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两地古典音乐现状展望两地青少年艺术教育

2022-03-17 07:09郝强李泽森
颂雅风·艺术月刊 2022年1期

◎郝强 李泽森

“追求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价值。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动心,让人们的灵魂经受洗礼,让人们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因此看出国家对艺术发展的重视,香港作为我国特区之一,由于历史和文化的特殊性,艺术发展也具有自己的特殊性和借鉴性,2022年,香港将迎来回归25周年,以古典音乐作为艺术载体,增强两地艺术交流,增进两地青少年艺术教育的可拓展度都将是一个值得期待的方向。

一、两地交响乐团成长史促成古典乐发展印象

在两地过去的古典乐历史中,古典音乐分别在大陆与香港都得到飞快发展,但是发展的时段又分先后,上海交响乐团则是亚洲地区历史最悠久的交响乐团,其前身上海公共乐队成立于1879年,历史远超香港管弦乐团,更是中国第一个在卡内基音乐厅,柏林爱乐大厅等国际级音乐厅演出的中国交响乐团。

香港交响乐团的前身中英管弦乐团是一个业余乐团,那时乐团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古典音乐促进中英文化交流。在1947年,中英学会音乐分部的领导人Anthony Braga开始在城市招募约20名业余音乐家,成立了一个室内管弦乐队,为二战后的香港市民提供音乐演出。1957年,中英管弦乐团正式改名为香港管弦乐团,至今已经是在国际上具有影响力的交响乐团之一。

香港管弦乐团在2019年获得了英国《留声机》年度乐团大奖,成为亚洲第一个赢得此项殊荣的乐团。内地最早的交响乐团成立远远早于香港最早的交响乐团,但国际社会和部分艺术家认为香港古典音乐的起步更早,发展更完善,这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第一,香港交响乐团是一个更国际化的交响乐团,从香港交响乐团的职业乐手来看,乐团14个声部里12个声部的首席或者联合首席都是外籍人士,包括乐团首席以及所有铜管及木管声部,而乐团的90个乐手超过半数都是外籍人士,而乐团最重要的角色,音乐总监梵志登也是一个外籍人士。

乐团里的中国乐手中,过半数都是大陆人,只有非常小部分的乐手是本土香港人。这些乐手大部分都毕业于如美国茱莉亚学院或中央音乐学院等世界上著名的音乐学院,一个国际化的乐团享受的是更多元化的音乐知识以及更多元化的经验和演奏技术以及演奏法。此外,大部分的香港管弦乐团成员均在外国乐团与外国指挥或者国际认可的独奏家合作过。例如,香港管弦乐团首席曾在3个美国乐团当首席,并且至少与7个欧洲国家的乐团演奏小提琴独奏,大提琴首席曾与10多个20世纪最杰出的指挥(伯恩斯坦,梅纽因,阿巴多等)合作,而音乐总监梵志登更是德高望重,他在19岁的时候当上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成立历史以来最年轻的首席,并在2016开始同时当上纽约交响乐团的音乐总监。这些在国外的经验能够为乐团提供不少的经验教训,有助增加排练效率以及效果,也有引发乐团创造更深刻,更新颖的演奏法等等功效。

西方国家始终是古典音乐的发源地,对于音乐的演绎方式和技术掌握的方法等都相对比较先进,所以希望音乐水平上升的任何个体都需要以及吸取他们在古典音乐上的知识及经验,总而言之,乐团乐手更国际化必然有助于一个乐团的水平乃至其被国际认可的程度。

其次,一个交响乐团的国际化程度也能够从其每季度邀请的演出嘉宾的国际知名度及国际认可程度看出。香港管弦乐团在2019—2020季度本来打算举办的63场演出中,有至少12场演出邀请了世界上最顶尖的音乐家来香港演奏,包括钢琴大师郎朗,著名小提琴独奏家卡瓦科斯,2015年肖邦国际钢琴比赛冠军赵成珍,中国著名小提琴手宁峰,芮妮·弗莱明,中国著名大提琴手王健,德国著名小提琴独奏家弗兰克·彼得·齐默尔曼等演奏家。此外,香港管弦乐团在2019年荣获英国《留声机》年度乐团大奖,成为亚洲第一个赢得此项殊荣的乐团。这也证明了香港对于世界著名音乐家的吸引力,也表示出全球音乐家以及音乐爱好者对于香港古典音乐发展的肯定。

二、两地古典乐教育不同维度成长

(一)基建飞速落成成为内地古典音乐“催化剂”

内地的古典音乐教育最大的原动力就是整个社会发展阶段已经到了对于古典音乐的需求增加,以及期待接触更多古典音乐的诉求,内地的职业交响乐团的数量每一年都在增加。根据中国交响乐发展基金会显示,内地职业交响乐团数量从2014到2017年四年间,由30个乐团增加到82个乐团。大部分交响乐团运营方式有两种,一是商业演出,以演出收入维持乐团运营,二是政府的支持和拨款,尽管在2019年至今市场不稳定期,内地职业乐团数量也没有减少,而数量的增加意味着内地公众对古典音乐的渴望和支持一直在快速增加,这也是展示政府扶持古典音乐艺术的决心。

内地质量高的大剧院和音乐厅的数量一直在增加,占地11多万平方米,2007年建成的国家大剧院成为受到国际认可的主要代表,除此之外还有2002年建成的上海东方艺术中心、2008年建成的深圳音乐厅、2010年建成的广州大剧院、2013建成的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等等,因为它们都是近20年才建成的,而且音乐厅座位均在1200人以上,都成为内地音乐厅代表。

大部分驻在这些音乐厅的职业乐团都有着几十年的历史,意味着这些交响乐团从以前的音乐厅换到新的,专门为他们而设的音乐厅,是政府对这些交响乐队给予了更高的专业认可,也增加了世界顶级乐团来这些场馆演出的机会,让观众接触更多不同的音乐演绎方法。当柏林爱乐乐团在亚洲巡演到中国演出,所有的门票很快就被抢光了,大多数学生都有优惠价格,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谭利华在采访时谈到,做了多年的古典音乐普及工作,交响乐培养了一批年轻的观众,对比起欧美那些古典音乐的始源地的观众都是50—70岁的老年人来说,年轻的观众对古典音乐的未来更可观。香港管弦乐团圆号首席江蔺所说,大陆青年对古典音乐的欣赏度以及渴望度继续飞快的增加且成熟。

社会公众认知了古典音乐将是未来非常大的市场,中国生产的钢琴占世界总供应量的80%,而在2019年中,全世界出口的约200万把小提琴,其中有150多万把都是中国制造的,这些都成为内地古典音乐的“催化剂”。

(二)书院交响乐团影响香港地区古典乐发展

香港地区非常重视古典音乐教育在本地中小学的实施,政府把艺术以及音乐课程设定为所有中小学学生的必修课程,旨着通过音乐教育增强学生的创意,想象力,培养学生赏析音乐的能力以及美感和文化程度,从而培养对音乐的重视以及正确的价值观。

2021年Opus One活动现场情况

拔萃男书院交响乐队成立时间为1956年,是香港历史最悠久的乐团之一,也是香港校际音乐节创办历史以来最多冠军的得主,每年吸引多名音乐特长生。曾经与马琳·阿尔索普,克里斯蒂安·耶尔维等著名指挥家,香港交响乐团首席王敬,中国著名小提琴独奏家李传韵等演奏家合作,并在维也纳金色大厅,约翰·菲茨杰拉德·甘尼迪表演艺术中心,香港文化中心演奏厅等场地演奏,在拔萃男书院的课程里,所有学生必须接受至少3年的音乐教育,学会中国传统音乐基础及西方乐理基础,设有期中期末闭卷考试,并且每学期需要为学校合唱团试音,让所有同学有机会参与音乐部的6个合唱团:高音合唱团,中级合唱团,高级合唱团,初级混声乐团,中级混声合唱团及高级混声合唱团,享受制造音乐的过程并与同学创造共同话题。拔萃男书院附属小学除了要求每位学生学一个乐器,在每学期期末为全班同学进行演奏,甚至会每年安排一位本地知名中乐乐手教导同学学习中乐演奏。从此看出,香港政府非常重视所有学生的音乐基础教育,也会让更多同学从中乐中更认识祖国的文化。

许多其他香港中小学的音乐部都受到拔萃男书院音乐部的影响,开始招聘职业的指挥,参与著名音乐家的大师班等等。同时,拔萃男书院交响乐队的高级弦乐团分支直接影响了所有香港中学的弦乐团。拔萃高级弦乐团在2007年成为所有香港中学第一个无指挥乐团,而截止2019年,全部参与高级弦乐团校际比赛的学校均成为无指挥乐团。

(三)竞赛演出造就香港地区教育方式

每年香港地区的音乐演奏比赛竞争非常激烈,名次非常分明,而且直接影响是否拥有在香港电台举办的“冠军演奏会”的演出机会,因此所有学生都特别重视,透过竞争而追求音乐演奏,排练方式以及管理乐队上的不断进步,每年都希望能够超越所有对手,形成一个良性竞争。

在2019年,参赛的校乐团选择了斯特劳斯的《唐璜》,拉威尔的《华尔兹》,史特拉汶斯基的《火鸟组曲》,马勒《第一交响曲的第四乐章》以及肖斯塔科维奇《第五交响曲的第四章》,这些曲目均是职业乐团才有能力演奏的曲目,由于门槛过于高,因此2019年高级交响乐团赛项只有5位参赛者,很多以往在高级组的参赛学校都报了中级组。这让香港中小学乐团古典音乐得到了卓越的成果以及飞快的发展速度。

其次,在不同项目的比赛中让乐团的同学深化了与彼此的友情,增加了同学间的话题。在乐队的排练中,同学们可以学到更多令自己进步的技法,对于音乐的热爱使他们未来能够推动更多艺术发展,“香港歌剧之父”卢景文先生在拔萃男书院成立150年校庆庆典时向大众推广歌剧艺术,数百位旧生,参与在乐团演奏以及合唱演奏。

三、青年音乐交流成就两地教育新方式

打造一个以音乐交流和两地交流的“双目标”活动,将给内地青年和香港青年一个全新的交流机会,艺术交流也会成为一个教育的新方式,清华大学举办的清华大学全球暑期学校GSS,或者香港管弦乐团首席举办的Opus One音乐夏令营已经开始在这方面进行尝试,这种教育方式不是竞赛,而是一种目标和理念的践行。

(一)古典乐找寻两地情感共鸣

通过两地热爱交响乐的青年能够围绕着古典音乐这个共同话题互相感染大家,并且通过讨论和实行两地本地的音乐教育理念,音乐演绎方式和技法教学特色等等令大家共同进步,长远来看,在未来甚至能够使两地热爱音乐的青年长大踏入社会后带动更多的古典音乐上的宣传和改革,令整个中国的古典音乐能够发展更快,尽快到达或超越西方国家的古典音乐水平。

自从1997年回归祖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与祖国大陆的关系大部分局限在政治与经济贸易上,两地年轻人交流的活动有所欠缺,古典音乐作为这次教育方式的特色化工具,是有它的不可替代性,此交流活动着重于交流,而音乐本身就是一个互动的体验,音乐制造者可以通过很多且不同的形式去进行交流和互动,相对被动的方式有聆听不同作品的录音,一同听现场的音乐会,研究乐谱等等,而相对更主动的交流方式包括共同参与在乐团或者重奏的排练之间,共同参与大师班等等的方式,是真正能让青少年有直接沟通的渠道,比较主动积极,从而能够更有效进行艺术交流及培养人与人之间的个人情感。

(二)教育环境和人群的多维度塑造

由于地域自然情况的差异性,香港大部分本地学校都不设有寒假假期,暑假期间活动便是最能增加参与人数的覆盖期待受众的时期。以内地的大学校园场地为活动主要场所,让更多香港的青年参观内地最优秀的高校,让更多不熟悉或者对内地高校好奇的人感受到内地文化,在校园内,让大家有最长时间渗透在大学环境之中。

两地8—18岁的青少年将成为主要参与人群,这其中有不少具有乐器基础的青少年。在音乐上能给他们启发,让他们接触更多不同的大师,认识同龄的青年,在活动期间或者活动后,他们可能会向其他青少年给出诚恳的建议,让更多年轻人对活动感兴趣。亲身推荐比任何教育方式更有说服力。

乐队排练是艺术教育最重要的环节,参与者能够通过乐队排练与彼此培养感情,试想一下,乐团的座位安排每一谱台一个内地生和一个香港生坐在一起,导师们和大师们是内地音乐家,香港的音乐家,以及外国的音乐家共同教学,以上的排练和学习活动一定可以令两地青年音乐演奏能力进步显著,当然活动未来也可以扩展到外国的知名职业音乐家。也许有很多职业音乐家对中国艺术发展情况不熟悉,可以通过邀请他们当活动的导师让他们更了解两地艺术教育发展。

四、结语

未来内地和香港的交流,艺术交流将成为一个重要方向,古典音乐在这里担当的不仅仅是一个艺术角色,更将成为两地青少年交流文化、增加创造力、优化思想的最佳载体,古典音乐有历史的承载,也有未来的生命力,未来两地青少年的艺术交流会在古典音乐上有一个全新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