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血玲
音乐教学的发展,经历了从主观随意走向客观规范,再从客观规范孕育文化意蕴的历程。其中,构建客观规范是音乐教学发展的基础,彰显文化意蕴是音乐教学发展的趋势。在构建客观规范的基础上,从历史与作品两个方面找准音乐教学孕育文化意蕴的着力点,是未来音乐教学发展的走向与趋势。
尽管音乐教学的历史在我国缘起源远流长,甚至可以追溯到礼、乐、射、御、书、数的古代教育体系,这与音乐本身所具备的陶冶情操,沁人心脾的作用是息息相关的,然而现代课程与教学理论意义上的音乐教学在中国则起步较晚,发展时间较短,后期的发展也遇到了一定的瓶颈,因此音乐教学规范的形成过程较为漫长与曲折。在音乐教学发展之初,较之其他学科而言,没有形成固化、稳定、常态的教学目标、内容、评价等规范,并且伴随着学生进入高等院校,在其他学科的客观压力下,音乐教学更显得脆弱,这门重要的素质课程一度遭到冷遇。教师教学无法做到有章可循,主要是依据个人主观经验随意开展教学活动,这就不得不形成了没有规范的循环,导致无法从实质上取得真正的发展。通过观察高等院校的课程安排,不难得知,音乐教育常常以公共课程的身份出现在同学身边,课程难度小,学生学习欲望不强烈,教师教学水平欠缺等等问题也成为音乐教学发展的绊脚石,对于学生上课积极性不强的问题,多数教师也会采取只粗略讲解音乐发展史以及音乐的重要性等问题,然而这些浅薄的知识远远不足以使学生真正了解其中内涵,这也是需要学生与教师共同思考的问题,如何真正走近音乐,从而走进音乐,这就不得不形成必要的规范。规范的形成是某一社会活动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规范:意指符合逻辑,客观、真实、全面、完整、准确、及时、达标。通过观察这样一组词语,不难发现规范其本身就是一个约束性较强的词汇,音乐教学规范放在这里也同样适用,需要按照既定的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因而没有形成规范的音乐教学是不成熟的教学活动,甚至不能称之为音乐教学,因为教学本身是有着严格规范的实践活动。随着音乐教学的发展,教师将个人碎片化、主观化、个体化的经验予以总结、凝练、提升,逐步形成了初步的音乐教学规范,规范让教师教学有了基本依据,潜意识逐步产生了对规则的尊崇,致使音乐教学活动逐步成熟起来,教师的规则意识逐步确立起来,另一方面幸运的是,随着时代发展,近年来,我国始终坚持将培养全面发展且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作为目标,实践上也在积极推动素质教育教学活动的发展,这一举措为各个高校的音乐教学规范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平台,同时也赋予了各个高校更加坚实发展音乐教学规范的底气,因此,音乐教学这条路的前方出现了新的转机。
确立目标,分析内容,设计过程,每一门课程都需要教学规范作为基本指导。不同学科的教学在规范上具有不同的内涵,培养健全人格发展和创造性能力的学子一直是教育宗旨之一,音乐教学因其可以通过丰富有趣的教学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从一定程度上说来被接受的程度也较高,这也要求在音乐教学发展之初就需要提出较为特殊的要求。对于音乐这一独特的学科,教学规范则主要在于关注体验方面。而体验又可以细化为两类别——聆听与展现。“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聆听是教学中的一个主要灵魂要点。”在音乐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界,对于聆听在音乐教学中的育人功能已经达成了高度共识。通过聆听让学生提高对音乐情感的理解力、对音乐作品的记忆力、对音乐学习的专注力。因而聆听是音乐教学的必修课和音乐学习的基本功。展现是音乐教学中师生运用音乐专业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通过音乐专业化的作品与活动予以外化展示与表现的形式,在这一过程中就要求教师应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与人格魅力。聆听与展现二者是内化于心与外化于行的逻辑统一体。回归到教学实践活动中就表现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根据教学目标与任务展开教学,遵循教学的规律与要求,从而确定需要基本遵循的准则,这一准则同时具有约束与指导的意义。通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科学理论进一步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应用到音乐教学时应赋予更深层的意义,发掘出音乐本身蕴含的价值与启示。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从广义的文化概念看,人类任何实践活动均可与文化联系在一起。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音乐文化意蕴不断得到丰富发展,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归功于社会的发展,只有实践活动才能创造真知,这也是普遍认同。文化是任何社会实践活动发展的高级阶段,音乐作为文化的一个表现方面,其发展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社会实践活动的发展水平。音乐教育在美育阶段是必不可少的,在培养学生的审美以及欣赏水平方面有着重要作用,从另一个方面来说,音乐教学对于调节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也发挥着重要功效。音乐教学作为人类的一类特殊实践活动,主观随意与客观规范均是其发展的必然阶段,也只有经过了这样的发展阶段,才能最终获得蜕变和成长。并且这些阶段并不是固定不变处于静止状态的,而是伴随着经验的丰富与实践的积累,会不断地将经验与实践历练成为独特的音乐教学文化,在这个过程中向前迈进的每一步最终都会使音乐教学因其独特的文化意蕴而厚重起来,同时也使人类长期历练的文化得以传承与创新,通过分析文化意蕴对于音乐教学的重要性,可以得知文化意蕴理应成为音乐教学的至高追求。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客观而固有的规律与趋势,尽管人类的主观活动会在一定意义上加速或延缓事物发展的进程,然而其规律与趋势总是不可更改的。作为人类实践活动之一的音乐教学,其发展的结果必然是文化意蕴的逐步积淀,这是音乐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决定的。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结合而形成的,两者作为教学共同主体,理应实现有效统一。前苏联教育家哈尔拉莫夫曾认为:“教学应该理解为在教师指导下专门组织起来的一种教育过程,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对他们传授系统的科学知识、技能和技巧,培养他们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并发展他们的创造力和才能。”用于音乐教学活动时也应当遵循教学的过程与目的,“创造力”永远是时代发展经久不衰的词汇。正是由于教学两个主体的重要性,因此音乐教学活动的主体,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只有在音乐教学这一实践活动中顺应发展大趋势,才可能助推音乐教学的进步与发展,否则就会造成音乐教学活动的混乱。从历史发展的脉络来看,人们对于教学的认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而逐渐提高的,也正是由于发展时间的漫长与认识的参差,人们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内容结构等方面仍具有差异,各个历史时期都不尽相同,各个学科的教学也必须从学科本身出发研究与其相适应的教学教法,因材施教是普遍适用原则,因而音乐教学在逐步走完规范化发展历程后,亟须开启新一轮的未来变革,通过变革,走向孕育文化意蕴的道路,从而获得更强的生命力。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人类活动的轨迹会通过不同形式的历史予以记载,因而通过历史,不仅可以知晓事物发展的过去,还可以研判事物发展的未来。人类在生产实践中逐步产生了音乐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音乐产生的过程通过历史予以记载,典型的历史活动中孕育着诸多文化的意蕴,通过音乐发展史的学习,可以让人体悟音乐发展的脉络与过程,将人的情感带回到特定的音乐历史发展中去,体悟不同时代的音乐的音色、节奏与创作特征,从中汲取文化的意蕴与力量。尽管我们通过音乐教学,可能会培养出出类拔萃的音乐家,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通过音乐教育不可能把每一个人都培养成为音乐家,甚至绝大部分人都只能成为音乐的受众,作为普通的音乐受众,精准掌握音乐的知识与技能可能并不是最重要的,而是要让其了解一定的音乐文化显然更为重要,尤其是对于基础教育领域普适性的音乐教育更是如此,至于音乐家等专业人才的培养则是高等音乐学府通过专业教育需要完成的使命。因而音乐教学的未来改革一定要将音乐知识技能的传授逐步转换为音乐文化意蕴的孕育,从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高尚的精神可以塑造人,优秀的作品可以鼓舞人。优秀的音乐作品更是如此。优秀的音乐作品都是创作者在特定的时空维度上应运而生的,这些作品或是蕴含着一个美好的寓意,或是抒发着一种温馨的心境、或是描绘出一幅壮阔的画面、或是衬托出一个美丽的梦幻、或是展现出一片灼热的情怀。如《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不仅在革命战争年代激励了中国人民的精神,而且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今天,仍然可以鼓舞中国人民的奋斗之志。因而优秀的音乐作品不会因时间与空间的转换和变迁而落后,反而诸多经典音乐作品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沉淀出文化的意蕴,让人流连忘返,深感弥足珍贵。任何优秀音乐作品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背后都蕴含着其必然产生的历史背景,尤其是以创作者为代表的一个群体甚至一代人的心境,欣赏优秀的音乐作品,就如同穿越历史的时空与创作者对话,实现二者精神的相遇而产生情感的共鸣,这就是优秀音乐文化意蕴的情感穿透力与历史感染力。“课程是国家意志与社会主流价值的体现”。因而中小学课程中对音乐作品的遴选一定要从文化意蕴孕育的高度予以重视,让音乐作品承载着文化意蕴的内涵进入教学,从而通过音乐作品找到音乐教学孕育文化意蕴的着力点。
音乐的发展表现为多个方面,诸如形式,内容等,其中主要探讨关于音乐教学的发展,教师具有言传身教的潜意识引导作用,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无疑是最好的桥梁媒介,而音乐作为文化的一个表现方面,其中蕴含的艺术意义是时刻影响着学子的身心发展的。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因此作为教学过程的两个主体:教师应注意教学方式的创新,为学生的创新提供一个精神导航,通过艺术创造活动使学生坚信人人都有一个“宇宙式”的大脑,人人都具有“核反应式”的创造能力;学生要树立坚定的自信,深知教师并不一定就是具有最高创造力的人,真正做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良好的教学关系,即“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音乐教学的发展带给学生艺术的享受与美的启迪,音乐课程对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深刻意义,因此,教学并不是简单地反映音乐课程价值与基本目标,而是要通过不断调整教学现状,优化教学手段,激发师生创新意识,最终以发展的方式注入源源不断的生机活力,这也就是力量所在。音乐审美是核心,兴趣爱好是动力。在音乐中实践的同时,在音乐中创造,发掘音乐文化底蕴,将改革蓝图转化为现实,对传统教学进行整合和拓展,在发展中创造,在创造中发展,实现音乐教学整体有机循环。
许麟庐作品
颂雅风·艺术月刊2022年1期