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城区公共空间活力提升策略
——以北京老城区公共空间为例

2022-03-17 09:22石大伟王峥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22年2期
关键词:老城区北京空间

石大伟,王峥

(1.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2.北京北工大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1 背景

现如今,北京老城区发展面临的问题是古老传统文化的保护与现代化都市建设的冲突。现代化都市的建设,带动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是时代进步必须走的方向;老北京城的古建筑、胡同文化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是不可丢失的中国传统。改革开放后,我国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建设越来越现代化,在这样飞速发展的背景之下,北京老城与新城的建设、衔接缺乏合理的规划。老城区的传统居住用地建设往往无法满足现代生活需求,再加上老城区非首都功能空间的腾退,立交桥与高架桥穿越于北京老城区,导致北京老城出现了许多尺度不适、难以利用的空间。特别是北京老城区公共空间中建筑与建筑、建筑群与建筑群以及建筑与街道之间的边界区域,难以被利用、容易被人们所忽视,导致脱离人们生活,但这部分空间正是老城区公共空间活力提升的重要部分。

2 北京老城区公共空间的特点

2.1 点——特色建筑

北京老城区基地内具有多种特色建筑,比如老字号的商号、民国时期的建筑以及各式门楼等,在进行北京老城区城市空间的更新过程中,要对这些具有历史悠久文化的特色建筑予以保留,不能全部将其用冰冷的钢筋混凝土所代替。虽然老城区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但是特色建筑仍旧是不可避免的,是人们的一种精神文化享受(见图1)[1]。

图1 北京老城区门楼

2.2 线——特色街巷

老城区基地周边的街道、书店街、河道街、马道街等均承载了不同性质的商业功能,但是基地内部的道路各自组织形成的巷子,断头路多、路面状况差、东西方向联系弱,因此在进行空间更新时需要适当增加路网密度,规划出紧密结合现状形成的路网格局,适度拓宽道路横断面,疏浚东西方向的交通,拓展出公共活动的空间,促进邻里之间的交往联系。空间的开敞,有利于承载市民的公共活动(见图2)。

图2 北京老城区胡同

2.3 面——主要空间

在进行老城区空间更新后,必然会出现一些新建住宅,而这些新建住宅区的具体位置需要以多层历史城市老城区为基础进行更新改造,探索点状、线状、面状空间的适宜位置,进而确定出主要的建筑空间。在进行“面”空间改变时,需要尊重原有的住区和街巷肌理,通过拆、减的方式来降低居住密度,疏通道路、整饰建筑和协调面貌,并且根据实际功能的需要增加新的活力点,同时将新增活力点的功能和原有活力点的功能进行整合,不能使新增点太过突兀。新建住宅均为多层,尽量保持现状,外立面的色彩和风格可进行适当的整改,拆除临时建筑,增加绿地和公共活动的场所,对于一些违章建设的商业建筑应给予拆除,新建商业建筑应使其色调与老城区整体色调相统一,同时设置停车场(见图3)[2]。

图3 改造后的居住小区

3 公共空间活力提升策略

3.1 重视边缘空间

公共空间是为人类公共活动所提供的必需的空间,特别是“边缘空间”作为公共空间的一种需要,承担公共空间本身所拥有的责任,而不是作为空闲空间给北京老城区带来负面影响。亚历山大在《城市并非树型》中提出,在城市系统中包含了许许多多的环境子集,这些子集包含了人的行为活动,所以人的行为方式是评价空间环境的关键因素。拉普卡特在《建成环境的意义》中研究环境因素时引用了霍尔提出的环境因素的分类,将环境区分为:固定特征、半固定特征和非固定特征三种。对于空间环境的品质评价除了物理条件的影响,人的主观因素成为一个重要的评价标准。

作为空间的使用者,任何空间环境的影响因子都可以通过使用者的主观感受反映对空间的影响力。将老城区居民对空间的感受分为四大类:空间的舒适性、空间的安全性、空间的可用性,以及空间的活跃性。老城区居民对老城区公共空间的需求呈树状发展。公共空间的存在首先从功能上讲,传统的城市公共空间是公园、广场,其传统的功能就是为城市居民休闲、娱乐、运动等公共活动提供所需的空间与配套设备。环境方面需要提供绿植,设施方面需要提供休憩的座椅,以及舒适的空间尺度等,从而满足城市居民来此类空间的心理需求。

“边缘空间”环境改造需要共同适应城市居民的使用需求和空间环境的性质要求。当空间位于密集的交通空间处,如背街小巷,其视线的通透与人行车行的通过达到要求,同时达到空间环境性质可用性的要求;可承担交通疏解功能。居住区旁的空闲空间绿化与水体的植入,色彩与光照的改变,可改变人处于空间内的感受,同时达到空间环境舒适性与活跃性的要求;城市居民需要城市公共空间用于休憩停留或者公共的交流,需要空间中的配套设施,同时达到空间环境性质安全性的要求。通过对城市居民的需求和城市建设对空间的需求分析,从中提取影响“边缘空间”环境指标。

北京城市的发展正逐渐放慢速度,注重质的提升。城市的公共空间是一个城市的门面,它表达着城市的历史和文化,是城市的一张名片。“边缘空间”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一部分,分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影响着整个城市的公共空间环境,为城市带来了负面的社会问题。因此,对“边缘空间”的更新改造是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构建北京老城区“边缘空间”环境评价体系,系统为“边缘空间”更新与改造提供策略与方法,更为切实的关注到城市居民对公共空间的需求。合理的利用“边缘空间”,达到“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改善城市整体环境、消除城市中的消极空间”这些城市发展要求的同时,也满足了城市居民对城市公共空间功能、行为、心理的需求[3]。

3.2 把关老城区的规划改造

位于城市中心地带的老城区,商服设施往往比较齐全,人们愿意在那里生活、工作。一方面,有些规划部门抵制不住各方面的压力,在规划改造难度较大的情况下进行不合标准的动迁,严重破坏了老城区改造的原则,造成了新的不合理现象,极大制约了城市的发展,堵死了可持续发展之路。另一方面,城市规划的个别同志没有重视可持续发展,屈服了不合理的要求,为城区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设置了障碍。这样就需要提高可持续发展的认识,把住规划关。

3.3 注重城市空间更新的整体设计

老城区城市空间的更新是城市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是在进行城市空间更新中一定要从整体设计着手,不能仅看一方面,而疏忽了整体的协调性和美观性。首先需要对北京老城区的历史资源进行详细的调研和价值分析,从而确定老城区内旧建筑的保护范围、目标和原则,明确老城区的区段划分以及对其的保护控制要求,然后还要对需要进行城市空间更新的老城区进行书卷查阅,了解老城区的历史文化遗存,在保护规划的基础上控制老城区的整体风貌和景观环境[4]。在城市空间规划设计过程中,要从功能定位、空间结构规划、景观风貌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控制,要根据老城区各区段的不同历史文化内涵,选择其最核心的人文内涵或地标建筑作为题材,设置独特的景观功能区,在进行更新过程中要明确了解引水济流、水位控制的水系治理要求,进一步构造旅游服务、文化博览、创意设计、娱乐休闲、酒店餐饮等功能设施,做到水陆并行、协调互动、文化体验的旅游规划方案。

总之,现代城市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变化,在城市扩张日益发展的形势下,北京老城区存在房屋年久失修、公共基础设施落后、居住环境不佳等情况。城市的发展必须与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为此,必须对城市老城区进行有计划的改造,并做好规划设计,以提升现代城市竞争力,提高北京老城区公共空间活力,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老城区北京空间
日出老城
空间是什么?
北京,离幸福通勤还有多远?
创享空间
北京春暖花开
北京的河
老城区绿地更新策略——以北京西城区绿地提升为例
老城区是夜经济的“灵魂”
九江市老城区住区空间形态演变原因研究
北京,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