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学校听障小学生劳动习惯养成教育实践探索

2022-03-17 01:42
基础教育论坛 2022年5期
关键词:行为习惯劳动习惯

李 燕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这对推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小学的劳动教育要把劳动和教育结合起来,遵循儿童的年龄特点,在小学特别是特殊教育的小学,首先应锻炼学生的生活劳动、自我服务劳动,将劳动与习惯养成教育统整起来,在培养学生生活技能的同时,促进学生体力、智力、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1]

一、特殊学校听障小学生劳动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许多家庭对于劳动习惯养成教育有所忽视,从而导致儿童和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无法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不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而影响到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甚至产生严重的问题影响儿童的健康成长。对特殊学校调查也发现,部分学校在对听障小学生进行劳动习惯养成教育时仍停留于课堂上的道理讲授和说教,缺乏适用性及针对性,从而导致不少听障学生个体素质养成有所偏颇,甚至出现逃避劳动等诸多问题。目前,在大部分特殊学校尚欠缺一套完善的、系统性的养成教育标准、模式及科学评价体系。特殊学校中道德教育质量因多种原因也参差不齐,因此开展劳动习惯养成教育具有迫切性和一定的意义[2]。首先,正确的劳动习惯养成教育有利于特殊学校矫正听障学生的各种不良行为习惯与缺陷;其次,通过适当强度的行为习惯训练能够帮助听力障碍的小学生建立自信,在生活与学习上能够自食其力;最后,社会发展对公民素质要求日渐提升,听障学生尽管属于弱势群体,但基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其道德素质及个体修养也需同步提升,对他们的劳动习惯养成教育有助于推动社会进步。因此,特殊学校需将劳动习惯养成教育列为听障小学生的重点教学内容之一。

二、特殊学校听障小学生劳动习惯养成教育具体实践

(一)从细小事务抓起

道德品质建立于各种行为习惯养成之上,而特殊学校在劳动习惯养成教育落实环节,应着重于从生活细节进行渗透教育。因此,教师需在日常生活中从点滴小事抓起,使特殊学校听障小学生群体能够对劳动产生强烈兴趣,养成良好的劳动服务意识。基于此,首先要求教师严格规范自身行为,主动参与各项劳动活动,并通过丰富的易感知的体验让听障学生群体能够真正明确劳动的意义,产生乐于劳动的积极心理倾向,在劳动中养成习惯。教师可经常性地组织各种活动,激发学生的劳动兴趣。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会自己清洗内衣、袜子等物品时,教师可选择两条图案相似但一条干净、一条较脏的手帕让学生自行选择使用[3],这一活动过程能够让听障学生理解物品干净的重要性,并且能够激发其清洗衣物的热情,学生经常自行清洗手帕或内衣等物件,久之则会自然地养成劳动习惯。又如,对年级较高的学生,教师则可组织野炊活动,要求学生自己做菜、做饭,并互相评比各自所做饭菜的味道,使其能够在劳动中获得成就感。在引导学生劳动时教师要做到严爱并济,训练学生自主劳动时应严格要求,但同时也需让其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爱。因为听障小学生自身心理极为敏感,容易产生自卑等情绪,所以教师需细心关注学生,洞察学生内心情绪波动,呵护学生的自尊心,对积极参与劳动的行为、习惯及时予以鼓励、表扬。此外,对年龄较小的听障学生,特殊学校教师需要创造条件,让学生的劳动习惯在日常生活、学习情境中得以潜移默化地养成。

(二)探索劳动习惯养成教育的创新策略

因为听障学生生理特点的特殊性,家长大都对其疏于管教,或有部分家长在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方面有心却无力,听障小学生在入学前所能够接受的习惯养成教育都极为零碎甚至是负面的。从学校教学内容来讲,《中小学生守则》以及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制定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都是对其开展行为教育的重要素材,但因该阶段学生年龄及生理特点导致其注意力难以集中,因此教师可利用视频演示或图片展示等方法,将文本性知识转化为极易理解的行为实践。例如,教师可利用晨会或班会,通过情境构建将日常生活、行为习惯与劳动教育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可以自主对比、评价各种劳动行为与习惯;教师也可民主选拔班级干部,让班级干部带领班级学生参与班级自主管理,在该过程中帮助听障小学生培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时改正各种不良劳动习惯;营造班级文化氛围,充分利用黑板报、劳动宣传园地,将其打造为行为习惯育人阵地,营造良好的劳动教育班风;设立明确的奖励制度,对劳动习惯养成表现较为优异的学生可适当进行精神和物质奖励,强化其荣誉感,有效树立特殊学生群体行为养成的示范。教师还需注意劳动习惯养成教育实施环节中批评教育的方式与态度,主要是因为听力障碍学生所能够看到的仅是事物表象,对事物的评价也仅能依托于视觉、触觉,缺少听觉的支持,常常知道自身行为不对,但不知具体原因,所以教师需将更多具有代表性的行为事件带入课堂[4],以弥补听力障碍学生在信息收集、获取、分析方面的不足。

(三)完善家校共育机制

养成及劳动教育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师生的日积月累方可实现。特殊学校所面对的学生群体较为特殊,除了学校加强养成教育外,也需社会及家庭进行协同育人。对于听障学生来讲家庭教育尤为重要,家庭的劳动习惯养成教育是听障学生个体素质成长及劳动习惯养成的基础,父母的言行是儿童教育的最好的启蒙,因此家长需要严于律己。心理实验表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亲密,个体情感的传染力就越强,所能起到的感化作用也就更为突出,由此可见家庭教育对听障儿童的重要性。教师需要引导家长对家庭教育重要性形成正确的认知,利用家长会这一契机传播家庭劳动习惯养成教育的价值,并借此机会向家长传授劳动教育的科学方法。例如,劳动教育需要从简单事物着手,并进行合理安排,让听障小学生逐步学会穿衣、叠被、物品整理、衣物清洗等各种事务;家长则要做好适时适当的指导、帮助,使儿童能够正确看待自身劳动成果,感知自己习惯养成的进步,产生心理满足感、成就感。

综上所述,劳动习惯养成教育应从日常生活和学习着手并长期实践,特殊学校需根据听障小学生生理与心理特点,完善课程、明确职责、改进课堂教学,分析特殊学生学情,创新多样化的教育方式,注重润物无声的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渗透,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行为习惯劳动习惯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幼儿抓起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上课好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体育课中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