目标。但是,从目前各个高职院校开展的第二课堂的情况来看,仍然没有跳出平时课堂教育的特点,忽视了第二课堂相比于第一课堂的独特性。尤其在学生个性化培养方面,第二课堂是展现学生个性的重要场所,但是却产生了学生被动参与的结果,不能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作为受教的主体,个性化发展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因此第二课堂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方式,不能忽视对于学生党个性化培养。

(四) 缺乏有效的实施条件

现阶段,很多高职院校对于第二课堂不够重视,就将其作为专业课堂的补充,因此不管从经费的分配、活动场所的提供、活动道具的配备以及对于第二课堂重要性的宣传上都缺乏应有的重视。首先,在经费的分配上,一般高职院校都认为专业课对于提高就业率上处于关键地位,因此教育经费都分配给第一课堂的日常教学上,而对于第二课堂则是能缩减就尽量缩减,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第二课堂的教学效果。其次,在活动场地以及活动道具的提供上,很多高职院校并没有可供第二课堂教授使用的专门的活动地点,而活动道具也一般都是第一课堂使用过的,或者比较老旧的道具。最后,对于第二课堂的宣传上,因为高职院校本身的不重视,也就导致了其对于第二课堂重要性的宣传力度不够,不能使学生认识到开展第二课堂的目的和重要意义,从而也影响到了第二课堂的开展效果。

五 高职院校“第二课堂”平台的优化路径

(一) 设计多样化活动内容,调动学生积极性

在第二课堂建设过程中,高职院校教务部门和任课教师应结合本校学科建设情况和学生具体实际,科学合理地安排活动内容,设计多样化的活动内容,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活动的增加能够增加学生的选择性,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知识结构选择适当的内容,提高活动内容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与此同时,活动内容的增加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合理性,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程度。为实现这一目标,主要包括以下三点:第一,加强活动的顶层设计。通常来讲,高职院校第二课堂的活动设置主要有教务部门和各学院团委负责,由于缺乏基层教学经验,无法准确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教学实际。因此,应定期向任课教师了解实际教学开展情况,并通过安排专职人员考察等方式来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和特点进行了解,在此基础之上进行活动设置。第二,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实践活动。考虑到高职院校学生的差异性较大,如果具体到每个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会使教内容零散化,影响课堂教学的一体性,所以在具体活动中要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参与。第三,对活动类型进行创新。应用型人才的能力培养具有全面性,既包括职业态度、服务意识等思想观念层面的内容,也包括创新能力、应用能力等实践层面的内容,因此,活动内容也应与此相联系,并利用辩论、演讲、实践竞赛等形式丰富活动类型。

(二) 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加强个性化培养

基于智慧课堂教学视角,高职院校第二课堂平台的建设应建立在科学的课程体系的基础上。高职院校应重视对课程体系的建设,以此确保第二课堂建设能够顺利推进,实现既定教学目标。首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为社会发展提供专业人才,从这一视角来看,教务部门和学科建设机构要根据时代变化和社会发展需要对课程体系和实际教学目标进行调整。近年来,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趋势下,社会企业对高职院校人才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因此,高职院校应加强同校外企业进行沟通交流,及时了解社会企业的需求变化,据此对课程体系进行具体安排。其次,任课教师应围绕本专业的发展前景和学生所需的专业素养进行详细解读,并结合实际教学情况调整课程安排。最后,学生要熟悉第二课堂这一新的教学模式,同时,加强学习自主性,对自身的实际情况和特点有清晰的认识,主动与任课教师进行沟通交流,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从而充实课程体系的内容,使其充分彰显学生个性。

(三) 构建网络教学平台,加强教学资源整合

在信息通信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各种网络平台纷纷涌现,极大地改变了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模式。随着智慧课堂的引入,智能化的网络教学平台和高效化的任课教师工作平台不断完备,提高了教学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在这一背景下,第二课堂平台的构建也离不开网络媒介的重要性,并以此对各种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高职院校在对第二课堂平台进行优化时,应坚持质量优先,兼顾效率的原则,打造高效的网络平台,并使其不断适应移动智能终端发展的新趋势,使学生和教师能够随时随地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扩展。另一方面,互联网的普及使得网络知识逐渐增加,相关教学资源日益丰富,任课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对互联网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在这一过程中,任课教师要严格遵守相应的制度规定,加强对教学资源科学性、针对性的把握,相应的考评、学分等教学管理体系也应该据此进行相应的调整。除了网络教学平台的打造,高职院校要加大对第二课堂构建的资金投入和配套设施建设,为第二课堂的建设提供物质保障,使学生能够切实体会到第二课堂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自主性,由此提升高职院校的教学水平。

(四) 建立多元化评价机制,突出人性化

现阶段,大多数高职院校对于学生的考核机制都是基于第一课堂的成绩进行的,但是至于第二课堂,很多高职院校基本上将它作为一个课后兴趣班似的隐性发展机制,一般不纳入评价内容当中。随着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发展,第二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情况也逐渐得到量化,纳入了评价指标当中。通过“学分”的方式,将学生参与的课时、平时成绩以及最后的考核情况都纳入评价标准当中,以此来评奖评优,促进学生综合实力的提高。将第二课堂成绩纳入到评价标准中,构建多元化的考核机制,是目前高职院校提高第二课堂实施效果的重要方式之一。首先,这套评价机制的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上到学校领导、中到系主任、辅导员、下到学生自身整个教学系统的高度配合,尤其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当今时代,高职院校可以充分利用数字化评分设备,完整地检测学生的上课状态,优化学生的课堂体验,为学生带来更佳的课堂效果。同时,还要加大第二课堂的师资力量,提高任课教师的能力,以及其对于第二课堂重要性的认识程度,不断为学生提供更好的课程服务。在分数出来之后,还要有完善的复核机制,做好学分审核工作,在学生对于自己的分数有疑问时,老师要及时作出回应和解答,消除学生疑虑,提高第二课堂教学审核模式的人性化。

六 结语

综合以上分析,第二课堂建设成为高职院校教学体系构建的必然趋势,特别是随着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不断推进,使二者协同配合,共同推进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本文在对相关概念以及对现存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设计多样化活动内容、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构建网络教学平台、建立多元化评价机制四个方面提出了高职院校“第二课堂”平台的优化路径。

猜你喜欢
任课教师第二课堂智慧
高校“人工智能”第二课堂建设探讨
第二课堂
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合作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论高职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的协作与沟通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要善于树立任课教师的威信
任课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发挥的作用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西子湖畔的“第二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