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青(福建省宁德市华侨小学)
北京师范大学伍新春教授提出:阅读策略首先要经过教师对阅读策略概念、方法进行讲解,再通过训练,最后内化成学生头脑中的阅读策略。统编教材实施开始,“策略”单元成了关注的焦点,策略单元怎么教?如何处理课文内容教学与策略单元教学的关系等成了多数语文教育工作者研究的对象。
单元页的篇章导读是对整组课文的整体感知,包括符合主题的意境图、简单明了的单元引导语、条理清晰的单元教学目标,起着目标导向的作用,充分体现“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双线特色,单元目标是前后关联、循序渐进的,对本单元的教学具有指导作用。这样的单元导读为教师理清教学思路、设计教学过程等做了明确的指引。通过教师的潜移默化,学生也逐渐习得预习时从单元导读页出发,去捕捉有关的信息,获得学习的方向,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猜测与推想使我们的阅读之旅充满了乐趣。”如诗如画的导读为教师与学生提供了明确的信息:让阅读成为快乐的事时,要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阅读,从而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呢?猜测和推想是最直接的方法,称之为“预测”,结合阅读要素和表达要素来进行教学,既把握单元目标,落实语文要素。即:做到一边品读课文,一边顺着故事发展的情节,结合自身经验去猜想,还能够结合文本的空白处尝试续编故事。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先试着分清语文要素与写作要素,明白本单元教学的核心目标是预测策略,教师给予简单点拨,紧扣目标,凸显预测策略的教学主线,接着学生带着对要素的初步理解,阅读课文,在课文学习中,加深理解,进而达到落实阅读要素的目的,培养学生预测能力。
策略单元的教学不同于其他阅读单元,不限于非预测单元的“说说感受是什么?”“读懂了什么?”等这一类要让学生去体会、去摸索的问题,而是要求在语文要素的指引下将阅读策略渗透于引导性的任务或提问中。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作为策略单元的首篇课文,要充分发挥它的示范作用,教材除了一般意义上的教育目标之外,还有一个特定的教学目标,即帮助学生学会“预测”。课文展示了多个预测的方法,可以根据题目、插图、生活经验、文章线索,学习预测的依据,做到有理可据。
“当老屋第一次要倒的时候,小猫来请求帮助时,小读者是怎样猜的?”点拨学生关注课文的插图进行预测。“请说说图中的老屋哪些地方感到慈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学生发现图中老屋的表情是故事发展的一个助推力。“图中的老屋看上去那么慈祥,应该会答应吧!”学生依据插图进行预测。“当老屋又一次要倒下时,老母鸡、小蜘蛛又来请求帮助,它会觉得厌烦吗?”“可能会不耐烦。就像生活中妈妈一直要求做这做那,肯定会觉得很烦。”课堂中教师应及时表扬学生的观点,提示懂得根据生活经验来预测同样是方法的习得,同时教师应允许学生预测的结果同教材不同,保护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发散思维。
结合教师的引导、讲解与归纳,让学生脑海中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初步了解预测的方法。当学生对于预测有了一定的了解,懂得旁批的重要性时就会自主进行旁批练习“预测”。可见,教学中要积极探寻预测的多元依据,懂得预测的方法。
部编教材的每一个单元都有一个完整的体质,精读课文进行策略的展示与指导,略读课文具有练习的性质,其课文开关部分的阅读提示是自读课文的拐杖,简洁明了的语言有的提示课文重点,有的阅读提示指明课文思路,有的明确学习内容。教师在教学中以此作为落实教学的目的,结合这一阅读提示,引导学生巧妙运用,将学到的预测方法在实践中提升。故事一开始,教师创设一个训练学生大胆想象与预测的能力,同时还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进行训练。
“胡萝卜先生每天都刮胡子,特别爱干净,可有一天因为忙而忘记了,那么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学生各抒己见,学习氛围十分浓郁。“胡萝卜先生的剃须刀是不是坏了?因为我爸爸有时剃须刀坏了就没办法剃胡子了。”“胡萝卜先生是不是想留胡子?”……学生们都能结合生活经验进行大胆猜测,有理有剧。胡萝卜先生浑然不知身后的“长胡子”,一路上遇到了小男孩,遇到了鸟太太,那么还会遇到谁?接下来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以上的教学在巩固预测能力中,启发学生无限的想象,也是激发学生大胆表达内心想法的动力,为口语表达、思维分析等能力奠定强有力的基础。因此,在教学自读课文时一定要根据阅读提示恰当地使用,师生都应读懂内容,获取策略单元学习的金钥匙,发挥它应有的助学价值。
课后习题即分层逐步落实单元导读的阅读要素。围绕《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小狗学叫》三篇课文课后的习题,层层递进地指导学生一边读,一边顺着故事情节去猜测,从而获得预测的能力与水平,实现预测的思维过程。
“读课文的过程中,有没有和同学交流猜到后面会发生什么?”看似简单的一个问题,却是在逐步复习有关策略的方法。“故事还没有结束,后来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为什么这样想?”故事的几种结局可能是怎样的?这不仅让学生在如何预测上做了训练,同时语文学习的习惯也在做适当的调整与进步。教材省略故事尾声部分,用上省略号让读者大胆想象,为预测故事的发展留出了空间。故事续编是预测的综合实践,凭借补充的插图、上文的内容,以及学生的阅读感受,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合理、开放性地想象,尝试续编故事,享受预测带来的乐趣。
部编教材交流平台,是对本单元学习要点进行的梳理,起到了复习、总结、强调的作用,是一个特色板块。在品读、划重点的同时复习有关“预测”策略单元的学习要点,做到一边读,一边预测后面的内容,实现有效理解文章意思、了解故事发展的目的,在日常的预测中也能让学生关注文本更多细节,训练发散思维,使得读书更仔细,预测更准确了。潜移默化中让预测成为了一种习惯,为有效阅读奠定了基础。
《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课后习题引导学生可以根据题目进行预测。例如有一个学生看到《团圆》这本书时,这样预测:可能故事的小朋友和家人失散了,在好心人的帮助下,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爸爸和妈妈,一家团圆了,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富有童真的孩子把根据题目把故事猜测得十分感人。当询问为什么这样预测时,小女孩说道:“妈妈常提醒我不能乱跑,如果找不到爸爸妈妈就在原地等。”小女孩结合生活实际的理由确实可行,以此收获了满满的掌声。仅仅一个书名,学生可以从字面意思并结合生活经验加以预测,想象书中故事的内容,学生在获得成就感的同时,也提升了阅读的兴趣。这样,将《总了倒不了的老屋》学习所收获的技能正确运用,进行知识的迁移,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喜悦,进而能够游刃有余地延展运用到今后的学习中。
由于学生对教材中的课文大都有了一定程度的预习,对内容有大概的了解,所以预测时多少都会受固有知识的影响。而课外读物,学生对内容则比较陌生。进行预测,猜想的宽度和维度就更为广泛。《小狗学叫》课后习题就可以引导选择比较陌生的读物进行猜测,可结合生活的经验阐述自己猜测的观点及理由,当每次预测都能成真,都能合乎事情发展的常理甚至超越文本时,学生也就学会了如何“预测”,对预测就也有了更高的兴致,还可能积极主动在阅读中进行预测。如,课堂上一名男生交流了书名为《埃及金字塔》的科普书籍。他提出许多问题:金字塔是怎样建造的?金字塔附近都生活着哪些人?金字塔里都有哪些神奇的现象……在这些问题下,学生们尽情预测,并说明自由推测的理由,渐渐地学生对这本书充满了兴趣,预测的干劲越来越足,阅读这本书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长此以往,相信将预测与课外阅读相联系同样也能提升阅读的质量。
“预测”这一阅读策略的学习就应结合教材,从课内引向课外,从单篇引向整本书。将课文中的阅读方法迁移到课文以外的自主阅读中,引导学生形成自觉运用预测策略的习惯,实现“要我预测”到“我要预测”的过渡,实现课内阅读方法指导和课外自主阅读的整合。
部编版教材每个内容之间相互关联,是有机整体,难度适宜、梯度合理、衔接自然,教学目标清晰。
首先,猜词语的意思。如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第五课《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课后习题“说说用什么方法猜测词语的意思,其次读句子的体会。”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第七课《一匹出色的马》课后习题“说说妹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三年级上册《习作1》“猜猜他是谁?”以上这些都是预测的痕迹,不难看出,教材都在悄悄地引导学生从无意识心理转成有意识技能而一点一滴地训练着,这些预测的尝试比较隐形,而教材的编排目的也是将预测这种心理转变为一种策略。同时也做到将预测的乐趣融入生活中,是预测阅读读写方式的巧妙转换,从学习到运用,从课内到课外,都是走向阅读乐趣的激发。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普罗米修斯》《一只窝囊胡大老虎》,部编版五年级《小岛》、六年级《穷人》等作品中刻画着许多精彩的细节描写,采用预测方法品读文章会有更多发现。部编六下第二单元统整备课中,《鲁滨逊漂流记》作为本学期共读书目之一,应引导学生品读分析,在了解故事梗概和节选的基础上,通过师生、生生交流梗概或节选中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有疑问的内容等,多方位、多角度地分析鲁滨逊这一人物形象,同时也可以出示整书的目录,引导学生根据目录预测故事的内容,或结合目录回答对方疑惑的问题,充分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课文的学习只能是抛砖引玉的作用,通过课堂上所收获的知识,通过文本所产生的灵感都是为了今后在更多的时候能够运用自如,能够将自己学习的方法运用到阅读其他读物中。阅读的策略并非只有预测,阅读的书籍并非只有课本,应该用更有远见,更有意识地去面对阅读,让学生会学习、懂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